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3年4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前190例患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及2013年5月~2013年12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后243例患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开展对策拟定实施及检讨,效果确认,制定留置胃管固定的标准化流程。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74%降至活动后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2,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了护士护理科研参与意识及护理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设立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和实施对策等活动步骤。观察、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增加患者的安全,并提高护士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非计划性拔(脱)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气管插管拔除或气管插管脱落(其中包括医疗护理操作失当)[1]。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共收治气管插管病人262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5例,约占2%,现通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对策。1临床资料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在2~15岁,经鼻插管2例,经口插管3例。2原因分析2.1患儿烦躁不安:本组2例患儿没有及时给镇静剂,烦躁不安,造成脱管。2.2胶布松脱:本组1例因插管时间长,胶布松脱而造成脱管。2.3插管过浅:下端离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综合分析脑卒中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患者及其家属加强认知培训、医务人员评估技巧培训以及全面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脑卒中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3.9%下降至6.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后明显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14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脱)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置管后第3~4天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最高达64.29%;同时夜班也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发生率高达78.57%.结论 对留置胃管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做好护患沟通,改进固定胃管方法,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方法改进留置胃管并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护理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2.430%低于活动前10.7%,目标达成率118.14%,进步率67.9%,圈员技能等8个方面得到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对策。方法: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15例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拔管原因依次为皮肤过敏5例(33.33%),导管脱落4例(26.7%),导管感染3例(20%)、导管堵塞3例(20%)。结论:强化护士培训,规范导管维护流程,积极处理并发症,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品管圈理念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探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住院并使用留置针的小儿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留置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为(83﹒5±4﹒4)h,对照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平均为(54﹒3±3﹒5)h,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为17﹒5(7/40),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为37﹒5%(15/40),组间差异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焱  赵美杨  宋春玲  邵艳萍 《吉林医学》2014,(27):6151-615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明确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主要因素(导管堵塞和液体外渗)得到明显改善,使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由85.7%下降到2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的特征性,为制定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来本院ICU和EICU发生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查看、医护人员访谈及文献研究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 16例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约束无效的有13例(81%),未镇静或镇静不充分的有12例(75%),发生在夜间的有13例(81%),护患比不达标的有16例(100%),工作≤5年的年轻护士发生的有12例(75%),拔管延迟的有11例(69%)。结论 ICU患者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与约束无效,未镇静或镇静不充分,夜间患者不舒适、发生谵妄,护患比不达标,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风险评估不到位,拔管延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患者病情,及早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尽量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出胃管的可能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于我院ICU住院的患者50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高危患者进行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护理,只有2例患者因昏迷出现意识障碍自行拔掉胃管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重大不良事件。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进而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出胃管的可能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3月~ 2012年12月于我院ICU住院的患者50例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出的高危患者进行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50例患者,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护理,只有2例患者因昏迷出现意识障碍自行拔掉胃管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重大不良事件.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进而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点环节干预方法在降低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某三甲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520例留置胃管老年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252例留置胃管老年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268例留置胃管老年患者给予重点环节干预,从重点之人、重点之时、重点之物、重点之事四个方面实施重点环节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实施重点环节干预措施后,268例留置胃管的老年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10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5%降低到实施后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重点环节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PICC置管患者300例,对患者中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ICC非计划性拔管31例,其中拔管原因包括;机械静脉炎、皮肤过敏、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脱落,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19.35%)、5例(16.13%)、7例(22.58%)、6例(19.35%、7例(22.58%)。结论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流程,积极处置并发症,可有效降低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患者痛苦,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原因,总结安全的护理管理对策,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ICU2010年2月-2011年8月18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及6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发现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与固定不牢靠、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病人不能耐受经口插管、未充分有效使用镇静剂以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有关.结论 我科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能力,严密监控高危人群,选择稳固的固定方法、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有效的镇静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措施降低了UEX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在减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应用评价。方法:选用120例留置胃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提高舒适度和生活护理的个性护理。拔管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性拔管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科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由12.3%降到3.8%。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明显减少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留置胃肠减压管病人非计划拔出胃管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护理指导意义。方法对2008年4月~2011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8例留置胃肠减压管发生非计划拔出胃管的病人进行研究,分析其拔管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008年4月~2011年6月我科有721人行胃肠减压术,发生58例非计划性拔管,通过对患者进行拔管后的病情观察及采取了应对措施,有3例进行了重新置管,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及心理状态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胃肠减压管的脱落及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导管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收集的44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非计划拔管事件的患者科室、年龄、当班护士工龄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时间及患者意识状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岁和意识清醒的患者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监护室和晚夜班(17:30-7:30)更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5年护士当班期间更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结论对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分析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对留置胃管、营养管的患者签署拔管协议书,增加患者舒适度,妥善固定胃管、营养管,加强护士风险评估意识,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合理使用肢体约束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王洁  陆素萍  蔡慧萍 《中外医疗》2016,(16):150-152
目的:研究分析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收诊治的80例留置胃管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发生非计划拔出胃管的原因。结果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不适自行拔管﹑患者不慎拔管﹑胃管自行脱出﹑不配合治疗而拔管﹑健康教育不到位。该组80例留置胃管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13.75%(11/80),其中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最高5.0%(4/80)。结论临床应对留置胃管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增强家属的依从性,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置管的安全,以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AST HUGS BID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入我科的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计划性拔管成功患者,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试验组在护理常规基础上,引入FAST HUGS BID理念,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平均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3%,平均留置时间(7.59±6.06)d,试验组患者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0.93%,平均留置时间(5.04±4.03)d。结论:FAST HUGS BID理念降低了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缩短了气管插管的平均留置时间,提高了ICU重症患者的监护质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