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3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给予米非司酮口服10mg/d,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mg/次,每日2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64例,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剂量与服药方法同观察组,同时给予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雌、孕激素,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均上升,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较治疗前均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肌瘤大小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血红蛋白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片12.5mg,1次/d,VI服;治疗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服桂枝茯苓丸4g,次,2次/d,口服,连服3个月。比较两组的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hs—CRP及总有效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hs—CRP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能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瘤体体积,降低血清hs—CRP,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mg,每日2次,连服3个月。B组44例为米非司酮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剂量与服药方法同A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用药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外周血雌、孕激素维持于较低水平,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以A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10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B组为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组,10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口服内美通2.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更明显。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是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0 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 :米非司酮组 5 0例 ,从月经周期第 1天开始 ,每天口服 2 5 m g,连服 90 d;B组 :随诊观察组。在治疗前后 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 ,观察副反应。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缩小 ,雌、孕激素水平下降 ,血红蛋白水平上升。与随诊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与副反应 ,将 5 4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 A、B两组 ,每组 2 7人。 A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 12 .5 mg,B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 2 5 mg。从月经周期第 1天开始 ,连服 3个月。在治疗前后 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 ,检测血红蛋白、肝肾功能 ,观察服药前后的副反应。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期间均闭经 ,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 ,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均明显缩小 ,A组肌瘤缩小了 41.3 8%(P<0 .0 1) ,B组肌瘤缩小了 47.12 %(P<0 .0 1) ,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副反应类似。提示每日口服米非司酮 12 .5 mg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剂量 ,适合于肌瘤较大和(或 )严重贫血患者术前及围绝经期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B组3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C组3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全部患者均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3个月后用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抽血检查血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用药3个月后,3组患者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生殖激素FSH、LH、E2和P用药前后对比,激素平均水平下降,尤其以E2和P下降明显,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以肌瘤体积缩小20%作为疗效判别指标,则A、B、C组有效率分别为76.66%(23/30)、70.00%(21/30)和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与剂量关系不密切,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8.
梁茹英  朱志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39-2540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同时口服内美通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B组50例为米非司酮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剂量与服药方法同A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用药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较低水平,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以A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9.
辛秋扬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38-139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孕三烯酮。检量肌瘤体积,检测用药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在诱导绝经及缩瘤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90例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2年5月24日至2014年9月3日中选择我院患者90例。其中44例患者做为观察组采用小剂量12.5mL/(次? 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另外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大剂量25mL/(次? 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对,详细记录子宫肌瘤体积大小变化与P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血雌二醇)、P(孕酮)前后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比对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患者明显体积减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比较中,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血雌二醇)、P(孕酮)值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比中观察组治疗后各方面数值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12.5mg/(次? d)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上在对子宫肌瘤体积与P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血雌二醇)、P(孕酮)值都优于大剂量25mL/(次? d)米非司酮,且更为安全有效,对临床疗效得到有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每日使用12.5mg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6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25mg/d口服量治疗,观察组采用12.5mg/d口服量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以肌瘤体积缩小20%作为疗效判别指标,观察组有效率为71.88%(23/32),对照组有效率为68.75%(2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殖激素如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前后对比,激素平均水平均下降,尤其以E2和P下降明显,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01);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类似,差异也不显著,而且未经治疗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结论每日使用12.5mg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佳,而且也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双橘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验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双橘颗粒,连续服用3个月,月经期停用双橘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大小、血清性激素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均有明显减小或降低;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子宫肌瘤复发8例,实验组有3例,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双橘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较好.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所有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每晚睡前服用,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用药,每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月经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均较治疗前有所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用药前比较,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值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10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联合组。监测用药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观察用药前后子宫与肌瘤体积变化。结果:8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闭经、下腹部胀痛及贫血等得以纠正,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均缩小,以联合组效果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不需处理。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较安全而有效的保守疗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组)和对照组(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月经期、月经量、血红蛋白、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闭经、月经稀少、痛经、尿频、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1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94.2%。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浓度均明显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小(P 0.01),但疗效,FSH、LH、E2和P的浓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12.5 mg/d或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当,但1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探讨如何提高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妇产科治疗的81名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E2、LH及FSH等检查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E2、LH及FSH等检查指标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最大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大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贫血状况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好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小剂量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25mg/d的剂量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12.5mg/d的剂量对小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小剂量组患者子宫肌瘤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显著,但无组间差异。结论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8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张秀萍  郑冀 《中国药业》2013,22(3):56-5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复发效果。方法将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口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米非司酮或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延长。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Hb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后ALT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E2及P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促进术后子宫创面的恢复,明显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肌瘤再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