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掌握国际疾病分类-10基本知识做好疾病编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义  蒋燕  杨晋蜀 《淮海医药》2001,19(3):257-258
目的 提高病案编码人员、医务工作对国际疾病分类的认识,配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定本(ICD-10)的推广。方法 笔就ICD-10的含义及与ICD-9的区别、ICD-10分类架构与编码等基本内容作一简单介绍。结果 医疗诊断填写和疾病编码主要情况选择仍将是病案编码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核心问题。结论 疾病编码人员和从事临床的医务人员都应接受ICD原培训,认真掌握标准、加强相互沟通将是做好疾病编码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疾病编码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ICD-10编码的探讨,了解有关疾病的主要诊断选择方法及其ICD-10编码规则和要求。编码员除了熟悉ICD-10编码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医生分类知识及诊断书写的培训,从而确保ICD-10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唐渝 《北方药学》2013,(5):158-159
本文主要讨论了肿瘤疾病编码的方法,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在肿瘤疾病编码时的错误。本文主要根据日常的医疗工作经验和ICD-10的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医疗中不断出现的常见肿瘤和新肿瘤进行编码。编码人员不仅要掌握ICD-10国际疾病分类的基本原则,并且要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关注和了解肿瘤疾病发展的动态,真正在医疗活动中,将医生表述的各类肿瘤通过疾病编码进行归类和总结,减少误码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认真学习ICD-10相关知识提高疾病编码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案信息是大量医疗活动的集中反应,而ICD又是国际标准的疾病分类法.为了充分发挥病案的信息价值,病案编码员应认真学习ICD相关知识,做好疾病分类及操作编码工作,从而保障病案信息的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5.
刘冬莲 《中国当代医药》2011,(31):178+181-178,181
本文主要探索临床医师的书写诊断对国际疾病分类(以下简称ICD)的意义。分析住院归档病案的编码和临床医师的书写诊断。结果显示临床医师的书写诊断与ICD仍存在一些差异。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填写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准确完整地书写疾病诊断和手术诊断,是提高ICD分类准确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疾病分类编码的现状。方法通过电话调查以及参考深圳市卫生统计年鉴。结果专职编码员只占42.6%,卫生信息专业人员8人,只占14.8%,无编码证人员16人,占29.6%,中专学历的30人,占55.6%,初级职称18人,占33.3%,从事编码工作5年以下的编码员22人,占了40.7%。结论深圳地区疾病分类编码员的总体素质不够高。  相似文献   

7.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sease,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而1CD~10编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甚至影响到病案的检索和分析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便于国际疾病、手术操作分类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基于实际的工作经验,针对疾病分类编码的内在实质分析、凝练,总结出一种较为可行的操作方法——模块化操作:在实际工作中,遵循一般技能培养的规律,采取模块集中、适度强化的方式,有利于分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已录入计算机的病案首页自动转换出1CD-10编码;方法采用诊断名称的疾病分类集合映射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实现分类转换;结果成功转换出12年全部204 656份首页中的诊断编码;结论借助合理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储存的诊断名称可以实现疾病分类编码转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254-256
目的研究并探讨基于维基平台的国际疾病分类运行和维护机制,为医院病案管理与统计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将维基平台引入至医院病案管理国际疾病分类工作中,构建开放式垂直型的国际疾病分类维基系统,优化国际疾病分类的问答、仲裁、安全等机制,比较维基平台引入前后我院国际疾病分类管理情况。结果在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中引入维基平台后,我院病案统计人员的ICD编码查询时间明显缩短(P<0.05),错码率明显降低(P<0.05),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基于维基平台优化国际疾病分类运维机制可有效提高医院病案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查找编码所需时间,实现医院病案统计的便捷化,有利于为主体适用对象提供更加权威、开放的国际疾病分类百科信息。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是我国乃至全球第二大单一感染致死原,其分类方法历经多次变化且临床分类与国际疾病分类(ICD-10)略有区别。由于结核病新技术的推广使用ICD-10分类不够详细,部分类型无法直接找到对应编码,只能依据临床与编码实践进行归类编码。通过认识结核病的临床分类、ICD分类及诊断手术操作编码,分析结核病疑难编码和易错点让医生、公卫人员对诊断标准和ICD分类更加清晰。公卫人员可利用结核病的ICD编码知识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扩展,利用ICD编码提高结核病报病的精准分类。  相似文献   

12.
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是医院临床科研、教学中索引查询所需病案的重要工具,病案首页中疾病诊断的准确填写也是查询到有效信息的重要保证。ICD-10是目前国际上共同使用的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我国已将国际疾病分类列为国家标准,病案首页统一使用ICD-10编码,为了使医疗保健专业人员进一步详细阐述有关的诊断信息记录,在某些特殊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   

13.
国际疾病分类ICD,自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历史,它在世界各国的关注和支持下,经不断补充、完善、规范,已真正成为世界卫生信息分类标准和传递卫生情报的桥梁。1、从ICD-10启用卫生部在1990年印发病案首页修改,并于2002年1月1日开始要求实施。,ICD-10作为新首页的疾病编码,广东省卫生厅已在2003年1月1日启用,全省统一使用新首页,在ICD-9转换ICD-10使用新国际疾病分类过程中,我院在2001年之前将病案管理人员逐级培训学习,并组织有关医护人员分批学习,对新的首页病案书写严格规范要求。2、新首页编码与规范利用ICD-10疾病分类编…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总后卫生部统一要求,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07-0l开始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和编码。与ICD-9相比较,ICD-10不仅仅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增补,在代码形式和章节排列上也有较大的改变。笔者在应用过程中主  相似文献   

15.
病历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的记录与总结,是医疗工作的可靠记录,是疾病诊治全过程的真实反映,不但是评价医疗质量的客观依据,是临床总结和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而且也是ICD-10编码的主要依据。疾病的临床表现是ICD-10编码依据之一,通过几个编码事例说明病历中疾病临床表现的描述对编码的影响,因此希望临床医生也应学习ICD-10的有关知识,以便提高ICD-10编码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247-248
国际疾病分类与临床联系密切,现实工作中有些不知如何分类的疾病可以通过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来进行正确的编码。本文通过对一例如何对“肾自截”疾病的ICD-10编码来说明与临床医师沟通对编码的必要性,通过沟通可以提高编码人员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药实践》2014,(11):874-876
目的:通过对泽州县巴公镇卫生院近6年出院患者前十位疾病顺位比较,分析该区域内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乡镇卫生院今后的医疗资源配置、专业发展以及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某乡镇卫生院2008年—2013年14 475例出院患者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利用Excel进行汇总统计。结果:在疾病顺位中循环系统疾病由第3位上升为第2位,呼吸系统疾病由第4位上升为第3位,消化系统疾病由第5位升至第4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由第2位下降为第5位,泌尿生殖系统、影响健康状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排位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随着该区域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影响该区域人群健康的因素发生明显变化,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不断满足地区内人群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912-19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如何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每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约300例,下面我就结合科室工作的实际,谈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ICD-9是一门科学性、技术、专业性较强的疾病分类方法。它现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和应用于疾病,损伤中毒和死亡原因分类及病案资料编目,检索的统一标准化工具。ICD-9分类原则是强调以病因为主,解剖及其它为辅,采用多轴心的分类编码。我们医院从1987年开始应用ICD-9对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工作,通过近10年的实际工作,使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但也碰到了一些问题,使我们感到要使疾病分类工作做得准确、规范,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方能克服影响ICD-9编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CYP450s基因是由一组超家族的P450同工酶基因编码,主要在肝脏中合成和表达.慢性肝疾病对CYP450s的合成和表达均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肝脏CYP450s对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物质的代谢.而且肝疾病对CYP450的各个酶的影响不很一致,具有选择性.肝硬化患者的给药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