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阶段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向后者转化,后者极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在一定条件下,如早产、缺氧、感染、低蛋白血症、酸中毒等,生理范围内的黄疸也有可能发生核黄疸。现代研究证明,任何原因任何程度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尤其神经系统都有损伤。为了尽可能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玉琼 《贵州医药》2002,26(6):575-57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病状之一 ,尤其在早期新生儿。引起新生儿黄疸原因较多和复杂 ,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早期新生儿黄疸常可生理性与病理性同时存在。新生儿黄疸多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临床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 ,可并发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 ,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因此 ,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在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现总结我科在 2 0 0 0年住院治疗 5 7例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1 一般资料2 0 0 0年住院治疗新生儿 2 44例 ,其中新生儿黄疸 5 7例 ,…  相似文献   

4.
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实庆  刘东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70-327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表现,生理性黄疸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及时采用简便有效的方法消除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利用日光和日光灯照射可以减轻新生儿黄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索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其发生率足月儿中约为60%,早产儿约为80%.而病理性黄疸约占新生儿黄疸的20%~40%,为新生儿住院病例首位.由于新生儿黄疽早期难以区分生理性或病理性,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若治疗不及时可致胆红索脑病,重者致死,轻者遗留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应予高度重视.以下就目前国内新生儿黄疸的药物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故积极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现对32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发病的相关临床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246例,监测出生后黄疸出现直至消退,记录围产期的一般情况及相关症状,包括性别、胎次、母亲年龄、分娩过程并发症、Apgar评分等情况,分析各因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结果 ①分析结果显示有11个因素,包括胎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Apgar评分、感染、母乳缺乏、低血糖、体重下降、使用催产素、妊娠合并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将11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产妇年龄≥35岁、宫内窘迫、Apgar评分≤7分、感染、使用催产素、体重下降>10%、母乳缺乏与该病有相关性(P<0.05).结论 应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相关因素,例如通过预防措施改善部分围生期和感染的因素,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丽  张群 《哈尔滨医药》2009,29(5):120-120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它器官的黄染。若新生儿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14天后逐渐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现将我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53例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期(出生到生后28d),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黄染的临床现象,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长玲  王洪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94-239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给予充足的水分及葡萄糖,多可自行消退。若血胆红素超过一定指标,则需积极治疗,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疽),遗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可能。蓝光照射(简称光疗)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高胆红索血症治疗不失为一项重要措施,它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积极合理的护理对于患儿病症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共计200例新生儿,统计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新生儿中有46例发生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23.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 2.378,95%CI 1.957~3.198)、ABO溶血(OR 1.758,95%CI 1.527~2.857)、Apgar <7分(OR 2.015,95%CI 1.745~3.058)、白蛋白<25 g/L(OR 3.289,95%CI 2.347~5.062)、缺氧缺血性脑病(OR 4.019,95%CI 2.867~6.158)、宫内感染(OR 1.827,95%CI 1.379~2.894)、妊娠期高血压(OR 2.579,95%CI 2.072~3.957)是影响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产、ABO溶血、低Apgar评分、低白蛋白水平、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均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中位数14天.起病时临床表现为皮肤黄染11例,发热4例,脐部有分泌物6例,拒乳不哭2例,体温不生1例,皮疹1例,排白便1例,抽搐面色发青2例.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为核黄疸.治疗为预防核黄疸发生,应综合患儿各方面因素给予处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发病原因较多.严重者可造成胆红素脑病,导致永久神经系统后遗症[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早期干预尤为重要.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196名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约60%的足月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在早产儿中这一比例高达80%[1-2]。新生儿黄疸常表现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新生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血脑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3]。自1958年Cremer首次发现光疗可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以来,光疗凭借有效、无创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式[4]。胆红素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异构和氧化作用转变为可溶性的产物,并将这些产物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5]。光疗的有效性取决于光源颜色(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光的辐照度)、光照面积以及光照时间同。近年来,为黄疸患儿选择光疗的最佳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光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夏琳  刘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70-3171
新生儿黄疽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约有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早产儿黄疸的发生率可达80%,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1].尽管新生儿黄疸经过及时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大多数预后较好,但因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有潜在毒性[2],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达 40%~60%,其中多数为生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血清胆红素和相应的临床特点均不尽相同,干预标准也各异。因此,分析其相关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 2002年 1月~2004年 10月住院患者。其中男 44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大多在新生儿出生后2~3日产生,第4~6日最明显,胆红素值可达到10~15mg/ml,无特殊情况一般在产后半月内消退。新生儿黄疸如果长时间未退或黄疸值升高过快,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8.
<正>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巩膜、皮肤等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出生后2~3d出现,7~14d消退。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甚至会造成患儿死亡。因  相似文献   

19.
正常新生儿黄疸与围产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危及生命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1].为探讨新生儿黄疸与各种围产期因素的关系,找出新生儿黄疸干预时机,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措施和住院天数,降低高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现就我院257例足月新生儿做一个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超  朱丽 《家庭用药》2013,(6):21-21
新生儿容易发生黄疸,且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其中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第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不超过204微摩尔/升(12毫克/分升),结合胆红素不超过25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出生后2周内黄疸消退。一般情况下恢复良好,宝宝没有其他不适表现,食欲好。生理性黄疸对宝宝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