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动态表现(附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表现的认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不同时间段内CT影像的变化。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检查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最早于产后5小时扫描,最迟于1岁后复查,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早期(发病0~6天内)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不同时期内CT影像的变化,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来我院两年来进行低剂量CT扫描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8例,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管电流60mA,扫描时间1.5秒.最早于产后5小时扫描,最迟于1岁复查,观察其不同时期CT表现的变化.结果 早期(发病0~6 天内)主要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灶、脑实质水肿以及颅内不同部位出血;中期(发病7~14 天)前述病灶表现为部分低密度灶好转、出血吸收;15天后为后遗症表现,局部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部分轻度病例可表现正常.结论 低剂量CT扫描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重要价值.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随时间变化有其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影像表现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泽品  张斌  马景银 《安徽医药》2011,15(7):871-872
目的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症状及CT扫描结果。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坏死及颅内出血;相应CT表现为脑实质局灶性或弥漫性低密度灶,合并蛛网膜下腔及脑实质内不同形态高密度影。结论 CT是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表现,探讨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在本科做CT检查的患儿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与CT表现,按病变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20例(临床22例),临床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原始反射稍活跃或正常;CT表现为脑白质呈片状低密度,分布1~2个脑叶,低密度区CT值为15~18HU,脑室、脑池、脑沟正常。中度9例(临床7例),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下降,原始反射减弱等;CT表现为脑白质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CT值为14~17HU,灰白质分界模糊,其中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6例,患儿昏迷,肌张力松弛,原始反射消失,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对称,光反应消失;CT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CT值为14HU以下,灰白质分界消失,4例合并脑出血,6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室管膜下出血。结论: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密度与并发症,是确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动态检查可评估预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早期脑部CT表现。 方法 对 7例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 1 5分钟至 7天内颅脑CT扫描。 结果  7例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6例脑实质有散在低密度水肿影 ,其中脑实质低密度影分布在 2个脑叶以下者和 2个脑叶以上者各 3例。 结论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作梁  冯爱飞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33-134,16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CT检查中的征象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来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征象。15例1叶脑组织小片状低密度影;13例2叶脑组织散在片状低密度影;7例灰白质界限不清,脑室受压变小,并伴有颅内出血(包括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及脑内血肿)。16例为出生后1d,14例为出生后3d,5例为出生后4d。结果CT平扫加薄扫即可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分度为:15例为轻度,13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结论CT平扫加薄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结合临床分期,明确其与CT分度之间的关系,预后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CT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澄  吴克强 《江苏医药》1994,20(11):596-598
报告138树新生儿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在分析发病机理与CT表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不能将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损伤绝对割裂开来,也不能将所有新生儿颅内损伤都归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建议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D)来表达CT图像上的病理性低密度改变,避免与HIE混淆。另外作者认为脑水肿是HIE的一种早期表现,可为局限性,也可为弥漫性;可发展为坏死、出血,也可逆转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及其CT诊断。方法对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轻度35例,中度36例,重度15例)进行头部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轻度39例,占40.70%(35/86),CT表现为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于1-2个脑叶,最常见为额叶,次为枕叶及颞叶;中度36例,占41.86%(36/86),CT表现为低密度影分布超过两个脑叶,灰-白质对比模糊,最常见为额叶及顶叶或枕叶,次为颞叶。重度15例,占17.44%(15/86),CT表现为各脑叶呈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而基底节、脑干及小脑尚有正常密度。结论CT扫描能准确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类型和程度,对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减轻脑细胞的损害、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17例作MRI扫描,15例作CT扫描,回顾性分析患儿MRI及CT表现。结果 MRI检查17例显示为脑肿胀、脑内斑点或小片状出血、或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以T1WI和DWI序列观察较清楚。CT检查15例,表现为脑肿胀和散发小斑点或小片状高密度急性出血灶。结论 CT和MRI均能及时发现病变,对脑损伤程度能作出客观评价,为治疗和推测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熟悉MRI和CT的影像表现特征,对于提高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和随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胜利 《淮海医药》2006,24(1):15-16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和随访价值.方法对5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行头部CT平扫,分析CT征象.结果 12例CT诊断为轻度HIE,表现为大脑实质内有斑片状低密度灶,范围≤2个脑叶;26例诊断为中度HIE,病灶分布超过2个脑叶,其中10例合并颅内出血.18例诊断为重度HIE,大脑半球呈弥漫性低密度,脑室、脑池变窄,其中8例合并颅内出血.随访32例,7例恢复正常,12例脑萎缩,5例脑积水,3例遗留脑软化灶,5例双额少量硬膜下积液.结论 CT能准确诊断HIE,还可用于随访观察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44例临床拟诊为新生儿HIE病例,其中拟诊缺血缺氧性脑病75例,合并其他疾病69例,行螺旋CT诊断及治疗后复查。结果144例CT发现脑内低密度影,呈局灶样36例,呈弥漫分布105例;并颅内出血32例,小斑点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2例。12例患者1~4周复查CT,脑实质内低密度区复查后消失,出血病灶吸收,脑肿胀消退。结论螺旋CT可帮助HIE诊断,判断病情轻、重,并对治疗效果观察比较,有助于基础医院的HIE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对其预后的评估。方法 对62例HIE患儿进行了CT检查,分析CT表现。结果 62例新生儿期检查中脑水肿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外血肿4例,腔室出血2例;婴儿期6个月、12个月复查者中,脑室扩大12例,脑外间隙增宽16例,脑室旁软化灶2例。结论 CT扫描有助于明确HIE的脑损伤情况,对于预后的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54例经临床确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CT表现进行分析,正确认识CT诊断HIE的作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愈后评估。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5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CT扫描,将其CT表现特征进行归纳。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了低密度灶。结合国内外文献按受累脑范围分轻、中、重度,其中轻度16例、中度23例、重度15例,HIE易并发颅内出血,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结论 CT检查对HIE的诊断有较大作用,对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郝国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98-2299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CT测量透明隔腔(CSP)宽度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O例新生儿脑CT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新生儿HIE 80例,新生儿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新生儿头颅CT正常10例,讨论HIE的CT征象与透明隔腔(CSP)宽度的关系.结果:在新生儿HIE 80例中轻度38例、中度26例、重度16例,CSP宽度分别为:3.75~5.63±0.31 mm、6.09-7.50±0.22 mm、大于8.30 mm.CSP在2.0 mm以下者20例,脑组织密度无明显改变,仅有轻微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脑CT CSP闭合者10例,脑CT提示脑组织密度正常,无HIE发生.结论:CSP是新生儿脑内中线结构,新生儿HIE的程度与CSP的宽度成正比,CSP越宽,HIE程度就越重,CSP增宽是新生儿脑组织发育不全的佐证,可以导致HI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视频脑电图对HIE新生儿进行监测,应用NBNA评分、Gesell发育商测定对HIE患儿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出生后48h内VEEG异常率为85.7%(36/42),治疗后死亡4例,日龄2周时VEEG异常率为68.4%(26/38)。生后48h内及日龄2周内VEEG与临床分度相关。(2)不同分度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HIE患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轻中度HIE。不同临床分度与NBNA评分存在相关性。(3)VEEG重度异常HIE患儿6个月龄随访发育商明显低,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与6个月龄Gesell总发育商高度相关。结论 VEEG是判断HIE损害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VEEG与NBNA评分对HIE短期预后的评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8例HIE患儿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mg/kg,连用2~3d,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44%,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HIE疗效显著,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