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3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化疗4~6周,术中病灶清除取髂骨或多根肋骨植骨,钉棒或钉板内固定。术后卧床8~12周,继续正规化疗12~18月。结果本组病例获得16~30个月随访,内固定无松动、脱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局部病灶无复发,腰背疼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彻底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9月期间,43例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病患者并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截瘫改善情况、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1.5年;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5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ASIA分级改善l~3级;植骨均在术后6个月~2年融合,治愈率58.08%,好转率18.58%。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25.7°。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能够同时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10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13例,均采用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术后畸形矫正效果。结果经6~18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具有椎管减压彻底,脊柱后凸侧弯畸形易于矫正,内固定远离病灶处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治疗方法。其缺点是手术创伤相对较大[1],术中操作相对繁琐。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彻底病灶清除的基础上,同期前路或分期行后路内固定已成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标准方案。虽然大量文献证实二者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前路解剖结构复杂,创伤大,并发症相对较多,操作及内固定物置入困难等一系列缺点。目的:观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畸形矫正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行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36例,病变节段T11/12节段2例,T12/L1节段4例,L3/4节段6例,L4/5节段22例,L5/S1节段2例;其中2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表现。治疗后6,12,24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24-38个月。治疗后2年患者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患者腰椎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P0.05),椎间融合率为100%。治疗后随访无病灶残留及复发,无矫正丢失,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提示对于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能够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畸形,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于胸腰椎结核重度后凸畸形(90°)的疗效尚缺乏报道,对严重脊柱结核性后凸畸形,影响心肺功能且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对胸腰椎结核伴重度后凸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纳入53例脊柱结核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一期行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后凸角及ASIA脊髓损伤分级用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90(195-420)min,出血量1 800(1 100-3 300)m L,人均固定节段11.8(9-16)个。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48个月。患者治疗后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逐渐恢复正常,至末次随访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末次随访矢状面C obb角平均矫正77.92°,矫正率达74.6%。至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1.35°。患者腰背部疼痛及功能受限在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19.219,P0.001)。ASIA脊髓损伤评分逐渐提高,患者均不同程度的恢复生活及工作能力。提示一期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是修复胸腰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文中纳入的胸腰椎结核伴重度后凸畸形患者病变涉及多个椎体,骨缺损长,常常需要长节段异体骨植骨,植骨块融合时间较长,所以行后路关节突间植骨融合以增加植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4岁(17~55岁)。病变部位:胸椎9例,胸、腰段6例,腰椎15例。2个椎体21例,3个椎体7例,4个椎体1例,跳跃型1例。椎旁脓肿24例,髂窝流注性脓肿6例。本组患者伴有后凸畸形26例,平均Cobb角42.8°。术前血沉介于34~142mm/h。本组患者术前常规抗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1~2周,手术方式为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12个月,定期复查胸腰椎正侧位片、血沉、肝肾功能等。结果切口皆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未见内固定失败,疼痛等症状消失,脊髓功能皆明显恢复。2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感伤口区麻木。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11个月。结论胸、腰椎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和内固定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临床就诊经验,分析总结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体会,为病灶清除移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接诊的49例脊柱结核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患者病灶均已清除,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脊柱畸形矫正良好,患者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以及局部疼痛症状消失。结论使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可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是治疗脊柱结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5~66岁,平均36岁。4例伴有不全性瘫痪,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为D级。术前后凸角-4°~54°,平均29°。手术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前路钉板系统固定进行治疗。术后给予12~18个月抗结核治疗,随访观察术后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后凸畸形矫正至-6°~19°,平均9°。随访8~34个月,平均17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术后Frankel分级提高至E级。全组均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终末随访时后凸角-5°~23°,平均11°。未见植入物断裂、结核复发和窦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够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促进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后前路或后路应用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胸腰椎结核,内固定,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前后路"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spinaltuberculosis;internalfixation;titaniummesh;autogenousbone;cement;anteriorandposterior"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01/2010-05相关文章。纳入与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探讨了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结果:目前内固定材料均以钛合金为主,再加前或后路的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主要方法,其优点在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不易发生异物反应。而结核菌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多糖膜相对薄弱,抗结核药物和患者自身免疫机理仍能够发挥作用,病灶处植入固定物引起感染扩散的可能性较小。但无论是哪种植入体都存在内固定材料长期摩擦刺激血管和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临床应用已经证明脊柱结核患者使用内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一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提高脊柱结核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磨损、高相容性的内固定植入体是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 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7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下腰椎结核患者20例,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置入内固定后评价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椎体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椎间融合率约为90%。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置入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结核的疗效的差异。方法 2011年~2014年间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结核总共70例。其中前路内固定组32例,后路内固定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和术后脊柱后突畸形纠正角度,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经平均2年的随访证实,前路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短于后路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两组患者内固定植骨融合速度相当;前路组和后路固定组术后畸形矫正角度分别为13.1°,24.5°,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脊柱结核前路内固定可以缩短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速度和并发症发生相当,但后路手术对多椎体结核中后突畸形的矫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并前路内固定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治疗。结果: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平均随访11月均获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突矫正角度20°,治疗优良率达95.5%。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内固定是安全和有效的,并在重建脊柱稳定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及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脊柱胸腰骶椎结核患者,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行脊柱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结果:8例患者经过1~2a的随访,腰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植骨块全部融合,融合时间6~7个月,后凸角矫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骶椎结核,可较彻底清除病灶,椎管有效减压,畸形部分矫正,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单一体位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9例胸腰椎结核病人行单一体位前后联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42岁(27~61岁)。胸腰段2例,腰椎7例;累及2个节段8例,3个节段1例;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所有病例均在抗结核治疗2~3周后行单一体位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6~30月)。1例患者术后半年复发。8例均未出现复发和窦道形成,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见植骨完全融合。5例术前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完全恢复。结论单一体位下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行的方法。病变位于T12-L3为最佳部位,术者必须熟练掌握侧卧位的椎弓根钉植入技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节椎体破坏的腰骶椎结核在治疗上比较复杂,除了考虑病灶清除,解除脊髓压迫外,恢复脊柱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也是必要的。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修复多节段腰骶部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骶椎脊柱结核患者25例,病变节段位于L2-S2,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后,行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修复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与CT扫描,评估骨块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结果与结论:修复后进行了平均16个月的随访,23例切口全部愈合,2例切口二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所有患者腰腿痛均消失;随访期间植骨块无滑脱移位,无断钉断棒,6个月内均出现骨性融合,术后1年结核病灶无复发,血沉正常,X射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已骨性愈合。术后腰骶角为16°-36°,平均26°;末次随访时为15°-30°,平均20°。提示:一期病灶清除多节段腰骶骨结核,并同期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完成后凸畸形矫正,可重建稳定的腰骶段,恢复躯体矢面平衡,取自体髂骨植骨能提高融合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患8例,术后随访6月~15月。结果:本组8例植骨块均骨性融合,神经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能在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的前提下保证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植骨块的骨性融合及病灶愈合。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骨质缺损,可以选择自体髂骨、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等多种植骨材料。 目的:对比椎弓根入路不同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 方法:纳入40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18例伴有截瘫,15例存在后凸畸形,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期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治疗后随访24个月,观察病灶愈合、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自体髂骨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P < 0.05),后两组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均未发生植骨块及钛网脱落、断裂与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截瘫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3-6个月的对症治疗,肌力基本恢复,脊柱后凸畸形基本矫正。表明自体髂骨治疗效果最好,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治疗效果相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起采用前后联合手术治疗下腰椎结核26例的临床效果。对26例下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月~5年。结果:本组26例植骨块均骨性融合,神经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尤其脊柱后突角度较大时,能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及矫形率,促进植骨块的骨性融合及病灶愈合。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胸腰段为脊柱结核好发部位,干酪样坏死组织及死骨压迫脊髓、神经根易引起神经症状,多数合并轻度、中度脊柱后凸畸形。近年来手术修复脊柱结核报道较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不同内固定修复方法的选择原则。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42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都有腰背部疼痛症状,病程1个月-7年;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者4例,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为12°-45°,平均27°。治疗前后按照标准方案进行化疗。根据结核病灶部位、椎体破坏程度选择内固定方式,均行切除第11和(或)12肋经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其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25例,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病灶清除17例(一期手术7例、二期手术10例)。36例采用肋骨植骨,6例采用取髂骨植骨。治疗后随访17个月-9年,观察后凸畸形矫正、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30例患者获得随访,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X射线片检查示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5.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无复发。4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治疗后12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为0°-26°,平均14°。提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胸腰段脊柱结核采用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的方法进行病灶清除,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结核病灶破坏程度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可取的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对于大于40°的脊柱结核畸形、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及不稳定者行开放手术指征是明确的,经后路行切开病灶清除,植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后路脊椎双平面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临床结果及其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1接受一期后路脊椎双侧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9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随访12(8~16)个月,未见结核复发,均骨性融合,末次随访Cobb角及疼痛目测类比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植骨融合时间8.5(5~14)个月。说明后路脊椎双平面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配合正确的抗痨治疗,可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