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HT)和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ARS)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选择61例ACL断裂患者(均为单侧断裂),其中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17~57岁,平均年龄36岁。采用自体HT重建ACL30例(HT组),采用LARS重建ACL31例(LARS组)。按Lysholm评分系统及KT-2000检查评估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30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2年HT组和LARS组分别为(90.80±8.87)分、(91.70±6.54)分;KT-2000测试膝关节移动距离分别为(2.58±2.18)mm、(2.39±2.09)mm。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在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稳定性KT-2000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移植物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LARS是一种良好的替代移植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自体腘绳肌腱rigidfix、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手术方式,但缺乏中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
目的:评估股骨端应用Rigidfix、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3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2年以上中期随访,并应用Lyshlom、IKDC、Tegner评分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
结果与结论:经过至少2年的随访发现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内固定患者在IKDC、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 < 0.01)。证实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但若大规模的使用,目前尚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3.
李利南张卫国王寿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48):9010-9014
背景:人工韧带因其不需牺牲自体组织、无潜在传染性疾病、重建韧带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自一面世始终受到到关注。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而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康复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维普期刊网(VIP)、Pubmed(medline),收集国内外关于应用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照研究文献,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其中,试验组以LARS人工韧带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以自体腘绳肌腱为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共收集国内外5个临床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以上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术后Tegne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例重建前交叉韧带后kt-2000/1000测量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结果表明,与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LARS人工韧带短期内的Lysholm评分更高,在更长时间内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kt-2000/1000测量差值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背景:Endobutton的钢板设计和Rigidfix的横穿钉优点使之较广泛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
目的:比较分析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过程中Endobutton和Rigidfix系统的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2007-04/2009-06运用Endobutton系统和Rigidfix-Intrafix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各30例患者,重建前分别记录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结果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同一术者按两种方案分别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进行正规康复锻炼。重建后定期随访并由同一人记录随访指标,与重建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
结果与结论:Endobutton组患者经过6~26个月的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6.6±5.9)分增长到重建后(91.4±4.0)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Rigidfix组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9.2±6.4)分增长到重建后(93.1±4.7)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Endobutton组与Rigidfix组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经过分析,并不能得出其中某一套系统强于另一套系统的结论。它们各自均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又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报道,腓骨长肌腱可作为重建前交叉韧带新的移植材料,且能取得与腘绳肌腱同等效果,有必要对这2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材料进行系统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英文分别在中文数据库(万方医学、中国知网、维普医药、中国生物医学)、英文数据库(Ovid、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自建库至2019年3月,并由2名评价员通过筛选文献、文献评价、提取数据,并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通过制定的检索式共检索出中英文文献413篇,最终符合纳入标准10篇,包括647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其中271例使用腓骨长肌腱重建,376例采用腘绳肌腱重建;(2)Meta分析显示:腓骨长肌腱组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的IKDC评分高于腘绳肌腱组(MD=1.23,95%CI[0.31,2.51],P=0.0009;MD=3.19,95%CI[0.07,6.31],P=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腘绳肌腱组(OR=0.15,95%CI[0.03,0.69],P=0.01);两组术后6,12个月的Tegner评分、关节活动度、关节松弛程度,以及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的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结果表明,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与腘绳肌腱相当,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的IKDC评分优于腘绳肌腱组,并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可推荐腓骨长肌腱代替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但是纳入文献质量限制,需要更高级别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腱双束对比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使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5篇,共1 0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后KT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51,95%CI(-0.74,-0.28),P < 0.000 1];重建后轴移试验阴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7,95%CI(1.11,1.45),P=0.000 3];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0,95%CI(-3.65,-0.55),P=0.008];重建后IKDC分级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04,95%CI(0.99,1.06),P=0.10]。双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而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 腘绳肌腱为ACL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ACL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应用微孔钢板(Endo-Button)、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对8例A C L损伤病例行重建术.结果 随访6~17个月,平均10.7个月.术后8例膝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其中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Lachman试验:6例≤1 ,2例≤2 .轴移试验术后全部阴性.X线片复查未见一例患者内固定位置移动,且未发现一例股骨骨道有扩大现象.改良Larson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取钉2例患者,手术中可见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整,表面被覆滑膜组织.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 腘绳肌腱、微孔钢板(Endo-Button)、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的方法.准确的关节内出、入口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7)
背景: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有很多韧带属于部分损伤,尚有部分韧带是正常的或可以保留的,但损伤已造成关节不稳定,并产生临床症状,将韧带完全切除进行重建势必造成更大的损伤。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选择性重建前交叉韧带部分束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束断裂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选择性重建的患者,治疗后随访6-48个月,并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率、前抽屉试验阳性率、ADT试验阳性率、Tegner评分、胫骨位移距离均显著下降(P0.05),IKDC2000、Lysholm、BRISTOL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选择性重建前交叉韧带部分束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或感染.术后随访6~18个月,膝关节屈曲平均130°,伸直0°;21例患者均无打软腿现象.前抽屉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Ⅰ°).Lachman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48.3±4.6)分提高至(84.7±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一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费用较低、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
背景:目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残与非保残重建的优劣以及保残重建对本体感觉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1年随访。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75例,其中非保残重建37例,保残重建38例,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进行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KT2000检测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并采用被动角度重复试验进行本体感觉测试。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患膝关节活动度均已基本恢复正常,患膝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KT2000检测较治疗前均获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及1年保残组健侧和患侧本体感觉偏差小于非保残组(P0.05)。治疗后摄片检查发现两组各有2例患者胫骨骨道偏离理想位置,未见独眼畸形发生。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移植保残重建有利于患者修复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式是决定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临床上常用的修复方法。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双束与单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05/2009-06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56例急性前交叉韧带Ⅲ度损伤的患者,其中36例行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20例行双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术,所有患者前交叉韧带的重建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术后随访16~42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无伸膝受限。两种重建术后患者的Lysholm-Tegner和IKDC膝关节综合功能评定结果、KT-1000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1年,取出界面螺钉时行关节镜检查,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重建韧带松弛,说明双束与单束自体腘绳肌重建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在疼痛的控制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比较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8月.根据渥太华纽卡斯尔标准(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估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S.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37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ARS人工韧带移植组与自体肌腱移植组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MD=12.46,95%CI:12.46~1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滕纳尔(Tegner)评分,MD=1.72,95%CI:1.45~1.9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MD=4.31,95%CI:-0.70~9.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术后12个月Tegner评分,MD=0.52,95%CI:-0.21~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在术后6个月时LARS人工韧带移植较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更好;在术后12个月时,LARS人工韧带移植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8只新鲜冷冻猪膝关节离断后用阶梯形钻头成型股骨隧道为倒置的酒瓶状,自体腘绳肌腱打结后呈双股穿过并嵌压在瓶颈口,实验分三组,分别以50N、100N及200N拉力预拉三次,在生物材料实验机上进行拔出实验。结果50N预拉组,400N位移高于其他两组,抗拉刚度低于另两组(P<0.01),最大载荷与100N预拉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200N预拉组(P<0.01);100N预拉组与200N预拉组只在最大载荷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400N位移及抗拉刚度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前给予不同的预拉力,对破坏载荷、位移及抗拉刚度均产生不同影响;预拉力在100N至200N时,抗拉刚度明显提高,且对最大载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不同学者对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存较多争论,因此寻找简便、经济的修复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9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胫骨隧道钻取双隧道模拟前内、后外两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于重建前后利用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关节动度仪测试试验,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并应用IKDC分级进行影像学评估。
结果:19例患者随访的IKDC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1例,无伸膝受限,活动范围120°~140°,平均126°。KT-2000TM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在90.7 kg,136.1 kg和最大拉力时,患膝和健膝之间的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重建前(P < 0.01)。影像学IKDC评估为:A级15例(79%),B级3例(16%),C级1例(5%)。结果证实,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6)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还是同种异体肌腱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123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肌腱组63例和异体肌腱组60例。治疗后随访进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均经过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均显著好于治疗前,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情况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内外对于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建立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的临床文献尚缺乏。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单束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
方法:6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接受经前内侧入路单束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0例接受经胫骨隧道技术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平均随访16个月,分别评估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旋转稳定性和膝关节的整体功能。
结果与结论:最后一次随访时,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侧入路组在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经胫骨隧道组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23%,经前内侧入路组的阳性率为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经膝关节前内侧入路制作股骨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不仅可以重建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还可以较好地重建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时取自体腘绳肌腱引起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原因。方法进行尸体解剖,测量腘绳肌腱与隐神经及其分支密切并行的长度,研究隐神经及其分支对下肢支配区域的分布情况。对2010年7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30例患者中有8例﹙27%﹚出现小腿皮肤感觉障碍。对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的感觉障碍区域进行对比观察以明确是否为神经损伤,并对术后1周的感觉障碍的区域进行象限分析。结果尸体解剖发现在大腿的远端,股薄肌﹙GT﹚与隐神经的主干密切伴行的长度为4.2cm。8例出现小腿皮肤感觉障碍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与神经损伤的修复时间基本一致,故可以判定患者的感觉障碍是由神经损伤而导致的。其中出现在隐神经髌下支﹙Theinfrapatellarbranchofthesaphenous nerve,IPBSN﹚所支配区域的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7例,而感觉障碍超出IPBSN所支配区域的患者有1例。结论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手术中,引起小腿皮肤感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IPBSN的损伤,但也可能是隐神经终末支﹙The sartorialbranchofthesaphenousnerve,SBSN﹚或隐神经主干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背景:传统的前交叉韧带重建为单束重建,不能改善膝关节的旋转不稳定性和本体感觉。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前磁共振检查均报道有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
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随访≥3个月。KT-2000测量结果显示重建后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较重建前减小 (P < 0.05),Lachman 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重建后Lachman 试验和轴移试验阳性率下降(P< 0.05)。国际膝关节功能评分分级评定结果显示,21 例患者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P < 0.01),结果证实,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is a comm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in which tendon fix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sorbable screw fixation with autologous hamstring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nder arthroscopy.
METHODS: Totally 47 cases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ere included, containing 27 male patients and 20 female patients, aged from 18-48 years old,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he absorbable screw fixation with autologous hamstring implantation. After12-month follow-up, patients underwent Lysholm, Tegner, and IKDC scoring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1, 3, 6 and 12 months,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anterioposterior lateral X-ray and MRI re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at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ND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knee instability symptoms such as “weak legs” walking gait recovered to normal levels, and the wound all reached the primary healing. Moreover, the Lysholm, Tegner and IKDC scores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re were no incision infection, nerve injury,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other adverse events except hemarthrosis of the knee joint in one case.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imaging examination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enlargement of the bone tunnel, 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joint space. In conclusion, the absorbable screw fixation with autologous hamstring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cross ligament has good fixing effect and little trauma,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extremity function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
前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控制膝关节前向稳定的一个重要结构,包括前内侧和后外侧束。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它出现完全断裂,膝关节会出现明显不稳定的情况。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采用关节镜取腘绳肌等肌腱来重建交叉韧带,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Rigidfix横穿钉:DePuy Mitek RIGIDFIX BIOCRYL股骨3.3 mm ST交叉钉为一种可吸收多聚乳酸和磷酸三钙植入物,用于重建前交叉韧带时,将软组织(半腱肌和股薄肌)移植物固定于股骨。
背景:固定方式的选择是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预后的重要因素,Endobutton袢钢板和Rigidfix横穿钉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2种股骨端悬挂固定装置,它们的优点是固定强度大,肌腱与骨隧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腱-骨愈合等。但这2种固定方法本身在临床疗效、骨隧道扩大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还有争议。
目的:探讨Endobutton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股骨端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转归。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开展前交叉韧带重建并进行了第2次关节镜探查的 270例病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股骨端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 2 组,Endobutton组150例采用Endobutton袢钢板行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Rigidfix组120例采用Rigidfix横穿钉行自体腘绳肌腱股骨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2组胫骨端均采用Bioabsorbable Interference Screw+AO空心钉固定。采用 MRI 测量2组骨隧道扩大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Tenger评分表及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关节测量仪评价膝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稳定性;术后1年二次关节镜探查时观察移植物连续性、移植物滑膜覆盖情况以及关节内是否有异常结构。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4个月;②术后1年Endobutton组股骨端和胫骨端骨隧道扩大均较Rigidfix组明显(P < 0.05);③术后1年2组患者术后
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 0.05),2组间术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术后1年2组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二次探查前2组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Endobutton组KT-1000侧-侧差值为(1.12±1.20)
mm,Rigidfix组KT-1000侧-侧差值为(1.23±0.91)mm,2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二次关节镜探查示Endobutton组患者移植物完全吸收1例、移植物磨损11例;Rigidfix组患者移植物完全吸收2例,移植物磨损15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二次探查时移植物滑膜覆盖程度Endobutton组优59例,良61例,差30例;Rigidfix组优47例,良49例,差24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⑧Endobutton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Rigidfix组为6.6%,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⑨结果表明,Endobutton袢钢板与Rigidfix横穿钉股骨端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相当,二次探查移植物滑膜覆盖及连续性无明显差异;但与Rigidfix横穿钉系统相比,股骨端采用 Endobutton固定更易引起骨隧道扩大。
ORCID: 0000-0002-4264-8492(赵立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