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生物型股骨假体的固定方式与骨水泥假体相比,没有水泥-假体分离,水泥套破裂,水泥碎屑引起骨溶解的担忧,长期结果优良,并且假体远期生存率较高。 目的:观察Accolade TMZF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采用生物型股骨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67例70髋,均采用Accolade TMZF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系统,股骨侧假体使用同一款Accolade TMZF生物锥形柄,髋臼侧则采用Secure-fit HA和Trident PSL HA两种髋臼杯行生物学固定。关节头臼摩擦面采用陶瓷-陶瓷组合49髋,陶瓷-聚乙烯组合19髋,金属-聚乙烯组合2髋。置换后根据髋关节影像学资料评估股骨柄假体的生物学固定、假体周围骨溶解及假体下沉情况,并观察髋关节功能、大腿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随访均超过2年。由置换前Harris髋关节评分(32.7±6.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9.2±5.1)分。末次随访时大腿轻度疼痛4例(6%),无中重度、极重度疼痛。未见患髋因各种原因失败需翻修。X射线片结果示,最终随访时无假体移位或松动现象,股骨侧可见假体周围均为骨性固定,假体下沉< 2 mm者1髋,其余均无假体下沉。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但因假体置入时发生股骨距劈裂骨折而采用钢丝环扎4髋。置换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假体周围骨折。提示Accolade TMZF生物型股骨柄用于初次全髋置换的早期疗效满意,可以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但随访时间较短,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治疗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晚期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Ⅳ型因其髋关节解剖结构的显著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手术方法颇有争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疗效及髋臼重建与股骨侧处理的方法。 方法:纳入12例(14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0±6.8)分,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加深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年,2例2髋发生置换过程中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予钢丝固定。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置换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4.0±7.0)分,置换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短缩的肢体得到满意纠正。说明采用小臼杯、髋臼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能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随访时间的延长,需行翻修者逐渐增多。而人工关节出现机械性松动前常已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不断加重的骨溶解会引起人工关节松动,最终导致关节翻修。目的:观察非骨水泥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2009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后患者41例(41髋)进行了翻修,再置换关节为北京普鲁士钢研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旋入式全髋关节及美国史塞克有限公司生产的非骨水泥压配式全髋关节。41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8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7髋,Ⅲ型髋臼松动8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髋臼松动骨缺损8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取出假体柄后试情况置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根据试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与结论: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翻修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拄拐行走,其余患者均可以于翻修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翻修后随访6~66个月,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平均32.6分增加到翻修后的平均88.1分。随访X射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亮带的患者。结果提示,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对髋关节进行翻修后,近期可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4.
背景:组配式股骨柄翻修假体在理论上被认为能够克服骨水泥固定型股骨柄假体或生物学固定型非组配式股骨柄假体存在的各类缺点,一些文献也初步证实这类假体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锥形沟槽式股骨组配柄假体行全髋股骨侧翻修的效果。 方法:2000-05/2005-08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全髋股骨侧翻修患者19例(21髋)。翻修前诊断均为股骨柄假体合并臼杯假体的无菌性松动。股骨侧骨缺损按Paprosky标准,诊断为Ⅱ型缺损者4髋,Ⅲa型缺损者14髋,Ⅲb缺损者3髋。全部患者的股骨侧翻修均采用利马锥形沟槽式股骨组配柄假体,股骨柄假体为钛合金制造。对翻修效果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与结论:所有假体均获初始稳定,未发生感染、脱位等并发症。随访5~10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维持在(92.2±3.5)分。X射线片显示翻修柄获广泛骨长入达骨性稳定者20髋(95%),纤维性稳定者1髋(5%)。所有患者的近段骨缺损植骨区均显示广泛性骨修复。翻修柄在正、侧位X射线片上的髓内充填率分别达80%和70%以上者18髋(86%),< 80%和70%者3髋(14%),全组假体平均下沉2.4 mm。至今未见因假体松动或其他原因需行再翻修治疗患者。提示采用锥形沟槽式股骨组配柄假体行全髋股骨侧翻修,必须注重手动扩髓等方法预防骨折,合理的髓内充填和近段组件调整以预防假体下沉和脱位,以及锥形连接处近段的植骨重建等技术关键,才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既往对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行关节清理等来矫正畸形,但常不能收到满意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材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10-0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例(20髋),均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5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5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两组患者置换后第14天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置换前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随访期内X射线平片未见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等现象,无翻修病例。置换后髋痛消失,步态正常,无严重并发症。提示使用不同材质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大骨节病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矫正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异常处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折及全髋翻修等髋臼侧异常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将41例髋关节病例分为两组,A组(20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的髋臼移位或假臼形成,全髋置换术中利用颗粒植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真臼内移重建髋臼;B组(21例)为髋臼骨折、全髋翻修的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等形态异常的髋臼,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颗粒打压植骨填补骨缺损并重建真臼。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72个月,平均23.6个月,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植入骨均愈合,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髋臼植骨重建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备不足的技术难题,为髋臼假体创造了良好的植入环境,保证髋臼假体具有良好的位置和牢固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出现髋臼侧松动伴不同程度骨缺损的患者日趋增加,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结构植骨、颗粒植骨加钛网重建、钽金属垫块重建、Jumbo杯、Cup-Cage技术等。目的:总结个性化生物臼杯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的近期临床疗效,为髋关节翻修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5-71岁,均采用个性化生物臼杯进行髋臼侧翻修并进行3年随访,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和双下肢绝对长度差,观察X射线片表现,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状态和骨长入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生主刀完成,随访满3年,无丢失病例,其中1例出现坐骨神经症状,口服甲钴胺片,6个月恢复;(2)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和双下肢绝对长度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末次随访X射线片显示有良好的骨长入;(4)结果表明,应用个性化生物臼杯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后髋臼侧松动可获得假体的初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最佳治疗方法尚未达到一致。 目的:观察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效果。 方法:纳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9例,假体均为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的全髋关节。髋臼侧采用生物性假体压配固定,股骨侧采用带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固定。12例选取金属-聚乙烯承重界面,7例选取陶瓷-聚乙烯承重界面。置换后随访,定期摄片监测假体位置,并指导功能锻炼,记录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 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110±55) min,术中出血量(510±60) mL,置换后出血量(310±4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局部红肿,脓性渗出。双下肢畸形恢复,长度相差均小于1 cm。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见假体松动征象。置换后1年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置换前(P < 0.05),其中优10例,良8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提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有一定困难,采用含抗生素骨水泥股骨柄与非骨水泥髋臼金属托组合,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及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患者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度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背景:许多学者均认为骨水泥型全髋置换适合应用于年老且合并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适用于较为年轻的患者。 目的:对比中年患者生物型全髋置换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比分析58例骨水泥型全髋置换者与70例生物型全髋置换者置换后6个月、2年及5年的肢体功能恢复与影像学评估结果以及Harris评分,均为40~60岁中年患者。 结果与结论:生物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2年、5年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5年生存率也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3例发生自发溶骨性疾病,3例2年后发生假体松动,3例5年后发生线性渗透溶;生物型假体置换2年后2例发生自发溶骨性疾病,置换后5年1例发生假体松动。说明生物型假体较骨水泥型假体更能促进中年患者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少在5年的随访过程中获得了更令人满意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关键词: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人工假体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7.008  相似文献   

10.
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62-5669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的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周围骨折”,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翻修治疗、患者老龄化、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方式和关节活动量的增加等,也与骨折发生有关。Vancouver分型方法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包含患者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假体固定情况、假体松动情况以及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等因素,对临床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  相似文献   

11.
背景: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骨代谢、内分泌异常及使用激素,常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当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时相对于常规髋关节置换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的:观察生物型或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的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15例终末期肾病合并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股骨颈骨折8例(1例为双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关节炎2例,共16髋。关节置换的方式包括全髋关节置换9髋(生物型5髋,股骨侧为骨水泥型4髋),人工股骨头置换7髋(生物型2髋,骨水泥型5髋)。出院后门诊随访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有无透亮区出现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时间为0.5-4年,呈偏态分布,中位数时间为30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置换前的(53.0±5.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6.0±3.8)分。SF-36评分由置换前的(65.0±2.4)分增加至末次随访的(83.0±4.9)分。出院前出现5例并发症,2例置换后透析时出现低血压休克,2例肺部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经对症治疗后恢复。置换后随访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假体感染等并发症。早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合并终末期肾病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髋关节置换可以解除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部分患者由于本身终末肾病的进展可能会影响置换后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高龄患者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但该患者群体骨量往往不佳,采用骨水泥或生物型股骨假体一直存在争论。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及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的效果。 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26髋,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同类型患者30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换后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髋关节临床功能评价。 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20-44个月,两组骨水泥或生物型假体置换后效果均满意,置换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9%和8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置换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更短(P < 0.01)。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关节松动、下沉、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表明对于骨量不佳的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半髋置换能取得与骨水泥型半髋置换同样良好的修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背景:后脱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并发症中发生率仅次于假体松动,严重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目前在临床研究中股骨头直径及髋臼前倾角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尚存争议。 目的:探讨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对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在尸体骨上测量全髋关节置换后影响髋关节后向不稳定的股骨头直径和髋臼前倾角。前倾角在计算机导航引导下安装在0°-20°,其中每个间隔为5°。分别应用直径为28,32,36 mm的股骨头进行实验,观察髋关节屈曲90°内收0°以及屈曲90°内收30°时引起脱位的内旋角度。 结果与结论:当髋臼臼杯前倾角从0°增加到15°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P < 0.05)。当髋臼臼杯前倾角度从15°增加到20°时,导致髋关节脱位的髋关节内旋角度随股骨头直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在髋关节屈曲90°内收0°时,当髋臼臼杯前倾由15°增加到20°,股骨头直径36 mm组相对于28 mm和32 mm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组与28 mm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当髋关节屈曲90°内收30°,股骨头直径36 mm组相对于28 mm和32 mm组有更高的稳定性(P < 0.01);当髋臼前倾角度大于10°时,股骨头直径32 mm组与28 mm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P < 0.05);当髋臼前倾角小于10°时,此种区别不是很明显。结果提示髋臼前倾角的增加可减少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生,但是当髋臼前倾角不是很好选择时,应用大直径的股骨头可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高位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骨性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 < 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髋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髋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的原因。方法对31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对髋臼或股骨缺损者进行修复重建。通过术前X线片和术中所见,推测翻修原因。结果31例患者中共有3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36月,平均18.7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56±17.31)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5.40±12.52)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缓解。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1例,无1例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引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无菌性假体松动。翻修术中应合理地选择髋臼或股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方法,同时也应重视提高初次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远期的松动率比全髋关节置换术高,且头杯的松动率较臼杯为高。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具备一些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所没有的优点,如:能保留健康的股骨颈,且尚有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余地。我们设计了新型的三翼头杯和杆栓杯,简称TC和BC。其中心杆使头杯与残存股骨颈一体化,使假体与残存骨质成为完整受力体系,均匀分散杯下应力。实验采用压力应变值和最大破坏扭矩来评价新头杯与传统头杯的力学稳定性。结果显示,TC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有希望为临床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头杯。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改进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技术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 目的:明确各种内固定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技术的改进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信息。 方法:分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重点分析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对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假体的类型以及假体的稳定性均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非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于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不损害假体周围骨皮质,并且具有固定稳固、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缆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断端血供干扰小、固定稳固等优点,2种内固定治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的文献复习。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培养,并回顾治疗对策。 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人工髋关置换后平均随访25(12~48)个月:6例清创后保留假体,5例一期翻修者中1例清创复发再次清创伤口愈合;7例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二期翻修者,置换后25个月未见复发;所有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均未见感染复发。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置换前平均43.25分提高到86.5分。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阴沟肠杆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大肠杆菌2例。 关键词: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策;原因;翻修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41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髋臼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然而某些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预后均不理想,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特殊类型髋臼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 方法:髋臼骨折12例,车祸伤7例,压砸伤3例,坠落伤2例。骨折类型:后壁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T型骨折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臼顶粉碎性骨折2例。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例,后脱位5例,股骨头骨折3例。患者受伤前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采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生物型假体9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入院距置换时间3-15 d,平均6 d。置换后第1年每2个月随访患者1次,应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置换后无伤口及深部感染,无关节脱位,无下肢深静脉栓塞,无死亡病例。其中11例获得长期随访,时间6-82个月。复位的髋臼骨折在6-16个月愈合,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可避免长期卧床,尽早下床活动及有效的肢体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进而重建一个无痛的、功能良好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