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实验动物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旁分泌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并体外DAPI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下腔静脉移植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在受体鼠体内的迁移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第2天缺血肾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因子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在移植后第1、2天明显降低(P < 0.05),但细胞移植组移植后第1、2天肾组织中均未见DAPI阳性细胞;第3、4天则逐渐可见DAPI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第2天肾组织中可见较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而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果显示旁分泌机制参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细胞因子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干细胞因子具有造血系统以外的器官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中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c-Kit表达的变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4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 min后再灌注24 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2)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n=12),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造模前2 h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干细胞因子及c-Kit的表达变化,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肾小管损伤积分。结果与结论:干细胞因子及c-Kit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仅限于肾小管区域。与假手术组比较,干细胞因子和c-Kit在缺血再灌注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 < 0.05),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干细胞因子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但两组c-Ki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 < 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肾组织病变减轻。说明缺血再灌注导致急性肾损伤发生时干细胞因子及c-Kit表达升高,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干细胞因子及c-Kit表达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髓干细胞可分化为肾脏组织固有细胞、修复损伤肾组织。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干细胞数目较少,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可提高外周血干细胞数目。 目的:观察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修复作用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影响,分析骨髓干细胞修复损伤肾脏的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作处置;模型组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皮下注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干细胞因子200 μg/(kg•d)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 μ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正常大鼠皮下注射与治疗组相同的药物,连续5 d。于术后5,10,17,24,31 d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骨髓干细胞表面抗原标记CD34+细胞表达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联合应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能明显增加损伤肾组织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减轻肾组织损伤程度。②骨髓干细胞能促进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及其靶基因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增加是骨髓干细胞促进急性肾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之一。③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表达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肾缺血/再灌注诱导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核因子κB的活化。激活的核因子κB通过调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生成,进而导致一氧化氮的大量产生和触发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caspase-3和细胞凋亡指数的作用。 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组通过右侧肾切除+左肾动脉夹闭 45 min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组于实验前30 min尾静脉注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100 mg/kg)。假手术组不给予缺血再灌注处理。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再灌注后肾组织核因子κB表达水平、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一氧化氮表达水平、caspase-3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水平增加(P < 0.05);而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组大鼠再灌注后以上指标均好转。说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肾组织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且与核因子κB引起的一氧化氮高表达有关;应用核因子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可对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用于治疗血管狭窄疾病的药物洗脱支架和单纯内皮修复型支架存在内皮化延迟和植入后再狭窄的问题。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可协同抵消抗增殖药物的内皮化延迟和内膜的过度增生,目前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捕获内皮祖细胞能力及其所捕获内皮祖细胞的分化特征。 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及间接免疫荧光观察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体外捕获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形态及其分化特征。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植入兔耳动脉后捕获内皮祖细胞情况及支架片段的内皮化程度。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观察到CD34抗体涂层支架可捕获直径6-8 μm的纺锤状细胞,24 h时细胞变得充盈饱满。所捕获细胞具有内皮祖细胞的外形特征。间接免疫荧光观察CD34抗体支架表面可见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黏附的红色荧光斑点。免疫荧光观察到CD34抗体涂层支架植入兔耳动脉24 h大部分被血管内皮细胞所覆盖,48 h达到完全覆盖,未见细胞异常聚集。结果表明雷帕霉素联合CD34抗体复合支架能特异性快速捕获外周血液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植入体内48 h即可完成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实现了支架快速内皮化,可促进内皮细胞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方法采用切除大鼠右肾,左肾蒂夹闭45分钟,再灌注2、6、12、24 h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凋亡细胞,确定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结果 IRI组BUN、Scr在再灌注后2h开始上升,在24 h达到高峰;肾组织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脱落,小管可见细胞碎片及管型,小管排列稀疏、紊乱,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球无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IRI各亚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及肾功能损伤的加重,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增加。结论切除大鼠右肾、夹闭左肾动脉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背景: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其机制相当复杂,不能用单纯的干细胞分化机制来解释,是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从而初步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模型体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析大鼠脾细胞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然后将上述受体SD大鼠的脾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再使该裸鼠经历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监测裸鼠肾损伤前后肾功能和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明显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大鼠脾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降低;移植此组大鼠的脾细胞给裸鼠,可以明显保护裸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降低以及肾小管病理损伤评分降低。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研究肾脏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对小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VEGFR3)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即分为5组:假手术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0﹑6、12﹑24 h组( IR 0 h组﹑IR 6 h组﹑IR 12 h组﹑IR 24 h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左侧肾带,置于32℃温箱后1 h松开血管夹,随后切除右肾。 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侧肾蒂。再灌注0﹑6﹑12﹑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肾脏及小鼠外周血标本。测定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 PAS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 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再灌注0 h时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升高,但缺血再灌注6﹑12﹑24 h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呈显著性上升。 IR各组肾组织病理损伤也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坏死,蛋白管型形成,刷状缘脱落。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进展, VEGFR-3蛋白表达量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EGFR3主要分布在肾脏皮质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结论 VEGFR3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表达量上升,且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肾脏皮髓质交界处的肾小管,因此VEGFR3可能参与调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背景:旨在从大鼠外周血及骨髓中提取内皮祖细胞,培养晚期内皮祖细胞,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或通过内皮祖细胞联合基因治疗使内皮祖细胞高表达血管新生诱导因子,达到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新生的目的。 目的:从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 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筛选法从大鼠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观察并记录贴壁细胞的生物学特征;选取内皮祖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CD133、CD34、KDR对原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KDR、CD34表达,并通过吞噬功能实验进一步鉴定培养细胞。 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和外周血能够分离获得早晚期内皮祖细胞;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D34、CD133、KDR表达阳性;流式细胞学检测CD34、KDR表达阳性;贴壁细胞能够吞噬ac-LDL,结合UEA-1。实验成功从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并获得了增殖活性强的晚期内皮祖细胞,找到了更好的成血管干细胞的种子来源。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急进高海拔地区胃肠道急性应激损伤的模型建立鲜有报道,建立稳定的急进高海拔肠应激性损伤模型成为当前研究急进高海拔应激性胃肠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前提。目的:建立急进高海拔引起的急性应激性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高海拔下限正常对照组、高海拔假手术组和高海拔缺血再灌注组各8只。大鼠急进海拔地区,缺血再灌注组以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完全阻断血流60 min,之后松开动脉血管夹,恢复肠道血流形成再灌注,时间为60 min。假手术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作夹闭。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大鼠再灌注60 min后,以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并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急进高海拔并行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肝、肾、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肠黏膜出血,腺体断裂甚至发生溶解,黏膜层和黏膜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提示采用急进高海拔地区后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制备急进高海拔地区急性应激性胃肠道损伤的大鼠模型病情相对稳定,方法简单,适于进行急进高海拔地区急性应激性胃肠道损伤的防治研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促分裂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摘除大鼠左侧肾脏,随即夹毕大鼠右侧肾动脉60 min,24 h后松开动脉夹,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5 min后,经舌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nm-haFGF,并用haFGF作为对照。24 h后取大鼠肾组织、血液和尿液,检测肾脏组织和血液中SOD、MDA以及血液和尿液中BUM、Cr的变化,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24 h后,nm-haFGF所有剂量组和haFGF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血清和尿BUN和Cr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肾组织SOD活性在nm-haFGF 20 μg/kg和40 μg/kg剂量组和haFGF组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nm-haFGF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组织水肿,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和细胞坏死。结论:nm-haFGF可拮抗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减轻小鼠肺缺血/再灌注(I/R)诱发肾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PF级C57BL/6J小鼠50只,体重20~24 g,8~10周龄,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阿替美唑(atipamezole,Atip)组、DEX组和DEX+Atip组。采用小鼠在体左侧肺门夹闭30 min再灌注180 min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Atip组、DEX组和DEX+Atip组分别在肺门阻断前30 min腹腔注射Atip(250μg/kg)、DEX(20μg/kg)和DEX+Atip,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结束后眼眶采血检测血肌酐与尿素氮浓度,取肾组织光镜下观察肾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检测caspase-3的酶活性,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aspase-1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组光镜下肾组织有明显损伤,血肌酐与尿素氮、肾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酶活性、JNK、caspase-12、CHOP和GRP78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升高(P0.01)。与I/R、Atip组和DEX+Atip组相比,DEX组光镜下可见肾细胞损伤减轻,血肌酐与尿素氮、肾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酶活性、JNK、caspase-12和CHOP表达均有下降,GRP78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可减轻小鼠肺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内质网过度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苦参素降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苦参素的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从抗氧化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用双肾肾蒂夹闭45 min建立IRI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苦参素治疗组(oxymatrine+I/R)。苦参素治疗组又分为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在缺血再灌注前,连续7 d经腹腔注射。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苦参素对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确定最优剂量;以最优剂量干预用分光分析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不同剂量组均能明显减轻肾脏IRI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改善肾功能。与I/R组相比,再灌注72 h后,MDA水平,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明显降低(P<0.05);苦参素治疗组的CAT、T-SOD、GSH-Px活性改善明显(P<0.05)。苦参素无体外抗氧化作用。结论苦参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机体的抗氧化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对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以维拉帕米灌注切除右肾的成年雄性SD大鼠之左肾,5min后夹闭左肾动脉45min,对照组则灌注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观察左肾血流量(LRBF),尿量(UV),血尿素氮(BUN),血肌酐,肌酐清除率(CCr),左/右肾重量之比,肾脏组织学评分HSK,尿中N_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丙氨酸氨基肽酶(AAP)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1,2-二甲磺酸乙烷(EDS)预处理是否对雄性SD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夹闭双侧肾蒂45 min,构建雄性SD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blank)、假手术组(sham)、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EDS预处理+肾缺血再灌注组(EDS+I/R)、EDS预处理+睾酮+肾缺血再灌注组(EDS+TST+I/R)和阉割+肾缺血再灌注组(Cast+I/R)。术前1 h及再灌注后24 h采血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尿液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取肾脏组织,检测TNF-α水平、Fas mRNA与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EDS+I/R与Cast+I/R组比较,血肌酐和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但KIM-1水平却低于Cast+I/R组(P0.05),2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和KIM-1均高于另外3组(P0.05)。(2)与术前1 h相比,再灌注术后24 h,EDS+I/R、Cast+I/R及EDS+TST+I/R组均伴睾酮及黄体生成素下降(P0.05)。(3)EDS+I/R组TNF-α水平、Fas mRNA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ast+I/R与I/R组(P0.05)。结论:EDS预处理可大幅降低血清睾酮水平,从而减轻雄性SD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NF-α介导的Fas/Fas L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often occurs, which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thus increasing in-hospital mortality. HIF-2α has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ischemia of the kidney.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und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resulted in drastic improvements in renal fun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underlying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renal protection from sevoflurane pretreatment involves the upregulation of HIF-2α. Sevoflurane pretreatment were performed on WT and HIF-2α knockout mice before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Levels of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serum creatinine (Cr) were determined with a standard clinical automatic analyzer. The left kidneys were taken for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Expression of HIF-2α in kidney tissue was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In WT mice, group I/R injury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UN and Cr levels than group control, whereas group I/R + Sev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BUN and Cr levels than group I/R injury. Renal HIF-2α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T mice of group I/R + Sev than group control and group I/R. In HIF-2α-/- mice, group I/R + Sev showed much higher BUN and Cr levels and severer histological damage than group I/R and group control. Renal HIF-2α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WT mice of group I/R + Sev than group control and group I/R.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HIF-2α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evoflurane in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缺血再灌注(I/R)家兔肾皮质血流量的影响,探讨IPo的肾保护作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I/R组,IPo组,每组8只,均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I/R组采用结扎并切除右肾,分离并夹闭左肾动脉45min,再灌注60min制备肾I/R模型;S组麻醉后开腹,切除右肾,分离左肾及动脉;IPo组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脉45min后,再灌1min,缺血1min,反复4次,再全面恢复血流灌注60min;各组取股动脉血液用去蛋白终点法测定血浆肌酐(Cr)含量,二乙酰-肟显色法测定血尿素氮(BUN)含量;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观测肾皮质血流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浆Cr和BUN浓度升高(P<0.05),肾皮质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IPo组血浆Cr和BUN浓度降低(P<0.05),肾皮质血流量升高(P<0.05)。结论:IPo可以增加I/R后肾脏皮质的血液灌流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Estrogen,E2)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去卵巢组(OVX group)、去卵巢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OVX+IRI group)和雌激素干预组(OE+IRI group)。各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6 h收集血液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Paller评分量化肾脏损害程度;应用流式细胞和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及细胞因子IL-17、IL-10的血清学水平。结果:在肾脏IRI早期,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和肾脏组织损害程度均高于OVX组(P<0.01),而经E2补充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与OVX组比较,OVX+IRI组中CD3+CD4+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Th17细胞分泌的IL-17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Tregs分泌的IL-10的浓度减少(P<0.05);而在OE+IRI组中,CD3+CD4+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IL-17的浓度降低(P<0.01),IL-10的浓度升高(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因子IL-17与BUN、SCr和肾脏Paller评分呈正相关性,而细胞因子IL-10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性。结论:Th17/Treg的平衡破坏可能是肾脏IRI早期炎症反应的主要致病因素;E2可减轻肾脏IR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7/Treg的平衡从而抑制由IRI诱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