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LEL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肿块,中央型10例,周围型4例;其中左肺8例,右肺6例;边界清楚,直径1.8-7.3cm,平均直径(5.01±2.12)cm。密度多均匀,肿块呈分叶征7例,边缘可见短毛刺4例,出现血管支气管包埋征5例,2例可见小斑点样钙化,其中4例合并阻塞性肺炎,9例伴有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本组14例中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5例。结论 原发性肺LEL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单凭CT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最终确诊还需依靠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58例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部分病灶行薄层高分辨扫描。结果:瘤体征象空泡征11例,支气管充气征18例,瘤体细纱砾状弥散钙化7例,坏死液化形成空洞16例;肿瘤—肺交界带,毛刺征54例,分叶征56例;胸膜改变,胸膜凹陷征36例;病灶增强,均匀强化18例,环状强化12例,结节强化28例。结论:CT平扫和增强扫描加病灶薄层高分辨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瘤体及瘤周比较细微的结构,通过总结分析这些影响特征,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3D)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43例周围型肺癌进行胸部薄层扫描和三维图像后处理,获得横轴位、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的容积重建(VR)以及表面重建(SSD)图像,进行肺癌胸膜凹陷3D影像学观察分析;与肺炎症病变、肺结核进行3D影像学比较。结果43例周围型肺癌39例出现胸膜凹陷征(90.6%),按三维立体形态学改变分为:①裂隙征6例;②星样征13例;③脐样征9例;④火山口征11例。MSCT-3D显示肺癌胸膜凹陷优于MPR和横轴位图像(χ^2=17.09,P〈0.01);肺癌病变大小与胸膜凹陷征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至胸膜的距离与胸膜凹陷的深度之间呈负相关(r=-0.753,P〈0.05);胸膜的“火山口征”是肿瘤侵犯胸膜的影像学征象;肺部炎性肿块的胸膜3D影像表现为凹陷浅无皱褶,多沿叶间裂分布,结核球胸膜3D表现为“苦瓜皮”样改变。结论MSCT-3D对于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的显示更接近于活体状态下胸膜凹陷的病理形态,有助于肺内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炎性假瘤41例,周围型肺癌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主要有:病灶位置(右肺、左肺)、病灶大小、CT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征、空洞、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情况等。结果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在病灶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性假瘤患者平直征为80.48%,多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周围肺癌患者分叶征91.17%,毛刺征82.35%,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均为79.41%,明显高于肺炎性假瘤患者。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为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鉴别重要征象,CT检查对两者诊断鉴别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CT表现。方法对11例PPL患者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结节或肿块型6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4例;病灶边缘清楚1例,边缘模糊5例;边缘有分叶3例,毛刺征2例;5例病灶密度均匀。肺炎或肺泡型4例,均表现为单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病灶位于支枪管周围或胸膜下,内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周围见晕征。混合型1例,肺区见不规则肿块影,周围见分叶征,内见支气管充气征,两肺见多发结节影。增强扫描,8例呈均匀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PPL病灶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支气管充气征、中度-明显均匀强化、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特点可提示本病,但确诊仍需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腺癌CT征象在病理分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胸部CT资料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4例周围型肺腺癌,对其影像表现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周围型肺腺癌的瘤体大小(以直径为3cm为界)、深分叶征、棘突征及血管集中征等CT征象在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胸膜凹陷征和毛刺征在中高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间的差别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瘤体直径>3cm且具有深分叶征、棘突征、血管集中征等CT征象的周围型肺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而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对评价肿瘤恶性程度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关系,提高CT诊断率。方法对6例有完整临床、CT影像和病理资料的原发性肺黏液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的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分析。结果 6例患者病灶位于右下叶2例,右上叶2例,右中叶1例,左下肺1例;病灶呈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4例。CT表现为呈囊实性肿块,以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无强化,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其中3例病灶周围伴有多发类圆形卫星灶;2例伴有条索状钙化;2例边缘光滑,肺瘤界面清晰,并具有分叶征;4例边缘毛糙,肺瘤界面模糊,伴棘状突起,呈锯齿状改变;4例病灶紧贴胸壁,对胸壁无明显侵犯,未发现明显胸膜凹陷征及血管聚集征。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见癌细胞内含大量黏液,细胞核挤压到细胞的一侧呈新月形,分化好的黏液性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部分核大深染;免疫组化染色:染色黏液性上皮细胞质CK(+),黏液PAS染色(+)。结论 CT能较好显示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迎霜 《吉林医学》2011,(2):287-288
目的:探讨周围性小肺癌的X线、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30例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平扫检查。结果:本组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征像表现为小结节状、分叶状肿块影。CT表现为小毛刺、小结节状、轻度分叶状肿块,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后均出现明显强化,大部分为均匀强化。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最重要征像是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和边缘毛刺征,综合X线片和CT征像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姚志东 《吉林医学》2011,(5):852-853
目的:探讨CT对周围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或和活检、病理证实的65例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结果。利用CT薄层扫描、病灶局部放大、适当的窗宽技术,重点分析了肺腺癌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主要征象的特点。结果:54例肿块有分叶征,62例有毛刺征,26例有胸膜凹陷征。结论:CT对鉴别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skin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Askin瘤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Askin瘤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16例Askin瘤患者发病年龄4.6岁-32.4岁,中位年龄19.6岁;10例男性,6例女性,16例患者均无石棉、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Askin瘤MSCT表现多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4例密度欠均匀,14例囊变,1例钙化,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多呈中度以上不均匀明显强化,周围结构侵犯15例,9例伴有少量胸水;16例Askin瘤术前诊断正确5例,误诊为恶性胸腺瘤6例,误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4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结论Askin瘤青年男性多见,无石棉、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MSCT表现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弥漫性周围侵润生长,囊变多见,钙化及邻近淋巴结转移少见,有一定特征性;实际工作中需要密切结合影像学及临床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