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中国女性乳腺体积相对偏小,乳腺癌传统保乳手术后乳腺外形欠佳,而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手术难度高、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是非常好的选择。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效果。 方法:纳入女性乳腺癌患者33例,年龄30-48岁,左侧20例,右侧13例,均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治疗,术后通过随访行主客观评价美容效果。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中,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2例,自行结痂愈合;1例术中出血量> 800 mL,经补液、输血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10-51个月,31例乳房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4%,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证实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硅胶假体Ⅰ期乳房重建,美容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安全,简单可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乳腺癌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治疗的56例患者(观察组)及进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恶性事件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术后生活满意度(应用SWLS量表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恶性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F-36量表(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精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SWLS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治疗乳腺癌患者效果更佳,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11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57岁(平均45.1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再造。切取皮瓣长22~30(24.5±0.8)cm,皮岛宽10~12(11.2±0.5)cm。具体制备肌皮瓣形式包括:类型Ⅰ,一侧传统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Ⅱ,双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移植;类型Ⅲ,一侧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11例患者的皮瓣制备类型Ⅰ4例、类型Ⅱ4例、类型Ⅲ3例。所有皮瓣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保留外侧部分腹直肌的带蒂腹直肌皮瓣制备手术难度不大,能有效减小供区损伤,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较好的手术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并发症、肿瘤学风险与疗效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基础上,结合在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检索近年来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相关文献,分析保留NAC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肿瘤学风险、适应证、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并发症和疗效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果: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NAC并不带来肿瘤残留危险,临床应用不难掌握,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并没有提高,疗效确切。结论: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腺的自然皮肤和乳头乳晕复合体,为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抓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背阔肌皮瓣联合假体治疗方式,使用焦虑评价量表(ASA)评价患者焦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体型、社交方面的满意度,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术后焦虑情况、体型、社交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24.00%、50.00%、90.00%均优于对照组的86.00%、6.00%、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 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 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背动脉主干分布于背阔肌外上部。恒定地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具有各自分布区域。背阔肌内下部由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供应。据X 线造影所见,它们与胸背动脉分支间吻合明显,口径在320~550 μm之间。背阔肌表面皮肤血供均来自深方肌皮穿支,越向内下方,穿支间吻合稀疏,口径亦细小。临床应用肌皮瓣做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乳房再造,修复小腿缺损等共31例,术后肌皮瓣30例完全成活,1例肌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部分血运障碍征象,经对症处理后,血运逐步改善,伤口延期愈合。 结论 背阔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及其吻合特点可分为3个部分,为整体或部分分离、转位或移植,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游离皮瓣移植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皮瓣游离移植能够解决局部组织量不足的问题。目的:观察背阔肌肌皮瓣(肌瓣)游离移植对临床中出现的各类体表缺损的修复,以及重建组织完整及功能需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至2013年各类体表缺损病例18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采取背阔肌肌皮瓣(肌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创面。根据缺损原因,对原发创面进行处理,分离受区动静脉血管。皮瓣大多选择来自缺损同侧的背阔肌肌皮瓣(肌瓣),根据缺损创面大小设计所需切取范围。如切取肌皮瓣(肌瓣)范围较大,继发创面难以直接缝合,可行游离皮片移植覆盖残余继发创面。结果与结论:移植肌皮瓣(肌瓣)均成活,术后血运正常,功能恢复良好,外观经过整形技术能让患者自觉较为满意。背阔肌肌皮瓣(肌瓣)由于它供瓣区面积大,且部位较为隐蔽,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游离移植的背阔肌肌皮瓣(肌瓣)的成活率,对于复杂创面的修复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病治疗组率先在我国采用“腺体置换疗法”,经治疗30余例乳腺癌患者证实,术后效果良好。由普外科陈君雪教授和整形外科亓发芝副教授为主,上海中山医院着手开展“腺体置换疗法”的临床实践。手术人员首先切除患者乳房肿块,经术中切片检查确认肿瘤为恶性后,再彻底切除患者的乳腺组织、导管上皮、腋窝淋巴结和乳晕、乳头等局部受累皮肤。与传统的改良根治术不同的是,胸部切口小,接近乳晕周边,位置隐蔽。此后,取患者背扩肌或腹直肌再造乳房形态。一期手术后经过三个月,可以给患者再造乳头乳晕,大大改善了再造乳房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发生坏死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1166位乳腺癌患者术后皮瓣情况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传统根治术326例出现皮瓣坏死51例,占15.6%;改良根治术593例出现皮瓣坏死74例,占12.5%;保乳术210例出现皮瓣坏死20例,占9.5%;改良根治术+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37例出现皮瓣坏死5例,占13.5%.结论 皮瓣游离过薄、电刀的不恰当使用、术后加压包扎不当等是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乳腺癌术式的选择、正确的使用电刀、缝合术口方法以及适压包扎等有助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  相似文献   

10.
背景:尽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能减轻供区损伤和避免受区臃肿,但是由于分离穿支相当费时,有人认为仅限于经验丰富医生并主张保留部分肌肉组织。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的移植方案及其修复效果。方法:纳入17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2例背阔肌肌(皮)瓣,3例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2例分叶背阔肌组织瓣均采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根据胸背动脉的供血范围,皮瓣靠前设计,以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为度,切取时将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包含在内。必要时可再向内侧切除背阔肌肌瓣以扩大移植组织块面积,有时为了修复两个相邻部位的缺损,可切取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以胸背动脉外侧支营养的部分背阔肌肌瓣并形成分叶背阔肌组织瓣。组织瓣切取范围12cm×8cm~28cm×17cm。观察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与结论:皮瓣移植后1例血管危象发生,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危象解除,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肌瓣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修复;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15 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其中2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提示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背阔肌瓣能有效减轻供区损伤和受区臃肿畸形,分叶背阔肌组织瓣能较好修复足底和足尖两处软组织缺损,结合穿支皮瓣理念、个性化设计不同形式的背阔肌瓣可满意修复较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标题中出现“乳房再造”和“放疗”的文章,并对乳房再造中影响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即刻乳房重建的新趋势。背景概要:乳癌切除术后放疗新指征的出现使拟行乳房再造患者中的放疗人数有了显著增加。我们分析了这方面的主要研究及其对乳腺癌治疗实践的影响,由于传统即刻乳房再造后放疗的效果不令人满意,新的治疗体系因此应运而生;如果明确需要术后放疗,那么可以考虑延期再造;对于那些术后确定要进行放疗但仍很渴望进行即刻乳房再造的患者,要根据组织特点和血供情况来选择再造;自体组织再造根据组织血管反应性及对放射的耐受性优先顺序为:背阔肌皮瓣、游离腹直肌皮瓣或无对侧组织成分的带蒂横行腹直肌皮瓣、带蒂腹直肌皮瓣或脐周腹直肌皮瓣、穿支皮瓣。结论:当术后放疗指征不明确时,适宜采用术前前哨淋巴结活检,延迟即刻再造或延期再造。  相似文献   

12.
保留乳房的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7年 2月至 2 0 0 3年12月手术治疗的 12 8例Ⅰ、Ⅱ期乳腺癌病例。行保留乳房的改良根治术 76例 ,传统改良根治术 5 2例。术后均辅以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保留乳房改良根治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P <0 .0 5 ) ,而生存率和复发率和传统改良根治组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保留乳房改良根治术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合理外科方法 ,能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颈肩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16例颈肩部皮肤和上臂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2±6)岁;其中电接触性损伤14例,火焰烧伤2例;5例颈部创面,7例肩部创面,4例上臂创面;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4例,背阔肌肌瓣修复2例.供瓣区11例植皮修复,其余直接缝合.结果 16例患者背阔肌肌皮瓣均存活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植皮均一期成活;4例患者术后因皮瓣臃肿,行二期皮瓣削薄修整术;1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3年,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结论 采用背阔肌肌皮瓣是修复颈肩部和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蒂轴型背部肌皮瓣在邻近部位深度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至201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轴型背部肌皮瓣转移修复邻近部位深度创面22例。烧(创)伤创面彻底清创、溃疡和肿瘤切除后采用胸背动脉为蒂的背阔肌肌皮瓣14例,背阔肌肌皮瓣联合髂腰皮瓣3例,联合胸大肌皮瓣1例,腰动脉和肋间后血管为蒂的逆行背阔肌肌皮瓣1例,下位斜方肌肌皮瓣3例。结果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后感染或远端部分坏死各1例;4例供瓣区植皮部分未成活,经再次扩创或二期植皮后愈合。其余组织瓣移植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3~24月,修复部位功能和外观均基本满意。结论带蒂轴型背部肌皮瓣能满足颈、胸、上肢等深度创面覆盖的需要,可安全、有效地修复这些部位的深度创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SM)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NSM组36例(NSM治疗)和传统组40例(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统计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进行乳房美容学与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NSM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术区感染、皮下积液、脂肪液化、皮瓣局部坏死、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NSM组术后1年乳房美容学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美国专门针对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体系共性模块(FACT-G)量化评分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SM可取得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类似的治疗效果,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且患者可获得更好的乳房美容学效果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最基本的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即Auchincloss手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即Patey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65例临床资料,现解剖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女性Poland综合征患者同时伴有乳房发育不全甚至不发育,乳房缺失及乳房畸形等,可根据畸形程度实施背阔肌肌瓣转移、脱细胞真皮组织或乳房硅胶假体植入重塑乳房、改善胸部外形。目的:探索乳房硅胶假体及脱细胞异体真皮在女性Poland综合征患者乳房缺如畸形再造中的应用,评价其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女性Poland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双侧)乳房缺如、患侧(双侧)胸大肌发育不全、胸壁组织量较健侧略差4例,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治疗;单侧乳房缺如、患者胸大肌缺如、肋骨缺如、胸壁软组织菲薄且粘连2例,接受乳房硅胶假体及脱细胞真皮植入联合背阔肌肌瓣转移治疗。结果与结论:6例植入后4 d时均有水肿,1例切口渗液,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12个月,3例可触及假体轮廓,1例乳房为中等硬度,均无乳房结节及疼痛,切口瘢痕无增生,乳房外观均匀,无乳房起皱。证实乳房硅胶假体及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女性Poland综合征乳房畸形矫正,操作方便,可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手术难度并减轻患者痛苦,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女性乳房深部神经的走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深部神经的走行分布,为设计合理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具女性尸体的14个乳房标本的肋间神经分支进行解剖观测,其中3具为乳房肥大伴下垂标本。结果: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深支恒定到达乳头乳晕,于乳房后间隙向内走行约(2.8±1.0)cm后进入乳腺,距乳晕缘(2.2±1.3)cm穿出乳腺,于皮下走行进入乳晕皮下;在下垂乳房,该神经随乳房下垂而下降。3、5肋间神经深支到达乳晕者分别为2个乳房和4个乳房。前皮支没有深支进入乳腺。结论:乳头乳晕总是恒定地接受来自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支的神经支配,因此在乳晕周围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中,在皮下浅支均被切断的情况下,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外下方腺体携带乳头乳晕转移,以保证乳头乳晕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岚  董国海  李永光  李桐 《医学信息》2008,21(3):363-366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和切除乳房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122例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①保乳治疗组48例,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局部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术;②对照组74例,按常规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两组均予放、化疗.结果 随访122例,中住随访期75m,保乳治疗组局部复发率4.17%,生存率6.25%,远隔脏器转移率6.76%.对照组局部复发率5.41%,生存率6.25%,远隔脏器转移率6.76%.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P>0.05).而保乳治疗组手术创伤小.乳房美观优良率87.5%,与后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与乳癌改良根治术相比.保乳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疗效可靠.乳房美观效果评价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3种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重建部分上肢功能手术的疗效,结合相关解剖基础分享临床经验。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功能性游离股薄肌、背阔肌、胸小肌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手术治疗患者39例,包括重建屈肘和屈指功能6例,屈指功能11例,拇对掌功能22例。根据肢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动力神经和供血血管,术中调节移植肌肉于最佳肌张力水平,重建移植肌肉的神经和血运。 结果 功能性游离肌肉完全成活37例,重建的上肢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4.8%;重建功能未恢复者2例,其中1例出现移植肌肉和皮瓣部分坏死。 结论 应用功能性游离股薄肌、背阔肌和胸小肌移植重建上肢功能手术效果满意,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上肢肌肉缺损及严重肢体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