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畸形技术联合外科导萌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门诊患有上颌埋伏阻生牙80例病例,运用方丝弓技术,同时联合外科导萌术联合治疗,另外选取80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活动矫正器,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上颌牙覆盖度,牙槽整齐,导萌牙无松动,牙周无红肿发炎,2年随访疗效稳定而且综合治疗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矫正畸形术联合外科导萌术对于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矫正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鄠邑区秦渡中心卫 生院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6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 与研究组,各28例。常规组予以外科导萌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咀嚼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常规组的 78.57%(P<0.05);研究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3.57%,低于常规组的28.57%(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6.43%,高于常规组的 75.00%(P<0.05)。结论 对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 功能,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治疗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陆奔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42-145
评估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正畸矫治后埋伏牙发生及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1例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调查,查阅锥形束CT及X线图像。其中113例发现埋伏牙,按照是否出现牙根吸收分为牙根吸收组 (51例)和牙根未吸收组(62例)。调取资料,包括性别、初诊年龄、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 近远中分区、是否拔牙、正畸治疗时间、埋伏牙发生个数等。统计上述指标情况,分析正畸矫治后埋伏 牙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 1021例患者中埋伏牙113例(11.07%);牙根吸收组平均年龄、2~4 区占比均低于牙根未吸收组(P <0.05);牙根吸收组拔牙率、正畸治疗时间>2年占比均高于牙根未吸 收组(P <0.05);两组性别、平均体质量指数、埋伏牙位置、病变位置、埋伏牙发生个数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结果显示,高龄、近远中分区(0~1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2年均为 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根吸收的高危因素(P <0.05)。结论 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矫治后埋伏牙牙 根吸收与年龄、近远中分区、拔牙、正畸治疗时间有关,对于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应给予重视,采用早期 干预措施,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技术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于我院治疗的3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36例(41颗)埋伏阻生前牙采用助萌法或导萌法矫治,助萌组15颗,导萌组26颗。结果:41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15颗埋伏前牙经助萌治疗,3~5个月后自然萌出;26颗行导萌术治疗,5~10个月后萌出排齐。导萌组有2颗出现矫治后牙周附着不足。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手术开窗,可以有效地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5.
观察对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患者采用不同正畸牵引方式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我 院2020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68例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前方牵引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牵引 时间及埋伏牙牙根长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牵引时间为(7.28±2.1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12.32±3.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埋伏牙牙根长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颌间牵 引在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前方牵引器牵引,可提高正畸治疗效果,缩短牵引时 间,还有助于提升患者埋伏牙牙根长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应用于上颌后牙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咸阳市口腔医院2021年 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行口腔种植修复的上颌后牙缺损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种植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技术治疗,比较两组 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口腔出血指数、患牙菌斑指数及种植 体周围骨吸收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观察组并 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以及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 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出血指数、患牙 菌斑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应用于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 治疗结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减手术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口腔出血指数。  相似文献   

7.
探讨口腔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儿童翻转180°舌侧窝在唇侧埋伏中切牙。对6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行矫治,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开窗与方丝弓固定正畸相结合,牵引导萌翻转180°舌侧窝在唇侧埋伏切牙6例,使其达到正常位置,临床表现为上前牙缺如,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严重不足,上颌前部发育不足,部分病例表现为前牙对刃或反颌。首先拍摄清晰的曲面断层X线片上颌咬颌片,以明确埋伏中切牙牙冠、牙根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为手术…  相似文献   

8.
探析美容修复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前牙间隙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3月 收治的78例前牙间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美容 修复治疗,观察组予以美容修复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咀嚼及发音功能、美观效果、临床疗效及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及发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列 整齐、覆盖及咬合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58.97%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46.15%(P<0.05)。结论 对前牙间隙患者行 美容修复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总体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提高口腔整体美观性,改善患者口腔功能,降低不良 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比上颌埋伏阻生尖牙采用外科联合正畸固定矫治器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外科联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窗手术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埋伏牙萌出率、并发症发生率、埋伏牙萌出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仅有1例出现牙龈炎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埋伏牙萌出率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萌出时间为(6.01±0.61)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6.92±0.69)个月(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结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采用外科联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可有效提高埋伏牙萌出率,缩短其萌出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满意度较高,效果值得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腭侧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改良辅弓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和CT选出18例腭侧埋伏阻生的尖牙,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并利用改良辅弓牵引出腭侧阻生的尖牙。结果:18例腭侧埋伏阻生尖牙在改良辅弓的帮助下均能顺利出龈,纳入牙列。结论:改良辅弓对有一定牵引难度的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因上 颌前牙单牙缺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24)与对照组(n=24)。对照组予以上颌前牙单牙延期种植延期修复,观察组予以上颌前牙单 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比较两组牙槽嵴宽度变化、探诊深度、软组织改良龈沟出血指数、红色美学指 数、种植成功率及种植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M4、M3、M2及M1牙槽嵴宽度均大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探诊深度、软组织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色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前牙单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上颌前牙单牙缺损的修 复效果确切,能够减少骨量吸收,有利于骨组织生长,同时改善植体周围软组织功能,能够在保证美观度 的情况下提高种植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隐形矫治联合烤瓷修复体对上颌牙列缺损患者美观及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莱 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内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上颌牙列缺损患者40例,依据修复治疗方案不同将其 分为对照组(烤瓷修复体修复治疗)和观察组(隐形矫治联合烤瓷修复体修复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 临床疗效、美观程度、咬合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 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观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咬合不对称指 数低于对照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 30.00%(P<0.05)。结论 予以上颌牙列缺失患者隐形矫治联合烤瓷修复体修复治疗,可提升修复治疗效 果,切实改善咬合功能,提高咀嚼效率,且美学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术对牙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8-2018-08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单侧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作为治疗牙,均行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术。以同颌对侧15颗正常同名牙作为对照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牵引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牵引治疗结束时,15例含牙囊肿内新骨生成,颌骨囊腔消失,囊内埋伏牙均牵引到位。治疗牙和对照牙的牙根长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结束后1 a,治疗牙牙周牙髓状况良好,囊肿无复发。牙根长度虽然与对照牙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较牵引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替牙期含牙囊肿内埋伏上颌中切牙患儿行开窗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有利于牙根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口腔修复对先天性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 1月-12月收治的102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 照组行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恢复效果、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不 良情况、舒适度、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言功 能、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 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 先天性缺牙患者实施正畸治疗联合口腔修复,能够增强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舒适度和满意度,还能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牟晓  邓锋  胡辉  宋锦?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459-46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60g和150g牵引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过程中根尖及根周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埋伏阻生尖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的上颌唇侧埋伏阻生尖牙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人.从外科暴露手术开始,利用链状橡皮环分别对上颌埋伏尖牙施加60g和150g牙体长轴方向的力,到阻生牙完全排入牙弓结束,平均10个月.对牵引前、后上颌尖牙牙根长度及牙根周围骨密度的变化进行CBCT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阻生尖牙以60g的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时,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150g的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时,牙根长度、牙根周围骨密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埋伏阻生尖牙采用小于60g的牵引力向牙体长轴方向做整体移动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王琴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7):160-163
目的 探究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 牙列缺损或错颌畸形需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口腔功能、正畸效果、生活 质量、菌斑指数与龈沟出血指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语言功能、固定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牙排列、后牙排列、咬牙合 关系、覆牙合、覆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限制、生理障碍、生理疼痛、残障、心理沟 通、社交障碍、心理阻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龈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 想,能够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减少牙菌斑滋生与牙龈出血,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