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振杰  黄丹  田宏飞 《职业与健康》2014,(18):2630-2632
目的了解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状况。方法 2013年,对大连市农村10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检测,每家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1份。结果该市农村地区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抽检的436份水样,总合格率为21.56%;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24.32%和18.80%,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19.72%和23.40%。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结论大连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低,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今后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3—8月随机选择大连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每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本市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农村集中式供水以地下水为主,完全处理的工程占2.09%。抽检1000份水样,在不计算消毒指标的情况下,总合格率为73.80%,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80.80%和66.80%,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5.00%和72.60%。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其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硝酸盐、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3.20%、91.40%、83.70%、75.00%。结论大连农村集中水供水工程水消毒处理设施不完善,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和硝酸盐超标率高,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0年西平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方法 根据供水方式及饮用人口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设立监测点,集中式供水采集末梢水,分散供水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水样检验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结果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全年共检测水样247份,合格172份,总合格率69.60%,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硝酸盐氮、铁、锰.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91.70%、48.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春季与夏秋季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00%、60.5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平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合格率较低,水质较差,但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明显好于分散式供水水质,尤其是夏秋季的水质污染较重,必须加强管理,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莫桂姮  陈莉  李勇  杨将  李梦映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0-2811
目的了解2011年梧州市农村卫生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下一步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选择市直管的30处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及市长洲区5处分散式供水为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采集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水样,分散式供水采集农户家庭储水器(家中水龙头)水样1份进行监测。结果梧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共采集水样130份,水质总的合格率为55.38%,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53.85%(35/65)和56.92%(37/65);集中式供水的合格率为56.67%(68/120),分散式供水的合格率为40.00%(4/10)。不同类型水源的水质合格率以深井水最高,其次为浅井水,最低是地表水,合格率分别为94.44%、83.33%、55.86%。水质完全处理的合格率为42.86%,不完全处理或不处理的水质合格率为56.90%。水质不合格的项目有浑浊度、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其中总大肠菌群不合格57份,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56份,菌落总数不合格34份,浑浊度不合格40份,只有1份水样铁含量不合格。结论梧州市只有半数的农民的生活饮用水是安全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水质动态变化,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的类型、供水方式的不同及经济发展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饮用水监测点28个,其中集中式供水点13个、分散式供水点15个。于2009年3月和8月对水样进行采集,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共采集水样82份,合格29份,合格率为35.37%。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6.54%,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为33.33%。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P〉0.05)。不合格指标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铁、色度和硝酸盐。由微生物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最高,达54.88%;其次是由感官指标超标导致的水质不合格率,为29.27%。一般化学指标中除PH的不合格率为10.98%外,其余的检测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结论梧州市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基本良好,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梧州市郊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导致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给农村饮水安全带来隐患。集中式供水点的管理有待完善,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及时掌握本区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状况,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饮用水消毒和卫生管理水平,为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贾汪区2011年-201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江苏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统一要求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监测。结果每年对本区55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监测,2011年-2013年共监测水样656份,合格325份,合格率为49.5%。丰水期的水质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低于同年枯水期。结论本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水质卫生状况较差,微生物超标是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水质监测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硬度、硝酸盐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鄂伦春自治旗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为改善鄂伦春自治旗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促进农村水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及卫生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操作,检测结果按《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所检测的18项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水样即评价为不合格。结果:共检测各类水样425份,总合格率为34.35%。各类水质总合格率分别为:自来水出厂水80.00%、自来水末梢水68.75%、机电井水箱水43.18%、机电井末梢水20.45%、手压井水19.46%。合格率低的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以及水中的铁。结论:鄂伦春自治旗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农村改水工作迫在眉睫,应推行集中式供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集安市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保证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进行检验和评价,对全市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卫生质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共检测分析水样191份,检测27项指标。其中合格155份,不合格为36份。合格率为81.2%。不合格项包括总硬度、铁、锰、锌、耗氧量、亚硝酸盐、硝酸盐氮、氨氮、总大肠菌群等,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结论集安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亟待改善,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军林  黄育英  罗炬  吕志海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14-2815
目的调查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及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结果共检测水样402份,合格率33.83%。不合格项目以微生物指标为主,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污染严重。结论陆川县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较低,检测结果表明质量监管机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田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改善饮用水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分析,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 2008—2012年共监测18个乡镇173个集中式供水工程692份水样,总合格率37.9%;单项不合格指标合格率由低到高依次:总大肠菌群49.1%、耐热大肠菌群49.3%、pH值85.8%、浑浊度88.6%、肉眼可见物96.2%、色度97.0%、菌落总数98.1%;2012年合格率最低;溪水合格率最低;枯水期与丰水期、出厂水与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田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多为简易沉淀过滤,水质无消毒,水源水质虽较好,但受雨天气候、地表径流等影响,水质合格率偏低,应加强监管,有效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状况,为改善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四平市所辖的6个县(市)、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末梢水水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共检测水样16份,合格14份,合格率为87.5%;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共检测水样720份,合格600份,合格率为83.3%。结论四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总体较好,不合格样品主要为集中式供水水样余氯这一消毒指标未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提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式供水质量,对城市生活饮用水进行科学消毒,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为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7-11月,随机选择潍坊市684处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每处出厂水和末梢水采样检测。结果本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以地下水为主,深层地下水设施占95.91%,完全处理的工程水质占2.78%,有消毒设施的供水单位仅占6.87%。抽检的1 368份水样,总合格率为35.82%,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8.45%和33.19%;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其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硝酸盐氮和耐热大肠菌群的超标率分别为:45.54%、36.33%、23.25%和12.79%。结论本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较差,农民饮水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梅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卫生安全状况,为进一步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水质检测方法,对梅县24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调查。结果梅县24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中,有13个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完全处理,占52.4%。96份水样水质总合格率为67.7%,以微生物学指标超标为主,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达32.3%。枯水期与丰水期和出厂水与末梢水的水质合格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水质未处理、沉淀过滤、完全处理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梅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较差,存在饮水安全隐患,应加强水质消毒和水源地保护措施,提高饮用水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时掌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状况。方法对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水样检测,按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按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结果绵阳市农村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集中式供水以完全处理工程和仅消毒处理制水方式为主,分别占31.60%和33.85%。分散式供水以机器取水为主,占83.30%。抽检水样1 230份,合格率57.24%;枯水期水样合格率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指标中,消毒剂指标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结论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消毒制度执行不彻底,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不高,多数水厂缺乏自检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干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实现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新干县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分别进行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样的采集与检测。结果 共监测水样730份,合格172份,合格率为23.56%,不同年度的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丰水期(P<0.05)。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以分散式供水为主,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及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P<0.05),但丰水期和枯水期两种供水方式的水质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观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水样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4.11%、83.29%、100.00%、29.59%,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微生物污染是新干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卫生问题,加强该县农村饮用水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3年西平县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提高饮用水卫生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供水方式及饮用人口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设立监测点,集中式供水采集末梢水,分散供水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或直接饮用的水样,水样检验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水质检测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全年共检测水样60份,合格44份,总合格率73.33%,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硝酸盐氮、铁、锰。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90.00%、4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P<0.05),枯水期与丰水期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0.00%、76.6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P>0.5)。结论集中式供水的水质明显好于分散式供水水质,加强水源管理,规范水质净化处理技术是保证饮水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海市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为完善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7年对临海市14个涉农乡镇的农村集中式供水情况进行调查和采样,按照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临海市涉农乡镇共有大型集中式供水厂7个,小型集中式供水厂307个,日供水能力以20~200 t为主,占71.66%;对供水进行常规处理的供水厂33个,占10.51%,不对供水进行处理的供水厂15个,占4.78%。共采集水样621份,合格351份,合格率为56.52%,合格率较低的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71.34%)、耐热大肠菌群(71.34%)和游离余氯(77.54%)等。供水厂规模、水样采集时期和水处理方式与水质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临海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多为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影响合格率的主要是微生物指标和消毒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控制介水传染病发生,改善我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水质抽样监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结果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以地下水为主,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完全处理工程占34.86%。抽检水样592份,合格率54.73%,不合格指标中,消毒剂指标不达标和菌落总数超标率较高。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5.41%和54.05%,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7.43%和52.03%。结论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消毒处理设施不完善,微生物超标率较高,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1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对阿坝州7个县63个已建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工程点采集的出厂水及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检验分析。结果 3年共监测检验水样252份,总体合格率为34.92%,2009、2010、2011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26.67%、58.33%和28.03%(χ2=19.52,P<0.01)。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7.94%、11.90%(χ2=58.20,P<0.01)。水质检测指标中,主要以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菌落总数超标为主。调查的63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中,水源类型以地表溪水为主占82.53%,水处理以沉淀过滤为主占96.83%。结论阿坝州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重要原因,工程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水质未经消毒处理;应加快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水处理工艺的完善,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监测和水质消毒,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怀柔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今后农村改水提供依据,使人民群众的日常饮水更加安全。方法在辖区内59个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点枯、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件,共计236件水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11年农村集中式供水236件水样合格率为66.5%。枯水期与丰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样中总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24.2%,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21.2%,菌落总数不合格率为19.9%,肉眼可见物不合格率为2.1%,硝酸盐和氟化物不合格率均为1.7%,浑浊度不合格率为0.8%,氨氮和铁不合格率为0.4%。结论影响怀柔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的主要是微生物指标,今后应加强集中式供水管网配套设施的安装,针对不合格指标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