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需要发放多种方式的刺激脉冲及同步记录体表与食管导联心电图,连贯地仔细分析电生理检查全过程的体表和食管导联心电图改变,从而获得心脏各部位电生理参数。与分析体表心电图一样,可根据刺激波与心电图各间期及波形变化这些特点,仔细分析记录结果并做出心脏电生理诊断。 1分析方法 电脉冲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刺激波(S波),根据S波间距可测出起搏频率或期前刺激的偶联间期。仔细观察每次S波后是否有紧密相关的P波与QRS波群。S1S1连续刺激时需注意不同频率S波后的P-R间期及QRS形态改变,以及刺激结束后的节律与心率变化(参见本刊2014年第3期第262页图1)[1]。程控期前刺激时,在恒定的S1后发放程控期前刺激S2,测量S1-S2间期可获得期前刺激的偶联间期。此时应重点分析期前刺激引起的S2(P2)-R间期与QRS形态,以及对其后窦性节律的影响等(图1)。  相似文献   

2.
<正>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_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_1、  相似文献   

3.
<正>1.4无创性心房标测心脏标测是确定心脏最早激动点或激动顺序的电生理检查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导管电极直接标测心腔内各部位的电位,同时结合记录体表多导联心电图的方法来了解心脏电活动。目前,新一代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如心脏激动电磁标测系统(CARTO)和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EnSite 3000)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激动顺序的心内膜导管法标测包括:(1)窦性心律标测;(2)异位节律标测;(3)心脏起搏标测;(4)心动过速标测等,可  相似文献   

4.
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 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 P1-R1(S1-R1)间期:代表基础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8)P2-R2(S2-R2)间期:代表S2期前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9)逆行P波: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逆传时形成的P波,以P-波表示。(10)逆行心房激动顺序:①中心性激动:心律失常时激动沿房室结或间隔部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造成间隔部心房肌先激动,然后分别向两侧心房传导,这种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开始激动的顺序称为中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与食管导联的P-波几乎同时出现;②右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右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右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向左心房传播,这种逆传心房激动顺序称为右侧偏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的P-波早于食管导联出现;③左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左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左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  相似文献   

5.
6.
<正>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1食管导联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时辨别有无P波或了解P波与QRS波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利用食管导联P波高尖不易被其他波形掩盖的特点来分析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1房性心律失常1.1.1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可显示隐埋在QRS波群中的P波,准确测量P-P间期。1.1.2房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宽大  相似文献   

8.
自1965年赵易教授开展了记录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工作,蒋文平教授等于1978年率先开展经食管心房调搏术以来,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食管心脏电生理仪器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广泛开展与心腔内电生理的深入研究,更促进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这种能在心腔内电生理与体表心电图之间起到传递新概念、新观点与新知识作用的无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窦房结功能障碍是导致心源性晕厥、乏力等不适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测、心电生理等方法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定。随着新型国产食管心脏电生理仪技术的发展,食管电极改良,食管电生理标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有长足改进,有助于心律失常机制的揭示,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功能评价,可显著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危险分层和预后有指导意义。食管心  相似文献   

10.
1.4无创性心房标测心脏标测是确定心脏最早激动点或激动顺序的电生理检查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导管电极直接标测心腔内各部位的电位,同时结合记录体表多导联心电图的方法来了解心脏电活动。目前,新一代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如心脏激动电磁标测系统(CARTO)和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EnSite 3000)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激动顺序的心内膜导管法标测包括:(1)窦性心律标测;(2)异位节律标测;(3)心脏起搏标测;(4)心动过速标测等,可了解心脏正常顺向激动与逆向激动顺序、发生心律失常时异常激动顺序、激动起源部位的定位等。无创性心房标测是测量体表各导联,尤其是V1 P波(PV1,代表右心房激动)与食管导联P波(PE,代表左心房激动)的时间,以及各导联的P波形态等。通常采用50mm~100mm/s的纸速,能更加准确测量时距。在窦性心律或心律失常时根据PV1与PE的时间可了解左、右心房的激动顺序,以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1.4.1窦性心律标测窦性频率较快时心房激动常起始于高位右心房,窦性频率相对慢时心房最早激动点多位于右心房中部侧壁,心腔内标测时这些部位的A波最早出现。在心房传导顺序正常的情况下,窦性激动从该处传导至低位右心房、希氏束部位,最后到达左心房。无创性心房标测时,体表各导联出现窦性P波,V1 P波早于食管导联P波出现。1.4.2异位节律标测当心脏某部位出现异位节律时,无创性心房标测可初步了解心脏的激动顺序:(1)起源于右心房的期前收缩,V1 P波早于食管导联P波出现;起源于左心房的期前收缩,食管导联P波早于V1 P波出现。结合Ⅱ、Ⅲ、aVF P波直立或倒置,还可判断期前收缩起源于心房上部或下部。(2)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时,心房激动顺序为逆行性,P波在Ⅱ、Ⅲ、aVF倒置。间隔部先激动,同时向左、右心房呈放射性传播,V1 P波与食管导联P波几乎同时出现。(3)室性期前收缩如果能逆传至心房,提前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后出现P-波,从房室结逆传的心房激动顺序与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相似,但R-P-间期长于后者。1.4.3起搏标测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可在心腔内各个不同部位进行起搏标测,常见有右心房、冠状窦及右心室起搏。无创性心房标测主要通过经食管心房起搏,改变刺激频率或期前刺激偶联间期来了解:(1)刺激引起的心房激动顺序;(2)刺激诱发的单次折返或心动过速时的心房激动顺序;(3)心房期前收缩顺传心室形成的QRS波群,可视为室性期前收缩。观察QRS波群后各导联的R-P-间期与P波形态,可了解心室激动沿不同途径逆传至心房的激动顺序(图7)。  相似文献   

11.
6.检测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性[1] 房室旁道常引起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对其进行较全面的电生理检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①提高房室旁道的检出率,通过食管心房起搏确诊可疑心室预激及检出隐匿性房室旁道.判断预激综合征药物及非药物性治疗前后疗效.②测定旁道不应期是预激综合征电生理检查的重要内容,如旁道前向不应期的长短可作为伴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临床判断危险性大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Fedorov等的研究表明,在狗和人心窦房结有四个优先传出途径。窦房结冲动从窦房结中发出后,从这些途径传导结周相关部位,然后通过右心房,经Backmann氏束、冠状窦肌肉或前上/后下房中隔内联接传导左心房。窦房结传导时间试验(Sinus Atrial Conduction Time,SACT)是基于窦房结在受到提前出现的心房激动的影响可引起窦性节律重整的特性而设计。因此,了解窦房结对房早的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四、实例应用 例1 患者男性,28 岁.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突发突止,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小时,且程度不一.因再发1h就诊.超声心动描记术、X 线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诊断:A型心室预激,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旁道P- 波(图1).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正>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是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方法,与有创窦房结功能检查内容基本相同,而且简单、易行,结果可靠。1窦房结恢复时间试验(sinus nodal recover time,SNRT)1.1原理该检测方法基于以下两个心脏基本电生理特性。1.1.1频率优势控制规律在没有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心脏在频率占优势的起搏点发放冲动的控制之下,形成单一心律的心电活动。1.1.2节律重整规律即频率高的起搏点对频率低的起  相似文献   

15.
16.
三、临床应用[1] 1.食管导联心电图经食管电极导管记录的心 电波形具有 P 波高大清晰、容易辨认的特点,在心 律失常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在2015年发表的《浙江省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试用版)》基础上,结合本专业领域新的研究发展和经验,起草、讨论、修订了《浙江省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操作与诊断规范(2021修订版)》.本次修订内容更趋细致,包括5部分:适...  相似文献   

18.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百余年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及时、简便、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体表心电图须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才能捕捉到,且记录点局限在体表,难以进一步了解心脏具体起源点及激动顺序,对于某些复杂心律失常仍不能明确诊断.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借助心导管技术将多根电极导管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希氏束、冠状静脉窦以及右心室心尖部等部位标测,可了解到各部位的起源点及激动顺序.结合体表心电图,采用程控电刺激还可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诱发及终止心律失常,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等,但因其属创伤性检查且费用昂贵,无法普及.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则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采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程控刺激技术起搏心房,同时记录体表导联与食管导联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并复制心律失常.因其属无创性、设备简单、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诊治心律失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为心电图医师提供了学习心脏电生理知识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9.
自1968年Seherlay等将希氏束电图用于临床,1971年Wellens等首倡以程序电刺激进行临床电生理研究,虽仅20年,但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为心律失常的机理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了有力手段。国内自70年代末,我省于1984年,亦将此项新技术用于心脏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0.
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