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应用以及肿瘤切除原则的确立,保肢手术成为一种趋势。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的效果。 方法:2001/2010共收治19例髋臼周围骨肿瘤病人,其中6例行国产半骨盆人工假体置换,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50个月)。 结果与结论:按Enneking方法评估疗效,良4例,一般2例。提示只要严格掌握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适应证,应用国产人工半骨盆假体治疗髋臼周围骨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髋臼;骨肿瘤;假体;人工半骨盆假体;疗效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42  相似文献   

2.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的融合率与假体周围的骨重建过程密切相关,此过程受假体周围患者本身的因素影响。微量元素与成骨密切相关,故假体周围微量元素的含量可能影响髋关节假体的骨融合与生存率。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微量元素与髋假体周围骨融合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4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取术中股骨矩开槽时废弃骨块,体外细胞培养后检测微量元素钙、镁、锌、甲状旁腺素、活性维生素D3,置换后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仪随访第1周、3个月、6个月的假体周围骨密度。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微量元素的差异,分析以上5项微量元素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各微量元素水平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锌与甲状旁腺素、镁呈正相关性(P < 0.05),锌与第7区骨密度呈正相关性(P < 0.05)。对于股骨近端微量元素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用来预测和干预髋关节假体的寿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新的辅助化疗和人工假体设计的协助下,肢体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关节置换成为恶性骨肿瘤治疗的主要保肢方法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5-01/2009-10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恶性骨肿瘤患者15例,均行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置换后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置换后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置换后获随访7~51个月。1例置换后出现感染并发症,血沉检查结果升高,经清创、关节松解和抗炎治疗后好转,关节功能得到恢复。置换后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和肺转移病例,无假体松动和体断裂出现。Enneking功能评估,肢体功能优7例(47%),良5例(33%),差3例(20%),优良率达80%。提示应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恶性肿瘤效果良好,可以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是一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无论是股骨侧还是髋臼侧在髋关节置换后1年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对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和骨强度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量对延长假体使用时间、预防假体周围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的预防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两组其余用药相同。对两组置换前和置换后1年的髋部骨密度变化进行测量;观察两组置换前、用药后3 d和用药后1年的血清钙、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对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的平均骨密度均显著下降,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用药后3 d两组患者的钙、磷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钙、磷水平维持在置换前水平。置换后短期内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稍微下降,但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与置换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对照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置换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两三天内观察组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和发热,给予乙酰氨基酚后症状得到缓解。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置换后早期假体柄周围骨丢失,但是置换后1周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因此建议在置换完成1周后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可给予乙酰氨基酚进行缓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 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0例,通过Vancouver分型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柄股骨的假体翻修治疗、锁定加压的接骨板固定治疗、钢缆固定治疗以及钢缆、接骨板组合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在手术之后随访时间为15~60个月,已知30例患者在3~9个月内皆痊愈,且恢复情况良好,在1年后经过调查,治疗效果的Harris评分为75~94分,平均分数84.5分.结论 结合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Vancouver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背景: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活动期髋、膝结核疗效显著,但人工假体的存在是否会增加结核复发的风险仍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综述活动期髋、膝结核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髋结核,膝结核,结核杆菌,假体,关节成形术,置换”;英文检索词为“hip tuberculosis,knee tuberculosi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prosthesis,arthroplasty ,replacement”。检索时间范围:1985年1月至2012年10月。初步检索到文献258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5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活动期髋、膝结核的有效方法,假体的存在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的杀灭,同时大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也为临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医师经验的积累,一期人工关节置换必将越来越为患者和医师所共同接受。  相似文献   

8.
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62-5669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的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周围骨折”,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创伤,翻修治疗、患者老龄化、假体类型、假体固定方式和关节活动量的增加等,也与骨折发生有关。Vancouver分型方法主要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包含患者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假体固定情况、假体松动情况以及股骨近端的骨量丢失等因素,对临床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偏心距的重建对于恢复外展肌力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平衡,维持关节稳定,恢复关节功能,减少置换后跛行,降低假体磨损、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的重建偏心距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对比分析采用组配式假体(S-ROM)行全髋置换20例20髋患者及采用普通假体(Corail)行全髋置换19例20髋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射线测量,对两组患者置换后髋关节功能和偏心距重建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均无感染、骨折、脱位,无深静脉血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随访:在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组与未重建组置换前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偏心距重建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未重建者(P < 0.05)。髋关节外展活动度大于未重建患者(P < 0.05)。X射线随访: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重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3.956,P < 0.05),39髋(98%)股骨假体位于中立位,1髋(2.5%)轻度外翻位,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与未得到重建患者的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组配式假体和普通假体两组中股骨偏心距得到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度优于未得到重建者,组配式假体偏心距重建率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医生及患者最不愿意遇到的并发症之一,其顽固性和难治性一直是让关节科医生头痛的难题。目的:综述国内外近年临床最新治疗髋、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以期促进国内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初筛获得762篇文献,然后通过阅读摘要,排除内容重复、数据可靠性低、观点过时的文献后获得194篇文献,再通过精读原文最终纳入88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治疗假体周围感染过程中,组合型抗生素给药方案或有助于根除感染;(2)Ⅱ期翻修术仍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指标;(3)Ⅰ期翻修术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4)生物治疗中的噬菌体疗法、新式载药系统已少量应用于临床,在假体周围感染的预防和根除上表现出其优势特点;(5)中医药配合抗生素、手术治疗手段能提高预防、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效果,但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更多继发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被报道。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相应临床疗效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依据Vancouver分型标准,分析各类型骨折及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与并发症,明确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方法,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结果与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骨质疏松和假体类型的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Vancouver分型标准及治疗方案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异体皮质骨板、碳纤维板、打压植骨及翻修等固定,实际应用中常会有几种方式结合运用,对于B2和B3型骨折患者,应注意骨折周围、髓腔内外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治疗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晚期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Ⅳ型因其髋关节解剖结构的显著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手术方法颇有争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疗效及髋臼重建与股骨侧处理的方法。 方法:纳入12例(14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0±6.8)分,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加深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年,2例2髋发生置换过程中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予钢丝固定。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置换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4.0±7.0)分,置换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短缩的肢体得到满意纠正。说明采用小臼杯、髋臼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能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假体材料选择与应用在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假体材料发展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目前人工关节假体材料须兼具高强度、富韧性、可塑性、抗疲劳、耐磨损等特性,常用材料包括合金、陶瓷、高分子聚合体等。通过对假体界面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和改性,未来有望开发出在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固定度、使用寿命等方面表现更优的假体材料,为髋关节置换手术提供更多科学合理选项,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和骨溶解。在翻修术中 ,根据骨缺损的类型 ,选用相应的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其中压紧颗粒骨移植是一种修复重建髋臼和股骨缺损的好方法。正确使用移植骨和选择合适的假体将明显提高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本文就骨缺损的分类、修复与重建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外研究调查显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有95.2%采用骨水泥进行假体固定,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风险高。 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膝关节置换中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效果差异。 方法:检索Medline(1996年1月至2011年8月)、Embase(1980年1月至2011年8月)、Cochranelibrary (2011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1990年1月至2011年8月)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1.2 进行Meta分析。比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在术后生存率、稳定性、相关并发症、翻修率、异位骨化的差异。并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 结果与结论: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381例患者,实验组(骨水泥组)676例,对照组(非骨水泥组)705例。4个研究比较了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假体置换后≤5年组的膝关节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置换后≤5年骨水泥组生存率高。4个研究比较了置换后>5年组膝关节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置换后>5年组骨水泥假体组生存率高。3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稳定性,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假体稳定性上差异无显著性。4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相关的并发症,两组间在假体相关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翻修率,两组间在假体翻修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个研究在不同随访时间比较了置换后假体异位骨化,两组间在置换后假体异位骨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置换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5年组还是>5年组,均是骨水泥型假体生存率均高于非骨水泥型假体生存率,两组在稳定性、相关并发症、翻修率、异位骨化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难度大,涉及面多,包括置换入路、置换中截骨、假体的植入、类型的选择等,专家学者各不相同,意见不统一,争议较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7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4-8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并记录置换前后(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Harris评分,分析比较置换前后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中目测类比评分由置换前的(7.0±1.2)分降至置换后的(2.0±0.7)分,Harris评分从置换前的(35.9±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89.7±3.1)分,与置换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52例患者置换后均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行走,3个月后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X射线评估无假体松动,治疗效果满意。说明精心的置换前准备、科学严谨的操作技术可预防髋部假体松动、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置换后科学正确的康复锻炼是减少置换后疼痛、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76例,年龄(76.7±6.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其中保守治疗7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4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股骨颈骨折92例,其中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7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股骨颈骨折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内固定治疗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7±1.3)个月。3例发生治疗后感染,1例治疗后10 d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切割、围术期骨折,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术后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下肢短缩、骨折延期愈合及对髋再骨折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而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相互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最好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陶瓷制造工艺方面仍在不断改进,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成为关节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假体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假体碎裂和高调摩擦音等一系列问题。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小于55岁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19例( 20髋),女31例(33髋),平均年龄45岁,随访时间平均20(12-42)个月。置换前后均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影像学随访包括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假体松动采用Kawamura及Engh标准,骨溶解采用Engh标准,异位骨化依据Brooker法评价。 结果与结论: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8.10±26.33)分,置换后为(91.10±19.78)分。置换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其中,1例因髋臼陶瓷内衬碎裂翻修。可见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高位脱位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骨性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 < 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髋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髋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