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脊柱融合已成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毫无争议的“金标准”。同时,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手术节段稳定性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并与单纯椎管加压进行对比。 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8例,排除失访3例,余35例中采用椎弓根固定后外侧融合21例,单纯椎管减压14例。单纯椎管加压组用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和椎板解除神经根后方的压迫,用骨凿凿除向前滑脱的椎体后缘与下位相邻椎体后缘形成的相对性突起;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按Wein-stein 法定位椎弓根钉进针,拧入椎弓根螺钉,根据受压情况进行椎板减压。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的水平位移及角移位,采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 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单纯椎管加压组(P < 0.05)。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邻近节段退变置入前和置入后1年无明显变化。单纯椎管加压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显著,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邻近节段退变无明显变化。提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满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并且置入后早期对椎间盘的邻近节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椎管减压复位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辅助椎体间植骨融合及单侧椎弓根螺钉辅助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的主要方法。 目的:对比双侧及单侧椎弓根螺钉辅助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老年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60例老年椎管狭窄合并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分两组治疗,两组均行椎管减压,治疗组(n=30)行单侧椎弓根螺钉辅助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n=30)行双侧椎弓根螺钉辅助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JOA评分评估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JOA评分分别为25.7±1.9,25.8±1.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有3例出现下肢麻木,2例发生硬膜撕裂,并发症发生率为17%;对照组3例出现下肢麻木,3例出现硬膜撕裂,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与植骨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表明采用双侧或单侧椎弓根螺钉辅助椎体间融合器骨植骨融合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均有较好的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认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难以获得长期疗效,因为单纯减压被视为一种医源性的腰椎失稳,从而加重腰椎畸形。目的:分析腰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随访矫正角度评价。方法: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23例均采用腰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采用症状目测类比评估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SF-36调查问卷、腰椎冠状位Cobb角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矫正角度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Cobb角治疗前平均(23.94±11.4)°,治疗后平均(10.28±6.93)°;治疗后末次随访患者平均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优良率为83.33%;治疗后SF-36调查问卷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随访期间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无断裂,植骨融合率1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腰椎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19例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采用症状视觉模拟评估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DI)、腰椎冠状位Cobb角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矫正角度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7.14±1.04)分,ODI评分(63.89±11.78)%,末次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5±0.98)分(与术前比较,P<0.05),ODI评分(25.54±9.72)%(与术前比较,P<0.05),Cobb角由术前平均(24.32°±10.52°)矫正至术后平均(10.56°±7.12°),ODI改善优良率为73.68%.随访期间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腰椎后路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是一种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植骨材料来源、形态及植骨方式对腰椎融合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作为一种新的植骨方式,具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在腰椎融合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21例(28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8例。对21例(28个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率,采用腰腿痛VAS目测评分法、ODI评分法及标准Macnab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5个月后可见骨融合征象,无高度及复位丢失、螺钉断裂等现象,患者腰腿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VAS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脊柱融合率为95%。1例患者术后6dCT检查示椎管内小骨粒压迫神经;1例术后第5天出院后伤口浅表软组织感染。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0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1%。说明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短期临床效果良好,植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7例,其中Ⅰ型21例,Ⅱa3例,Ⅱb2例,Ⅱd31例,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28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术后随访7~37个月,52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1.2%,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治疗腰椎滑脱应遵循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成熟术式。  相似文献   

7.
张光岩  葛剑 《医学信息》2019,(16):84-86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LS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98例DLSS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Cobb角、腰椎前凸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为(3.12±1.84)分,低于术前的(5.61±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后Cobb角显著较术前降低,而腰椎前凸角显著升高(P<0.05);患者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 Oswestry指数分别为(78.32±12.41)、(40.24±10.33)、(27.41±9.82)和(20.90±6.71),术后Oswestry指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为93.88%(92/98),术中发生神经根牵拉伤5例,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瘘,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安全可靠,可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纠正患者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腰椎退行性病变一旦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及退变性侧凸,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内固定器械。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相当普遍,因此如何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脊柱上置入稳定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近年来有研究证实了骨水泥强化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在椎体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因此成为脊柱外科的关注热点。目的:探讨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共收治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3.5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6例,退行性侧凸2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融合节段,采用骨水泥强化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内固定、矫形。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对患者内固定前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神经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内固定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36-48个月,未出现断钉、断棒、椎弓根螺钉拔出、松动、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内固定后患者腰痛、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神经症状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提示对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应用骨水泥强化型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能增强螺钉的稳定性,防止螺钉松动、拔出,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改善和保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特征及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病人的临床资料,4例行单纯后路减压,14例行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术,2例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手术后病人术前症状大多消失,间歇性跛行未再出现,仅1例遗留轻微腰痛症状,治愈率为95%。结论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宏光  王弘  刘平 《解剖与临床》2010,15(6):403-406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加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0例.术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X线评价患者腰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6~60个月).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1),腰椎侧凸角度减小、腰椎生理前凸角度增加(P<0.01).结论: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丹  罗旭  杨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9):5807-5812
背景:对于严重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所引起的腰背痛,保守治疗多数无效,一般需要外科干预手术治疗。修复方式多为对"责任椎"进行减压、坚强固定、选择性椎间植骨融合为主,重新建立腰椎正常曲度和脊柱的平衡及良好的稳定性。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局部减压与选择性椎间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武警湖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5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根据患者自身的临床特点,均采用选择性椎间融合、局部减压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修复方案,以影像学分析及Suk标准评价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情况,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157-255 min,平均176 min;出血量480-1 700 mL,平均835 mL;术后引流量140-210 mL,平均155 mL;(2)57例患者获得12-38个月随访,术后X射线提示,治疗后冠状面Cobb’s角(3.8±2.1)°,侧凸矫正率为54%;治疗后矢状面Cobb’s角(6.3±10.5)°,前凸矫正率为35%。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为95%;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评分评估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1%;(3)术中硬膜囊破裂引发脑脊液漏2例,神经损伤1例,椎弓根螺钉拔出失败1例,无感染,无血管损伤;(4)结果说明,结合患者影像学资料与自身临床特点,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局部减压与选择性椎间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侧凸,可使退变的侧凸腰椎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和稳定,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中,中央管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1例,单纯神经根管狭窄10例(其中3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41例均采取后路中央管及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同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术中视情况行突出物摘除。结果:术后随访6月~4a,平均2a。按JOA评分标准,本组疗效优3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93%。出现1例断钉(2.44%)。结论:在恰当把握手术指征、减压充分、内固定和植骨操作准确的基础上,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8例颈胸段脊柱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为第6颈椎至第1胸椎,损伤类型为椎体爆裂性骨折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压缩性骨折伴脱位1例。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别经后路颈胸段椎板减压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完全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伴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者有所缓解。结论颈胸段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后路椎弓根螺钉及侧块螺钉固定系统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疾患,造成修复耐受性较差。退变性腰椎侧凸多存在"责任椎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局部减压和选择性融合,这样可以达到神经减压、脊柱稳定效果,又相对微创。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椎间融合、局限神经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修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修复适应证和禁忌证。采用选择性椎间融合、局限神经减压和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的方案治疗,分析其修复效果和并发症。随访时采用Suk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推荐的下腰痛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并计算疗效优良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矢状位和冠状位Cobb’s角。结果与结论: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根据JOA腰背痛评分,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89%。采用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情况,融合率为94%。最后一次复查腰椎X射线摄片示:治疗后冠状面Cobb’s角平均(4.3±2.3)°(0°-13.5°),侧凸矫正率为56%。治疗后矢状面Cobb’s角平均(45.1±12.5)°(10.4°-65.3°),前凸矫正率为36%。修复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神经损伤2例,内固定器械失败1例,肺炎1例,症状性深静脉血栓3例。提示选择性椎间融合、局限性神经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是修复退变性腰椎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腰椎序列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重建,能够实现侧凸节段腰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腰椎退变性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及疗效 .方法 对 4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后路充分减压、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等综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平均随访 2 6个月 ,根据临床恢复功能结合影像资料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疗效评价 :优 14例 ,良 2 9例 ,可 4例 ,优良率 89.6% .植骨融合率 97.9% .结论 应用上述综合性手术方式 ,可同时解除神经卡压、矫正畸形和稳定脊柱 ,达到有效恢复神经功能、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和力学稳定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后路钉棒系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撬拔复位、减压及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对71例经后路钉棒系统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撬拔复位、开窗减压、椎管成形、椎弓根、椎体内及后外侧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方法.结果术后椎体塌陷高度得到有效恢复,植骨充填牢固可靠,椎管减压彻底,脊髓压迫解除,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结论此方法是一种疗效满意、安全可靠的创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腰椎退变性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后路充分减压、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等综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临床恢复功能结合影像资料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效评价:优14例,良29例,可4例,优良率89.6%.植骨融合率97.9%.结论应用上述综合性手术方式,可同时解除神经卡压、矫正畸形和稳定脊柱,达到有效恢复神经功能、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和力学稳定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侧前路减压,钉板或钉棒固定加椎间钛网融合器植骨融合固定。结果:1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手术后胸腰椎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平均Cobb's角及平均椎管狭窄指数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Frank分级)提高1~3级。2例术中损伤胸膜并给予修补,5例术后出现腹股沟区麻木,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侧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管明显占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峡部裂性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手术选择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120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胺惟滑脱症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患者病情分别采取以下两种术式。A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融合加峡部植骨融合术57例,Ⅰ度33例,Ⅱ度14例,Ⅲ度10例;B组,退行性腰椎滑脱,行开窗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63例,Ⅰ度45例,Ⅱ度18例,均合并腰椎管狭窄,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3%;B组植骨融合率100%,术后滑脱复位率90%。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固定后外侧椎板关节突间峡部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