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中开展开放性实验,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方法 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课程为抓手,进行开放实验教学,然后用问卷调查评估实验效果。2016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47人为对照组,开展常规验证性实验;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76人为试验组,开展开放性实验。从综合考评成绩、教师自评、学生满意度调查3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是[(84.37±10.45)分 vs. (81.44±9.22)分](t=2.68,P=0.008),实验技能成绩是[(93.66±3.89)分 vs. (88.41±5.67)分](t=9.51,P<0.001),两组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学时安排(χ2=8.31,P=0.004)、小组协作(χ2=21.10,P<0.001)、考核形式(χ2=7.92,P=0.005)、提升科研论文撰写能力(χ2=17.56,P<0.001)、提高实践技能(χ2=11.70,P=0.001)、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χ2=10.33,P=0.001)的满意度更高。学生认为开放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但是对于就业优势的培养作用有限。学生认为开设专业课的开放性实验具有充分必要性。结论 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开放性实验对于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实践和科研能力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医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分析影响广州地区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探讨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方法 采用自编的《医学生自主学习问卷》对广州市6所高等院校的2 480名医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学生专业与自主学习频率(χ2=21.33,P<0.001)、性别与自主学习有效性(χ2=4.86,P=0.027)、学年制与自主学习必要性认知(χ2=4.65,P=0.031)、家庭指导与自主学习方法选择能力适宜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3,P<0.001)。结论 学校、个人和家庭共同影响医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方应该相互协作,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ASK模型[包括态度(attitude,A)、技能(skill,S)、知识(knowledge,K)]的四步培训法联合工作坊在实习生院感防控培训的应用效果,为医学生的院感防控培训模式改革及建立院感防控培训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至2020年进院实习的5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分为对照组(2018至2019年208名医学生,进行院感防控常规培训)和试验组(2019至2020年216名医学生,实施基于ASK模型的四步培训法联合工作坊的院感防控培训),比较两组医学生手卫生依从率、院感防控理论及技能考核达标率、医疗废物处置正确率、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教学满意度。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手卫生依从率(χ2=4.92,P=0.027)、医疗废物处置正确率(χ2=5.13,P=0.023)、院感防控理论达标率(χ2=4.03,P=0.038)及技能达标率(χ2=6.71,P=0.010)、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8.03±2.16)分 vs. (92.53±2.01)分]。试验组学生未发生职业暴露,对照组发生3例职业暴露。结论 基于ASK模型的四步培训法联合工作坊对实习生院感防控培训模式有效,作为一种创新培训方法,提升了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为建立院感防控培训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比分析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为二者的影像学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病理证实为肺结核与肺癌的患者各42例,选择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分析两组病灶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均匀程度、坏死区表现、增强消退速度等特征。结果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增强模式均以从外周向中心增强为主,但肺结核组呈规则树枝状血管样增强的病灶多于肺癌组[10例vs 1例,χ2=8.473,P=0.004]。肺结核病灶多为低增强(17例vs 6例,χ2=7.244,P=0.007),肺癌病灶多为高增强(25例vs 6例,χ2=18.456,P<0.001)。与肺癌组相比,肺结核组病灶坏死区多表现为筛孔样(13例vs 0例,χ2=15.380,P<0.001)或形态规则的大片状坏死(11例vs 2例,χ2=7.372,P=0.007);肺癌病灶坏死区形态多不规则,与肺结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例vs 2例,χ2=13.859,P<0.001)。肺结核病灶始增时间<10 s者多于肺癌(21例vs 9例,χ2=7.467,P=0.006),与正常肺组织的造影始增时间差<2.5 s者多于肺癌(40例vs 3例,χ2=65.227,P<0.001)。结论 肺结核与肺癌病灶的超声造影在始增时间差、增强强度和坏死区表现等方面差异显著,能为二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齐黎美  金万里 《安徽医学》2018,39(9):1139-1141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孕周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围产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诊治并分娩的ICP患者167例,按ICP不同发病孕周分为4组,1组为妊娠≤27+6周(15例),2组为妊娠28周~31+6周(29例),3组为妊娠32~33+6周(26例),4组为妊娠≥34周(97例)。比较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以孕32周为界,比较妊娠<32周组(44例)及妊娠≥32周组(123例)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以及其血清总胆汁酸(TBA)及重度ICP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4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死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7,P<0.001;χ2=7.990,P=0.046;χ2=24.557,P<0.001;χ2=9.045,P=0.019;χ2=11.777,P=0.003)。妊娠<32周组患者早产、剖宫产、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26,P<0.001;χ2=7.838,P=0.005;χ2=24.204,P<0.001;χ2=4.751,P=0.029;χ2=9.612,P=0.002;χ2=7.592,P=0.006)。妊娠<32周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1);妊娠<32周组患者重度ICP发生率高于妊娠≥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44)。结论 妊娠<32周ICP患者血清TBA水平高,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并积极诊治孕32周之前发病的ICP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采用量化手段开展基于小规模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平台的血液病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采用视频观看、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专题讨论等形式,开展血液病学在线课程学习。教学内容涵盖血液病基础、贫血性疾病、血液肿瘤、出凝血疾病。通过教学行为的评估、单元测验、课程考试、SPOC成绩的评定进行教学评价。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教学视频的时长与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视频观看数量和观看时间与课程考试成绩、SPOC成绩的相关关系。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课程学习行为(参与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单元测验两次答题成绩的差异,测算复本信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血液病学不同亚专业试题得分率的差异和血液肿瘤不同考点得分率的差异。结果 教学视频观看率明显高于富文本浏览和随堂测验的参与率(P<0.001;P<0.001);视频时长与视频观看、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8,F=0.81,P=0.376;R=0.057,F=0.07,P=0.802;R=0.124,F=0.37,P=0.546);视频观看与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的参与率呈显著正相关(R=0.890,F=76.41,P<0.001;R=0.934,F=163.67,P<0.001)。贫血性疾病单元测验参与率明显高于血液肿瘤(χ2=49.08,P<0.001)、出凝血疾病(χ2=25.97,P<0.001),第二次答题成绩有明显提高(t=-2.09,P=0.040),试题复本信度0.750。不同亚专业课程考核得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0,P=0.074);视频观看数量与SPOC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523,F=196.22,P<0.001);血液肿瘤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得分率明显低于一般临床资料试题(P<0.05)。结论 教学视频是在线课程的基础,增加视频观看个数,提高视频观看率,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等延伸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视频观看时间等单纯行为因素不推荐成为成绩评定指标。单元测验采用两次答题取最高分,有利于通过学习行为提高专业学习水平,而不影响成绩评价的可靠性。基于SP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血液病学》课程教学的均衡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认知和学习习惯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级全体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调查资料。分析不同类别研究生对课程认知情况、学习习惯的差异,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连续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McNemar检验。结果 共纳入652名研究生进行分析,硕士研究生409人(62.7%),博士研究生243人(37.3%)。博士研究生听说过临床流行病学(χ2=19.99,P<0.001)、之前学过临床流行病学(χ2=9.20,P=0.002)、对本课程感兴趣(χ2=11.41,P=0.001)、认为本课程重要(χ2=10.71,P=0.001)、课前预习(χ2=11.21,P=0.001)、课后复习(χ2=3.29,P=0.001)及课堂积极讨论(χ2=11.64,P=0.001)的比例高于硕士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授课前全体研究生测验题总分平均为(5.50±1.62),授课后总分平均为(7.4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9,P<0.001)。统招研究生授课后成绩提高程度高于在职研究生,硕士群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博士群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351)。结论 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点掌握程度在授课后均得到提升。但仍需针对不同类别研究生学习基础及短板的差异,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及过程,包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规范学习习惯等,从而提升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核因子-κB(NF-κB)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79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6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IRT-1和P65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电话形式进行随访,利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SCLC癌组织中,SIRT-1(χ2=38.581,P=0.000)和P65(χ2=26.348,P=0.000)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与术前血清NSE水平呈正相关(χ2=6.707,P=0.010和χ2=4.017,P=0.045)。SCLC癌组织中,SIRT-1与P65的表达呈低度正相关(r=0.223,P=0.042)。SCLC中,SIRT-1表达阴性(χ2=15.117,P=0.000)、P65表达阴性(χ2=3.971,P=0.046)的患者,预后更好。结论 SIRT-1和NF-κB在SCLC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可能与术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实施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学生志趣和行业需求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 通过明确专业定位、对标国家标准、重构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多维度协同育人的设计原则,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反向设计路径,构建了“厚人文、强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和“三全育人”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采取营造应用型教学氛围、打造应用型课程教学、职业引领到职业认同、以评价助推育人效果等措施,运用于2021届和2022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实践,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校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技能,特色培养拓宽了培养路径,运用新方案培养的毕业生(2021~2022届)同原方案培养的毕业生(2019~2020届)比较,毕业生在医疗机构等医学检验岗位就业率由71.25%下降到42.86%(χ2=12.36,P<0.001),而在IVD行业就业率由3.75%上升到17.14%(χ2=7.44,P<0.05)、升学(读研)率由17.05%上升到32.86%(χ2=4.74,P<0.05)。结论 基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学生志趣和行业需求扎实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宽毕业生就业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参加军事职业教育学习的海军官兵为例,基于“包含”原则对在线课程学习者的感官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分析,为军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在参加军事职业教育的海军官兵中发放VARK(visual,aural,read/write,kinesthetic questionnaire)学习风格量表,基于是否包含原则,分析调查对象总体及不同群体是否包含视觉(visual,以下简称“V”)、听觉(auditory,以下简称“A”)、读写(read and write,以下简称“R”)、运动实践(kinesthetic,以下简称“K”)及视听觉(visual and auditory,以下简“VA”)感官。共发放10 000份,有效回收8 124份。通过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被调查官兵中,52.8%包含V,47.2%不含V,不同区域类型、身份、工作性质、兵种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0、25.81、13.06、42.15;P<0.001、<0.001、=0.005、<0.001);78.8%包含A,21.2%不含A,不同区域类型、身份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3、9.77;P=0.002、0.008);68.8%包含R,31.2%不含R,不同区域类型、身份、单位性质、兵种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11.30、7.72、14.86;P=0.030、0.004、0.005、0.011);70.6%包含K,29.4%不含K,不同区域类型、身份、工作性质、单位性质、兵种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55.28、25.57、7.88、72.99;P<0.001、<0.001、<0.001、=0.005、<0.001);51.5%不包含VA,48.5%含VA,不同区域类型、身份、工作性质、兵种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4、29.96、16.59、51.56;P<0.001、<0.001、=0.001、<0.001)。结论 在线学习者以包含听觉感官者居多,在线课程符合其风格特征。在线学习中感官学习风格受到区域类型、身份、工作性质、单位性质、兵种类别等人口学因素的影响。提出提供类似图书馆、阅读室的场地,建设虚拟训练课程、音频课、文章、电子书等其他形式教学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政江 《农垦医学》2009,31(4):374-377
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等医学院校办校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论述了当前医学教育的现状、要求以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特点,以及与老年人AMI的不同之处.方法 对126例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青年人AMI 46例;老年人AMI 80例.收集病史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家族史,入院后记录血生化(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并发症(心功能、心律失常),急诊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青年组男性发病率为93.48%,明显高于女性的6.52%,吸烟率为95.65%,冠心病家族史为19.57%,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80.0%及6.25%;老年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病率为65.0%及46.25%,明显高于青年组的45.65%及23.91%;青年组心功能Ⅰ级者占58.7%,明显高于老年组的22.5%,而Ⅲ级者青年组占6.52%,明显低于老年组的30.0%;青年组单支病变发生率为54.35%,明显比老年组的12.50%增多,三支病变少于老年组的57.50%;冠脉痉挛青年组为10.87%,高于老年组的1.25%.结论 青年AMI男性高发,有吸烟史、高脂血症史易发生,尤其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单支病变较多,并发症少,预后较老年组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和对照组腹腔液中IGF—1和PAPP—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EMs组)及25例非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IGF—I和PAPP—A水平。结果①EMs组中,IGF—I和PAPP—A水平分别为(117.1±36.6)ng/L、(2.854-0.5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79.5±18.7)ng/L、(1.93±0.56)ng/mL(P〈0.05);②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IGF—I水平为(126.5±39.1)ns/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107.3±32.0)ng/L(P〉0.05),而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PAPP-A水平为(3.15±0.50)ng/mL高于Ⅰ-Ⅱ期患者的(2.55±0.45)ng/mL(P〈0.05),且PAPP-A水平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③EMs患者腹腔液中PAPP—A和IGF—I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腹腔液中IGF—I和PAPP-A的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PAPP—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黄维真  李颖丰  黄鹂  欧珊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47-1047,1071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时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轮状病毒感染儿童粪便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并与非轮状病毒感染及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组、非轮状病毒组与正常组比较,革兰阳性杆菌百分率、细菌数明显减少,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相对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轮状病毒组细菌数、革兰阳性球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导致菌群失调,阳性球菌增多,可能是轮状病毒腹泻菌群失调特征,腹泻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诱发或加重腹泻。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ZungSAS和ZungSDS对340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评定和调查。结果:1.SAS、SDS评定 ̄x±s分别为33.26±7.81和33.28±8.67.2.女性老人SAS、SDS评分均高于男性(P<0.05及P<0.01)。3.老年组和老年前组SAS、SDS均值无差异。4.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女性老人,收入少,疾病、健康自评差者焦虑得分增多。  相似文献   

16.
探讨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下丘脑、子宫ER、PR的影响.以游泳加番泻叶水浸剂造脾气虚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E2、P,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下丘脑及子宫ER、PR,并观察健脾益气止血方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作用.健脾益气止血方可恢复脾气虚大鼠E2、P的分泌水平,并使子宫、下丘脑ER水平升高,下丘脑PR进一步下降.健脾益气止血方可以改善脾气虚模型大鼠生殖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于1987年在纹状体内发现一个新区,根据其部位命名为边缘区。十余年来我们对边缘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边缘区的结构跟纹状体其余部位不同,功能主要与学习记忆有关。边缘区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确认。对边缘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对提高人们的智力、防治老年性痴呆症等智力障碍性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为了防止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发生骨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牵引、骨折复位,内固定及带股方肌蒂骨瓣植骨等方法。结果 经过平均2.5年的随访,疗效评定:优3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81%,骨折愈合53例,愈合率91.4%,5例出现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坏死率8.6%。结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无移位的基底型骨折,给予牵引制动,骨折愈合后遂渐负重锻炼。Camma Ⅱ型头下骨折及Ⅲ型和Ⅳ型骨折,给予复位后行牢靠的内固定,带有血供的肌蒂骨瓣植骨融合,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