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仪征市猩红热疫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仪征市猩红热疫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仪征市猩红热发病率为8.50/10万,最低为3.83/10万,最高为12.99/10万;城区高于农村;高发期在4~6月份和11月份至次年1月份;发病年龄以5~8岁为主,性别比值为1.90;发病职业以学生、托幼儿童为主;患者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检出率为63.63%,密切接触者检出率为23.53%;与出诊患者接触、室内通风不良、喜爱聚集活动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006-2010年仪征市猩红热疫情存在高发现象,应加强猩红热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绍兴县2006年-2010年疟疾疫情特征,为已达到疟疾传播控制标准的地区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对绍兴县近5年来发生的29例疟疾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绍兴县5年中发生的29名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职业以农民工和外籍经商人员为主;输入地国内以邻省安徽为主,国外以印度为主;发病时间以5-10月份疟疾流行季节为主,占93.10%,非流行季节也有病例发生.结论:达到疟疾传播控制标准地区疟疾防控工作应以主动监测流动人口为主,建立外来人口疟疾监测机制可有效控制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绥德县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 -2010年绥德县传染病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描述.结果 2006-2010年绥德县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356.17/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为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乙肝、布病、流行性腮腺炎,占总发病数的81.31 %,职业以农民、散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成都市锦江区水痘疫情情况,为制定水痘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锦江区水痘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水痘1 372例,年均发生率为62.63/10万。水痘发病数较高的涉农街道辖区分别为东光(14.58%,200/1 372)、狮子山(10.71%,147/1 372)、柳江(9.32%,128/1 372)和三圣(8.53%,117/1 372)。男性747例,女性625例;0~3岁占13.56%(186/1 372)、4~9岁占50.58%(694/1 372)、10~15岁占19.02%(261/1 372),学生占41.84%、托幼儿童占33.89%、散居儿童占11.08%;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和11月~次年1月,分别占43.00%和27.11%。2007和2009年发病率较高,分别为78.84/10万和76.28/10万。结论 2006-2010年锦江区水痘发病率以2007和2009年较高,并呈现间隔1年发病高峰态势,病例比例以涉农街道辖区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6-2010年福清市法定传染病的疫情特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清市2006-2010年累计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种,累计29 737例,年均发病率为468.7/10万,发病居前5位的依次为乙肝、肺结核、梅毒、手足口病和其它感染性腹泻。在乙类传染病分类构成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20 812例,占77.1%;高发人群为农民、家务及待业、学生、散居儿童;10起暴发疫情中9起发生于学校,且均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结论福清市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今后应结合疫情监测、预防接种等措施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立芹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1002-1003,1005
为了解和掌握北京市平谷区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调整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笔者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由医疗机构诊断、报告,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  相似文献   

8.
为解掌握汉中市汉台区性传播疾病发病(STD)趋势和特点,为进一步开展综合防制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汉台区1990-2002年STD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是最为主要的类型[1].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暴发,笔者对湖州市2006-2010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6-2010年发生于湖州市中小学校、幼托机构的传染病疫情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分析传染病疫情。方法用描述性方法对2006-2010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采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分析部分重点传染病历史发病率趋势。结果四川省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5种,甲乙类发病率从2006年的301.40/10万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225.42/10万,而丙类发病率从2006年的90.76/10万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143.51/10万;甲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44.26%和47.86%,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为39.81%和24.81%;甲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居前列的病种为肺结核、乙肝、梅毒和痢疾,丙类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梅毒和艾滋病的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Cox-Stuar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丙类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的重视,加强监测和应急处置,防止疫情的扩散;乙肝的发病率15岁以上的高年龄组人群中相对较高,应扩大疫苗接种的年龄范围,提高人群接种率;梅毒和艾滋病为亟待控制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梅毒在0岁组和85岁及以上年龄组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0岁组主要为胎传梅毒,8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隐性梅毒;肺结核疫情正在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常州市钟楼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钟楼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327.10/10万,年均下降2.07%;肠道类和血源及性传播类疾病呈现下降趋势,呼吸道类疾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种类疾病的高发季节不同,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工人居多。结论应继续开展专业培训、督导检查和卫生宣传工作,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和重点职业应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津县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预警监测和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津县2006- 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津县2006- 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2 711例,死亡18例,年均发病率为189.38/10万,死亡率1.26/10万,病死率0.66%,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乙肝、肺结核和淋病;各类传染病构成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占63.96%、呼吸道传染病占28.29%、肠道传染病占7.37%、自然疫源性疾病占0.37%;死亡居前3位的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和肺结核.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1 156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0.76/10万;发病居前3位的依次为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2008- 05- 02列入丙类传染病统计报告)和流行性腮腺炎.结论 预防和控制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新津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邗江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652例,年均发病率为358.44/10万,死亡6例,平均病死率为0.07%。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5061例,丙类传染病7种、3591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272.39、295.65、342.53、472.03、425.30。年均发病率(/10万),肺结核为76.89,梅毒为53.03,病毒性肝炎为41.97,痢疾为13.34,淋病为9.65,甲型HINI流感为6.26,麻疹为5.43,手足口病为109.91;城镇为604.94,农村为320.15;0~14岁为947.19,15~34岁为194.77,35~54岁为235.46,≥55岁为365.86;男性为428.01,女性为278.08。[结论]2006~2010年邗江区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手足口病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1985-2006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广东省性传播疾病(性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对1985-2006年广东省性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1-2006年宜宾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宜宾市近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宾市2001-2006年上报性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6年性病累计发病15 432例,年均发病率为49.94/10万,男女之比为1.15∶ 1.性病发病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分别占各自发病数的34.82%,32.21%.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无(待业)为主,分别占28.47%、17.53%和13.87%.文化程度以中学,小学为主,各占53.78%和20.59%.结论 宜宾市性病发病逐年下降,梅毒发病逐年上升,2006年梅毒发病首次排在8种性病之首,性病疫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嵊州市2010-2014年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性病管理和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嵊州市2010-2014年报告的5种性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嵊州市累计报告5种性病共计3027例,总体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病种以梅毒(占39.35%)和淋病(占26.33%)为主,女性发病高于男性;20~39岁组(62.31%)为高发年龄;职业以农民居多(58.34%)。结论嵊州市性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各负其责的综合防控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人群性病防治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修武县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修武县2006-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12 086例,年均发病率为851.96/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10293例,年均发病率为725.76/10万,占发病总数的85.16%;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1793例,年均发病率为126.20/10万,占发病总数的14.84%.发病数居前4位的疾病依次为乙型肝炎(占66.42%)、肺结核(占9.23%)、其他感染性腹泻(占6.56%)和手足口病(占6.21%),其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66.06/10万、78.71/10万、55.86/10万、52.68/10万.结论 乙型肝炎、肺结核仍是修武县最常见的传染病,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8.
近 10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 ,我区的性传播疾病 (STD)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 ,病种由单一到多样 ,流行分布广而散 ,对社会已产生严重的危害。为预防控制STD的蔓延 ,本文对 1991- 2 0 0 0年中原区STD进行了疫情分析。根据我站 1991- 2 0 0 0年性病疫情年报表和中原区统计局年鉴人口资料 ,按STD发病年份、病种及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1991- 2 0 0 0年间共报告STD病例2 86 2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6 5 .93/ 10万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 4.84%。共报告STD七种 ,分别为淋病 (4 0 .46 % )、尖锐湿疣 (CA) (32 .5 3% )…  相似文献   

19.
泗洪县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特别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不断加强,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为总结经验,指导今后加快控制消除麻疹实践,对泗洪县2006年~2010年麻疹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将  相似文献   

20.
邓献叶  刘占学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19-1120
目的对武安市2006—2010年肺结核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为结核病工作的开展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0年的武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的门诊登记本、肺结核患者登记本、季报表和年报表相关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武安市肺结核发病率由2006年的87.45/10万下降到2010的66.01/10万,登记发现率从2006年的63.19/10万上升到2009的67.56/10万,以15~24岁年龄组为主(42.4%),报告率存在地区差异,发病率男性明显大于女性。结论武安市的结核病疫情稳中有降,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特别是学生、山区农民、流动民工等。要强化患者发现、转诊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诊疗水平,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