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由于各种致病菌感染所致的一类特殊类型的动脉瘤。IAAA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瘤体易于破裂、临床预后差,因此对其早诊早治十分关键。依据典型病史、实验室检查、CTA影像、术中所见、血培养或组织培养阳性结果可做出诊断。诊断明确后,应在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尽早手术治疗。但有关抗生素具体使用方案、手术方案等治疗选择上尚未达成一致。目前推荐术后用抗生素至少6个月以上。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腔内修复术治疗IAAA的比例越来越高,且短期效果良好,未来有望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腹主动脉瘤感染在临床上少见,其表现多样且缺少特异性,容易导致漏诊或无法早期诊断,易危及生命,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的腔内治疗一直受到怀疑,不过新的数据表明EVAR可扮演重要角色,在大出血患者中可作为首选或过渡性治疗方案。本文对原发性IAAA的诊治以及EVAR作为其过渡或永久性治疗方案展开讨论如下。1原发性IAAA原发性IAAA的发病率占腹主动脉瘤的0.7%  相似文献   

3.
正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是指伴有瘤壁微生物侵袭的腹主动脉瘤[1],占腹主动脉瘤的0.7%~2.6%[2]。IAAA因发病率低,治疗效果差,目前尚无首选治疗方式。外科治疗经典手术方式是切除IAAA,彻底清除邻近的感染坏死组织,实施解剖或非解剖途径的人工血管移植术[3]。近年来,腔内技术已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4]。不少学者也将腔内治疗应用于IAAA,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但在临床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例I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动脉瘤破裂行急诊手术(4例腔内手术、1例开放手术),5例择期手术。6例细菌培养阳性,4例阴性。3例开放手术患者均为原位血管重建,其中1例术后26 d死于腹主动脉消化道瘘,术后1年生存率为66.7%(2/3)。5例腔内修复患者围术期无死亡。随访期内死亡2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60.0%(3/5)。2例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和随访期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0%(2/2)。结论 IAAA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手术时机把握以及动脉重建方式的选择,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血管外科极具挑战性的一种疾病,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或者间接感染腹主动脉所引起的,具有进展快、破裂风险高、病死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对于IAAA的治疗是以抗感染作为基础,应用腔内腹主动脉覆膜修复术或外科手术来进行干预。笔者将就国内外对于IAA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与进展进行一综述,从而为患者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临床灾难性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灶、防止瘤体的破裂以及保持血流通道。尽早足疗程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的基础,包括原位重建及腋股旁路术的传统外科手术符合外科治疗原则,但清除感染病灶后的原位重建术后移植物感染率较高,腋股旁路术后有可能出现移植物阻塞及主动脉残端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腔内治疗与外科处理原则不尽相符,但临床现有的资料证实高龄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病例仍然适用。后腹膜旁路术能有效减少移植物感染并保持移植物通畅,是较合理的IAAA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 (endoleak)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并发症[1] 。腔内治疗的方法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放置带膜的血管支架 ,用移植物将循环血流和动脉瘤囊相隔开 ,使动脉瘤不再承受到循环血流的冲击 ,不再承受动脉压的压力 ,腹主动脉瘤不再增大和破裂。如果经过腔内隔绝术后 ,移植物外层的动脉瘤囊内仍有循环血流进入或进出 ,说明动脉瘤未与循环系统完全隔开 ,动脉瘤继续扩大甚至发生破裂 ,导致腹主动脉瘤隔绝手术的失败[2 ,3] 。所有类型移植物的内漏率是 2 4% (12 4/ 5 2 3) ,即发性内漏率约为 17% (89/ 5 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围手术期影响肾功能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监护治疗的IAAA开放术后病人49例,回顾分析术前基础血压及合并疾病、术中血压、容量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血压及容...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高危因素的存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成为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开放性动脉瘤修复和动脉瘤腔内隔绝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治疗方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EVAR具有微创、术  相似文献   

10.
炎性腹主动脉瘤(IAAA)在1972年首次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被提出。作者自1976年1月至1982年9月为181例(女性31人,男性150人)腹主动脉瘤患者施行了手术。其中有IAAA 1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9.1岁(60~69岁)。其余的168例是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金毕 《腹部外科》2017,(6):421-425
<正>临床上,绝大多数髂动脉瘤合并有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的一部分。而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是指没有合并腹主动脉瘤的髂动脉瘤。IIAA临床上并不鲜见,它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和髂外动脉瘤,无论哪种IIAA破裂,常常导致生命危险,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IIAA多由动脉粥样硬化、真菌感染~([1])、外伤、动脉中层坏死、马凡综合征、非特异性动脉炎等引  相似文献   

12.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由于腹主动脉退行性变而产生的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已成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主要治疗方式,11%~12%的AAA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common iliac aneurysm,CIA)[1]。  相似文献   

13.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大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大动脉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胸腹主动脉瘤 3例 ;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椎骨破损 2例 ;腹主动脉局限性夹层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2例 ;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空肠曲瘘并消化道大出血 1例 ;腹主动脉瘤破裂并休克 5例 ,腹主动脉外伤后破裂 3例 ;腹主动脉瘤和 /或并单或双侧髂动脉瘤2 1例 ;髂动脉瘤 6例 ;股动脉瘤 9例 ;髂或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2 1例 ;右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起始部破裂并巨大假性动脉瘤形成 1例 ;左或右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 3例 ;颈动脉瘤 2例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7例。行人工血管置换治疗 71例 ,自体静脉修补 3例 ,动脉破口修补术 12例。结果 术中及术后 3 0d死亡率为 3 .5 % ( 3 /86)。随访 73例 ,随访时间 1个月至 5年 ,除 1例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患者已死亡外 ,余均生存良好。结论 大动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经济实用的方法 ,在技巧等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各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包括夹层动脉瘤 4 8例 ;腹主动脉瘤 13例 ;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肾下和肾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别为 4例、1例、2例和 1例 ;左、右髂动脉瘤各 1例。对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均行破口封堵术 ,真性腹主动脉瘤行隔绝术。结果本组均获技术成功。围手术期死亡 2例。 5例夹层动脉瘤术后近侧有少量残余漏 ,但 4例半年后近侧渗漏消失 ,9例残存远侧破口少量返流。腹主动脉瘤 6例术后即时有轻度内漏 ,3个月后 5例内漏消失。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手术微创、安全 ,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30多年里,随着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技术的出现及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逐步超越了开放手术治疗的病例数量,导致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EVAR成为目前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最新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开放手术可能带来更多的远期获益,尤其对于年轻、预期寿命长、围术期风险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客观地审视开放手术和EVAR的价值和地位。无论是EVAR还是开放手术,均需要结合动脉瘤的解剖结构、患者特点、医生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以实现动脉瘤的充分隔绝,提高远期生存率,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支出。因此,新生一代的血管外科医生不能过多地依赖EVAR,应同时具备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EVAR的技能,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互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 (infrarenalabdominalaorticaneurysm ,IAAA)患者术前、术中各种高危因素与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 1 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行手术治疗的IAAA患者 1 2 0例 ,统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分析术前、术中各种高危因素与术后并发症、死亡发生的关系。结果 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 5 6 . 7%,总死亡率 1 0 . 0 %,其中择期手术死亡率 5 . 4 %,急诊手术死亡率 6 6 . 7%。结论 术前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术中和术后 2 4h内输血量是影响IAAA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决定因素 ;术前冠心病、急诊手术及术中和术后 2 4h内输血量是影响IAAA手术后死亡发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常见主动脉疾病。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显示出良好的远期疗效,但对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开放手术仍面临巨大挑战。自1991年Parodi首先采用腔内主动脉瘤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以来,EVAR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在近10年开始超过传统开放手术成为腹主动脉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及其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an LX  Bao JM  Zhao ZQ  Qu LF  Feng X  Lu QS  Feng R  Mei ZJ  Pei YF  Jing ZP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6):420-422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及隔绝后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7年6月共429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依腹主动脉瘤直径将患者分为<55 mm组(A组,n=274)及≥55 mm组(B组,n=155).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研究两组动脉瘤大小、瘤颈长度、瘤颈直径、瘤颈扭曲程度及髂动脉是否受累等,并探讨动脉瘤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及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 A组平均年龄71.1岁,B组73.7岁(P<0.05).B组有冠心病史者(36.1%)明显多于A组(18.6%)(P<0.05),B组伴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多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腹主动脉瘤平均直径为(46.6±6.8)mm,B组为(66.8±11.2)mm(P<0.05);B组腹主动脉瘤较A组近端瘤颈短、瘤颈直径大、瘤颈扭曲、易累及髂动脉(P<0.05);B组患者应用腹膜外径路、髂内动脉重建或髂内动脉栓塞等附加手术、术中牵张导丝均多于A组,术中发生内漏数及使用移植物个数均高于A组(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术后B组内漏率及二次干预率均高于A组.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而腹主动脉瘤的大小对腔内隔绝术存在一定影响,较小腹主动脉瘤无论在术中操作、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等方面均优于较大腹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9.
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移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瘤(包括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脉疾病.其治疗方式在近数十年中一直是研究焦点。随着影像学技术、材料技术的进步,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腔内隔绝术是主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重大改进,由于微创、围手术期低死亡率、低并发症率以及良好的近期效果使其得到广泛认同并迅速普及。动脉瘤的瘤颈条件是腔内隔绝治疗首要考虑的因素。以往认为.动脉瘤距锁骨下动脉和腹腔干2.3cm、距肾动脉开口1-2cm是行腔内隔绝的前提,且瘤颈不能有过大的成角和血栓形成。对于涉及分支血供的主动脉瘤(如主动脉弓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肾上型及累及髂内外动脉的腹主动脉瘤等)和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10mm),采用标准的腔内移植物则会在隔绝动脉瘤的同时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缺血性改变,同时也会因开放的侧支增加术后Ⅱ型内漏的风险并影响腔内隔绝术后早期瘤囊的缩退。若在治疗中保留主要分支血供(如左锁骨下动脉、肾动脉),则腔内移植物固定不稳.会增加移位和隔绝失败的风险。如何在隔绝动脉瘤的同时保留分支血供,自然而然地成为研究的重点,也是将来腔内移植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猪霍乱沙门菌所致人感染性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猪霍乱沙门菌所致人感染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例猪霍乱沙门菌感染性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6例,胸主动脉瘤和胭动脉瘤各1例,均行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术;放置直型人工血管内支架6例,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手术期30 d内死亡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出院后口服抗菌药物,随访时间15~36个月,4例疗效满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感染复发征象,3例感染复发行局部感染灶清创引流后痊愈,1例术后3个月因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猪霍乱沙门菌是侵袭性和毒力较强的菌株,对于猪霍乱沙门菌感染性动脉瘤,腔内修复、应用抗菌素并密切随访,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