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皮质醇浓度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反应抑制和冲突控制的影响。方法:对98例ADHD患儿觉醒后4个时间点的唾液皮质醇浓度进行分析检测,采用Go/NoGo和Stroop任务分别评估ADHD患儿的反应抑制功能和冲突控制功能。结果:多动冲动型患儿在完成Go/NoGo任务时在三个亚型中NoGo正确率最低(P<0.001),错误NoGo反应时间最长(P<0.001);混合型患儿在完成Stroop任务中字色不一致时间在三个亚型中最长(P<0.05);低皮质醇浓度组患儿比高皮质醇浓度组在Go/NoGo任务中NoGo正确率更低(P<0.01),Stroop任务中字色不一致任务的时间更长(P<0.01);皮质醇浓度与亚型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仅低皮质醇浓度组存在临床亚型差异,ADHD-HI组在NoGo任务正确率(P<0.01)、错误NoGo反应时间(P<0.01)、字色不一致时间(P<0.01)上显著低于ADHD-C组和ADHD-I组。结论:临床亚型和皮质醇浓度共同对ADHD患儿的抑制控制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事件相关电位差异,为ADHD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用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诊断标准确定ADHD组8例,对照组8例。对所有对象进行改进型视觉持续性行为测试,包括Go和NoGo两个条件。采用高密度脑电采集仪记录脑电用于后续分析,分析P2-N2峰峰值以及频谱在11Hz左右的峰值,找出差异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Go条件下ADHD组P2-N2峰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Go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NoGo条件下,ADHD组在11 Hz左右的频谱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Go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DHD患儿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可用P2-N2峰峰值、频谱在11Hz左右峰值作为评价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脑电生理指标,为ADH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混合型ADHD患儿32例(年龄9~15岁)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32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恐惧和愤怒等4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观察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儿童面孔诱发的N170电位及靶刺激诱发的P300电位的特征。结果:ADHD组患儿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颞枕区面孔特异性N170波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17.7±9.5)μv vs.(25.8±14.0)μv,P0.05],顶枕区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454.2±51.3)ms vs.(433.0±29.8)ms,P0.05]。ADHD患儿组在四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的P300在四种情绪刺激中以恐惧面孔刺激后执行注意任务的P300波幅最低,潜伏期最长。结论:ADHD儿童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以恐惧面孔刺激引起的P300波幅最低,且P300潜伏期延长最明显。提示恐惧面孔可能影响ADHD患儿情绪调节,并影响其持续注意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在冒险任务中的表现。方法:选取AD-HD儿童38例,其中注意缺陷型22例,混合型16例,以及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智力上与ADHD组相匹配的38名正常对照组儿童。采用Roger’s冒险任务进行研究,比较ADHD患儿和正常对照组以及两组ADHD亚型在冒险效应和奖励效应上的选择数量。结果:①在冒险效应上,ADHD患儿冒险性选择的总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在奖励效应上,ADHD患儿在各奖励分数类型上的选择成绩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②两种亚型ADHD(混合型和注意缺陷型)患儿在冒险效应和奖励效应上选择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亚型ADHD患儿均倾向于冒险性行为,两种亚型患儿在冒险任务中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综合征患儿的睡眠结构,睡眠中痢性放电及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的情况;比较ADHD各亚型问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 利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门诊就诊的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58例ADHD患儿及30名正常儿童进行整夜睡眠结构监测。结果 ADHD组58例,其中4例睡眠监测未完成,实际完成54例。ADHD组中混合型(ADHD—C)31例(57.4%,31/54),注意缺陷型(ADHD-I)15例(27.8%,15/54),多动/冲动型(ADHD.H)8例(14.8%,8/54)。①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快速动眼期(REM)潜伏期短、睡眠潜伏期延长和睡眠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HD-C患儿睡眠Ⅱ期百分比较ADHD-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DHD组PLMS发生率为37.0%(20/54),对照组PLMS发生率为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DHD组和对照组EEG未见痢性放电。结论 ①ADHD患儿存在REM睡眠结构的改变、入睡困难及睡眠效率降低;②睡眠Ⅱ期百分比的增多可使ADHD-C较ADHD-I有更多和更重的症状;③ADHD患儿睡眠过程中PLMS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LMS也是导致ADHD患儿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脑电图改变,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与脑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儿童神经专科确诊的11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脑电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6例ADHD脑电图中正常24例(20%),正常范围29例(25%),异常63例(54.3%)异常脑电图均表现为枕区α波的频率慢于该年龄组正常标准2Hz以上。基本波不规则,间有大量多形性θ波或中高幅θ活动阵发性出现。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脑电图检查显示脑电的非特异性改变。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智力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测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智力水平及分测验结构。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129名ADHD患儿和87名正常儿童进行智力评估。结果:ADHD患儿的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但VIQ与PIP之间的平衡性较差。结论:ADHD患儿的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水平为低,且智力发展不平衡者较多。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对正常儿童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L童进行对比研究,观察2者的脑功能结构是否有生理性差异,从而加深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理机制的理解与认识,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iR[)技术,对2组儿童进行数据采集(一组为正常儿童,一组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每组各5名;并对采集的数据分别用独立成分分析和统计参数映射技术进行处理分析,以研究这2种方法在处理数据过程中的优劣和差异。结果2种方法虽分别从数据和模型化2个不同方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各有优缺点,但都显示出ADHD患者与正常组被试的大脑激活区域的明显差异。ADHD患者的小脑扁桃体激活区增强,前额叶系统功能激活区减弱。结论通过不同方法对比fMRI结果各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了ADHD患者的反应抑制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执行功能特征。方法: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114名,正常对照组76名。采用威斯康星分类卡片测验、持续性操作测验、STROOP字色干扰测验评定其执行功能。结果:WCST测验ADHD组总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和持续性应答数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完成分类数、正确思考时间和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PT测验ADHD组错误数和漏报数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TROOP测验ADHD组色词阅读错误数、颜色命名错误数和颜色干扰命名错误数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患儿存在执行功能的缺陷,以持续性注意缺陷、行为抑制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亚型持续性注意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临床亚型儿童持续性注意力的差异。方法:符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90名儿童,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PI;44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14例)、混合型(ADHD—CT;36例),对3组患儿进行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对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混合型和注意缺陷为主型的持续性注意力低于多动-冲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以混合型最重,多动-冲动为主型最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一干扰源和双重干扰源对混合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扰控制的影响。方法:对2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门诊混合型ADHD儿童和25名性别、年龄和智力相匹配的对照组儿童,进行图形Stroop测验,通过操纵图片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设置了单一干扰和双重干扰两种条件,比较两组被试的冲突效应量。结果:在单一干扰条件下,ADHD组的冲突效应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在双重干扰条件下,两组的冲突效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单一干扰源条件下,混合型ADHD儿童表现出干扰控制缺陷,但在双重干扰源条件下,混合型ADHD儿童的干扰控制表现与正常儿童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执行功能生态学特征。方法:选取147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父母亲,130名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他神经疾患的正常儿童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父母亲,让其分别填写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问卷(自评和他评)(BRIEF-A),比较两组对象执行功能。结果:ADHD组父母BRIEF-A自评、他评量表,在执行总分、行为管理指数和元认知管理指数及其所属的抑制、转换、情绪控制、自我监控、启动、工作记忆、计划和组织因子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父母自评的任务监控因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父母的执行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患者额顶网络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MD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潜在神经病理学机制。方法:32例MDD患者和33例对照组被试分别完成了系列心理评估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颜色连线测验、色词Stroop任务和Go/No-go任务评估被试的认知功能,采用独立成分分析考察被试的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特征。结果:相比对照组,MDD组颜色连线测验的时间显著更长,色词Stroop的正确项目数显著更少,Go/No-go任务的准确率显著更低。MDD组额顶网络内的右侧额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相比对照组显著减弱。MDD组右侧额下回的功能连接值与Stroop“色词”条件下的正确数呈正相关(r=0.42, P=0.02),右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值与No-go的正确率呈正相关(r=0.38, P=0.03)。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额顶网络内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其认知功能受损的潜在神经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气质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气质特点及各气质因子和父母养育方式在ADHD发生中的作用,为ADHD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ADHD组选取患儿48名,对照组为随机抽取某小学在读健康儿童50名,两组均采用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及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测评儿童气质,同时填写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结果两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ADHD组在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这七个维度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DHD组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DHD组母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质维度中的活动水平、持久性、注意分散和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是ADHD的危险因子。结论ADHD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其独特性,其气质类型比正常儿童消极,ADHD患儿的父母存在不良的养育方式,气质与父母养育方式不相适应可能是ADHD儿童行为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患者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0名符合Conners’成人ADHD诊断会谈中ADHD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24名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执行功能任务测验(Stroop色词干扰、数字字母连线、数字广度、汉诺塔和流畅性测验),测查执行功能的抑制、转换、工作记忆、计划和流畅性等成分,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成人ADHD患者在工作记忆任务测验(倒背数字数)表现差于正常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抑制、转换、计划和流畅性任务测验中表现与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提示,中国汉族成人ADHD患者在工作记忆方面存在缺陷,而在抑制、转换、计划和流畅性方面无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视觉空间注意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并研究利他林(MPH)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有效提示、无效提示刺激模块对22名ADHD患儿和22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进行ERP检测和记录其行为学表现。ADHD患儿在服MPH前和服MPH后2 h分别接受两次ERP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HD组在服MPH前,额部N2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各导联P2、N2波波幅显著降低(P<0.05);服MPH后2 h额部N2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各导联波幅显著增高(P<0.05);服MPH后2 h各导联P2、N2波的潜伏期及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视觉空间注意ERP可以客观检测ADHD患儿注意缺陷的存在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和评价MPH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述情障碍者情绪启动中的ERPs特征,探讨述情障碍者情绪自动加工缺陷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TAS-20中文版筛选出述情障碍者与非述情障碍者进入情绪启动实验。以阈下或阈上方式呈现启动图片,要求受试对目标图片做出正负性的判断,记录受试ERPs数据。结果:在阈上启动任务中,述情障碍组的P2波幅和"启动-非启动"差异波N600波幅均显著小于非述情障碍组的波幅,而阈下启动任务中的P2、P3潜伏期与波幅及N600波幅则均不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支持述情障碍者对无意识感知的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是完整的,而对意识到的情绪刺激的自动加工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自我意识特点。方法:对湖南省六个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样9495名儿童。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后,凡符合诊断标准的儿童填写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CSCS),其中最后CSCS资料齐全者425人(对照组146人,单纯ADHD 170人,AD-HD伴ODD 109人)。结果:单纯ADHD组及ADHD合并ODD组在量表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在行为因子、智力因子、焦虑因子、合群因子、幸福因子方面;在躯体因子这一项目上单纯ADHD组及ADHD合并ODD组得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ADHD合并ODD组在量表总分上要明显低于单纯ADHD组,表现在行为因子、智力因子、焦虑因子、合群因子、幸福因子方面;在躯体因子这一项目上ADHD合并ODD组得分要高于单纯ADHD组。结论:伴或不伴ODD的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都明显比正常儿童差,而伴ODD的ADHD患儿自我意识又要明显比不伴ODD的ADHD患儿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方法:21例确诊为ADHD的患儿及19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ERP测试。以颜色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圆形图片为刺激材料,两张图片颜色相同为匹配状态,不同为冲突状态。两种状态出现的机率相同。按照国际10-20系统粘贴头皮电极,在刺激序列呈现过程中按要求按键并同步记录脑电活动。结果:冲突状态的刺激时诱发出N270。与对照组相比,ADHD组患儿N270的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DHD组患儿的N190、P300的潜伏期及平均电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HD患儿ERP相对于健康儿童发生改变,其中N270更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儿童55例,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定总体智商,以时间辨别任务测试(TDTT)、Coirs积木测验(CBT)、儿童持续注意反应测试(C-SART)分别评定100 ms和1000 ms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视觉工作记忆广度、持续性注意的遗漏性错误次数和执行错误次数。结果:ADHD儿童总体智商得分低于正常组儿童[(97.4±11.2)vs.(110.3±12.1),P<0.01)],C-SART中的遗漏性错误次数高于正常儿童[(25.5±2.4)vs.(14.6±2.1),P<0.01]。100 ms条件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 ms条件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高于正常儿童(P<0.01)。在控制总体智商之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加工1000 ms时的差别阈限值与其CBT得分呈负相关(r=-0.54 P<0.01),与其C-SART中的遗漏错误和执行错误次数呈正相关(r=0.47、0.44,均P<0.01)。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存在时间知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其持续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