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精密附着体能提供恒定持久的固位力,提高咀嚼效率,防止牙槽骨吸收,近年已在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患者中使用,而磁性附着体和球帽附着体在下颌牙列缺失中应用较多。目的:比较磁性附着体和球帽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修复下颌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牙列缺失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82岁,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磁性附着体固位的下颌可摘义齿修复和球帽附着体固位的下颌可摘义齿修复。戴入义齿6个月后进行咀嚼功能检查;戴入义齿2年后,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牙周健康检查。结果与结论:戴入义齿6个月后,两组均获得了较高的咀嚼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戴入义齿2年后,磁性附着体组患者对固位情况和舒适性的满意度高于球帽附着体组(P < 0.05);磁性附着体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基牙松动度低于球帽附着体组(P < 0.05),牙槽骨高度高于球帽附着体组(P < 0.05)。表明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义齿修复下颌牙列缺失在临床疗效上较球帽附着体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提供合适的固位力,更好地保护基牙牙周组织健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牙齿松动、牙槽骨形态异常情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牙周疾病的概率有所增加。 目的:分析正畸牙移动对牙槽骨形态及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纳入62例正畸治疗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8-30岁,正畸治疗6个月后,利用三维锥形束CT机扫描患者上、下颌骨前牙区、后牙区、中切牙牙槽区,以及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槽间隔的骨密度。 结果与结论:正畸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牙齿坚固,未见异常动度,牙龈颜色呈现健康的粉红色,质地坚韧而不活动,探诊时无出血情况。正畸治疗前,上颌不同牙槽间隔牙槽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同一牙槽间隔正畸治疗6个月后的骨密度低于治疗前(P < 0.05);下颌牙槽骨密度变化与上颌一致;上颌牙槽骨正畸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均高于下颌牙槽骨  (P < 0.05)。表明正畸治疗修复后可能出现下颌牙槽骨密度降低高于上颌牙槽骨的情况,但对整体正畸效果无明显影响,不影响牙槽骨形态和健康状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改良牙合型是重度吸收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其中线性牙合、舌向集中牙合及长正中牙合具有代表性。 目的:概述线性牙合、舌向集中牙合及长正中牙合3种改良牙合型的特点及其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期刊网)1985年1月至2011年11月、PubMed 数据库1965年1月至2011年11月与线性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3种改良牙合型在全口义齿应用相关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线性牙合为单颌刃状牙一维接触,能尽可能减小侧向牙合力消除牙合干扰。舌向集中牙合比平面牙合美观,对于重度吸收牙槽嵴患者较解剖牙合型更稳定。长正中牙合型能满足患者长正中量的自然要求,以及无牙颌患者正中关系位至肌力闭合道终点位置之间无障碍的义齿设计要求。3种改良牙合型均能减小侧向牙合力,将牙合力集中于剩余牙槽嵴,有助于提高义齿稳定性和软硬组织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以往有关探讨颏部形态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对正畸治疗前后牙齿、颌面部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 目的:观察青少年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结构特征。 方法:选取符合骨面型Ⅲ类,ANB <0°,同时符合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畸形48例青少年,对矫治前、后X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骨性Ⅲ类治疗后患者颏唇沟深度增加(P < 0.01),颏部长度、颏唇沟弧度、颏部弧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 (P < 0.01),而反映颏部突度的各项测量值如下唇突点、颏部软组织之凹点、软组织颏下点到E线的垂直距离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P < 0.01或P < 0.05)。证实安氏Ⅲ类错牙合在正畸治疗后较治疗前颏部形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背景:口腔常用的矫治器对早期错牙合畸形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其中对矫治器分类、作用机制、适应证等方面研究都有很大进展。 目的:对国内外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常用矫治器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3-01/2011-10关于矫治器治疗错牙合畸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安氏Ⅲ类,早期治疗,矫治器”或“Class Ⅲ malocclusion,early treatment,orthodontic devic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早期治疗的36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临床常用的矫治器主要有功能性矫治器,矫形矫治器以及广泛应用的机械性活动矫治器,经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证实,其矫治器治疗早期错牙合畸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错牙合畸形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背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在临床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也一些问题和不足。 目的:总结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方法:以计算机检索2000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关于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文献,检索词为“颊侧多曲簧,安氏Ⅲ类错牙合,临床应用;Buccal Multiloop,Class Ⅲ malocclusion,clinical application”。 结果与结论:与其他相应矫治器相比,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显示出一些独特的优势,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柔和的弹力作用,在促进上颌向前生长发育的同时,又抑制了下颌的过度生长发育,并使下颌功能性的后退,从而解除反牙合。因此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治疗乳、恒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针对患者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在临床矫治应用中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问题和不足,临床中对出现的相应问题也一一相应予以解决,所以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对于反牙合患者的治疗具有高效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是进入临床实验前的重点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国内外标准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影响了生物材料的研究。 目的: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进行回顾和展望。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8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io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evaluated methods,tren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8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10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5篇。 结果与结论:生物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才能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生物材料不引起明显的临床反应以及能耐受宿主各系统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不被破坏和排斥的生物学性质则为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是生物材料进入临床实验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研究手段逐渐多样化,其评价已从整体、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钛锆铌锡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口腔修复材料。 目的:观察钛锆铌锡合金和镍铬合金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牙体缺损患者87例,其中男43例,女44例,年龄22-41岁,其中43例采用钛锆铌锡合金进行修复,作为观察组;44例采用镍铬合金修复,作为对照组。修复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口腔修复情况、修复体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结论:87例患者均完成36个月随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44例中,出现牙龈红肿4例、牙龈出血4例、过敏4例、牙龈灰线3例及黏膜疼痛6例;观察组43例中仅出现1例牙龈红肿,观察组口腔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44例中,出现牙齿支架损害10例、牙齿支架松动20例;观察组43例中,出现出现牙齿支架损害1例、牙齿支架松动1例,观察组修复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钛锆铌锡合金修复牙体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表明,覆盖在硬组织之上的软组织的厚度存在有较大的差异,不是均匀地覆盖在硬组织之上,即临床治疗错牙合畸形时,仅仅单纯进行硬组织测量将不能获得理想的侧貌外形。 目的:分析成人Angle II类错牙合软硬组织颅面结构特征,并分析Angle II1类与II2类软硬组织相关性。 方法:从2011至2014年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中选取成人Angle 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0例,年龄在18-38岁之间,平均26.3岁,男女各半,其中Angle II1类和II2类各30例,采用计算机X射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比分析Angle II1类和II2类错牙合畸形软硬组织测量项目的差异以及其软硬组织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①硬组织测量结果:两组患者SNB角(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D角(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下颌联合部中心点所构成的角)、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面角(FH-NP)、上中切牙角(U1-SN,P < 0.001)、LI-NB角(P < 0.01)、下中切牙角(L1-MP,P < 0.01)、上下中切牙角(U1-L1,P < 0.001)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软组织测量结果:两组患者上唇倾角(ULA’ -FH)、下唇突角(LLNs-FH)、上唇突角(ULNs-FH)、鼻唇角(CmSnUL)、下唇-审美平面距(E-LL)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患者软硬组织各测量项目间有相关,相关性高低存在差别。结果表明AngleII1类错牙合的上颌骨及上前牙的突度对下唇部的位置有一定的影响。而Angle II2类只有上颌突度对下唇部软组织的位置的影响。Angle II2类错牙合颏部软组织变异较小,而Angle II1类错牙合的颏部软组织变异较大。临床治疗成人Angle 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制定方案时,需结合其各自的软硬组织结构特点进行正畸、正颌外科治疗以及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牙源性干细胞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它们是十分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在牙组织工程的应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的:综述牙源干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ighwir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dent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中文检索词为“牙源干细胞,组织工程,应用”。初步检索文献量总计156篇,选择牙源性干细胞,包括牙髓干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等在组织工程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相关报道,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最终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多种牙源干细胞,都具有较强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与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组织工程,尤其是牙组织工程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虽然有关牙源干细胞在牙组织再生的应用上有一定报道,但研究不多,且仅处于动物模型阶段。相信随着科技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各种牙源干细胞有望真正进入临床,为解决人类各种口腔疾病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补骨脂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目的:观察补骨脂对去卵巢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代谢、牙槽骨密度及高度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去卵巢组和补骨脂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手术不切除卵巢,补骨脂组于卵巢切除第2天灌胃3 g/kg补骨脂水剂,1次/d。去卵巢2周,所有大鼠采用结扎上颌磨牙的方法建立牙周炎模型。 结果与结论:上颌磨牙结扎12周,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血清雌二醇、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P < 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P < 0.05),X射线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去卵巢组大鼠上颌骨骨密度及高度显著降低(P < 0.05);与去卵巢组比较,补骨脂组大鼠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 < 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上颌骨骨密度及高度显著增高(P < 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雌激素缺乏促进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补骨脂可有效阻止雌激素降低导致的牙槽骨高度、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降低是骨丢失的早期标志。 目的:测定大鼠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活性,探讨丹参素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卵巢组和丹参素组,后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对照组和去卵巢组用蒸馏水灌胃,丹参素组用丹参素12.5 mg/(kg•d)灌胃。给药90 d后取大鼠牙槽骨,检测牙槽骨量、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去卵巢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减少33.88%(P < 0.05),骨小梁分离度增加43.58%(P < 0.05),牙槽骨骨量明显减少,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变少、变弱(P < 0.05)。与去卵巢组相比,丹参素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加了45.45%(P < 0.05),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增强(P< 0.05)。结果证实,丹参素能促进牙槽骨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防止去卵巢大鼠牙槽骨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拔除后都会造成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导致颌骨骨量不足,不利于患者后期接受义齿和种植牙的修复治疗。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模型,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拔牙窝修复及牙槽嵴吸收的影响。 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单纯材料组,均拔除右侧下颌中切牙,实验组在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对照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单纯材料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 结果与结论:①牙槽嵴的相对长度: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大于单纯材料组(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和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单纯材料组。③新生骨面积占骨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术后2,4,8周,各组随时间增长不断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大于单纯材料组(P < 0.05),对照组大于实验组。表明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拔牙后即刻植入可促进拔牙创的愈合,延缓剩余牙槽嵴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骨关节炎具有较强的遗传倾向,且之前的一些研究己经确定并证实了存在骨关节炎相关易感基因。在希腊、英国、西班牙、中国和韩国也有关于骨关节炎与Asporin基因多态性关联性的研究,但得出的结论不一致。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骨关节炎与Asporin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01/2010-07有关骨关节炎病例对照研究的论著文章,文献中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定律。以“osteoarthritis,Asporin”为英文关键词,以“骨关节炎,Asporin,基因”为中文关键词,共检索到48篇文献。应用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 结果与结论:总计纳入文献6篇,共有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 560例,对照组2 672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 800例,对照组1 416例。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总研究人群中D14/其他所有基因的合并效应量OR值=1.23,95%CI为(0.94~1.61),P > 0.05;D13/其他所有基因的合并效应量OR值=0.90,95%CI为(0.76~1.06),P > 0.05。分层分析显示,在亚洲组D14/其他所有基因和D13/其他所有基因,P均 > 0.05;在欧洲组D14/其他所有基因,P > 0.05;D13/其他所有基因合并效应量OR值=0.83和95%CI为(0.72~0.95),P< 0.05。在髋关节骨关节炎中,D14/其他所有基因和D13/其他所有基因的P均 > 0.05。总体来说髋、膝关节骨关节炎与Asporin基因无关联。但在欧洲人群D13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有关联,Asporin基因多态性中的D13等位基因在欧洲人群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可能是一种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研究表明经典补肾方剂左归丸可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牙周炎大鼠左归丸与雌激素治疗后颌骨结构和骨量的变化。 方法:将SD大鼠麻醉下结扎上颌第一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摘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去势3个月后分别用左归丸和戊酸雌二醇治疗3个月。 结果与结论:左归丸、戊酸雌二醇治疗均能促进大鼠牙槽骨的新生,减轻牙周附着丧失(P < 0.05),使破骨细胞数量减少 ( < 0.05),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水平升高(P < 0.01),降低了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 < 0.01)。结果证实,左归丸、戊酸雌二醇在改善骨质疏松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结构的基础上,促使颌骨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无牙颌患者而言,由于牙槽嵴的吸收,全口义齿戴用一段时间后,口腔黏膜与基托不密合,出现义齿固位不良,临床上常采取基托重衬解决义齿固位问题。 目的:观察Sofreliner MS软衬材料、自凝树脂和热凝树脂3种材料在不同牙槽嵴和黏膜条件患者中全口义齿重衬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9-09/2011-09期间就诊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中为牙槽嵴、牙龈条件优和劣组患者各30例,将牙槽嵴、牙龈条件优和劣组各随机等分为3个亚组分别采用Sofreliner MS软衬材料、自凝树脂、热凝树脂进行全口义齿重衬,衬垫1年后复查,比较3种材料重衬后的义齿固位、舒适度、咀嚼功能恢复的满意度及清洁情况。 结果与结论:牙槽嵴、牙龈条件劣组患者中采用Sofreliner MS软衬材料重衬义齿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自凝树脂、热凝树脂(P < 0.05);而牙槽嵴、牙龈条件优组中3种材料的修复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对于牙槽嵴、牙龈条件差的患者,应用Sofreliner MS软衬材料重衬义齿可使义齿稳固、舒适、并有效提高咀嚼功能。 关键词:软衬材料;全口义齿;义齿重衬;牙槽嵴;固位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42  相似文献   

17.
背景: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适应证的不断扩大,角度基台的应用逐渐增多,后牙区作为口腔咬合的负重区,种植体承载的颌力大,对后牙区角度基台的评价具有更现实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评价角度基台在后牙区种植义齿的短期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来诊接受后牙区种植的114例患者,共植入175颗ITI种植体并完成单冠修复。根据基台的应用分为角度基台组与直基台组。测量两组修复后6个月、2年种植义齿牙周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与种植体周围年均骨吸收量,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两组种植义齿的5年累积存留率。 结果与结论:直基台与角度基台的种植义齿在牙周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种植体周围年均骨吸收量差异也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15°与20°角度基台的5年累积存留率为95.6%,直基台的5年累积存留率为96.4%。结果显示种植义齿的基台角度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及骨吸收程度无相关性,15°与20°的角度基台在后牙区种植义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折愈合机制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时有发生,如何促进骨折愈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 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18个肢体。①骨折+盐水组为胫骨骨折予以双侧腓肠肌生理盐水注射。②骨折伴神经损伤+盐水组胫骨骨折伴神经损伤予以生理盐水注射。③骨折+神经生长因子组为胫骨骨折予以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④骨折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为神经损伤、胫骨骨折予以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各组骨痂计量学结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与结论:①骨痂量:干预4周时与骨折+盐水组、骨折+神经生长因子组、骨折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比较,骨折伴神经损伤+盐水组骨痂量最多,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骨计量指标:干预2周时,骨折伴神经损伤+盐水组骨吸收表面积明显大于骨折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P < 0.05),骨折+盐水组破骨细胞指数明显大于骨折+神经生长因子组(P < 0.05);干预4周时,矿化骨小梁宽度,骨折+盐水组明显小于骨折+神经生长因子组(P < 0.05),骨折伴神经损伤+盐水组明显小于骨折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组(P < 0.05)。结果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骨折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均可增强成骨能力,且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is the main way of repairing dentition defects, and its casting materials mainly include pure titanium, cobalt-chromium alloy and Vitallum 2000.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in repair of dentition defects. METHODS: Totally 120 patients with dentition defects, aged 24-68 years old, were enrolled and underwent repair with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Among these patients, 4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balt-chromium alloy-casted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40 patients with pure titanium-casted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and 40 patients with Vitallium 2000 casted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The chewing efficiency, coagulation, thrombosis, alveolar bone loss,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abutments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secondary car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hree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Chewing efficienc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Vitallum 2000 group > titanium group > cobalt-chromium alloy group (P < 0.05). (2) Coagulation, thrombosis, the incidence of alveolar bone loss: Vitallum 2000 group < titanium material group < cobalt-chromium alloy group (all P < 0.05). (3)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Vitallum 2000 group < titanium group < cobalt-chromium alloy group (P < 0.05).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Vitallium 2000-casted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in repair of dentition defec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enture stomatitis, abutments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secondary caries, and ensure the comfort of the denture, chewing force and language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