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来对2014年南昌市西湖区常住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西湖区居民粗死亡率535.40/10万,男性615.15/10万,女性450.20/10万,标化死亡率463.01/10万。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0.54岁,男性78.61岁,女性82.74岁。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去除这5类死因后期望寿命分别增加2.84岁、2.68岁、1.33岁、0.97岁和0.26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这5类疾病是影响西湖区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提示需要关注慢性病的防治,以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南昌市西湖区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南昌市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为5.88‰(标化率4.58‰),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率5.34‰,占全死亡人数的90.81%.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死因的91.71%.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9.27岁(男性77.77岁,女性81.02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西湖区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开展“三早”工作,防治结合,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西湖区该年度居民死因构成比、死亡结构特点等,旨在为西湖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后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把西湖区死因监测相关数据导入SPSS17.0和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再通过SPSS17.0、蒋庆琅法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得出数据结构,最后对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通过死因监测结果发现,在诸多死因里循环系统疾病排第一、其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第三,前三大死因占全死因的84.48%。对这三大死因进行分析,发现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总死因的90.61%。结论慢性非传染性是西湖区居民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年南昌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驻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使用死亡率、期望寿命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南昌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3.16‰(标化率3.54‰),死因以慢性病为主,死亡专率2.64‰,占全死亡人数的83.42%。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病、伤害以及内分泌营养,占全死因的88.58%。居民的期望寿命为74.28岁(男性73.05岁,女性75.83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顺位前4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南昌市居民的死亡率较低,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病与伤害是影响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继续加强该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青岛市居民的死因情况,确定主要健康问题,评价主要疾病的危害程度,我们对青岛市201 1年死亡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制定青岛市疾病综合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青岛市各区(市)上报的死亡监测报告系统.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分类.人口数据来源于青岛市公安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西湖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对西湖区2004~2006年居民死因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西湖区2004~2006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西湖区公安分局。死因分类和编码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主要死因对引起人群“早夭”的影响 ,有针对性地制订卫生策略和医学干预措施 ,本文利用减寿分析的方法对吴县市 1999年居民主要死因对寿命的影响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死亡数据取自吴县市居民死因年报 :人口资料由公安部门和人口抽样调查提供 ;标准人口采用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2 方法 所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均由吴县市卫生防疫站统一审核 ,1987年起按国际疾病分类法 (ICD- 9)进行死因归类 ,利用江苏省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编制的通用居民病伤死因数据管理系统 (ICD、DEL UX1.10 )软件 ,将证明书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各类死因对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简略寿命表及去死因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数和损失率。结果 2012年贵州省国家疾病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期望寿命76.13岁,男性73.44岁,女性79.15岁,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居民期望寿命的损失以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最严重,对2类疾病去死因后,居民期望寿命男性可增加6.05岁、3.36岁,女性可增加7.27岁、4.57岁。循环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脑血管疾病影响最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3.37岁,女性居民损失3.23岁,呼吸系统疾病对男女居民寿命的损失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影响最大,男性居民损失寿命1.72岁,女性居民损失2.18岁。结论期望寿命的提高,在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死因监测资料显示,2006年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已成为影响桐庐县居民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本文以2006年死因资料为基础,应用寿命表法分析桐庐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以及死因前四位疾病的减寿年数、减寿率,阐述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对桐庐居民健康的危害,为卫生事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262例,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716.00、81414.00、81106.50、61978.50、26523.00、22232.50年。结论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居民的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引起的死亡病例逐年增加,已成为全国的死亡主要原因.我们对2011年文登市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为针对死因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1年睢县居民主要死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按照国际(ICD-10)疾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睢县居民死亡率为599.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3.67/10万,死因前5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是导致睢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防治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满洲里市全市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因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网络直报系统结果,分别就年龄、性别、职业、疾病种类、死因顺位、死亡构成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011年全市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满洲里市2011年报告粗死亡率为/10万,死因前五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分别占总死亡的52.45%、17.9%、8.714%、8.51%、6.85%,前五位病例数之和占总病例的94.4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西湖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2 631名,入户进行健身活动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湖区社区居民的健身活动以散步为主,占81.38%,平均每周健身(6.76±0.92)d,平均每天健身57.68 min。将不同性别、年龄、人均收入、婚姻状况、职业、医保类型人群的健身活动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的健身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在职、单身、18~39岁年龄段、公费医保人群是今后社区工作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寿命和死因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分析死亡原因及其对寿命的影响,能提供卫生工作的重点、评价卫生工作的效果。1980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地段保健工作,建立了疾病监察点。以辽宁省阜新市平安地区4个居民委员会为基地,对全部居民进行了逐户调查,建立了居民卫生卡,制订了一套出生、死亡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芙蓉区居民死亡谱的特点,探讨主要死因对人群期望寿命的影响,为今后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蒋庆琅法编制人口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对粗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率及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进行计算,分析2014年芙蓉区居民的死因资料。结果 2014年长沙市芙蓉区报告粗死亡率为422.75/10万(2 234/528 441);平均期望寿命为79.54岁;全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23 902.20人年,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0.70 a;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为82.55岁,造成损失寿命为3.01 a。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芙蓉区当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科学的综合防治策略,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芙蓉区居民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8.
嘉兴市秀城区2000年主要死因对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嘉兴市秀城区居民死亡监测心脑血管病与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本文以 2 0 0 0年死因资料为基础 ,应用寿命表法分析嘉兴市秀城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以及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减寿年数 ,阐述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对秀城区居民健康的危害 ,为卫生事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资料与方法1 人口资料 来源于秀城区公安局户籍登记 ,标准人口用1985年世界标准人口构成。2 死亡资料 来源于秀城区居民死因登记 ,报病网络专业人员随时登记、按月报告 ,逐个核查 ,每月汇审并查漏补报 ,资料来源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居民1989-2011年间死亡率水平、变化趋势及根本死因.方法 利用四川省1989-2011年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期望寿命、YPLL等指标,对四川省死亡变化趋势及根本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粗死亡率由1989年的656.96/10万下降到2011年的624.58/10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期望寿命由68.85岁增加到75.64岁.全死因YPLL从1989年的1 111 467人年逐步下降到2011年的715 967人年.全死因YPLL率从1989年的111.90%下降到2011年的58.94%.前3位死因顺位由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转变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前3位根本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由74.09%升高到82.53%.结论 四川省居民死亡率逐步降低,期望寿命有所升高,循环系统疾病为四川省居民的第1位死因,慢性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南昌市居民死因构成与分布,发现当前危害严重的疾病,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标准ICD~10进行,以死亡率和PYLL(潜在减寿年数)作为统计指标.[结果]2005年南昌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38.247 5/10万,男性为559.682 3/10万,女性为515.272 6/10万.前5位死固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结论]当前居民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及传染病也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