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DNA 损害作用及发挥促成骨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健康成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用含不同浓度尿酸(0,140,280,560 μmol/L)的成骨诱导液进行成骨向诱导分化培养,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增殖能力以及Wnt信号通路中Wnt-3α,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尿酸干预后各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增殖能力增高,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3a、β-catenin的表达上调,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各指标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以及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尿酸可通过促进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浓度依赖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陈浩  许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4):2532-2537
背景:Hedgehog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少见报道。 目的:探讨Hedgehog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肿瘤球悬浮分选法从胃癌组织标本中分选胃癌干细胞。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dgehog 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分子SHH、GLI1、Wnt2 及β-catenin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SHH、GLI1、Wnt2及β-catenin 在胃癌干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78.3%,85.5%和83.3%,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P < 0.05)。各细胞因子间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 < 0.05)。说明在胃癌干细胞中Hedgehog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均被激活,二者互相作用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为胃癌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以及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的能力以及Wnt途径对分化的调节作用。 方法:取大鼠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小气道生长液组和Wnt3a组,对照组用普通DMEM培养基培养,小气道生长液组和Wnt3a组均使用小气道生长液培养,且Wnt3a组加入Wnt信号通路激动剂Wnt3a培养。诱导10 d后分别通过q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肺泡上皮标志物肺表面活性蛋白B,C,D的表达,并于诱导5 d和10 d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β-catenin和GSK-3β。 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组织中可成功分离出纯度较高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CD44和CD29,不表达CD11b和CD45;经小气道生长液诱导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C,D蛋白和mRNA表达均上调(P < 0.01),表明其可被诱导为Ⅱ型上皮细胞;加入Wnt3a后,经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C,D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小气道生长液组(P < 0.01),且在诱导过程中磷酸化β-catenin表达随时间逐渐上调而GSK-3β表达逐渐下调(P < 0.01)。结果证实,Wnt信号通路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Ⅱ肺泡上皮细胞过程中激活并促进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发现氯化锂有促进毛囊干细胞向毛囊上皮定向分化的作用,但其分子调节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通过外源性因子氯化锂干预人毛囊干细胞,观察Wnt信号通路中主要下游分子及目的基因的改变,探讨氯化锂对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取正常成人除皱术后的头皮,采用两步酶消化法结合手术显微镜分选毛囊干细胞,采用角蛋白10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鉴定毛囊干细胞。以外源性因子氯化锂干预人毛囊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氯化锂干预5 d后可发现毛囊干细胞体积变大,核浆比减小,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cyclinD1表达增强,GSK3β、Tcf3表达减弱,c-myc在氯化锂浓度低时增强浓度高时减弱。提示氯化锂可影响毛囊干细胞中Wnt信号通路β-catenin、GSK3β、Tcf3、c-myc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可能对毛囊干细胞的分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 干扰WT1基因表达的小鼠足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其对足细胞活力和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基在33 ℃条件下传代培养足细胞,在37 ℃条件下诱导足细胞分化。应用WT1基因的siRNA转染分化成熟的小鼠足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用实时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RNA干扰WT1可诱导小鼠足细胞Wnt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β-catenin水平降低及足细胞活力下降,伴有足细胞neph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沉默WT1基因的表达可诱导足细胞活力下降和nephrin表达下调,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体外研究Wnt/β-catenin信号对于少突胶质-GABA能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胎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在Wnt3a刺激或过表达β-catenin的条件下进行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激活时,少突胶质-GABA能神经元共同前体细胞标记蛋白DLX2,少突胶质细胞标记蛋白NG2,GABA能神经元标记蛋白GAD67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显示Wnt-3a处理上调β-catenin和Wnt/β-catenin信号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Axin2的表达;Wnt3a处理和过表达β-catenin的神经干细胞可显著上调Dlx2,NG2和GAD67阳性细胞的百分率(P0.05)。Wnt3a刺激和β-catenin过表达均抑制神经干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结论:Wnt/β-catenin信号可在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向GABA能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中药及中药有效部分对骨质疏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的报道较多,但涉及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信号途径的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杜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方法:将第3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6孔培养板中,每孔1×103个细胞,24 h后更换诱导培养基(含体积分数为7.5%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加1/1 000浓度的杜仲醇提取物)。阴性对照组仍为正常培养基培养。诱导8 h,1 d,3 d和7 d时采用RT-qPCR法测定Wnt信号途径中Fzd和LRP受体系列、β-catenin、核内Wnt调控靶基因系列及Wnt抑制因子(WIF1)等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诱导3 d后Fzd2表达升高11.86倍,Fzd3升高达到2倍;诱导7 d后,Fzd2表达升高5.12倍,Fzd3恢复到正常水平;β-catenin 在诱导3 d时表达升高达2倍;WIF1在诱导3 d和7 d后表达显著下降。结果提示Wnt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杜仲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 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是一条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干细胞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细胞外Wnts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Frizzled蛋白结合导致GSK3β失活,β-catenin在胞质中积累继而向胞核转位,标志着Wnt通路被激活。β-catenin在细胞核中与转录因子Tcf /LEF结合启动下游基因而发挥功能。 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缘为角膜和结膜、巩膜交界部分,角膜缘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的Vogt栅栏结构中,属于单能干细胞,在角膜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是由于眼表各类损伤(化学伤、严重的感染等)或者基质微环境异常(先天性无虹膜、放射线所致角膜病)导致角膜上皮被结膜上皮侵犯和替代。 背景:Wnt信号通路在干细胞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其对于角膜缘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对角膜缘干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大鼠角膜缘组织中依次加入Dispase和Trypsin/EDTA进行消化,将消化后的角膜缘干细胞悬液接种于3D-Matrigel微环境中培养,实验组培养体系中加入Wnt信号通路激活剂氯化锂(500 μmol/L),对照组不加氯化锂,培养第7天qRT-PCR检测角膜缘干细胞中p63α、CK12、CEBPδ和Ki67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膜缘干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采用碱烧伤法建立大鼠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治疗组大鼠结膜下注射激活了Wnt信号通路的角膜缘干细胞,对照组大鼠结膜下注射等量PBS,随后每天使用裂隙灯观察,治疗后第4天取角膜缘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角膜缘干细胞在3D-Matrigel培养微环境中呈球形聚集生长,对照组角膜缘干细胞中β-catenin呈阴性,实验组角膜缘干细胞中β-catenin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聚集;②q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干性指标p63α、CK12和功能指标CEBP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增殖指标Ki-67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建立大鼠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治疗组大鼠角膜组织混浊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角膜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治疗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大小较均一,修复情况较良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部分角膜上皮细胞中β-catenin在细胞浆以及细胞核内聚集,而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中β-catenin仅是弱阳性,未见在胞浆聚集或者进核;④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了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能够维持细胞干性,角膜缘干细胞进入干细胞自我更新状态;激活Wnt信号通路后的角膜缘干细胞可促进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大鼠角膜上皮的修复,减轻角膜混浊程度;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改变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特性可能成为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新途径。 ORCID: 0000-0003-0698-3653(韩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梓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1)采用机械分离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与梓醇(1.0 mg/L)处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情况,计算其增殖指数。(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3a、Wnt5a、Wnt11及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梓醇处理组BMSCs增殖指数分别为8.90%±0.46%和17.93%±1.68%(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梓醇处理组Wnt5a、Wnt11、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提高,但Wnt3a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梓醇在促进BMSCs增殖过程中可同时激活经典与非经典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卵黄囊造血、胎肝造血和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强烈表达。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的作用,在拟胚体培养阶段施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验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造血形成细胞产生的调控作用。 方法: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将饲养层上生长状态良好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用胰酶消化成单个细胞后,利用悬滴法制备拟胚体,拟胚体继续悬浮培养,以1,2和5 μg/L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培养3,5,7,9 d,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胚胎干细胞与拟胚体中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Flk-1+与CD133+阳性细胞率。 结果与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拟胚体中呈阳性表达。在5 μg/L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下,Flk-1+细胞随时间增加表达增加,CD133+细胞表达模式与Flk-1+细胞类似。在1 μg/L时,Flk-1+细胞在7 d时表达达到高峰,随后下降。CD133+细胞表达结果类似。而在2 μg/L时,5 d时Flk-1+细胞表达升高,随后下降,在9 d时表达又增高。而CD133+细胞则总体呈现升高趋势。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Flk-1+与CD133+细胞的产生,证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促进拟胚体的扩增以及成血管血液干细胞的产生与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垂体细胞的潜能。方法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上皮样干细胞克隆,取成年129小鼠新鲜垂体,用生长有上皮样干细胞克隆的人羊膜将其包裹,无菌手术下移植入129小鼠双侧背部皮下,术后4周取材,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d后,在人羊膜上皮面形成上皮样干细胞集落,表达高水平的β1整合素、CK15和CK19,移植物在小鼠皮下生长4周后体积明显增大,苏木精-伊红染色表明,人羊膜表面有垂体样细胞形成。结论胚胎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分化为垂体样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多由动物获得,不适合人类临床移植治疗。 目的:探索体外环境下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同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取经水囊引产的孕8-16周人胚胎纹状体,体外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待细胞形成神经球后进行传代,并应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 F1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生长迅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细胞克隆形成率为6.0%-7.0%;BrdU掺入实验显示细胞增殖率为37.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Ⅲ型β微管蛋白、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但不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可见人胚胎纹状体来源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可保持其生物学特点,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经胎牛血清诱导后可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分化体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最佳条件 ,为研究其分化的调控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 ,以不同的羊膜铺布方式 ,分 4个实验组 :(1)羊膜上皮面向上铺布全孔底 ,(2 )羊膜基底面向上铺放全孔底 ,(3)羊膜上皮面向上铺布半孔底 ,(4)羊膜基底面向上铺布半孔底 ,以未加羊膜为对照组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分化 ,用抗 β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结果 培养 4~ 5d后 ,实验组 (3)中的ES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 ,细胞呈多边形 ,体积增大 ,排列紧密 ,形成大面积细胞单层 ,而其他各实验组 ,ES细胞虽可分化为表皮样细胞 ,但呈集落生长 ,不形成细胞单层 ;对照组大量细胞死亡 ,形态各异。各实验组的细胞绝大多数呈现 β1整合素阳性 ,而对照组未见 β1整合素阳性细胞。结论 与羊膜共培养可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 ,羊膜上皮面向上铺布半孔底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被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但其在体内治疗过程中的增殖迁移情况尚不清楚。 目的:利用分子影像技术监测移植胚胎干细胞在急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行为。 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将萤火虫荧光素酶、红色荧光蛋白以及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三融合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D3)中,筛选得到稳定整合3个报告基因的D3胚胎干细胞系。将上述胚胎干细胞或分化了6 d的拟胚体细胞通过脾脏注射到急性肝损伤SV129模型小鼠体内,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移植的细胞。 结果与结论:RT-PCR结果显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Oct-4和Nanog的表达。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从脾脏迁移到肝脏的过程。移植的胚胎干细胞和拟胚体细胞都在肝脏处形成畸胎瘤,由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同时也是自杀基因,可以与更昔洛韦作用诱导转基因细胞死亡,通过注射更昔洛韦来抑制畸胎瘤的生长并逐步将其杀死。组织学分析显示,畸胎瘤里包含来自于3个胚层的组织。提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且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治疗有潜在的成瘤风险,影响了对肝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改进,并需要实时监控其在体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获取均一的神经干细胞群(NSCs)的有效方法,并建立神经干细胞体外稳定传代扩增体系。方法首先采用无血清的诱导培养基贴壁诱导mESCs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NPCs)。然后将经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无血清培养基短暂悬浮培养后的NPCs再贴壁培养,诱导形成NSCs。通过细胞系46C监测NPCs的形成,同时对分化细胞进行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在不同水平检测细胞分化效果。结果 mESCs神经诱导5 d出现大量Sox1+的NPCs;NPCs悬浮培养后,进一步诱导可得到形态均一的NSCs。第2代和第6代NSCs的神经干细胞标志定量PCR检测结果为:Pax6、Nestin、Mash1、BLBP高表达。第8代NS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90%以上的细胞均为Nestin、RC2和Pax6阳性。结论成功诱导mESC生成神经干细胞群,并且可以在体外连续稳定的传代。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近5年来,在世界范围出现干细胞的研究热潮,有关干细胞的论文大量发表,风起云涌。然而,有部分的实验结论缺乏充足的证据,而引起质疑。例如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假设错误地认为干细胞可以跨胚层、跨系别地任意地变身,脂肪变肝脏,肌肉变神经等等。成体干细胞的存在是21世纪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成体组织中还存在胚胎发育过程遗留下的各个胚层的干细胞和各类组织干细胞。全身各类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含有除了生殖干细胞外的各种干细胞。至今,只有在生殖组织中才能发现生殖干细胞,因而生殖组织以外的成体干细胞又称为亚全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包括造血和非造血的干细胞,非造血的干细胞又包括了各种非造血组织的干细胞,例如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是全身结缔组织(骨、软骨、肌肉、脂肪、纤维、血管等)的干细胞,它是创伤、烧伤、缺血坏死、骨髓损伤等修复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干细胞领域中的认识误区将逐步得到澄清,干细胞科学也必将健康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野生型鼠和膜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MT1-MMP )基因敲除鼠的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后,其细胞特性是否具有胚胎干细胞(ESCs)相似的潜能。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 Oct3/4、Sox2、c-Myc和Klf4 四种基因,转染到野生型鼠和 MT1-MMP 基因敲除鼠的成纤维细胞中。iPSCs克隆形成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SCs特异性标志的表达情况。体外将iPSCs通过"悬滴法"向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分化,以检测其分化能力。结果: 转染野生型鼠和 MT1-MMP 基因敲除鼠的成纤维细胞2周后,可见ESCs样克隆开始形成。iPSCs明显表达ESCs特异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P)、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和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OCT3/4)。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表达早期内皮标志物Flk-1/KDR;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出现跳动,表达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结论: 野生型鼠和 MT1-MMP 基因敲除鼠的成纤维细胞可被重新编程为iPSCs,iPSCs具有ESCs的特征及增殖分化能力,因此可能为再生医学的研究和临床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u J  Thomson JA 《Genes & development》2008,22(15):1987-1997
The deriv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10 years ago ignited an explosion of public interest in stem cells, yet this achievement depended on prior decades of research on mouse embryonic carcinoma cell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turn, the recent derivation of mouse and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pended on the prior studies on mouse an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Both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an self-renew indefinitely in vitro while maintaining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advanced derivatives of all three germ layers, features very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of human tissues, for drug screen and toxicity testing, and for 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therapies. Here we review the family of pluripotent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early embryos and from germ cells, and compare them with the more recently describe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用喉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上皮细胞的方法及诱导条件。方法:将E14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形成拟胚体后,在人喉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及因子诱导条件下共培养 14 d,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上皮细胞的角蛋白Ck 4、14、19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诱导14 d的培养系统中较对照细胞可见更多上皮样细胞出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样细胞胞浆中可见角蛋白Ck 4、14、19均有表达。结论:胚胎干细胞在喉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条件下可形成上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制作人工喉上皮材料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诱导,为糖尿病患者实施细胞移植治疗建立基础。方法将胚胎干细胞(ESC)在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上扩增后脱离饲养层,让ESC自发分化成拟胚体(EB),再将EB诱导为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NPC),最后将NPC诱导成胰岛素分泌细胞(IPC)。结果ESC在MEF饲养层上扩增4d后,在悬浮培养状态下自发分化为EB。将EB在NPC选择性培养基中做贴壁培养后,ESC先分化为上皮样细胞,再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经过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在经过NPC培养基诱导4d的细胞,nestin阳性细胞占86.5%。nestin阳性细胞在IPC选择性培养基中诱导5~6d后,可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结论ESC来源的nestin阳性细胞既可以分化为NPC,也可以分化为I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