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2-脱氧葡萄糖连续腹腔注射诱导内质网应激,并在此基础上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Nissl染色观察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计数海马CA1和CA3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3区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X盒结合蛋白1(XBP-1)表达变化。结果 与癫痫持续状态组相比,癫痫持续状态后第7天时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存活神经元数目增加,以CA1区显著(t=5.353,P=0.000)。癫痫持续状态组大鼠发作后6 h,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水平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00),于发作第2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发作前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即高于对照组(均P=0.000),GRP78在发作后24 h和2 d时维持在峰值水平(均P=0.000),XBP-1在发作后24 h达峰值水平(P=0.000);内质网应激预适应组大鼠海马CA3区GRP78和XBP-1表达在癫痫持续状态前,以及癫痫持续状态后6、12、24 h均高于癫痫持续状态组(均P=0.000),至第2和7天时与癫痫持续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2-脱氧葡萄糖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适应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XBP-1-GRP78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颞叶癫癎模型海马区神经元Akt1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方法制备颞叶癫癎大鼠模型,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区总蛋白、Quantity one软件行灰度值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各区Akt1蛋白表达变化,计数不同处理组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癎模型组大鼠于癫癎持续状态发作即刻海马区Akt1蛋白表达升高(t=2.445,P=0.034),并于第30天时达峰值水平(t=1.214,P=0.002),发作后24 h表达水平迅速降低,并低于正常值范围(t=4.294,P=0.000),其余各测量时间点表达无明显改变;与氯化锂组相比,癫癎模型组大鼠于癫癎持续状态后1h海马区Akt1蛋白表达开始降低,24 h降至最低水平(t=4.134,P=0.000),至发作48 h后开始逐渐升高(t=2.481,P=0.002),并于发作第7天时升至氯化锂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癫癎持续状态发作后海马CA3区Akt1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立即增加,12h达高峰(t=16.586,P=0.000),48 h减少并降至正常值水平(t=0.357,P=0.089),发作后第10天再次增加(t=3.123,P=0.000),于第30天时阳性神经元数目再次达峰值水平(t=18.339,P=0.000),第50天开始恢复至正常值水平(t=3.219,P=0.000);氯化锂组仅海马CA3区Akt1蛋白表达于实验初始(0 h)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海马CA1和CA2区Akt1蛋白表达变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及海马CA3区Akt1蛋白表达均呈现癫癎持续状态后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动态过程,提示可能存在神经元保护作用,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BMSCs)移植到发育期癫大鼠海马区,观察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1日龄发育期大鼠,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培养使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建立戊四氮(PTZ)点燃癫大鼠模型,将BMSCs经侧脑室注射移植至癫大鼠海马区;侧脑室注射磷酸缓冲液(PBS)作为对照。分为4组(均n=8):对照组(无癫发作),PTZ致组(癫造模,无治疗),假手术组(癫+PBS侧脑室注射),治疗组(癫+NSC侧脑室注射)。于3、7和14 d处理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BDNF和bFGF表达。结果致组大鼠海马区(齿状回、CA1区)BDNF和bFGF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治疗组海马区(齿状回、CA1区)BDNF和bFGF表达较假手术组也有所增加(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以增加PTZ致大鼠海马BDNF和bFGF表达,从而发挥对癫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跳骤停复苏后大鼠脑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从而探讨内质网 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苏组,采用经食道起搏诱 发室颤法制备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应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6 h、12 h、24 h、48 h存活神经 元形态;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并进行凋亡阳性细胞计数;应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及CHOP抗原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及CHOP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变性更严重,出现凋亡细胞,随着再灌注时间 的延长,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复苏组GRP78阳性细胞于再灌注 6 h逐渐增多,于12 h明显 增高,此后表达逐渐减少;复苏组CHOP于再灌注6 h开始阳性细胞即有表达,逐渐增多,于再灌注 24 h 显著增加,直至48 h。结论 心跳骤停复苏后诱发内质网应激,早期通过上调促生存因子GRP78蛋白的 表达达到自我保护作用,晚期通过上调凋亡因子CHOP诱导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海人酸制备SD大鼠癫癎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正常膳食(C组)、生理盐水+生酮饮食(K组)、海人酸+正常膳食(E组)和海人酸+生酮饮食(EK组),连续观察21 d后记录不同处理组大鼠体重、观察Ⅳ或Ⅴ级癫癎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通过HE染色和Nissl染色计数E组和EK组大鼠海马CA3区正常锥体神经元数目。结果 C组和K组大鼠均无癫癎发作,且海马CA3区锥体神经元数目正常。E组和EK组大鼠在观察过程中均出现Ⅳ或Ⅴ级癫癎发作,但EK组大鼠在饲养第21天时与E组相比,癫癎发作频率减少[(17.90±4.12)次对(30.50±4.40)次,P=0.000]、发作持续时间缩短[(212.70±17.75)s对(335.00±14.21)s,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K组海马CA3区正常锥体神经元数目与E组相比增加[(117.67±7.51)个对(71.33±6.11)个,P=0.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酮饮食对海人酸点燃癫癎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几种不同癫癇持续状态模型发作的特点和海马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匹罗卡品、锂-匹罗卡品和戊四氮腹腔注射制成大鼠癫持续状态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细胞.结果海马CA1和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数,PILO组多于Li-PILO组和PT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匹罗卡品、锂-匹罗卡品和戊四氮均可诱发大鼠癫持续状态,并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SS)mRNA和微清蛋白(PV)mRNA表达水平变化,拟从基因水平探讨其表达阳性γ-氮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观察时间点海马SSmRNA和PV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表达水平均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至发病后60d,海马CA3区SS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海马门区(t=3.211,P=0.009)和CA1区(t=1.902,P=0.048)则仍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海马门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PVmRNA表达水平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6h开始降低,至发病后60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海马CA1区PVmRNA表达水平于发病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江2.216,P=0.048);癫(癎)持续状态早期,海马CA3区PV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至发病后7d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结论 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至慢性期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恢复或上调可能与颞叶癫(癎)的发展或修复有关.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数目的 变化,部分是由于其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所致,并非神经元数目变化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颞叶癫痼模型海马区神经元Aktl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方法制备颞叶癫痴大鼠模型,Westernblotting检测海马区总蛋白、Quantitvone软件行灰度值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各区Aktl蛋白表达变化,计数不同处理组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痫模型组大鼠于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即刻海马区Aktl蛋白表达升高(t=2.445,P=0.034),并于第30天时达峰值水平(}=1.214,P=0.002),发作后24h表达水平迅速降低,并低于正常值范围(t=4.294,P=0.000),其余各测量时间点表达无明显改变;与氯化锂组相比,癫痼模型组大鼠于癫痫持续状态后1h海马区Aktl蛋白表达开始降低,24h降至最低水平(t:4.134,P=0.000),至发作48h后开始逐渐升高(t=2.481,P=0.002),并于发作第7天时升至氯化锂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海马CA3区Aktl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立即增加,12h达高峰(t=16.586,P:0.000),48h减少并降至正常值水平(t=0.357,P=0.089),发作后第10天再次增加(t=3.123,P=0.000),于第30天时阳性神经元数目再次达峰值水平(t=18.339,P=0.000),第50天开始恢复至正常值水平(t=3.219,P=0.000);氯化锂组仅海马CA3区Aktl蛋白表达于实验初始(0h)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海马CA1和CA2区Aktl蛋白表达变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海马及海马CA3区Aktl蛋白表达均呈现癫疝持续状态后升高、降低、再升高的动态过程,提示可能存在神经元保护作用,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源性神经肽Y(rAAV-hNPY-EGFP)基因转染对癫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点燃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8)。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点燃组以大鼠海马内多次注射红藻氨酸(KA)建立慢性癫模型,造模成功16只,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神经肽Y(NPY)治疗组,每组各8只大鼠。NPY治疗组大鼠转染rAAV2/1-hNPY-EGFP基因,模型组未转染。转染4周后,每组取6只大鼠海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2只行电镜观察。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海马CA3区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增生;NPY治疗组基因转染后神经元丢失减少。模型组神经元数目为(10.67±7.87)个/视野,正常对照组为(81.42±5.63)个/视野,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而NPY治疗组神经元数目为(65.73±2.81)个/视野,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电镜显示:正常对照组神经元结构正常;模型组神经元固缩,线粒体肿胀;NPY治疗组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完整。结论 rAAV-hNPY-EGFP基因转染可减轻大鼠癫发作引起的病理改变,发挥抑制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接蛋白36(Cx36)在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建立36只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喹啉组、辛醇组(每组12只),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喹啉、辛醇,通过Racine评分判断大鼠给药前后癫发作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x36的表达。结果喹啉组和辛醇组给药前后大鼠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喹啉组和辛醇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x36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2组Cx36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36在癫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相关蛋白1(GIT1)在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GIT1在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共42只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癫组(癫发作后1、3、7、14、30、60 d),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观察时间点大鼠海马组织GIT1表达变化。结果癫组大鼠GIT1 m RNA自癫持续状态后急性期第1和3天即升高(P=0.012,0.002),至潜伏期第7和14天持续升高(P=0.003,0.001),至慢性期第30和60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GIT1蛋白自急性期即升高,慢性期持续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慢性期达峰值水平(均P=0.000)。至慢性期第30天时,癫组大鼠海马CA1区、齿状回和海马旁皮质GIT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癫大鼠海马组织GIT1表达上调,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动态重组而影响兴奋性神经网络,从而参与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癫发作大鼠海马星形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癫发作的维持与复发的影响。方法将83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8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在海马CA3区注射红藻氨酸(Kainicacid,KA)建立癫模型,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分别在癫发作后1h、3h、6h、12h和24h观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癫模型鼠海马CA1区CFAP/C-FOS双标记阳性细胞百分率于癫发作后1h(12.70±0.03)、3h(17.10±0.05)、6h(24.92±0.04)明显升高(P<0.01),在6h达到高峰,在12h下降,但是仍较对照组高(10.71±0.06;1.59±0.02,P<0.01),在24h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0±0.02;2.08±0.03,P>0.05)。结论KA诱导大鼠癫发作,导致海马星形胶质细胞C-FOS基因相对持续的高表达,从而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产生高致性的病理环境,可能是癫发作的维持以及复发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巢蛋白(nestin)和骨形成蛋白4(BMP4)基因在戊四氮(PTZ)点燃癫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81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27)。实验组采用PTZ点燃癫大鼠,按点燃中的不同时相点,又随机分为9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地高辛标记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nestin和BMP4表达的变化。结果nestin阳性细胞在PTZ注射后3d开始出现在齿状回、CA3区和CA1区,到7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BMP4在PTZ注射后7d开始增多,在点燃后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主要分布在齿状回、CA3区和CA1区。结论PTZ点燃可引起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活化和神经发生,这可能是癫海马组织胶质化、神经元可塑性的病理基础;BMP4可能在PTZ癫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E)和姜黄素(C)影响癫发作的机制。方法:用E和C单独及联用连续处理去势雌性大鼠5d,第6天以海人酸(KA)杏仁核点燃法制备癫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癫发作的行为学表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组织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E加C组(EC KA组)大鼠癫重度发作的严重程度较E组(E KA组)明显减轻(P<0.05)。E KA组海马中c-Jun蛋白表达最多,C组(C KA组)及对照组(KA组)均表达较少且没有任何差异;EC KA组海马的CA1区c-Jun蛋白表达较E K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C能一定程度上减轻E引起的癫发作加重,它可能通过抑制c-Jun/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e-protein1,AP-1)活性,使E作用的AP-1通路受阻,从而减轻了E的促神经元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在SD大鼠腹腔内注射戊四氮(PTZ)诱发大鼠惊厥急性发作,制作癫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点燃癫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和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戊四氮致组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戊四氮致组大鼠海马内HSP70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癫大鼠海马内NMDA受体的表达,其可能通过此种机制来抑制癫的发生和发展。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癫大鼠海马内HSP70的表达,以此来减轻癫发作后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生长抑素(SS)mRNA和微清蛋白(PV)mRNA表达水平变化,拟从基因水平探讨其表达阳性叮一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在颞叶癫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匹罗卡品致癎大鼠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观察时间点海马SSmRNA和PV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吖.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表达水平均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至发病后60d,海马CA3区SS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海马门区(t=3.211,P=0.009)和CA1区(t=1.902,JP=0.048)则仍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海马门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PVmRNA表达水平于出现癫癎持续状态后6h开始降低,至发病后60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海马CA1区PVmRNA表达水平于发病后3d降低最为显著(均p=0.000),随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t=2.216,尸:0.048);癫癎持续状态早期,海马CA3区PV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至发病后7d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1.021,P=0.005)。结论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在颞叶癫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至慢性期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SSmRNA和PVmRNA表达水平的恢复或上调可能与颞叶癫癎的发展或修复有关。γ-氨基丁酸能中间神经元数目的变化,部分是由于其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所致,并非神经元数目变化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内质网伴侣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对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周围区GRP78表达的动态变化;体外实验通过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去糖去氧及恢复糖氧后GRP78表达的变化,并运用2脱氧葡萄糖诱导GRP78高表达,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体内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GRP78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注12 h达高峰(mRNA:0.7367±0.0651,F-477.160,P<0.01;蛋白:0.8129±0.0748,F=39.857,P<0.01).体外实验:经2脱氧葡萄糖预处理高表达GRP78的神经细胞活力明显增强(与单纯去糖去氧组相比,细胞活力增加了39.22%±0.44%,t=46.374,P<0.01),凋亡细胞减少(与单纯去糖去氧组相比,凋亡细胞数减少16.60±1.02,t=7.530,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启动内质网应激反应,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诱导GRP78高表达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性神经元的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对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大鼠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的影响及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七氟醚组)、C组(七氟醚+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组),每组8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采用ELISA法检测脑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C/EBP同源蛋白(CHOP)、X-盒结合蛋白1(XBP1)表达水平.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与A组细胞,B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细胞明显减少,层次不完整,分布不均匀,细胞排列紊乱;C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细胞较B组增加,海马细胞排列紊乱现象有所改善.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脑组织Bax、NSE、GRP78、GRP94、CHOP、XBP1表达水均显著升高而Bcl-2、BDN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其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七氟醚可通过促进内质网应激引起大鼠脑海马组织损伤及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增加,从而引起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抑制内质网应激可改善七氟醚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颞叶癫大鼠海马轴突导向分子Sema3F及其受体Np2表达的变化。方法给SD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氯化锂制作颞叶癫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致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的Sema3F mRNA、Np2 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颞叶癫大鼠致后7d、15d,海马CA1区、CA3区Sema3F mRNA、N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致后30d、60d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齿状回Sema3F mRNA、N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颞叶癫大鼠海马CA1区、CA3区Se-ma3F、Np2表达在致后早期明显下调,而在慢性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癫癎持续状态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癫癎发作前后给予雌激素治疗对癫癎发作造成神经元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癫癎发作前给予雌激素治疗可明显减轻持续癫癎发作造成的神经元缺失并可抑制Bax表达,但对Bcl-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雌激素对癫癎持续状态导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的影响可能参预了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