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被认为是突触相关的一类疾病,因此又把它叫做突触失效,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网络联系受损,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的下降。神经元的损伤和异常信号转导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性指标。因此,改善突触结构和功能障碍是改善认知缺陷和防止AD 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文冠果壳苷是从文冠果果壳中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类单体化合物,前期研究结果证实其对多种AD 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增加海马突触素及PSD95 的蛋白表达,提示文冠果壳苷可能具有保护突触或提高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行为学、透射电镜、Golgi-Cox 染色、免疫组化、电生理和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考察,验证文冠果壳苷对APP/PS1 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影响。结果:Morris 水迷宫结果表明,与APP/PS1 小鼠相比,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提高穿台次数;Y 迷宫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提高APP/PS1 小鼠的自发交替反应率;提示文冠果壳苷可以改善APP/PS1 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障碍。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与APP/PS1 小鼠相比,给予文冠果壳苷后CA1 区突触间隙清晰可见,突触前区内有较多的突触小泡,突触前后膜清晰均匀;Golgi-Cox 染色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改善APP/PS1 小鼠海马树突棘密度降低;文冠果壳苷可以对抗Aβ25-35 导致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降低及多级树突分枝减少;提高APP/PS1 小鼠突触结构可塑性相关蛋白(BDNF-TrkB 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提示文冠果壳苷对突触结构具有保护作用。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改善APP/PS1 小鼠LTP 降低;CamKⅡ和GluR1 蛋白的表达对于LTP 的维持至关重要,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提高APP/PS1 小鼠海马突触上和突触外p-CamKⅡ蛋白的表达,促进突触上GluR1蛋白的磷酸化;提示文冠果壳苷对APP/PS1 小鼠突触功能可塑性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文冠果壳苷对APP/PS1 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突触结构相关蛋白BDNF-TrkB 及功能维持相关蛋白CamKⅡ-GluR1,进而提高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被认为是突触相关的一类疾病,因此又把它叫做突触失效,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网络联系受损,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的下降。神经元的损伤和异常信号转导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性指标。因此,改善突触结构和功能障碍是改善认知缺陷和阻止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文冠果壳苷是从文冠果果壳中提取的一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前期研究发现其对多种AD 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增加海马突触素及PSD95 蛋白表达,提示文冠果壳苷可能具有保护突触或提高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对行为学、透射电镜、Golgi-Cox 染色、免疫组化、电生理和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考察,验证文冠果壳苷对APP/PS1 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影响。结果:Morris 水迷宫结果表明,与APP/PS1 小鼠相比,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提高穿台次数;Y 迷宫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提高APP/PS1 小鼠的自发交替反应率;提示文冠果壳苷可以改善APP/PS1 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障碍。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与APP/PS1 小鼠相比,给予文冠果壳苷后CA1 区突触间隙清晰可见,突触前区内有较多的突触小泡,突触前后膜清晰均匀;Golgi-Cox 染色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改善APP/PS1 小鼠海马树突棘密度降低;文冠果壳苷可以对抗Aβ25-35 导致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降低及多级树突分枝减少;提高APP/PS1 小鼠突触结构可塑性相关蛋白(BDNF-TrkB 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提示文冠果壳苷对突触结构具有保护作用。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改善APP/PS1小鼠LTP 降低;CamKⅡ和GluR1 蛋白的表达对于LTP 的维持至关重要,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文冠果壳苷可以显著提高APP/PS1 小鼠海马突触上和突触外p-CamKⅡ蛋白的表达,促进突触上GluR1 蛋白的磷酸化;提示文冠果壳苷对APP/PS1 小鼠突触功能可塑性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文冠果壳苷对APP/PS1 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突触结构相关蛋白BDNF-TrkB 及功能维持相关蛋白CamKⅡ-GluR1,进而提高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UMS结合CRS对小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0)、模型组(n=20)。模型组采用CUMS结合CRS的方法制备抑郁症小鼠模型,持续造模7周。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及悬尾实验对造模3周、7周末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估;实验结束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海马TNF-a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CA3区、DG区Iba-1、GFAP MOD值;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Iba-1、GFAP、SYN1、PSD-95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SYN1、PSD-95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3周末,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率、移动总距离、直立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均低于正常组(P<0.05),悬尾不动时间长于正常组(P<0.01);造模7周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糖水偏好率、移动总距离、直立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均低于正常组(P<0.05),悬尾不动时间均长于正常组(P<0.01);海马TNF-a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海马CA1、CA3、DG区GFAP MO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减薯蓣丸(Modified Dioscorea Pills,MDP)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突触再生与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手术组28只及假手术组12只。手术组采用改良双血管阻断(2-vessels occlusion,2-VO)法建立VD模型,术后按随机数字表再分为药物组12只、模型组11只,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药物组用MDP浓缩汤剂(10g/kg·d)灌胃45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剂量、疗程同药物组。采用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智能差异,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及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MAP-2)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水迷宫行为学表现明显改善;药物组大鼠海马CA1区SYP、PSD-95、MAP-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电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前后膜肿胀、空化,难以区分突触前后膜;突触小泡减少,线粒体固缩,内质网脱颗粒。药物组突触数量丰富,结构基本完整,线粒体正常、突触小泡较为丰富。[结论]MDP通过上调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保护缺血条件下的神经突触,并增强突触可塑性,促进突触再生,从而改善突触的信息传递,是其治疗VD取得临床良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治疗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于每日应激前选取百会、印堂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氟西汀组于造模前通过灌胃给予阳性药氟西汀水溶液,剂量为10 mg/kg,持续21 d。于应激造模后7、14、21 d分别采用旷场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Golgi染色观察海马突触结构的病理特点,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CREB、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7 d时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14 d时旷场自主活动评分显著下降(P<0.05),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突触结构损伤,突触可塑性蛋白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抑郁样行为得以明显改善(P<0.01),树突棘形态及数量趋于正常,SYN、PSD-95、CREB、BDNF表达均明显回升(P<0.01)。结论:电针能显著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改善突触结构,上调突触可塑性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原代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磁刺激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及40%(1Hz,0.76T)、60%(1Hz,1.14T)、80%(1Hz,1.52T)最大磁刺激输出强度组,各刺激组自细胞接种后第2~6天接受磁刺激,连续5d;假刺激组置于相同磁场装置环境,但不接受磁刺激。各组细胞于第7天相同时间取材。采用扫描电镜、细胞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及RT-PCR等方法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及SYN、GAP43与BDNF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40%强度组神经元突起长度增长、胞间神经联系增多,SYN免疫反应性、BDNF免疫反应性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GAP43免疫反应性及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升高,SYN、GAP43与BDNF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60%强度组突起长度与数量增加(P<0.01)、交织成密集网络,SYN、GAP43与BDNF免疫反应性、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80%强度组突起数目、长度增加,同时有细胞损伤现象,GAP43免疫反应性、BDNF免疫反应性及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SYN免疫反应性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YN、GAP43及BDNF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磁刺激通过促进原代海马神经元BDNF的合成或分泌,上调SYN、GAP43的表达,影响神经元形态,可能在调控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网络构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磁刺激参数刺激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中神经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采用APP/PS1 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EGCG组[20 mg/(kg?d),EGCG灌胃],每组 10 只,另以同窝同性别阴性小鼠10只设立正常组(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共 3组。Morris 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平台变化,电镜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PSD95、GAP43 表达,RT-PCR检测小鼠海马PSD95 mRNA、GAP43 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PSD95表达下降、GAP43表达增高。免疫组化结果表示,EGCG组PSD95平均光密度高于模型组[(0.11±0.03) vs. (0.05±0.02),P=0.001],EGCG组GAP43平均光密度低于模型组[(0.10±0.03) vs. (0.16±0.04),P=0.002]。RT-PCR检测结果再次验证,EGCG组PSD95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0.82±0.11) vs. (0.50±0.06) ,P=0.000],EGCG组GAP43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1.12±0.11) vs. (1.56±0.16),P=0.000]。结论:EGCG对 APP/PS1 转基因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突触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小鼠海马突触结构,提高PSD95表达、下调GAP43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protein,Aβ1-40)诱导的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组织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大脑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诱导AD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寻找平台所需时间以评价大鼠记忆能力及加减地黄饮子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区SS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22.79±6.54)s]比较,模型组大鼠第6天平均逃避潜伏期[(38.52±9.97)s]明显延长(P<0.05),而加减地黄饮子组大鼠潜伏期[(26.71±5.10)s]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但与盐酸多奈哌齐组[(24.49±5.57)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8.45±0.97),模型组大鼠海马区SS蛋白表达(2.98±0.14)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地黄饮子组大鼠SS蛋白表达(6.05±0.42)明显上调(P<0.05),效应优于盐酸多奈哌齐组(3.79±0.29).结论 加减地黄饮子对AD模型大鼠的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增强海马神经元S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减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protein,Aβ1-40)诱导的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组织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大脑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凝聚态Aβ1-40诱导AD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寻找平台所需时间以评价大鼠记忆能力及加减地黄饮子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海马区SS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22.79±6.54)s]比较,模型组大鼠第6天平均逃避潜伏期[(38.52±9.97)s]明显延长(P<0.05),而加减地黄饮子组大鼠潜伏期[(26.71±5.10)s]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但与盐酸多奈哌齐组[(24.49±5.57)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8.45±0.97),模型组大鼠海马区SS蛋白表达(2.98±0.14)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地黄饮子组大鼠SS蛋白表达(6.05±0.42)明显上调(P<0.05),效应优于盐酸多奈哌齐组(3.79±0.29)。结论加减地黄饮子对AD模型大鼠的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增强海马神经元S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海马突触可塑性降低与脑老化引起的认知功能降低密切相关。已知突触结构功能可塑性是认知的生物学基础,突触蛋白的变化可反映突触结构变化,而突触蛋白上游的调控因子及作用通路不明。经颅磁刺激(TMS)作为无痛、非侵入性的理疗手段,临床可改善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的认知障碍,而基础研究初步证实其与神经重塑相关,但作用机制不明。方法:以15月龄雄性Swiss小鼠为研究对象,实施低频(1Hz)TMS,观察老龄动物空间学习认知行为(Morris水迷宫)、海马突触形态(突触超微结构)、突触蛋白(SYN、GAP43)及上游信号通路(BDNF通路)表达情况。结果:本研究行为学结果表明,TMS可改善老龄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损伤;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TMS可改善老龄小鼠脑海马神经元的生存状态,并影响突触超微结构(增加海马突触密度和PSD平均厚度);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TMS可上调突触蛋白SYN、GAP43免疫阳性产物表达与转录,并激活BDNF-Trk B通路;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证实BDNF表达转录与认知呈正相关。结论:上述结果提示TMS可能通过BDNF信号通路调节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蛋白表达、影响突触超微结构、改善认知行为。本研究从海马突触重塑角度揭示TMS改善老龄脑认知能力的作用,从突触形态、突触神经递质传递能效及突触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等多层次阐明磁刺激影响可塑性的机制,明确TMS对神经网络重建和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枝苓口服液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信号传递相关蛋白α7-nAChRs和mGluR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92 mg/(kg·d)],参枝苓大剂量组[50 g/(kg·d)]、参枝苓中剂量组[25 g/(kg·d)]、参枝苓小剂量组[12.5 g/(kg·d)]。正常组为同月龄同背景野生型C57BL/6J小鼠。连续灌胃3个月,进行行为学跳台实验。实验结束后取海马组织,运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相关蛋白α7-nAChRs和mGluR5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α7-nAChRs的蛋白条带比正常组小鼠明显变窄,颜色变浅(P0.01)、而mGluR5蛋白条带明显增宽,颜色变深(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干预组α7-nAChRs蛋白条带增宽、颜色变深(P0.05或P0.01),mGluR5蛋白条带变窄、颜色变浅(P0.05或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海马α7-nAChRs和mGluR5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参枝苓口服液可能是通过调节小鼠海马CA1区突触中的关键蛋白,改善突触功能发挥减缓阿尔茨海默病(AD)大脑损伤,维持记忆获得能力,从而发挥抗痴呆作用。  相似文献   

12.
Chu J  Zhang L  Ye CF  Zhao L  Ya BL  L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1-35
目的 观察10月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突触素(SYP)及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蛋白表达的改变,以及中药有效部位淫羊藿黄酮对转基因小鼠脑内SYP和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药组小鼠自4月龄开始灌胃给予淫羊藿黄酮小剂量(0.03g·kg-1·d-1)、大剂量(0.1 g·kg-1·d-1)6个月至10月龄,正常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以同样方式灌胃给予蒸馏水.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及皮质中SYP的表达以及海马CA1区及皮质中PSD-95的表达.结果 与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相比,10月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皮质SYP蛋白表达明显较低(降低率为51.3%,P<0.01);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SYP阳性细胞的IOD值明显较低(降低率分别为59.1%、57.7%及56.5%,均P<0.01).皮质PSD-9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降低率为36.4%,P<0.01);海马CA1区PSD-95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减少率为18.5%,P<0.05).灌胃给药6个月后,淫羊藿黄酮小、大剂量组小鼠皮质SY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增加率分别为40.0%,P<0.05和106.4%,P<0.01);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SYP阳性细胞IOD值均明显增加(均P<0.01).淫羊藿黄酮小、大剂量组小鼠皮质PSD-9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增加率分别为57.3%,P<0.05和84.3%,P<0.01).淫羊藿黄酮大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PSD-95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增加率为22.5%,P<0.05).结论 淫羊藿黄酮能通过促进突触相关蛋白表达而发挥维护神经元突触正常结构的作用,提示淫羊藿黄酮对改善AD神经元突触损伤状况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肉苁蓉总苷(GCs)改善快速老化小鼠(SAMP8)认知功能障碍是否特异性介导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调控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7月龄雄SAMP8小鼠7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GCs组、GCs+氟他胺(F)组、GCs+氟维司群(ICI)组、F组、ICI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95, 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结果:GCs可以明显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认知功能,GCs+F组和GCs+ICI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较GCs组有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RT-PCR显示,与模型组相比,GCs组BDNF、SYN、PSD-95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GCs组相比,GCs+F组、GCs+ICI组SYN表达增加,BDNF和PSD-95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松片(Baisong tablet,BST)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囊泡纤夫蛋白(synaptotagmin,SYT)、突触融素(synaptophysin,SYN)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8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对照组、氟西汀对照组及白松片试验组,每组7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内SYT和SYN在海马区域的分布以及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原位杂交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SYT mRNA,SYN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白松片组大鼠海马SYT mRNA,SYN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突触可塑性下降。白松片能上调SYT,SY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回神颗粒对APP/PS1/tau三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Morris水迷宫的方法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海马区Aβ1-42、SorLA、Caveolin-1、BACE1、PS-1、APP的表达.结果 中药回神颗粒能降低APP/PS1/tau三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的A沉积(P<0.01),提高脑组织中SorLA表达、降低Caveolin-1、BACE1、PS-1、APP(P<0.05,P<0.01).结论 回神颗粒可通过调节胞内SorLA、胞膜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Aβ生成、沉积等病理改变,防治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研究加减薯蓣丸对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加减薯蓣丸干预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次结扎并剪断,选取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并设假手术组,每组20只。中药组予加减薯蓣丸10 g·kg-1·d-1,其余2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8周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空间探索实验);取海马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区BDN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游动速度下降(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中药组大鼠海马区BDNF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造模,可有效模拟血管性痴呆的行为学下降;加减薯蓣丸方可提高海马区下降的BDNF 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与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益智温胆颗粒对APP/PS1(B6)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形态及Aβ的影响。方法选用APP/PS1(B6)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智温胆组和多奈哌齐组,将同系背景小鼠作为空白组。益智温胆组、多奈哌齐组以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90天。采用Morris迷宫测试、跳台测试评估APP/PS1(B6)小鼠行为学;HE染色观察APP/PS1(B6)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APP/PS1(B6)小鼠海马Aβ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发现平台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发现平台时间均缩短(P0.01),且游泳总路程均减少(P0.01)。跳台测试: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增加(P0.01),且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减少(P0.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海马组织形态:模型组有明显的脑神经元变性,可见到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多奈哌齐组可看到神经元数量增多且细胞结构排列较整齐;益智温胆组空泡变性和细胞核增大有所改善,神经细胞排列和细胞形态较好。海马Aβ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Aβ_(1-42)和Aβ_(1-40)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智温胆组和多奈哌齐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Aβ_(1-42)和Aβ_(1-40)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益智温胆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β_(1-42)和Aβ_(1-4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智温胆颗粒有助于提高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保护海马神经细胞,降低β样淀粉蛋白沉积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应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Syn、PSD-95蛋白表达.结果 (1)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减少,Syn、PSD-95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Rap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2)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Syn、PSD-9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自噬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复方地黄对早老性痴呆小鼠的神经生长因子改变及形态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复方地黄对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实验组给予复方地黄混浊液2ml/d灌胃。治疗组给予安理申混悬液400 mg/kg·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改变及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复方地黄能够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痴呆模型小鼠的包涵体数量,增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对SAM-P/8小鼠具有较好防治作用。结论复方地黄能够明显改善早老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能力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复方地黄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脑组织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地黄汤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大脑组织的PKA、CREB酶的改变影响,以及电镜下神经元形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复方地黄汤对老年痴呆的作用途径,分析探讨其疗效作用。方法将快速老化小鼠随机分为3组:地黄组,治疗组,模型组。地黄组给予复方地黄混浊液2m l/d灌胃,治疗组给予脑复康水溶液2m l/d,500mg/kg体重(75片/300毫升纯净水),正常对照组采用健康昆明种小鼠,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2m l/d灌胃,以上均为每天分次给药,灌胃3周,每隔3天休息1天。3周后,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检测脑组织PKA、CREB酶的改变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地黄组和治疗组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原平台停留时间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说明治疗有效。PKA、CREB活性均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实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超微结构复方地黄组海马神经元损伤轻微,大部分核膜清楚完整,细胞核染色质基本呈正常分布,核周间隙清晰可见。大部分细胞器清晰可见,神经纤维较丰富、排列有序,突触膜清晰,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小泡较多。结论复方地黄能够提高快速老化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能改善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突触结构发生,在形态结构上能减少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维护突触的健全和完整。表明复方地黄汤能增强改善快速老化痴呆小鼠的PKA/CREB信号通路,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