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本文报道1例眼内硅油迁移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病例。设计:病例观察报道。方法:1例62岁老年女性患者表现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左眼牵引性网脱。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注入5000厘沲黏度的硅油。手术后患者的眼内压升高,4个月来控制效果不好。手术后8个月时,患者出现眩晕症状,于是对其施行CT、M RI及O CT检查。结果:CT、M R I及OCT的影像显示,硅油迁移入鞍部以上及脑室。继续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结论:尽管硅油迁移入脑室的情况比较罕见,作者仍建议,对于每例眼内注入硅油而眼压控制不理想且伴有视盘萎缩的患…  相似文献   

2.
刘飞飞  韩丽君  赵冬青  李军 《浙江医学》2021,43(24):2698-2699,2704
硅油通常用于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而眼内硅油迁移进入脑室的情况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如患者同时合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头部外伤病史,则易导致误诊。杭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于2018年7月4日收治了1例误诊为脑室出血的眼内硅油迁移入脑室患者,该患者最终经头颅CT、头颅MRI和脑脊液化验等检查被确诊。考虑患者经降颅内压、改善脑代谢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故脑室内硅油未予处理。出院随访2周,患者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侧脑室出血病例的血肿CT值,每10HU分成一组,对其脑室引流效果和1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0HU以下与70HU以上组别之间ADL与脑室引流显效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CT扫描显示脑室出血的CT值对应采取的具体术式和病情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外微调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积水。方法应用强生公司提供的体外微调压系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25例。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头颅CT影像学恢复24例,术后3个月头颅CT影像学随访病情恢复25例。术后3个月随诊智力障碍、步态改善、尿失禁等主诉症状消失并且生活自理者22例。结论应用体外微调压脑室腹腔分流管采取逐步微调节方法系统治疗脑积水临床效果显著,远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对15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18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和内眼手术史,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检眼镜及B超检查后确诊。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功能及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8只眼中,术后炎症控制,保留眼球者17眼,这17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玻璃体再次积脓、眼压不能控制、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者1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侧脑室内脑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15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的影像资料及显微手术经验.本组15例病变在显微镜下全部切除.结果 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颅内感染2例,脑室出血1例,失语3例,脑积水1例.结论通过检查头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可初步诊断.结合术前CTA,显微手...  相似文献   

7.
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及预后的指导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以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侧脑室出血病例的血肿CT值,每10HU分成一组,对其脑室引流效果和1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HU以下与70HU以上组别之间ADL与脑室引流显效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急性期CT扫描显示脑室出血的CT值对应采取的具体术式和病情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感染性眼内炎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视力从光感到眼前指数和0.05不等.结论 对感染性眼内炎(尤其对中、重度的感染性眼内炎)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防止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及治疗。方法: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同时行头颅MRI平扫23例。伤后0.5年内经头颅CT平扫或头颅MRI平扫动态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有头部外伤史,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间3周~0.5年,均行手术钻孔引流术。均按期拆线出院,术后恢复可,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或者MRI检查未见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存在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趋势,对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影像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术前CT及MRI影像资料,并对术后CT/MRI随访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栗本组6例肿瘤位于侧脑室内并附于透明隔上,1例肿瘸位于四脑室内,CT平扫肿瘤呈混杂密度,4例见明显钙化影。MRI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术后早期CT检查均可发现术腔出血情况及肿瘤切除范围,后期复查可更加明确显示肿瘤是否残留。结论CT、MRI检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术前诊断提供依据,并可作为术后疗效评估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临床确诊和病理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颈部CT、MRI特征。结果单侧听神经瘤2例;单侧视神经及单发凸面脑膜瘤1例;视神经增粗4例;眼球体积增大伴外凸(青光眼)6例;多发脑膜瘤1例;脉络丛粗大钙化3例;面颊部肿块2例;颌面骨及周围改变6例;蝶翼缺损及颞叶疝21例,其他部位颅骨缺损8例;颈深部肿块2例。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全面显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头颈部病变,对NF-1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镜在梗阻性脑积水中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6~2010-04间,采用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17例病例,术前均行头部CT、MRI显像检查。结果 17例造瘘成功。7例手术后发热,1例手术后6个月发生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经钻孔引流后痊愈),1例术后6个月手术侧发生硬脑膜下积液(因无特殊不适,予以随访观察)。随访2~20个月,17例手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17例造瘘术后7 d颅内压显著下降,复查CT、MRI示:7例侧脑室体部横径较术前缩小,平均缩小2.3(0.7~4.6)mm;3例侧脑室大小无变化。本组17例侧脑室旁水肿均消失。1例术前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者手术后7 d复查MRI,见: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向上移位4.0 mm。结论脑室镜手术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64排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视神经损伤患者行层厚0.625mm,间距0.625mm的视神经横轴位64排CT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层厚1mm,间距1mm的轴位、准矢状位及冠状位,对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64排CT轴位显示视神经损伤125例,准矢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3例,冠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1例。合并眼眶壁骨折169例,视神经管骨折97例,眼外肌损伤157例,眼球破裂87例,异物残留74例,球后积血36例。结论 64排CT检查可清楚的显示视神经损伤的部位及影像特征,进行准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可提高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重硅油眼内填充治疗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未见裂孔的视网膜脱离患者7例(7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OxaneSO)填充术。结果术后随访89—248d,均未发现视网膜再次脱离;2例患者视力提高,2例视力不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5例眼压异常,其中2例患者眼压低于10mmHg,3例患者眼压高于21mmHg;2例患者发现少量前房重硅油浮游。未发现并发性白内障、重硅油乳化、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等与硅油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对非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可获得满意的视网膜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眼内植入硅油填充的人工虹膜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硅油长期填充眼中人工虹膜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11例硅油长期填充眼中人工虹膜膈植入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原发眼病中,7例(7/11)为严重外伤眼,2例(2/11)为增埴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为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为Coats病眼.7例(7/11)硅油长期填充眼中的人工虹膜膈有效地防止了硅油接触角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均未引起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其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和人工虹膜膈表面的纤维膜形成.结论:硅油长期填充眼的开放性人工虹膜膈植入可通过自然隔断,建立房水循环,有效地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全面性护理干预在提高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患者体位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治疗的10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位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性体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 的特殊体位累计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加强对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的全面性体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体位依从性,确保手术的成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26例,其中无晶体眼22例,有晶体眼4例.硅油填充3个月以上,网膜复位好的患者直接取出硅油.无晶体眼患者分别行俯卧位、激光或手术行下方虹膜周切、硅油再注入、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有晶体眼患者使用Healon将硅油从前房排出,硅油再入前房者切除晶体、硅油再注入、6点周边虹膜切除.患者眼压控制后随访3个月眼压.结果 除1例无晶体眼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眼压控制.21例无晶体眼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眼压得到控制,其中5例单纯采用俯卧位、5例激光虹膜周切、4例手术虹膜周切、2例硅油再注入、2例直接取油、3例行角膜下方小梁切除术.有晶体眼患者4眼眼压均控制,其中3例使用Healon将硅油从前房排出,1例切除晶体、硅油再注入.结论 硅油入前房继发青光眼经多种方法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包菁  吕志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31-133
目的探讨无晶体眼硅油填充术后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87例90眼行硅油填充术的无晶体眼患者,术后随访至少半年或至硅油取出,记录眼压、虹膜根切口情况、硅油位置及视网膜情况,对术后发生的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7例90眼无晶体硅油填充眼中有15只眼硅油前移入前房(16.7%),由于虹膜周切口关闭所致者13只眼(86.7%),一旦发生虹膜周切口关闭,81.25%(13/16)发生硅油进入前房,而虹膜周切口保持通畅者硅油进入前房发生率仅2.7%(2/74)。结论无晶体眼硅油进入前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虹膜周切口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