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单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右心室流出道(ROVT)室性期前收缩(PVCs)的可行性。方法28例药物未能控制的ROVT PVCs患者行单导管消融术,消融导管在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下进行解剖标测重建RVOT模型,经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明确消融靶点。结果 RVOT建模时间及所需X线曝光时间为(6.6±2.2) min、(0.5±0.4)min。即刻消融成功率100%,异位起搏点起源自间隔部17例(60.7%)、前壁3例、后壁3例、游离壁5例。消融靶点较体表QRS波群起点提前(34.2±5.1)ms。手术总时间、总X线曝光时间、标测时间、消融时间分别为(56.2±13.9)min、(1.1±0.7)min、(15.5±8.2)min、(5.5±2.9)min,其中6例零X线曝光。术中、术后没有相关并发症出现,观察(19.7±8.6)d,复发1例。结论 RVOT PVCs多起源于间隔部,经EnSite Velocity系统指导的单导管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性15例,采用心内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平均年龄(39.2±8.5)岁,男性5例,女性7例,采用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操作总时间.消融术前、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24 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 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21.8±7.6)min vs(42.4±14.4)min]、X线曝光时间[(17.6±2.9)min vs(36.4±7.5)min]、操作总时间[(88.1±8.8)min vs(108.5±16.9)min]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2例心律失常复发;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消融术总时间缩短.并且,EnSite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深化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准确的消融策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电极高密度标测结合三维标测系统定位在右室流出道(RVOT)来源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来本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RVOT来源PVC/VT患者。按照标测方式分为多电极高密度标测(HDM)组,和逐点标测(PBP)组。每例患者均使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对临床PVC或VT进行标测。HDM组使用20极多电极标测导管Livewire DuoDeca进行高密度激动顺序标测,PBP组使用4极消融导管进行逐点激动顺序标测。两组均在寻找到起源点后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手术即刻成功率和术中参数。结果共入选266例,HDM组161例,PBP组105例。两组手术成功率无差异[97.7%(260/266)vs 98.8%(159/161),P=0.168]。总体手术时间、标测时间HDM组显著低于PBP组[(29.2±4.4)min vs(61.6±17.8)min,(6.3±2.2)min vs(20.3±5.4)min,P0.000 1]。采集激动标测点数目HDM组显著多于PBP组[(465±113)个vs(46±18)个,P0.000 1]。X线曝光时间HDM组显著低于PBP组[(6.6±1.9)min vs(11.7±4.2)min,P=0.000 3]。X线曝光剂量HDM组显著低于PBP组[(6.4±2.4)mGy vs(8.7±1.6)mGy,P=0.004]。靶点电位领先体表QRS起始时程两组无差异。结论使用多电极高密度激动顺序标测指导RVOT起源的PVC/VT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且手术即刻成功率不劣于常规逐点标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磁导航遥控导管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 RVOT-VT/PV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体表心电图检查,诊断为RVOT-VT/PVCs的患者共16例[女12例,男4例,平均年龄(44±15)岁],结合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和起搏标测确定靶点,磁导航遥控磁导管实施消融术,消融失败者改为手控导管消融。结果10例(63%)患者使用磁导航消融成功,6例需手控导管消融,1例术后出现动静脉瘘。平均放电(3.9±1.6)次,放电时间(240±33) s,总手术时间为(190±42) min,总X线曝光时间为(4.8±2.6) min,术者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2.0) min,磁导航系统遥控导管X线曝光时间为(1.6±1.0) min。结论应用磁导航系统结合非接触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实施遥控导管消融治疗RVOT-VT/PVCs,并可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40例,男女比例1.0∶1.2,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 4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24例,游离壁16例.射频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2.5%,随访(17.7±3.6)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16.2%),总成功率为77.5%.结论 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RVOT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EnSite NavXTM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零X线曝光下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方法 53例行RFCA的PSVT患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其中右侧旁道(AP)10例,左侧AP18例。在EnSite NavXTM三维电标测系统指导下放置冠状静脉窦(CS)、His束及右房/右室(RA/RV)标测导管并行心电生理检查,消融大头导管(ABL)进入拟消融区域建模、消融。结果 53例中,49例采用该方法消融成功,成功率92.5%(49/53)。手术时间:76.6±29.6 min。1例左侧隐匿AP患者由于术中癔症发作而改用X线透视下消融;2例显性AP患者(右侧游离壁1例,左后游离壁1例)用温控消融导管在靶点处反复放电无效后,在X线透视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阻断AP。1例右侧显性AP患者1个月后复发(1/50),在X线透视下再次消融成功。所有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利用EnSite NavXTM三维电标测系统可在无X线曝光下完成RFCA治疗PSVT。  相似文献   

7.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和右室电生理导管 ,运用置入左室的 6 4极球囊导管和大头电极 ,系统重建三维心内膜几何模型和等电势 ,经右室导管诱发VT ,心动过速周期为 32 3.8± 48.1ms。EnSite 30 0 0系统标测到VT的最早激动点分别位于左后间隔中下部、左侧间隔后下部左束支下方、后下间隔近心尖部、左室后壁近基底部和左后间隔中部。在最早激动点和关键峡部分别行点状、环状和线性消融。 2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放电、3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消融 ,均获成功。成功消融靶点处的单极电图均为QS型。X线曝光时间为 2 5± 12min。随访 7.8± 4.6 (1~ 1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作心动过速。结果表明 ,与常规方法比较 ,EnSite 30 0 0系统所建立的心腔三维模拟等电势图可直观地显示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传导途径和关键峡部 ,系统模拟的单极腔内电图的形态也有助于判断病灶起源部位及提高消融成功率 ,尤其适用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其独特的导航系统可引导消融导管到达靶点部位指导射频消融 ,并可减少X?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 RVOT室性早搏患者,自发或药物及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室性早搏频繁发作后,在 CARTO指导下重建右室流出道,构建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观察消融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和 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通过随访评价导管消融后的远期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 CARTO指导下右室流出道电解剖重建,室性早搏的解剖部位主要位于RVOT间隔面,少数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和游离壁,消融放电(2.4±1.2)次,累计放电时间(120±23)s,手术时间(1.62±0.35)h,X线曝光时间(8.8±2.6)min,所有患者术中即刻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3个月~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消融频发 RVOT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同时消融手术时间短,曝光时间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常规电生理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EnSite)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6例室早患者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13例室早采用EnSite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1,7天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观察随访疗效。结果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比较,EnSite标测指导下,室早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心肌损伤指标CRP、cTnT和CK-MB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的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个月随访时,常规电生理标测组3例室早复发;EnSite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时,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EnSite标测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希氏束旁道CARTO3及常规X光指导下标测及消融方法。方法纳入12例希氏束旁道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入选患者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9例患者行常规X光透视下标测消融靶点并进行消融,3例患者应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靶点标测及射频消融。对不同标测方法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9例常规标X光测患者中成功6例(66.7%),2例未成功,1例靶点距离希氏束过近,放弃消融,术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X线曝光时间(36.2±13.4)min;CARTO3指导3例均成功(100.0%),X线曝光时间(14.2±7.8)min。与常规X光测患者比较,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靶点消融成功率更高,X线曝光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X光相比,CARTO3指导希氏束旁旁道消融可更精确指示希氏束及消融导管空间位置,缩短X光曝光时间,提高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与常规X线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经主动脉途径行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患者11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必要时结合短暂X透视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在传统X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指标:(1)放置标测导管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T1)和曝光剂量(CD1);(2)操作消融导管进行标测消融过程中X线照射时间(T2)和曝光剂量(CD2);(3)手术时间;(4)即刻成功率与总体成功率;(5)并发症。结果观察组57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两组消融即刻成功率100%,随访6个月,对照组1例复发;两组间T1和CD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和CD2均显著减少,分别为[(7.5±2.3)min vs(12.1±2.6)min,(8.6±2.5)mGy vs(16.4±3.1)mGy;P<0.001]。结论与X线引导下相比,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经主动脉逆行射频消融左侧旁道安全、有效,可缩短X线照射时间,减少X线曝光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rto标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的方法和对射频导管消融(RFCA)的指导作用;分析RVOT-VT起源点与12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探讨12导联心电图对RVOT-VT起源点定位的辅助作用.方法14例特发性RVOT-VT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9.0±8.0)岁.所有病人均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对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或有频发室性早搏(PVCs)的病人,采用Carto标测VT或PVCs的最早激动点作为RFCA的靶点.如不能诱发VT或无频发PVCs患者,在窦性心律下标测RVOT的解剖结构,然后进行起搏标测,寻找起搏心电图与临床上VT或PVCs的心电图相同或相似的最佳起搏点作为RFCA的靶点.通过成功的RFCA确定每例VT起源点在RVOT的部位,然后分析每例VT起源点对应的12导联心电图特征.结果14例病人中,有8例病人手术时在基础状态下或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有频发的PVCs,通过捕捉和标测PVCs重构RVOT的解剖结构和PVCs的电激动顺序,顺利地标出PVCs的最早激动点作为RFCA的靶点.另6例临床上有持续性VT的病人,有2例术中诱发出持续性VT.在VT状态下用Carto标测VT的最早激动点作为RFCA的靶点.2例只诱发短阵持续性VT和另2例只有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出非持续性VT的患者,用起搏标测找出最佳消融靶点.所有14例RVOT-VT均成功地进行了RFCA,成功率为100%.VT起源于间隔部8例(57%),后壁4例(29%),外侧壁2例(14%).I、aVR和aVL导联上的QRS波形态有助于确定VT起源点在间隔部或游离壁;V3导联上的R/S比值有助于确定VT起源点在RVOT的上部或下部.结论Carto标测通过在VT或PVCs时行激动顺序标测或无VT和PVCs时行起搏标测可以准确地确定VT或PVCs的起源点,并有效地指导RFCA.VT或PVCs的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在术前定位VT或PVCs在RVOT的起源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点标测(单极组);确定激动起源靶点后再进行起搏标测证实并实施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消融次数及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成功率。结果 29例患者完成电生理标测及消融,单极组16例,多极组13例。多极组平均采集有效标测点明显多于单极组;激动顺序标测耗时两组未见差异。多极组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极组,但是在平均消融次数、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指标比较,多极组却显著少于单极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即刻消融终点。随访(6.9±3.2)个月,单极组1例复发。结论采用多极标测导管对RVOT局部进行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快捷、精确,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对术中室早发作较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单导管技术实施三维电解剖标测和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方法78例住院患者(男34例,女44例),平均年龄(41±11)岁。采用Carto及单一专用导管行电解剖重建、激动顺序标测、起搏与拖带或基质标测,实施射频消融。部分病例与多排CT心脏影像融合显示,观察即刻成功率、消融成功靶点的分布、并发症,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共75例完成消融,73例采用单导管技术,即刻成功71例。成功消融部位: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33例,游离壁18例,肺动脉瓣上5例,左心室流出道4例,左冠窦7例,右冠窦4例。操作时间(62±25)min,X线曝光时间(12±8)min。3例消融术中出现右束支阻滞,2例术后恢复,未见其他并发症。随访复发2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1例症状减轻未再消融。结论用单导管实施三维电解剖标测与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左室特发性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ILF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2000年6月至2019年4月射频导管消融治疗30例儿童ILFVT,年龄1~14岁,男性12例,女性18例。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ILFVT诊断后经X线二维或CARTO三维系统引导标测消融,消融靶点为心动过速时左室间隔部标测最早激动处或窦性心律时左室间隔部最早Purkinje电位或舒张期电位处。结果 29例诊断为左后分支ILFVT,1例诊断为左前分支ILFVT。经X线引导ILFVT标测消融13例,应用CARTO三维系统引导标测消融17例。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消融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X线二维指导下消融,分别为[(30±10)min vs (50±20)min,P<0.05;(5±2)min vs (15±5)min,P<0.05]。30例患者ILFVT均消融成功。随访2年,2例应用X线指引消融ILFVT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7例右心室流出道源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2例,室性期前收缩95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将单根消融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流入道或流出道。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01例,成功率94.39%。有效靶点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起始点提早(36.1±5.8)ms。成功靶点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游离壁27例、后间隔26例、前间隔48例。操作时间(55.2±26.2)min,X线曝光时间(9.9±53)min,放电时间(418.2±163.6)s,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月~3.5年,复发3例。结论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源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且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间我院对68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了在Carto(n=56)或EnSite/NavX(n=12)和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收集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初始肺静脉电学隔离率、最终肺静脉电学隔离率及并发症资料。结果68例患者共计完成136个环形消融线,操作时间平均为(240±65)min,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7±12)min。用于左心房重建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放电时间分别为(20±9)min和(62±24)min。在完成预定环肺静脉消融线后,初始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50.7%(69/136),经寻找缝隙补充消融后最终肺静脉电学隔离率为95.6%(130/136)。70.2%(59/84)的缝隙分布于左侧,29.8%(25/84)见于右侧。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和2例锁骨下及左胸部皮下血肿,均经保守治疗康复,无肺静脉狭窄。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加单环状标测导管指示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学隔离肺静脉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nSite NavX~(TM)系统指引下X线零曝光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心房扑动患者18例。18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心脏血管结构异常。所有患者均在EnSite NavX~(TM)系统指引下实施X线零曝光电生理检查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射频消融后三尖瓣达到双向阻滞及补充的射频消融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术后30~90 d心房扑动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均成功,其中10例(10/18)为沿设计消融线一次射频消融后即达到双向阻滞,5例(5/18)第二次补点消融达到双向阻滞,3例(3/18)第三次补点消融达到双向阻滞。手术时间为(118.36±42.25)min,未发生射频消融相关并发症,随访30~90 d无复发。结论 EnSite NavX~(TM)系统引导下X线零曝光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导管消融疗效及体表心电图应用价值。方法:术前根据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室早的形态特征初步判断室早起源部位,对5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早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其中26例采用传统标测法,32例采用非接触球囊标测法(Ensite三维标测法)。结果:①非接触球囊标测法与传统标测法相比较,成功率高(100% vs. 81%)、复发率低(3% vs. 19%),X线曝光时间短[(3.6±1.4)min vs.(32±12)min];②标测和消融结果显示30例患者室早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其中7例起源于前间隔,9例起源于中间隔,14例起源于后间隔。22例患者室早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其中7例起源于前游离壁,4例起源于中游离壁,11例起源于后游离壁。体表心电图特征对判断室早起源部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安全有效,仔细分析心电图室早QRS波形态特征有助于判定室早起源部位,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nSite- NavX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EnSite组和常规X线组,每组40例。分别于EnSite系统或常规X线透视下行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标测消融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消融次数、有效放电率、即时成功率、1年复发率。结果 EnSite组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右侧旁道6例,左侧旁道11例),X线透视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9例(右侧旁道6例,左侧旁道13例);2组患者全部消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EnSite组X线曝光时间[(5.1±1.3)min、(1.3±0.2)min、(1.2±0.2)min]明显短于常规X线组[(10.3±2.3)min、(25.3±7.8)min、(17.7±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Site组右侧旁道及双径路组消融手术时间[(48.1±12.5)min,(41.6±10.3)min]、放电消融次数[(3.7±0.5)次,(2.8±0.6)次]、有效放电率[(48.3±13.1)%、(52.4±13.7)%]均优于常规X线组[(59.7±13.3)min、(54.3±12.2)min,(5.8±1.1)次、(4.1±0.8)次,(31.3±11.1)%、(41.3±11.8)%],而左侧旁道消融EnSite组上述指标[(51.7±11.3)min、(5.7±0.6)次、(32.3±10.3)%]则差于常规X线组[(32.3±8.5)min、(3.1±0.7)次、(54.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Site指导下行消融是有效可行的,右侧旁道及双径路消融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