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4年5月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53例(53眼),根据角膜是否穿孔分为穿孔组(27例)和未穿孔组(26例)。对各组进行前房积脓、基质脓疡、眼压等比较,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结果穿孔组与未穿孔组前房积脓、基质脓疡、眼压、是否接受激素和抗真菌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真菌培养合计阳性率为75.5%,分离的真菌中,镰刀菌属占的最多(30.0%),其次是曲霉菌属(27.5%),再次为念珠菌属(20.0%)。穿孔组与未穿孔组病原菌分布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组和未穿孔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刀菌属是导致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前房积脓、基质脓疡、眼压升高、激素治疗等有可能诱发角膜穿孔。角膜穿孔对患者视力恢复影响较大,应尽量避免角膜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种的变迁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2000-2006年山东省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菌种的分布、变迁及部分常见致病菌时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溃疡组织刮片和角膜移植术中取下的病变角膜片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分析致病菌的构成及其随年份的变化和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开展真菌体外药敏试验以来的试验结果 .结果 2000-2006年间,共有898例患者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770例(85.7%)真菌培养阳性.其中首位的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547例,71.0%),历年百分比分别为75.5%、72.8%、71.5%、75.2%、76%、68.8%和56.4%;曲霉菌属(84例,10.9%)是第2位的致病菌,历年所占百分比为15.1%、15.2%、13.1%、10.2%、10.4%、8.0%和6.9%;链格孢属(74例,9.6%)位居第3位,历年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9%、3.3%、3.7%、6.6%、8.8%、12.0%和29.7%.镰刀菌属主要菌种为茄病镰刀菌(33.8%)、尖孢镰刀菌(28.2%)与串珠镰刀菌(27.4%);曲霉菌属主要菌种为黄曲霉(53.6%)与烟曲霉菌(39.3%).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647、0.714、1.624、15.108和27.070 μg/ml.镰刀菌属5种抗真菌药物MIC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899、0.893、3.077、37.124和21.687 μg/ml;曲霉菌属分别为0.794、0.591、0.416、23.973和7.127 μg/ml;链格孢属分别为0.409、0.479、0.433、11.655和7.104 μg/ml.结论 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和链格孢属是山东省真菌性角膜炎前3位的致病菌属.2000至2006年间,镰刀菌属始终居于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首位;其次为曲霉菌属,比例呈下降趋势;链格孢属居于第3位,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镰刀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MIC值的几何均数低,对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MIC值的几何均数高.曲霉菌属和链格孢属对5种抗真菌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较镰刀菌都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谱特征,提供感染性角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刮片或术中切除的角膜溃疡组织标本资料,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感染病原菌谱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1 046例(只眼)的角膜溃疡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5.3%。分离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53.1%),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31.2%)、革兰阴性杆菌(11.1%)及革兰阳性杆菌(4.6%);而真菌中以镰刀霉属构成比最高,为69.4%,其次是曲霉属(21.9%);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0.4%)。结论该院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多见,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以镰刀霉属的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51-2752
对2009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3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药物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治愈组、无效组。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外伤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无效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溃疡面积、浸润深度、前房积脓、镰刀菌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1)。当溃疡面积>16mm2、浸润深度>300um、前房积脓>2um、为镰刀菌真菌性角膜炎时,预后较差,药物治疗无效,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38例,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分析。按年统计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构成谱的变化,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发展趋势。结果 13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培养分离出168株真菌,其中2013年49株,2014年51株,2015年64株。3年病原菌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角膜炎主要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份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谱基本稳定,但耐药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角膜炎是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真菌性角膜炎多有植物性外伤病史,治疗比较棘手.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以及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治疗主要是在局部清创的基础上,使用咪唑类[1]、多烯类[2]或嘧啶类[3]药物,但是部分药物有比较强的毒副作用,多主张联合用药[4],治疗过程较长,起效缓慢.那他霉素属于多烯类药物,研究发现那他霉素滴眼液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1 ~ 2011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508例(508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病原学诊断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农民437例,占86%(437/508),50% (254/508)例有角膜外伤史,其中植物划伤147例(29%),异物损伤107例(21%),但仍有约40%患者无明显诱因.KOH刮片检查阳性率为75% (381/508),真菌培养阳性率61%(310/508),分离得到的真菌中镰刀菌属占67%(208/310),其次是曲霉菌属25%(77/310),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91%(133/146).32%(163/508)患者给予那他霉素治疗,治愈率为58% (94/163),68%(345/508)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治愈率为37%(128/345),28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1%的患者行板层切削术联合碘伏烧灼,13%的患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7%的患者行板层切削联合羊膜或结膜瓣覆盖术,39%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最终行眼球摘除者23例.结论 植物划伤为真菌性角膜的主要病因,共焦显微镜检查菌丝阳性率较KOH湿片镜检高,角膜清创、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点眼为目前早期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186例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阳性107例,阳性率为57.5%。共分离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5株,占83.3%;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12.3%和4.4%。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的病原菌普遍耐药,分离率居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6.1%,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保持高敏感性。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伏立康唑对临床分离的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和白念珠菌的抗菌效果,并分析其与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联合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M27-Ed4及M38-A3方案,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单独使用伏立康唑、硝苯地平对30株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和15株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测定药物联合使用的抗真菌效果。结果伏立康唑对茄病镰刀菌复合体和白念珠菌的MIC范围分别是0.25~8.00μg/ml与2.00~64.00μg/ml。伏立康唑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时,对所有的茄病镰刀菌复合体(30/30)无协同效应,无拮抗效应;对86.7%(13/15)的白念珠菌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药物敏感性增加(P <0.001)。结论伏立康唑联合应用硝苯地平可增加白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药物敏感性,有协同效应,对茄病镰刀菌复合体无协同效应,无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病情严重、致盲率高且治疗棘手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以镰刀菌感染为主[1]。本院近期收集到2例镰刀菌感染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真菌性角膜炎是真菌直接感染角膜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致盲性角膜病,是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首位原因~([1])。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曲霉菌属、念珠菌属感染。虽然在我国眼科治疗具备角膜移植、角膜清创等规范的治疗体系,但是由于各级医院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并且用于治疗真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以致盲率极高为特点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近年来由于激素、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其发病率显著增高。目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抗真菌药物临床效果大部分不理想,尤其重症感染患者,效果更差。作者白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角膜清创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达滴眼液与斯皮仁诺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海敏 《临床医学》2004,24(1):56-56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等[1 ] 。随着眼局部广谱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普遍使用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逐年增多。近年来 ,我们采用静达滴眼液和斯皮仁诺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12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在 3 2~ 75岁 ,平均年龄5 4岁 ,均为单眼 ;病程 1~ 3个半月 ;有角膜外伤史 8例 ,其中植物性外伤 5例 ,有角膜异物剔除史 2例 ,不明原因 2例。全部病例均由局部溃疡面刮片涂片及培养检查确诊为真菌性感染 ;其中睫状充血 12例 ,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324例肺癌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396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为70.7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的检出率为15.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的检出率为14.10%,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铜绿假单胞菌除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耐药性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细菌。真菌对抗真菌药敏感度高。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2005年6月16日-2007年1月1日分离的128例患者感染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出感染菌株354株,获得性感染菌株196株(发生率17.19%),其中革兰阴性(Gˉ)菌占48.O%,革兰阳性(G+)菌占33.2%,真菌占18.9%.在Gˉ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中以热带假丝酵母菌最多.Gˉ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泰能;G+菌对万古霉素和万迅的敏感性最高;真菌除特比奈芬敏感性较低,对其他均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综合ICU感染患者仍以Gˉ菌为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综合性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地区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菌谱及药物敏感性的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敏资料。结果620份分泌物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8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5株(51.8%),革兰阴性杆菌106株(37.8%),真菌29株(10.4%);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则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氢酶烯类抗菌药物等敏感性高,而对其他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真菌方面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类的抗生素敏感度较高。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致盲率极高。常见的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酵母菌等。常发生于植物性角膜外伤后,如树枝或农作物擦伤,也可发生在其他的角膜上皮缺损后,如角膜接触镜的擦伤或角膜手术后,一些菌种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妇产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妇产医院临床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该医院连续3年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8 985株,其中真菌为主要优势菌群,占分离菌株总数63.5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23.97%和12.44%。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45.90%;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B群链球菌,分别占12.79%和11.57%。B群链球菌对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均接近80.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率在96.6%~73.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 妇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以真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发展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矽肺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94例矽肺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其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对主要病原的耐药性进行试验.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地位,占67.59%,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为16.99%和15.42%.矽肺患者病原菌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卡他莫拉菌、铜绿假单胞菌、黏质沙雷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升高,真菌感染也呈上升趋势.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矽肺患者耐药问题和预防双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引起鼻窦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与鼻窦炎感染类型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诊治的1 050例鼻窦炎患者,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所取的窦腔内容物行标本直接涂片镜检,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和质谱仪菌种鉴定。结果 1 050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急性鼻窦炎患者1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384例和真菌性鼻窦炎患者502例。细菌直接涂片和培养结果一致,2013年~2016年真菌涂片镜检的总体阳性率66.5%,培养阳性率44.0%, 2017年改进了真菌培养前处理方法后培养阳性率87.1%,涂片镜检的阳性率68.8%,真菌涂片阳性率高于培养结果。经培养鉴定共检出1283株病原菌,排在前几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77株(13.8%)、铜绿假单胞菌101株(7.9%)和流感嗜血杆菌78株(6.1%)为主,其次为链球菌属90株(7.0%)和克雷伯菌54株(4.2%);厌氧菌主要为普雷沃菌14株(1.0%)、具核梭杆菌5株(0.1%);真菌以曲霉菌200株(15.6%)为主,多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急性鼻窦炎多为一种病原,慢性鼻窦炎多混合2种以上病原菌,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病原菌的种类和排序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的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厌氧菌多为普雷沃菌和具核梭杆菌;真菌性鼻窦炎以曲霉菌属为主,同时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应根据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