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普洱市梅毒的流行情况,探讨防治工作措施。[方法]分析普洱市2007-2011年梅毒疫情分布情况。[结果]普洱市2007-2011年梅毒呈上升趋势,女性多于男性,其中隐性梅毒及一期梅毒占绝大部分;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但大于60岁男性发病近年上升比较明显,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结论]应加强普通人群的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对重点人群的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减少传播,降低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文东  吴莹  艾静  胡建利  梁祁  李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33-4935,4940
目的 深入分析江苏省梅毒流行特征,对未来发病趋势进行定量预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描述江苏省2005~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基础上对2011~2013年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梅毒108 788例,年均发病率为23.90/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逐年增长,但涨幅逐渐下降,2010年较2009年已略有降低.病例以Ⅰ期、Ⅱ期为主,分别占梅毒病例总数的33.87%、34.69%.根据月发病数据拟合了ARIMA(3,1,1)(0,1,1) 12模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3年梅毒发病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近几年来江苏省梅毒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梅毒仍是全省重要的传染病负担之一,未来3年梅毒发病将缓慢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性病综合防治力度,并根据流行特征适度调整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滨州市的梅毒流行特征,为提出对梅毒的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下载中国疫情信息网报告的2011-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梅毒病例疫情资料,描述梅毒的三间分布。结果 滨州市2011-2020年报告梅毒7 387例,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快速增长-下降-稳定增长”趋势:2011-2013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30.67%;2014-2016年下降;2018-2020年稳定增长,年均增长5.28%。2011-2020年年均发病率为19.20/105,年均增长11.97%。一期和二期梅毒男女比为1.41;隐性梅毒男女比为0.90,隐性梅毒病例占总发病数的71.22%,且构成比随发病人群年龄的上升不断增长(P<0.01);2018-2020年,60岁及以上人群年均发病率最高,男性为65.04/105、女性为55.33/105;20~39岁女性年均发病率为45.79/105,高于同组男性(P<0.01);15~19岁组病例数增长快速。滨州市滨城区年均发病率高于其他县市区(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990-2011年濮阳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疫情分布特征,为制定甲肝预防控制策略提参考依据。方法对濮阳市疫情资料汇编和2005年以来法定传染报告系统中的甲肝资料按时间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甲肝疫苗广泛应用,甲肝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由1992年发病率最高为28.64/10万降至2011年的0.78/10万,甲肝占各类肝炎构成比由1990年的53.57%下降至2011年的0.41%;从2007年起在发病时间上出现两个高峰,即每年春季的3~4月份和夏季的7~8月份,分别占同时期病例的26.06%、20.00%;发病年龄后移,第一阶段(1990-1996年)儿童从占病例数的45.83%下降至第三阶段(2007-2011年)的6.72%,0~9岁年龄组病例构成较1997年前下降了77.44%,2006年以来无暴发疫情报告。结论在继续保持甲肝疫苗高接种率的前提下,该病将会得到进一步控制且有望被消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普洱市梅毒、淋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普洱市2011-2012年梅毒、淋病疫情情况。[结果]两年间报告梅毒727例(男性267例、女性460例),报告淋病93例(男性69例、女性24例),梅毒占88.66%,淋病占11.34%。普洱市10县(区)均有报告,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85岁,20~40岁年龄组居多(占53.05%);职业以农民较多(占51.46%)。[结论]应当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及规范性传播疾病诊治措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7.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与病变,导致组织破坏乃至死亡。1960年代性病在中国基本被消除,1980年代性病再度抬头,梅毒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大同市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对大同市2005—2011年梅毒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明市1990—2011年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资料。结果 1990—2011年三明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32 390例,年均发病率56.51/10万;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特征;15~44岁青壮年占报告病例数的76.9%,发病年龄逐年后移;发病率以20~24岁最高,达102.82/10万;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2.87∶1;发病以农民、工人和干部职员居前3位,共占61.6%。结论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普及乙肝预防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等综合措施,是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泉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1990—2011年丙肝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1年共报告丙肝124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83/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1351.78,P〈0.001);中心市区平均年发病率高于沿海地区(X2=55.71,P〈0.001),沿海地区平均年发病率高于山区(X2=3.72,P〈0.001);每月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分布;丙肝发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X^2趋势=412.63,P〈0.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45.24,P〈0.00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工人为主。结论泉州市丙肝发病率总体较低,但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加强控制工作,建立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97-2011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自1997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4年网络直报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03/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2.97/10万.15~49岁年龄组每年报告例数所占比例均>50%,≥50岁年龄组报告例数和所占比例同样逐年上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全国报告城乡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病例数比从2005年的1.47下降至2011年的0.99.1997-2011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多分布在北方省份.74.8%的HCV/HIV双重感染者报告有注射毒品史或献血浆史或输血史或手术史.结论中国丙型肝炎病例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地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海南省淋病流行特征,对未来发病趋势进行定量预测,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10-2016年淋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运用ARIMA模型法对其未来3年发病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 2010-2016年海南省淋病发病率及其在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中构成比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地区分布不平衡,三亚市为海南省高发地区,超出全省平均发病水平207.94%。人群分布特征为,性别上男性发病数显著多于女性,性别比达5.19:1。年龄上20~34岁组居多,占62.44%。职业上不详和其它人群最多,占27.41%。根据月发病数创建了模型ARIMA(0,1,1)(0,1,1),预测结果表明,2017-2019年海南省淋病发病水平仍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结论 海南省防控形势不容忽视,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与措施,加大防控力度是减少发病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市淋病、梅毒流行特征,对1990-2004年淋病和梅毒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洁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5):664-664,668
目的:了解柳州市1990-2000年淋病、梅毒流行特征。方法:对柳州市1990-2000年淋病、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柳州市淋病、梅毒发病有持续上升趋势,11年里,淋病由在乙类传染病排位中的第5位上升至第2位,而梅毒则从末位上升至第5位,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0-40岁青壮年为高发人群,职业以工人为主。结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促使人们改变危险性行为,推广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1-2006年天津市梅毒流行状况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001-2006年天津市梅毒流行状况,对2007-2009年梅毒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性探讨,为卫生部门制定控制梅毒流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1-2006年梅毒疫情病例报告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来预测天津市2007-2009年梅毒流行趋势。结果2001-2006年共计报告性病53 204例,其中梅毒为5 637例,平均年构成比为10.60%,平均年发病率为14.70/10万;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2.66%。经灰色预测的预测模型为:Y^(t)=10.111e0.362(t-1)-4.301,模型的平均误差率为4.167%,精度为好(C=0.091,P=1),显示2007-200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结论天津市梅毒流行将呈上升趋势,建立完善的梅毒监测体系,加强疫情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梅毒发病增长趋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梅毒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1-2016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的平均年发病率为14.45/10万,时间上呈不断上升趋势(χ2趋势=31.532,P<0.001),由2011年的8.56/10万,上升至2016年的19.75/10万,上升130.72%。山东省梅毒的构成以隐性梅毒为主,占43.07%。女性梅毒的发病率(14.86/10万)明显高于男性(13.7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6.348, P<0.001)。以35岁~年龄组为峰值,发病率最高,为23.66/10万。25~<55岁是山东省梅毒的高发年龄,发病率在14.97/10万以上。青岛、威海、烟台梅毒的发病率居全省前三位,分别为16.41/10万、15.24/10万、14.98/10万。梅毒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32.22%。 结论 2011-2016年山东省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控制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加强大众梅毒知识宣教,普及梅毒血清学筛查,对进一步降低山东省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探讨全国手足口病“三间分布”(人群、时间、空间)的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的可视化展示技术,对2008-2011年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人群研究表明,病例绝大多数发生于5岁以下年龄段,占所有患者的89.5%;2008-2011年男性人群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人群(均有P<0.001);发病人群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基于时间研究表明,手足口病发病率前3年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011年开始下降,发病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基于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发病强度不同,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发病高发大多数集中在发达地区,总体态势是从北方向南部(特别是沿海地区)、东部向西部扩散的趋势,而西南地区仍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结论 中国大陆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和人群分布特征,因此,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承德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2013年承德市梅毒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承德市2008年-2013年共报告梅毒1 566例,年均发病率为6.98/10万;男性703例,年均发病率为3.19/10万;女性863例,年均发病率为36.87/10万;隐性梅毒所占比例最大,为46.49%。梅毒发病率由2008年的1.22/10万逐步上升到2013年的15.13/10万,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以20岁~39岁(51.72%)为主,职业以民工及农民为主,全市各县区均有发病。结论承德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实施近10年以来,广州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 - 2019年广州市性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流行趋势:2010年以来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一期和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态势,其中早期梅毒年平均下降率为10.23%,χ2趋势检验显示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稳定下降态势(χ2趋势 = 1 151.262,P<0.001)。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2019年下降至1.6722/10万活产数,达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目标要求;(2)发病年龄以20 ~39岁性活跃人群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分别占19.72%、21.54%和25.82%;20~29岁(χ2趋势 = 29.243,P<0.001)和30~39岁年龄组(χ2趋势 = 226.798,P<0.001)发病率有稳中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呈逐年上升态势(χ2趋势 = 484.085,P<0.001);性别构成20~39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分期中早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隐性梅毒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人员、商业服务业为主,分别占31.07%、13.70%、13.64%、12.33%;(3)早期梅毒构成占16.24%,隐性梅毒占81.18%,其它分期占2.58%,且隐性梅毒构成比从2010年71.46%逐年上升至2019年89.84%。结论 广州市梅毒控制达到预期目标,但隐性梅毒及老年人群体发病数上升仍然是今后梅控工作面临挑战,应加大对相应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以及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厦门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04-2012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厦门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4807例,年均发病率为62.40/10万,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年均发病率(/10万),思明区为58.29,湖里区为60.46,海沧区为67.44,同安区为49.62,集美区为47.05,翔安区为35.33(P〈0.01);男性为60.71,女性为64.17(P〈0.01)。14807例中,I期梅毒占20.68%,Ⅱ期梅毒占18.36%,隐性梅毒占55.47%;20~29岁占26.79%,30~39岁占26.190.4;家政、家务及待业者占19.50%,工人占15.74%,农民占9.90%,商务人员占6.60%。结论厦门市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呈现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