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蒙  闫晓杰 《妇幼护理》2023,3(14):3452-3453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68 例随机分为常规管理组和危机管理组两组,每组各 34 例。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救治,危 机管理组采用危机管理模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 危机管理组护理质量高于常规管理组 (P<0.05)。危机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危机管理组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实施危机管理,能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8例,根据是否采用"区域化协同救治"分为区域化协同救治组75例和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53例,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流程,区域化协同救治组结合临床路径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区域协同救治组患者平均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D-to-B时间)、平均溶栓时间明显较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缩短(P 0. 05)。区域化协同救治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LEVF、LVED心功能指标均优于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P 0. 05),且术后3个月心脏功能分级也优于非区域化协同救治组(P 0. 05)。术后3个月,区域化协同救治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2例,无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对照组发生心绞痛11例,心律失常6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心源性死亡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临床路径区域化协同救助模式整合到院前急救、医院间转诊过程可有效缩短冠脉综合征患者全程救治时间,最大程度将其救护时间控制在120 min以内。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导致冠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性血栓,从而引发冠脉血流骤然降低,甚至彻底中断所引发的临床综合征,极易致使心脏猝死~([1])。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是ACS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对冠脉的病变范围和狭窄程度给予准确判断,但CAG具有费用昂贵、创伤性以及并发症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2])。常规心电图(ECG)一般只能将受检者的静息状态及时间较短的一段心电变化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救治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n=50)与急诊全面整体救治护理(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各因子如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评分干预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检验(P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15例临床胸痛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OCT(POCT组)及送检验科(检验科组)检测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对所有患者行急诊或择期冠脉介入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时间、检验值及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床边行POCT检验可显著缩短检验时间[(25±3.23)min vs(128±25.47)min].Myo、cTnI、CK-MB检验结果在两种检验方法中差异无显著性.在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痛的病例中,POCT组和检验科组之间检测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Myo(99.0%vs 98.1%)、cTnI(95.2%vs 96.2%)、CK-MB(90.5%vs92.4%).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中,Myo有2例在两组中升高.包含cTnI 1例升高.结论:在胸痛患者中行POCT检测cTnl、Myo、CK-MB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分层,使得早期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对心血管疾病空前关注和投入,其原因与心血管疾病在全球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不可分.仅仅在美国,2007年美国政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预算就达到了4000亿美元[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对58例ACS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观察实施计划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体重指数(BMI)等生理指标及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在实施6、12个月后,患者TC、TG、LDL、HDL、BMI等生理指标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后患者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CS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增加其治疗有效性,并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妊娠相关蛋白 A(PAPP-A)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其在易损斑块内表达丰富且可以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外周血浓度升高,使其成为预测、诊断 ACS 以及预后评价的生物学标志物[1]。PAPP-A 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之前,通过非侵袭性手段识别易损斑块的新的生物学标记物。现就其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 ACS 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 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常规治疗,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每组5 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改变(P >0 .0 5 )。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0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略有上升,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χ2 =4 .6 8,P <0 .0 5 )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ACS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降低ACS早期临床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RACE评分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ACS患者根据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针对危险程度不同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43例患者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均好转出院。结论:GRACE评分程度越高,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这种评估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心血管方面,同时也应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B型钠尿肽在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微粒子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BNP一32的含量。比较BNP在对照组中不同性别间、对照组和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慢性心力衰竭(CHF)组以及各疾患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男女之间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比UAP、CHF组的测定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P与CH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和UAP组的BNP值与TnI和CK—MB质量(CK—MBMass)呈正相关(P〈0.01),CHF组中BNP则与各两指标无相关。[结论]BNP不仅是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2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8例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76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58例和不稳定心绞痛(UAP)74例;根据冠脉病变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以同期62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IL-27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100.66(68.98,228.86)pg/m L比较,STEMI组、NSTEMI组、UAP组血浆IL-27表达水平[分别为308.64(245.17,359.26)、256.88(181.52,332.51)、218.12(165.33,312.46)pg/m L]均明显升高(P均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STEMI组血浆IL-27浓度明显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均0.05);,在TnI阴性的ACS患者中,IL-27阳性率为54.24%(32/59);IL-27在胸痛患者中预测ACS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29%和58.06%。冠脉三支病变组IL-2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IL-27在AC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机制。IL-27对TnI阴性的ACS患者以及ACS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95-1496
目的探究危机管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应用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静脉采血、分诊评估、急救、准备介入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模式可缩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邹远泉 《临床医学》2009,29(12):13-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本组42例患者,2个疗程结束后,其中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2.8%;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与治疗前(P〈0.05)。结论掌握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给予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2月本院进行疾病急救及治疗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护理。比较2组急性冠脉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入抢救时间为(15.2±7.2)min,比对照组更短,开始再灌注时间为(27.5±12.4)min,比对照组更短,而且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5.4)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广泛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包立宁 《临床医学》2010,30(7):24-2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 h内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 mg/d与40 mg/d,每晚1次,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1、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40 mg/d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20 mg/d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②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20 mg/d及40 mg/d的辛伐他汀均能有效降脂,40 mg/d辛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血管事件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检测因胸痛就诊患者198例,其中急性心梗(AMI)患者10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93例,健康体检者83例,均检测了 hs-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确诊为 AMI 患者的 hs-cTnT、CK、CK-MB 阳性率分别为88.6%、48.6%、71.4%,均高于 UA 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且 AMI 早期患者检测 hs-cTnT 阳性率高于 CK 和 CK-MB。结论hs-cTnT 与心肌酶谱中的 CK、CK-MB 相比,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减少 ACS 的误诊和漏诊,是 ACS 早期诊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14-415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胸痛患者,其中共有急性心梗患者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同时选择54例非胸痛患者进行比较,对其分别进行高敏肌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对比三组检测人群的三组检测值和阳性率大小。结果急性心梗患者(AMI)的三组检测值均大于不稳定性心绞患者(UA)和非胸痛患者,AMI组中hs-cTnT检测值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值,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hs-cTnT、CK、CK-MB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8.24%,48.53%,76.56%,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的阳性率,且AMI组中的hs-cTnT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K、CK-MB对比,hs-cTnT检测心肌损伤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因此应用其进行急性冠脉综合症(ACS)诊断能有效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应将其广泛推广至临床早期ACS诊断中。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最危险的冠心病类型之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在ACS的诊断、治疗、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对ACS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生物学标志物逐渐被发掘。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ACS多标志物研究和新标志物的探索提供了便利。本文将对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其在ACS发生风险中的应用、诊断、药物治疗、预后风险评估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