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树燕 《吉林医学》2009,30(9):849-850
川崎病(kawasaki dist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系1967年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道。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是一种可能与感染密切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病因未明,病理特征为广泛的中小血管炎性反应及免疫性血管壁损伤,可致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KD的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害.本文通过观察36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参数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现对2000-2004年因川崎病误诊的20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变态反应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男孩多见。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瘤(CAA)后期可形成狭窄及闭塞。其病理改变类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川崎病为儿童及青少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现将我院2002~2004年收治川崎病人45例做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awasaki diease,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以全身中、小血管炎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为主要病理改变,血管炎可累及冠状动脉引起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川崎病已引起儿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川崎病造成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较多,现对我院64例KD患儿发生冠脉扩张(CAL)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建华 《海南医学》2005,16(11):79-79
川崎病(KD)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不明。近年来,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已成为儿科常见病种之一。现将我院1998~2004年收治川崎病31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KD),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由于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而缺乏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指标,部分KD病例早期不易被诊断,进而延误早期治疗,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影响预后.本文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收住的7例川崎病误诊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铁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797-798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iymph node syndrome,MCLS)[1],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幼儿高发。本病于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男多于女,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而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可以防止冠状动脉的病变,所以该病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对不完全性川崎病(IKD)要提高认识。现将我院2003年-2008年期间收治的20例不完全川崎病病例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崎病,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KD),是一种以免疫系统活化和广泛的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清,病初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而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93~2001年误诊的1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1].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2],其中不典型川崎病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以变态反应性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5岁以内婴幼儿多见[1],且易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已成为我国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告。诊断标准几经修订,目前多沿用日本2002年修订的第5版诊断标准;治疗目的是控制全身血管炎性反应,防止冠状动脉瘤及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4.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血管炎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提示,KD可能是感染引起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多项研究证实支原体肺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也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其病因复杂,如果临床治疗不当,容易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威胁患儿健康。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是急性期川崎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约有10%~20%的川崎病患儿对单次注射IVIG(2 g/kg)联合阿司匹林并无效果,称为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1]。其具体诊断标准和处理方法至今尚未完全统一。现报告来自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1例IVIG无反应性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awasaki disase,KD)由13本学者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我们对我院51例住院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0月期间收治的34例KD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典型川崎病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 (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幼儿高发。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变和淋巴结肿大[1] 。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 ,主要侵犯大、中血管 ,其中以冠状动脉 (CA)血管炎引起的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 ,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2 ] 。我院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 3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修订标准。男 2 6例 ,女 10例 ,发病年龄 6个月~14岁 ,其中 <4岁 2 8例 (77.8%…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因不明,主要见于小儿,易与败血症、猩红热等疾病混淆,为了提高对KD的认识,现报道我们诊治的30例,并略加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