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表达的影响,以有助于乳腺癌治疗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IGF-1R表达的情况.术前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予以病理确诊并行IGF-1R表达的测定.化疗方法统一采用TA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及环磷酰胺),经过2个疗程的化疗,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化疗前、后IGF-1R表达的变化.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通过体检和乳腺B超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按WHO的统一判定标准来评价.结果 4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经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29例(72.5%)获得了部分缓解,无完全缓解病例,无进展病例.化疗后25例IGF-1R由高表达变为低表达(P<0.01).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能部分通过抑制IGF-1R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2013年1月—2016年7月,乳腺癌患者79例,均给予新辅助化疗,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K1水平。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患者血清TK1水平为(4.11±0.98)×10~(-12) mol/L,明显高于Ⅱ期患者(P 0.05);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化疗后血清TK1为(2.03±0.98)×10~(-12) mol/L,均明显低于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患者(P 0.05);TK1降低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7.00个月和55个月,明显高于TK1升高组(P 0.05)。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TK1水平与TNM分期有关,同时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TK1变化与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检测20例乳腺癌化疗前后IGF-Ⅰ水平,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复发或转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IGF-Ⅰ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同时20例患者随访1年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血清IGF-Ⅰ水平检测可作为乳腺癌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地收集了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n=121)及健康对照(n=50)外周血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和IGFBP-3浓度,比较两组人群平均水平的差异,并了解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乳腺癌患者中,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正相关,IGFBP-3浓度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出现IGF-1信号转导通路上调,且该信号通络与肿瘤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区健康成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血清浓度水平,为研究疾病状态下人体血清IGF-1的浓度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市区90名健康成人血清标本,其中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0岁)各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IGF-1浓度,将所测值在各年龄组、性别组之间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90名健康成人血清IGF-1的浓度平均值为(159.85±77.84) ng·ml-1;老年组浓度显著低于青、中年组;老年女性组浓度显著低于青、中年女性组;余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庆市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IGF-1血清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CEF方案对30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 环磷酰胺(CTX) 600 mg/m2, d1, ;表阿霉素(EPI) 60mg/m2, d1,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 d1, 21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21例降低了临床分期;3例获得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1例无效,总有效率(CR+PR)为70%. 结论: 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原发肿瘤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在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运用不同周期的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多种方案,探讨适合于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三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并根据新辅助化疗的周期数将资料分为单周期组、双周期组和三周期组,比较3组在运用不同周期新辅助化疗和手术的联合方案下治疗时间、新辅助化疗效果、手术结果 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从新辅助化疗完成到手术时间3组[单周期组(5.64±2.00)d,双周期组(5.80±3.74)d,三周期组(6.22±2.76)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效果上看,3组内新辅助化疗后较化疗前的CEA值均有下降(P<01);双周期组和三周期组患者的便血、肛门坠胀/刺激感、大便不畅感等主观感受指标比单周期组明显改善(P<0.01).在评估肿瘤病灶缓解情况中,双周期组和三周期组中出现CR和PR的构成比较单周期组更多,肿瘤缓解率(CR+PR)更高(P<0.01).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不良反应中,新辅助化疗后较化疗前的WBC值在双周期组和三周期组内均明显下降(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WBC差值,在单周期组[(0.16±0.20)×109/L]分别比双周期组[(2.41±2.16)×109/L]和三周期组[(2.63±1.48)×109/L]下降更少(P<0.01).三周期组的恶心和呕吐反应明显多于单周期组(P<0.01)和双周期组(P<0.01);但是腹胀和腹泻反应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新辅助化疗周期患者对方案接受程度的调查发现,单周期组和双周期组对于方案的接受程度均为100%,并表示有信心进行辅助化疗;而三周期组的方案接受率为66.7%(12/18).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单周期组与双周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三周期组与单周期组、三周期组与双周期组的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3组在伤口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分析新辅助化疗周期与手术安排之间的时间、治疗效果和手术结果 ,选择双周期短时间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对我国西部地区患者可能是一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的结直肠癌多学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35例,应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HGF表达水平。结果血清中HGF表达在结直肠癌有远处转移者中为(0.37±0.11)ng/ml,明显高于无转移者的(0.20±0.06)ng/ml(P0.05);T3、T4期者为(0.32±0.29)ng/ml,亦明显高于T1、T2期者的(0.20±0.14)ng/ml(P0.05);肝转移者为(0.43±0.10)ng/ml,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转移者的(0.31±0.09)ng/ml(P0.05)。结论血清HGF水平与结直肠癌发展及肝转移发生有密切关系,血清HGF水平有望作为监测结直肠癌转移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MRI及B超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B超及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85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化疗4周期后患者的B超、MRI影像学资料,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人组患者共85例,均完成4周期新辅助化疗.MRI评估完全缓解(CR)者0例,部分缓解(PR)者56例,疾病稳定(SD)者27例,疾病进展(PD)者2例;B超评估CR者0例,PR者52例,sD者31例,PD者2例.MRI及B超对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均为94.1%.其中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最大径线MRI测茸结果与病理镜下测量结果高度相关(r=0.783,P<0.05),B超对残余肿瘤测量结果与病理镜下测量结果中度相关(r=0.576,P<0.001).结论 MRI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评价的可靠方法,其准确性高于B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MMP、HER-2胞外结合域(ECD)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2015年5月-2017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24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按照HER-2状态将研究组分为HER-2阳性组(53例)和HER-2阴性组(189例).同时,在门诊招募非乳腺癌女性43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2、MMP-9和HER-2 ECD浓度,比较组内或组间浓度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参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参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事后检验采用LSD检验.结果 研究组血清MMP-2、MMP-9和HER-2 ECD浓度分别为(12.07±1.23) 、(25.20±3.53)、(10.42±6.08) ng/ml,HER-2阳性组三者浓度分别为(13.43±4.63)、(25.24 ±2.12)、(13.25±3.42)ng/ml,HER-2阴性组三者浓度分别为(10.55±3.72)、(23.16±3.21)、(6.33±4.11) ng/ml,对照组血清三者浓度分别为(9.03±1.15)、(21.15±2.12)、(4.71±1.93) ng/ml.研究组与对照组间三者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HER-2阳性组与HER-2阴性组、HER-2阳性组与对照组血清HER-2 ECD浓度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HER-2阳性组与对照组、HER-2阴性组与对照组血清MMP-2、MMP-9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HER-2阳性组中血清HER-2 ECD阳性患者的MMP2、MMP-9浓度与HER-2 ECD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1).结论 早期乳腺癌组织HER-2阳性是血清HER-2和ECD阳性的重要条件,并与MMP异常活化有关,联合检测血清HER-2 ECD、MMP-2和MMP-9有助于帮助确定组织HER-2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BCSG1基因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CEF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3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P<0.01),病灶缓解率(CR+PR)为85.6%;新辅助化疗后BCSG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1)。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BCSG1在分子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0.539,P<0.01),提示BCSG1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新辅助化疗后患者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依托咪酯意识消失时的半数效应室靶浓度(EC50).方法 90例ASA Ⅰ或Ⅱ级,同时期行乳腺癌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化疗方案分为未化疗组(Ⅰ组),紫杉醇化疗4周期组(Ⅱ组),药物联合化疗4周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辅助化疗治疗ⅡB期乳腺癌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ⅡB期女性乳腺癌330例,全部单侧患病,随机分成2组.新辅助化疗组152例(年龄32~73岁,平均42.6岁;左侧78例,右侧74例),给予紫杉类、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4个周期后实施手术.非新辅助化疗组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RP)在治疗高危前列腺癌中的价值,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10月采用RALRP治疗86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3±10.5)岁。术前检查单独PSA20ng/ml者19例,单独Gleason评分≥8分9例,PSA20ng/ml并Gleason评分≥8分者58例;术前诊断为T_3期者9例。手术方式均采用经腹膜内路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146±45)min,平均出血量(95±53)ml,术后住院时间为(7.3±2.5)d。术后6例拔管后出现尿失禁,于1周~3个月恢复控尿;术后3例漏尿,2例淋巴漏。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阳性7例;切缘阳性4例,术后控尿恢复后给予局部放射治疗。结论: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采用以RALRP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IGF-Ⅰ)水平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FOLFOX)化疗的临床结局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在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第1天经静脉给予剂量为85 mg/m2的奥沙利铂(输注时间不短于2 h),在第1天和第2天静脉推注剂量为20 mg/m~2的甲酰四氢叶酸(推注时间约10 min),再立即静脉推注400 mg/m2的5-氟尿嘧啶,而后维持22 h持续滴注剂量为600 mg/m~2的5-氟尿嘧啶。2周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化疗前的血清VEGF和IGF-Ⅰ水平。探索血清VEGF与IGF-Ⅰ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清VEGF与IGF-Ⅰ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VEGF与IGF-Ⅰ水平分别为(464.4±57.4)pg/m L和(33.5±7.3)ng/m L。血清VEGF水平与手术史、Lauren’s分型、治疗前肿瘤TNM分期及病理学类型均相关(P0.05),血清IGF-Ⅰ水平与治疗前肿瘤TNM分期及转移的器官数目均有关(P0.05)。SD+PD患者化疗前的VEGF水平和IGF-Ⅰ水平均高于CR+PR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化疗疗效(HR=1.764,P=0.006)、转移的器官数目(HR=1.662,P=0.015)、血清VEGF水平(HR=1.834,P=0.012)和血清IGF-Ⅰ水平(HR=1.855,P=0.008)均为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的预测因素,血清VEGF水平(HR=2.205,P=0.002)和血清IGF-Ⅰ水平(HR=1.931,P=0.004)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预测因素。结论血清VEGF和IGF-Ⅰ可作为接受FOLFOX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T4bN0~2M0)的疗效比较——一项随机对照研究DeoSV,BhutaniM,ShuklaNK,etal.JSurgOncol.2003,84(4):192鄄197.将101例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病人(T4bN0~2M0)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辅助化疗组,前者在手术前后分别接受3个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T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CXCR4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期间59例接受3周期ET(紫杉醇+表阿霉素)方案新辅助化疗的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4.9%(56/59),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XCR4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19)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40),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和PR状态以及HER2表型无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CXCR4表达水平下降,但CXCR4的表达水平及化疗后下降的比例与化疗疗效无关(P0.05)。CXCR4的表达分布状态中呈簇状分布者化疗疗效好于呈散在分布者(P=0.015)。结论 ET方案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水平下降比例与化疗疗效无关,但其表达的分布状态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6周期ET方案(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探讨影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完成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将触诊、超声对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总pCR率为42.3%(22/52);化疗1周期后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缩小30%及以上者pCR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缩小30%以下者(60.9%比27.6%,P<0.05);肿瘤最大径≤3 cm者pCR率高于最大径>3 cm者(P <0.05);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pCR率高于Luminal型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其对化疗的早期反应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高,超声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肿瘤分子生物学类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前后肺癌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改变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华西医院胸外科2015年3~12月连续收治的合并高危因素且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98±8.32)岁]和对照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58±6.71)岁]。康复组行1周的术前肺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PPC、血清SP-D浓度。结果康复组PP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vs.22.73%,P=0.032),康复组肺康复前后血清SP-D水平下降幅度[(30.75±5.57)ng/ml vs.(24.22±3.08)ng/ml高于对照组(31.16±7.81)ng/ml vs.(30.29±5.80)ng/ml,P=0.012];非PPC组术前血清SP-D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PPC组(P=0.012)。结论术前肺康复训练可以降低肺癌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SP-D水平变化程度可作为肺康复训练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66例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采用21d为1周期的CAF方案,共2周期〔CTX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5-FU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ADM3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并与同期未行任何术前治疗的可手术的58例Ⅲa期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57/66),有62.12%(41/66)的患者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7.6个月,明显高于未行化疗组的42.2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7.89%,对照组为34.48%。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减少或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可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