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细胞加入胸腺素β4能增加细胞的抗凋亡能力,若在缺氧环境中上调胸腺素β4基因在骨髓间充干细胞中的表达,其抗凋亡能力如何改变,目前鲜见报道。目的:观察胸腺素β4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凋亡率改变,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Bax、Bcl-2表达影响凋亡能力。方法:将携带有胸腺素β4基因的慢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完毕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胸腺素β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将细胞分为胸腺素β4转染组、对照病毒组、未转染组,分别置于缺氧环境中。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胸腺素β4基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功表达。流式细胞仪结果示,胸腺素β4转染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病毒组、未转染组低,而对照病毒组、未转染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cl-2蛋白在胸腺素β4转染组中表达量较对照病毒组、未转染组高,Bax蛋白在胸腺素β4转染组表达量较对照病毒组、未转染组低,而对照病毒组、未转染组中Bax、Bcl-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过表达胸腺素β4基因可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抗凋亡能力,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调控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9和miR-124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分别转染miR-9过表达慢病毒载体、miR-124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miR-9+miR-124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联合转染,常规培养4 d后,与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对比,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比较四组细胞中miRNA-9、miRNA-124、神经元特异性基因NF(Neurofilament)及神经干细胞基因Nestin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法观察Nestin蛋白和N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miR-9、miR-124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或联合转染miR-9、miR-124上调神经元特异性基因NF和神经干细胞基因Nest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论 miR-9和miR-124的过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实验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水平决定了细胞向靶组织归巢及随后血管生成的效率。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多向分化潜能,探讨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在促血管再生作用领域的意义。方法:无菌条件下骨穿针垂直穿刺髂后上棘处抽取猪骨髓,并行分离及培养,得到传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细胞凋亡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蛋白CXCR4的检测:并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周期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比较均一。传代培养后,细胞不再以集落方式生长,而呈分布均匀的纺锤形。细胞在4d左右开始快速增长,1周后细胞生长进入稳定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较多。证明实验成功分离骨髓干细胞,CXCR4蛋白在细胞体外培养中明显高表达,提高CXCR4的表达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血管再生、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转染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地将化疗前药5-氟尿嘧啶转化成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并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基因治疗载体表达外源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与GFP联合的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及GFP转染至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稳定表达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及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与胶质瘤C6细胞共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5-氟胞嘧啶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 结果与结论:慢病毒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及GFP基因成功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C57BL/6 mMSC-codA/eGFP细胞,C57BL/6 mMSC-codA/eGFP在5-氟胞嘧啶的作用下可引起胶质瘤C6细胞的明显凋亡,在5-氟胞嘧啶浓度为1×106 μg/ L条件下C6胶质瘤细胞凋亡率为60%(P < 0.05)。提示,C57BL/6 mMSC-codA/eGFP可将5-氟胞嘧啶转化成5-氟尿嘧啶并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有显著的限制作用甚至是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转化生长因子β是骨再生中重要的因子,提高其表达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目的:构建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应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同时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体外培养的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转染携带转化生长因子β3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单一基因的慢病毒或单独慢病毒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转染后1周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和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见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3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绿色荧光,转染效率达90%以上。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单一基因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可见应用慢病毒可成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实现其高效表达,且两种基因具有协同促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髓间充质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构建CXCR4腺病毒表达载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骨髓基质细胞的CXCR4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高表达CXCR4蛋白。结论CXCR4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DF-1/CXCR4轴介导BMSCs在肝脏选择性归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形成和通透性诱导因子,其中在体内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表达为主,具有强烈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目的:观察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分离提取50 g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将携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质粒pGLV-EF1a,采用慢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转染后12 h可见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48 h 后表达增多,72 h后达到高峰,其后部分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果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过表达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内外归巢特性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小鼠BMMSC过表达CXCR4,构建过表达CXCR4的细胞(CXCR4-BMMSC)。Transwell~(TM)小室实验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BMMSC迁移能力的影响;噻唑蓝(MTT)法检测BMMSC的增殖能力。BALB/c小鼠接受全身照射(TBI)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BMMSC对照组:小鼠经TBI后,输注5×10~5个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MMSC(GFP-BMMSC);CXCR4-BMMSC组:小鼠经TBI后,回输5×10~5个携带GFP的CXCR4-BMMSC。尾静脉回输细胞后,取小鼠胸腺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回输的细胞归巢至胸腺组织的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BMMSC归巢至受鼠体内胸腺的效率。结果 Transwell~(TM)小室实验证实CXCR4可促进SDF诱导的BMMSC的跨膜迁移;与BMMSC对照组相比,CXCR4-BMMSC的增殖活性显著升高。与BMMSC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XCR4可明显提高BMMSC归巢至胸腺组织的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BMMSC归巢至胸腺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过表达CXCR4可增强SDF-1对BMMSC的迁移募集,体内可促进BMMSC归巢至损伤胸腺。CXCR4还可促进小鼠BMMSC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地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RNA,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有积极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共培养,采用Hoechst33258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在共培养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缺氧组(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共培养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尤其易于导入和表达外源基因,作为抗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具有明显优越性。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负载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将SKOV3卵巢癌细胞与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共培养,对照组为SKOV3细胞与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共培养,MTT法测定SKOV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1)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成功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转染后细胞有白细胞介素1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空病毒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12表达;(2)培养48 h,白细胞介素12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为(68.78±12.35)μg/L,空病毒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12;(3)白细胞介素12转染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SKOV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细胞增殖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转染组SKOV3细胞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G2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组SKOV3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转染白细胞介素1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表达白细胞介素12,其培养上清液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背景:环氧化酶2、聚蛋白多糖酶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关节软骨病理损伤过程。目的:观察携带基因环氧化酶2、聚蛋白多糖酶1的sh RNA干扰载体和携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携带沉默基因环氧化酶2、聚蛋白多糖酶1、过表达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用其转染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并以无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未做处理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结果与结论:环氧化酶2和聚蛋白多糖酶1在转染重组慢病毒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m RNA和蛋白水平有受到了明显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说明应用慢病毒可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沉默环氧化酶2和聚蛋白多糖酶1基因,同时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高表达,为系统性治疗关节炎提供基因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SD大鼠脑缺血后迁移至脑损伤区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PBS对照组、脑缺血MSCs治疗组。将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MSCs,在脑缺血1d后经尾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分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CXCR4的表达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结果:GFP转染率大约87%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大鼠海马分泌的SDF-1α在1 d时达到峰值,1-14 d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4 d后开始缓慢下降,而皮质分泌的SDF-1α在第3 d开始缓慢上升,14 d才达到峰值;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的CXCR4有14%;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6 h发现聚集在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嗅球),在第3 d后在丘脑等缺血半暗带区,在14 d后皮质处的GFP+BMSCs已有明显的增加。结论:损伤组织SDF-1α浓度的升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增加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低氧诱导因子1α可调控其下游成骨及成血管基因的表达,具有提高成骨活性的作用。目的:观察携带人低氧诱导因子1α慢病毒感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Hela细胞中获得低氧诱导因子1α,构建携带低氧诱导因子1α的慢病毒表达质粒Lenti-HIF-1α-eGFP,与LentiPac HIV混合包装质粒共包装293Ta细胞,获得病毒;采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分别在慢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4,7,14 d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Lenti-HIF-1α-eGFP有效地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成骨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钙蛋白、骨桥蛋白、碱性磷酸酶在Lenti-HIF-1α-eGFP感染后第4天开始明显过表达,且持续至14 d。结果表明低氧诱导因子1α可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内源性诱导软骨分为就是通过一定的载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入干细胞内,使其自行分泌诱导因子诱导自身进行分化。 目的:观察将转化生长因子β3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转染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表型转化的能力。 方法: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将转染后3,6,9,12 d细胞裂解提取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检测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的体外表达。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1,2周Ⅱ型胶原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1,2周蛋白多糖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较稳定的表达目的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并且转染成功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阴性对照组能够更好的向软骨表型转化。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3可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软骨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Nesprin蛋白缺失将影响细胞骨架组织和动态平衡,引起细胞骨架刚性丧失或导致细胞过早成熟老化,其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如何? 目的:构建Nesprin蛋白siRNA慢病毒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针对Nesprin靶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miRNA oligo,将4种miRNA干扰质粒转入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筛选最有效干扰序列;将最佳干扰序列和pDONR221载体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入门载体,再将入门载体和慢病毒表达目的载体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获得含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水平测定病毒滴度。慢病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测序证实合成的4对miRNA oligo正确,RT-PCR和western-blot筛选出最佳干扰miRNA质粒为SR-3,成功构建了Nesprin siRNA的慢病毒载体LV-siNesprin。包装慢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活性滴度为106 TU/mL。慢病毒成功了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16.
背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或含有治疗因子的干细胞进行有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目的: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慢病毒质粒pVector-EGFP、pHelper、Envelope 共转染293T细胞完成载体病毒构建,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滴度;取对数生长期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复感染指数MOI值0,5,10,15,20加入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稀释液,72 h后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率及阳性转染率。 结果与结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T细胞能够正确表达,滴度为1×108 TU/mL。包装好的病毒颗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三天后,各孔均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 < 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7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转染率变化不明显。说明以MOI值为10的滴度将慢病毒载体可将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17.
小鼠CXCR4基因的克隆和慢病毒介导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小鼠CXCR4基因并建立其慢病毒表达系统.方法:设计合成PCR引物, 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来源的cDNA中扩增并克隆小鼠CXCR4基因的编码区.构建CXCR4-IRES-GFP表达单元后通过转染细胞, 观察GFP的表达证实其表达效能.然后建立慢病毒表达载体, 包装慢病毒后感染培养的细胞,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在被感染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了小鼠CXCR4基因的编码区.克隆入质粒载体后经DNA序列测定证实了其序列.通过转染细胞和流式细胞术以及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CXCR4-IRES-GFP的表达效能.成功构建了CXCR4慢病毒表达载体, 感染细胞后经流式细胞术分析, 证实被感染的细胞可以表达小鼠CXCR4.结论:成功扩增、克隆了小鼠CXCR4基因, 并成功建立起其慢病毒表达系统, 为后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73α蛋白与细胞抗DNA损伤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XTT实验检测外源过表达P73α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损伤敏感性和损伤诱导的凋亡。结果 反转录病毒能介导hMSCs中外源性P73α的表达,过表达P73α导致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显著增加,P73α转染细胞中增加的化疗敏感性是由于细胞凋亡的增加。此外, cisplatin和P73α能共同活化细胞中促凋亡因子Bax和P21。结论 P73蛋白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化疗敏感性的重要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及CXCR4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中的表达,观察转CXCR4基因后对rMSCs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RT-PCR扩增大鼠CXCR4编码区片段,将其插入慢病毒载体质粒PNL-IRES2-EGFP,获得的PNL-CXCR4-IRES2-EGFP与包装及包膜质粒用脂质体法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所获慢病毒转染rMSCs后,用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CXCR4基因rMSCs组、转空载体rMSCs组中CXCR4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两组rMSCs在SDF-1作用下的迁移能力。结果 双酶切和测序证实,PNL-CXCR4-IRES2- EGFP构建正确,转CXCR4基因rMSCs组CXCR4表达明显增多,在SDF-1α作用下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成功构建带有EGFP和大鼠CXCR4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CXCR4-rMSCs基因工程细胞,为深入研究SDF/CXCR4轴在rMSCs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在干细胞中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目的:构建携带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其定向分化潜能变化情况。 方法:应用重组慢病毒技术构建携带沉默环氧化酶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并用其转染体外培养第3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无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组和未做处理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进行对比。转染后7 d分别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和蛋白检测环氧化酶2表达量。对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观察环氧化酶2基因沉默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慢病毒转染3 d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出绿色荧光,阴性对照组转染效率可达90%以上,实验组转染效率达85%以上。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 环氧化酶2基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抑制。环氧化酶2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成骨、成软骨能力无明显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