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472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均为脊柱后路手术,其中9例术后伤口感染,接受伤口清创引流手术,未取出内固定及植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随访8~19个月(平均11个月),本文回顾性分析术后伤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结果手术时间100~325min;术中失血量200~1 500 mL;术后引流量65~1 350 mL,大多比同期同类手术明显增加。472例患者术后感染共9例,发生率1.91%(9/472)。伤口感染初始征象出现时间为术后10 d(6~16 d)。白细胞总数、血沉及CRP在术后4~7 d明显升高,且维持在高位水平14 d以上。细菌培养显示致病菌主要为常见皮肤菌群。除1例复发(再次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外,其余无临床感染复发征象。结论脊柱术后伤口感染主要发生于后路开放性手术,均为深部感染;术中、术后出血总量大、手术时间长是造成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差及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清创引流、一期缝合伤口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效果;清创手术不必常规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椎术后并发切口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因胸椎体感染患者突发下肢截瘫,急诊行胸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术后第7天出现切口深部感染,棘突、椎板骨质及部分硬膜外露,细菌培养提示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LBLs)感染,我们给予保留内固定并给予创口VSD技术处理,同时积极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结果患者经过两次清创及VSD技术处理,创面乙级愈合,随访8个月后未出现迟发性切口感染。结论胸椎内固定术后早期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应予以保留内固定,并且如果出现骨质甚至硬膜外露时,给予切口VSD处理仍然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Superficial zone of spinal site infect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间,应用VSD治疗11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的临床疗效。11例均未拆除内固定物,术区清创后,VSD治疗1~3次,二期无张力缝合术口或临近肌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11例术区浅层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术口二期愈合。结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术区浅层感染,经彻底清创,VSD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感染向深层蔓延几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骨质缺损,可以选择自体髂骨、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等多种植骨材料。 目的:对比椎弓根入路不同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 方法:纳入40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18例伴有截瘫,15例存在后凸畸形,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期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治疗后随访24个月,观察病灶愈合、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自体髂骨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P < 0.05),后两组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均未发生植骨块及钛网脱落、断裂与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截瘫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3-6个月的对症治疗,肌力基本恢复,脊柱后凸畸形基本矫正。表明自体髂骨治疗效果最好,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治疗效果相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10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66岁,平均(49.6±12.8)岁,颈椎肿瘤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腰椎滑脱症3例、胸腰椎骨折1例。结果 10例患者均获治愈,清创次数为1~5次。早期所有病例在清创术后2~8周愈合,内固定装置均完整保留。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6~2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通过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清创、置管冲洗或负压封闭引流,所有感染患者均治愈,同时内固定物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保留假体清创:是用于治疗关节置换后感染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早期治疗,对于感染的关节只是进行垫片或者内衬的更换,清除关节腔内感染及疑似感染的组织,不取出假体,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痛苦小、花费少的治疗方法。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用于治疗重度关节磨损、严重关节畸形的患者,用金属假体代替股骨关节面和胫骨关节面并在关节面之间加聚乙烯衬垫,是近代发展非常快的手术,解决了患者膝关节疼痛,纠正了力线,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与翻修手术比较,保留假体清创治疗假体周围感染具有创伤小、耗时短、花费低等优势,但是关于保留假体清创的适应证和围术期管理还存在争议。 目的:综述清创保留假体手术应用于假体周围感染的术前适应证、术中操作及术后抗生素应用。 方法:英文文献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年限为2000至2018年,检索关键词为“total knee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Diagnose、treatment”。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00至2018年,检索关键词为“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保留假体清创术”。筛选相关文献,统计文献保留假体治疗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成功率,总结最为准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经验。 结果与结论:目前关于关节置换后感染的诊断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很多组织提出了一些共识和指南,其中Parvizi等综合其他共识和指南提出了新的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保留假体清创适用于稳定且固定良好的假体、症状持续时间短、软组织良好且无窦道形成的患者。术中应该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疑似感染的组织,碘伏水浸泡半小时,更换新的垫片,清创完全后对重新消毒铺巾更换一套新的手术工具。术后应根据培养结果联合应用敏感的抗生素,院外口服利福平4个月。保留假体清创是治疗早期急性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最佳方法,具有患者痛苦小、花费少、接受度高、避免翻修等优势。 ORCID: 0000-0002-2784-1542(徐长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快速成型技术被迅速的应用于医学重建领域,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可为组织缺损患者制作个体化的植入物,可达到空间尺寸上的精确修复。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钛板,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方法:9只杂种犬行螺旋CT扫描获取头颅骨骼数据,建立数字3D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右侧下颌骨体部切除术,并制作个体化板状修复体,经快速成型加工制造,获得个体化的钛板。然后行动物实验,手术制造右侧下颌骨体部4 cm长节段性缺损,同期手术切取自体髂骨块固定于快速成型钛板的舌侧,修复下颌骨缺损。采用核医学、力学、影像学和组织学等方法评估骨移植后的转归。 结果与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支架重建了左右对称的下颌骨形态,自体髂骨移植后逐渐皮质化,植骨和钛板之间形成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层。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应用快速成型钛板能够达到形态和功能兼顾的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一种难以处理的并发症,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寻找到一种反应快速的、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显著优化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过程。 目的:监测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并与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明确上述指标鉴别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方法:招募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关节置换后疼痛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患者81例。所有的感染患者修复手术分为两期,一期彻底清创,安装临时占位器,平均3个月后进行二期重建。术前1 d采集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脂多糖结合蛋白、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术中采集滑膜及假体周围假包膜的样本,行细菌及组织形态学检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与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最大,为0.962,95%置信区间0.924-1.000,诊断价值最佳,此时的临界值为23.5 μg/L,表明术前患者血脂多糖结合蛋白超过23.5 μg/L时,诊断为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最大;其次是C-反应蛋白,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为0.871;而白细胞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接近0.5,术前根据白细胞计数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价值不大。提示检测脂多糖结合蛋白对于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对假体周围感染的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均很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背景: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其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治疗方案亦存在争议。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灶的清除彻底与否决定能否重建关节并恢复关节功能。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过程中彻底清创的经验及疗效。 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23例(24髋)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病例,均符合共识性的诊断标准,修复方案分两期,一期彻底清创加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置入;二期行关节重建,若间隔期感染持续存在,可以重复清创,待感染彻底控制后行关节重建。翻修后随访期间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评估感染控制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5分(27-4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6分(76-98分),且均无感染复发,感染控制率达100%。提示二期翻修是治疗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有效方法,彻底清创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感染复发,提高假体稳定性,从而重建关节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脊柱结核外科干预治疗中如何有效修复破坏之椎体,是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 目的:探讨国内目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骨缺损修复方法、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及新进展。 方法:CNKI数据库检索2006/2010-01-01五年间相关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文献,先检索关键词“脊柱结核”,再分别以:“内固定”,“植骨”,“人工骨(材料)”,“钛网”, “骨水泥”,“人工椎体”,为关键词在以上数据中检索,根据入选条件,选择相关文献,对其文献报道病例、手术方法(包括骨修复方法)、疗效(包括治愈率、复发率、Cobb角纠正)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自体骨(髂骨、肋骨)是脊柱结核目前骨缺损的主要修复来源,其次是钛网植骨,人工骨及人工椎体少量用于临床治疗。提示,自体骨仍是脊柱结核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来源,是钛网植骨次之,人工骨及人工椎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将来植骨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减少术后颈椎不稳的发生率 ,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 7具新鲜人颈椎标本 [C1 ~T1 ],制作成前路植骨融合术加“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固定的标本 ,从生物力学角度对颈椎不稳三种情况下 (前屈、后伸、侧弯 )进行了 7具新鲜尸体标本实验研究 ,采用前路手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造成创伤后采用植骨融合加钢板固定 ;用生物力学实验手段比较创伤前后颈椎强度、侧度的变化以及颈椎的稳定性 ,加以定量研究和评价 ,对颈椎稳定性影响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颈椎创伤与固定前后其应力相差1 8% ,应变平均增加 1 5 % ,两者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颈椎植骨加“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固定后 ,颈椎总体稳定性增加 ,移位减小 ,轴向刚度、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增加 4 0 %以上 (P <0 0 1 )。结论 “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设计、选材科学性和先进性 ,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Infe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biomaterials-related failure. A simple technique to test in-vivo new antimicrobial and/or nonadhesive implant coatings is unavailable. Current in vitro methods for studying bacterial adhesion and growth on biomaterial surfaces lack the influence of the host immune system. Most in vivo methods to study biomaterials-related infections routinely involve implant-removal, preventing comprehensive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In vivo imaging circumvents these drawbacks and is based on the use of noninvasive optical imaging of bioluminescent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Xen29 i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be stably bioluminescent,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modified full lux operon onto its chromosome. Surgical meshes with adhering S. aureus Xen29 were implanted in mice and bacterial growth and spread in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 was monitored longitudinally from bioluminescence with a highly sensitive CCD camera. Distinct spatiotemporal bioluminescence patterns, extending beyond the mesh area into surrounding tissues were observed. After 10 days, the number of living organisms isolated from explanted meshes was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bioluminescence prior to sacrifice of the animals.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vivo imaging using bioluminescent bacteria is ideally suited to study antimicrobial coating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ost immune system. In addition,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of infection in one animal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and anima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术中病灶清除后植骨内固定,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及ESR、CRP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ESR及CRP明显下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原发腰椎间隙感染能直接较彻底的清除病灶,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椎间融合率高。具有迅速解除症状,缩短疗程,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3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化疗4~6周,术中病灶清除取髂骨或多根肋骨植骨,钉棒或钉板内固定。术后卧床8~12周,继续正规化疗12~18月。结果本组病例获得16~30个月随访,内固定无松动、脱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局部病灶无复发,腰背疼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彻底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患者40例,均行一期颈椎减压前路复位以及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前与术后Cobb角、D值以及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在A级以上患者经Frankel评分均恢复1级以上,术后2天、3个月、12个月Cobb角与D值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天与术后3个月、12个月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能够显著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与融合节段曲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32例,手术方式为充分椎管减压、受伤椎体次全切除、切除的椎体碎骨加钛网植骨融合、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对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钛网植骨术后均在3~5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融合,无钛网下沉、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价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结论:对外伤性颈椎失稳患者早期手术,术中充分椎管减压,同时钛网加切除的椎体碎骨植骨并应用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避免髂骨取骨的并发症,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钛网骨融合。  相似文献   

17.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transformed with plasmid DNA containing a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lux operon (luxABCDE) that was genetically modified to be functional in both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S. aureus cells containing this novel lux construct, downstream of an appropriate promoter sequence, are highly bioluminescent, allowing the detection of fewer than 100 CFU in vitro (direct detection of exponentially dividing cells in liquid culture). Furthermore, these bacteria produce light stably at 37 degrees C and do not require exogenous aldehyde substrate, thus allowing S. aureus infections in living animals to be monitored by bioluminescence. Two strains of S. aureus 8325-4 that produce high levels of constitutive bioluminescence were injected into the thigh muscles of mice, and the animals were then either treated with the antibiotic amoxicillin or left untreated. Bioluminescence from bacteria present in the thighs of the mice was monitored in vivo over a period of 24 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tibiotic in the treated animals could be measured by a decrease in the light signal. At 8 h, the infection in both groups of treated animals had begun to clear, as judged by a decrease in bioluminescence, and by 24 h no light signal could be detected. In contrast, both groups of untreated mice had strong bioluminescent signals at 24 h. Quantification of CFU from bacteria extracted from the thigh muscles of the mice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bioluminescence data. This paper show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bioluminescence offers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S. aureus infections in vivo that is sensitive and noninvasive and requires fewer animals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结核采取前后路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8例,术前常规化疗2~4周,平均3周,手术先采用胸腰椎后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再行侧前方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内脓肿、死骨、肉芽组织及坏死椎间盘在病椎上下正常椎体内行内固定,采用"钛网+自体髂骨植骨支撑,15例、自体髂骨植骨支撑10例、自体肋骨植骨支撑3例。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1~6年的随访,平均2.2年。其中合并脊髓损伤伴不全瘫者17例,按Frank分级:B级2例,C级11例,D级4例。B级2例恢复到C级;C级11例中,其中5例恢复到D级,6例恢复到E级;D级4例均恢复到E级。病灶静止、骨性融合26例,术后半年内有2例复发。1例再次手术,重新行病灶清除,去除植骨块改用钛网加髂骨植骨8个月后骨性融合;1例抗痨治疗无效,患者放弃治疗。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术前常规化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继续化疗,是外科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