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在对乳腺包块患者的分析中,通过对超声穿刺活检进行应用,随后对其应用方式进行价值探究。方法:通过选取在我院进行乳腺包块检查的患者,在入院时首先对其进行彩超检查。通过对其病灶长径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得知患者的相关情况。在病理检查的基础上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首先对于其结果探究来说,其中疾病类型为多种。通过对包块穿刺活检敏感、特异度等分析,其中包块穿刺的特异度为100.0%。对于其敏感度来说,其为96.7%。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在现阶段由于自身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的火车实验、伽俐略的滑板实验是物理科学发展史上著名的思想实验。受其启发,本人认为,对思想实验这个概念值得进一步阐明,对其原理进行剖析,对其特征进行概括,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马钱子的药理、毒理作用进行分析,根据其药理及毒理特性,对马钱子的炮制方法、配伍作用、临床安全剂量等方面进行安全性研究。马钱子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同时其生品具有很强的毒性,不同的炮制方法及配伍可对其药力特性及毒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应进行规范性炮制及合理配伍,并注意其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助产士进行层级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便利选择2所三级甲等医院产房的68名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采用助产士能力评估工具表对其进行能力评估,按照得分将其分为新手层、胜任层、精通层和专家层,根据构建的助产士层级培训方案对其进行2年的培训,并根据考核结果对护士进行层级调整.比较培训前后各层级助产士理论与实践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小儿肠梗阻手术的护理效果。选取肠梗阻手术患儿80例,全部对其进行粘连松解术。其中16例将其发生病变的肠段进行切除,14例对其进行肠扭转复位手术。治愈78例,2例因营养不良、腹膜炎并且出现了体内诸多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情况,在完成手术后死亡。对患儿进行有效的精心护理,在完成手术后,能够确保患儿的胃肠减压有效,并且对患儿进行吸氧及心电监护后,成功将患儿肠梗阻的治愈率进行提高,有效降低了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对26例肝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实施全麻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术的2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结束后,对这26例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术后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这26例患者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我院对其进行复查的结果显示,其病灶呈低密度分布,其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实施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术后观察与护理,可保障其手术效果,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2例男性痛风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 2 2例男性痛风患者的血流变特性进行检测分析 ,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 12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5 ,P <0 0 1) ,对其产生机理进行分析 ,认为其可对痛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治疗信心.方法:对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问题,并在常规治疗处置后,由专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患者复诊时用同样方法做问卷调查,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其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疗养员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意识,促进其不良行为改变,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7-08—2010-06来我疗养院疗养的896名老年高血压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采取集体授课、逐个辅导、展板宣传、监测血压、饮食指导、有氧运动等干预活动,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疗养员的行为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均优于管理前。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高血压疗养员的自我管理,对提高其健康意识、促进其身体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改变其不良行为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疗养首长对"天疗保健包"的应用,提高其保健意识,促进其不良行为改变,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对500例疗养首长应用"天疗保健包"进行健康行为干预,通过实施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对比,进行健康管理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疗养首长的行为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均优于管理前。结论对疗养首长应用"天疗保健包"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健康意识,对促进其身体健康、改变其不良行为、改善其生活质量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机器人组(n=49)及常规康复组(n=49)。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FMA-UE评分(47.49±7.84)分,常规康复组FMA-UE评分(33.29±9.53)分,康复机器人组治疗后MBI评分(52.49±9.45)分,常规康复组MBI评分(39.81±12.19)分,康复机器人组均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一步实验分析发现,组间两两比较,康复机器人组肩关节前屈评分、肩关节外展评分、肩关节内旋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12,27(3):171-17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上肢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上肢康复机器人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牵引式和外骨骼式。本文根据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作用机制,结合机构特点概述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不同类型及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陆敏  魏凤芹  肖峰  彭军 《中国康复》2012,27(6):411-413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进行上肢Brunnstrom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FMA-UE和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上肢机器人训练1次,2组均训练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MACS)、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UUL)进行评定,测量患侧肘关节、肩关节水平位主动活动度(ROM)。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MUUL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MACS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内收RO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及肘关节ROM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促进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与人工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常规人工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USN 综合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时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USN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USN评定均有明显好转(P<0.01),且观察组3 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提高USN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USN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肢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在肩肘配合下引入斜面训练对于水平面训练的影响,以及对于肩关节训练的影响,解决现有的上肢偏瘫康复机器人在肩肘配合下对肩关节训练的不足。方法:12例健康男性参加本研究。在上肢复合运动(UECM)康复机器人平台上,分别将机器人倾斜0°、15°、30°、50°和-10°,用视频捕捉系统和肌电采集系统采集上肢运动信号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平面变换为正角度时三角肌前部和中部肌力加强,变换为负角度时肱二头肌肌力获得加强。此外,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在肩肘配合训练模式下,调整平面为斜面时肩关节的训练获得加强,利用一定的适当斜面变换可以对不同肌群进行有针对性增强的重点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可穿戴智能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