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骨盆后方张力带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Denis 3类骶骨纵行骨折的术后稳定性和力学相容性,为不同类型骨折的内固定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第23号"CT和MRI,构建完整骨盆有限元模型,骶骨Ⅰ、Ⅱ、Ⅲ区纵形骨折伴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的经皮后方张力带钢板内固定有限元模型,以及这3类骨折的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有限元模型。根据腰骶脊柱三柱加载模式和骶髂关节生理运动模式采用多方案有限元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骶骨Ⅰ区骨折时,张力带钢板组(P组)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均比骶髂螺钉组(S组)明显增加,骶骨位移也增加。骶骨Ⅱ区骨折时,P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均比S组减小,骶骨位移明显减小。骶骨Ⅲ区骨折时,P组后环与前环器械应力以及骶骨位移均比S组明显减小。结论从内固定术后稳定性、骨折愈合的力学相容性及手术操作的安全性等方面考虑,经皮骶髂螺钉比较适合治疗骶骨Ⅰ区纵形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而经皮后方张力带钢板比较适合治疗骶骨Ⅱ区和Ⅲ区纵形骨折的垂直不稳定型骨盆。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和临床疗效,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病例,16例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10例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技术固定骨盆后环,所有病例同时固定骨盆前环,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骶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X线片示骶髂关节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10例,优良率达73.1%。结论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均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具有固定坚强、损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但操作技术要求高,并要注意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据骨盆的形态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31例Tile B型骨折经前入路,将耻骨联合或耻骨支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中8例合并髂骨骨折经髂窝入路将之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34例Tile C型骨折的前环损伤均采用与Tile B型骨盆骨折相同的方法处理,后环损伤的固定方法:17例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之中,复位后在透视引导下从后方经皮骶髂螺钉固定11例,经髂骨的螺栓固定4例,经后路在双侧髂骨后嵴之间用张力带钢板固定2例;9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之中,经皮骶髂螺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3例;8例合并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结果 通过对术后骨盆X线测量骨折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根据Matta评分标准:小于4 mm为优,占86.1%(56例);4~10 mm为良,占7.7%(5例);10~20 mm为可,占6.2%(4例);大于20 mm为差(0例)。本组骨盆X线测量结果总优良率为93.8%。 结论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根据骨折的类型及骨盆的解剖形态特点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30例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16例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骨盆后环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9例在CT引导经皮置人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30例随访2—3年,14例手术患者全部恢复行走功能:9例cT引导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骨盆外形恢复好,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5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3例沿髂嵴切口不适;16例保守治疗患者全部骨盆畸形愈合,10例遗留骶髂关节部位酸痛。结论: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治疗。CT引导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操作简单、费时短、出血少、损伤轻、牢靠,是骶髂关节骨折固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和其他慢性疾病,保守治疗极易导致卧床并发症。 目的:评价经皮加压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总结2007-06/2009-06收治经皮加压钢板系统植入治疗的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32例和2007/2011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与结论:经皮加压钢板系统治疗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而2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接近。说明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也可有效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且手术操作简单,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骶髂螺钉广泛应用于治疗骶髂关节脱位,但是生物力学性能较差,不能达到坚强内固定。 目的:探讨应用单钉棒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力学强度及临床疗效。 方法:①取成年防腐标本12具,男女各半,分别切断骶髂关节韧带及耻骨联合结构,制作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模型,将标本随机等分为骶髂螺钉固定组和骨盆后路单钉棒固定组,分别采用骶髂螺钉固定和骨盆后路单钉棒固定方法固定。②设定单钉棒系统临床适应证,收集16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ears的影像评定标准和骨盆骨折Majeed疗效评分评定固定效果。 结果与结论:在相同载荷下,骶髂关节标本后路单钉棒固定组的位移、轴向刚度、极限载荷和屈服载荷均大于骶髂螺钉组(P < 0.05)。16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23.2个月(3~45个月)。根据Mears的影像评定标准,固定后解剖复位13例,满意3例。骨盆骨折Majeed疗效评分为60~100分,平均82分;其中C1型骨折的疗效优良率为82%,C2型为80%。提示与骶髂螺钉比较,应用后路单钉棒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其内固定强度更为可靠,临床疗效也更满意。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固定物进行内固定治疗,但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力学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后踝关节骨折行微型钢板内固定以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内固定治疗,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微型钢板组48例和拉力螺钉组47例。 结果与结论:对两组的固定效果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小于微型钢板组(P < 0.05);而当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下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大于微型钢板组(P < 0.05)。拉力螺钉组的踝关节内固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微型钢板组(P <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内固定材料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表明,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拉力螺钉内固定可以获得较之微型钢板内固定更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更合适使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案一般选择钢板螺钉内固定,但对于伴有跟骨后上方骨折的病例,往往因为跟腱牵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的薄弱导致骨折复位困难或者复位难以保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斯氏针置入内固定在粉碎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伴后上方骨折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骨科收治的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伴跟骨后上方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试验组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斯氏针内固定。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测量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末次随访时进行MARYLAND足部评分,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4周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术前(P < 0.05);术后4周试验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评分试验组平均78分,优良率为80%;对照组平均67分,优良率为73%,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钢板螺钉内固定辅助斯氏针置入固定修复粉碎性跟骨骨折伴有跟骨后上方骨折,可较单纯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取得更为满意的关节内骨折及后上方骨折复位,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较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固定方式下,采用加长或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双侧骶骨骨折的稳定性.方法 使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Tile C型)模型,模拟使用加长、普通两类骶髂螺钉采用7种不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在模拟站立位状态下比较骨盆后环的竖直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结果 竖直方向600N力载荷加载后,骶1上表面的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比较显示,骶t、骶2层面各自1枚加长骶髂螺钉均比同层面的2枚双向普通骶髂螺钉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骶2层面各置1枚加长骶髂螺钉的组合比两个层面各双向置2枚普通骶髂螺钉的组合固定的稳定性高;骶1和骶2双层面加长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的加长骶髂螺钉固定;骶1和骶z双层面双向4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也明显优于双层面双向2枚普通骶髂螺钉组合固定.在竖直稳定性方面,骶2层面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1层面的相应固定;在旋转稳定性方面,骶1层面的加长和普通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骶2层面的相应固定.结论 针对Tile C型双侧骶骨纵行骨折,应尽可能选择骶1、骶2加长骶髂螺钉固定,二者组合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背景:动力髋螺钉已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物,国内外应用较广泛。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是一种新型的髋部内固定装置。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应用两种内固定置入物器材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抽取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骨二科收治的采用动力髋螺钉和髋动力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手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内固定时间短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内固定过程中出血量少于动力髋螺钉组   (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Harris评分优良率92%(22/24),动力髋螺钉组优良率为88%(23/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系统具有内固定可靠,手术时间及出血少,骨量丢失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经皮螺钉固定: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主要是在透视成像的辅助下闭合复位骨折端,并使用合适直径的螺钉将骨折端固定。相较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骨折的一种,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骨盆前环稳定的重要性。早期固定耻骨支骨折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同时减缓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背景:耻骨支骨折是骨盆前环损伤的常见的损伤类型,固定耻骨支骨折能够降低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应力水平,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有利于骨盆环的稳定。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切开钢板固定均可用于固定耻骨支骨折,但目前文献中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哪种方法更具优势。 目的:比较经皮螺钉固定与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耻骨支骨折的疗效。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符合标准的拟行手术固定的耻骨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经皮螺钉固定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32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切口长度、术后至出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术后Matta复位评分、手术前后目测类比评分以及随访时Majeed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2组各有3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经皮螺钉固定组随访8-59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随访8-57个月;②经皮螺钉固定组手术切口更小,切口感染率低,出血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 0.05);③2组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 0.05),其中术后3 d时经皮螺钉固定组的目测类比评分较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更低(P < 0.05),术后6个月时2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虽然经皮螺钉固定组Matta评分影像学复位的优良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术后6个月时2组Majee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说明经皮螺钉固定能取得与传统钢板固定一样良好的疗效,且相对于传统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ORCID: 0000-0002-5888-3665(李家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其中内踝骨折十分多见,对该类骨折的修复方式有多种,常用也是较为传统的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随着骨折修复的理念转变,目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日趋流行,然而两种方式的疗效对比仍需大量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纳入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单纯内踝骨折患者63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9例中27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29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4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满意率为100%。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固定联合经皮骶髂螺钉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80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单纯外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41例)采用外固定联合经皮骶髂螺钉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按照M atta标准进行评定,观察组中优2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4%,与对照组的64.10%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形臂X线机实时透视下进行经皮骶髂螺钉与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安全有效,在基层医院便可施行,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复杂肩胛骨骨折多采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标准的内固定入路(Judet入路)切口长,创伤较大。随着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医师可在植入物内固定前设计微创切口并完成内固定治疗,减少创伤,提高修复效果。 目的:观察三维重建设计结合重建钛板或拉力螺钉微创内固定修复复杂肩胛骨骨折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33例复杂肩胛骨骨折患者,植入物内固定前进行CT三维重建扫描,明确需要复位及内固定的部位,依此设计微创植入物内固定切口,减少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的剥离,进行复位,并应用重建钛板及/或拉力螺钉内固定。 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手术时间90-130 min,术中出血300-400 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4个月。植入物内固定后随访12-24个月,根据Hardegger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17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提示三维重建设计组合小切口微创修复复杂肩胛骨骨折,能够以较小的创伤完成骨折的满意复位及植入物内固定,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骨盆骨折S_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自行研制的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鲜的冷冻尸体骨盆标本10具,造成C1~3骨盆骨折模型,分别应用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S1螺钉结合Galveston技术内固定、骶骨棒、骶髂关节螺钉、前路重建钢板等内固定方法固定,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骨盆骨折采用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接近正常骨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O.05),与其它内固定方法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S1螺钉结合棒-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其强度、刚度最佳,优于其它内固定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使用新型的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SABP)对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进行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重建钢板固定进行对比,验证 和分析其力学性能。 方法 根据CT扫描数据,采用专门的流线型生物力学有限元网格划 分器,建立完整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去掉模型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模拟骨折脱位, 使用新型的SABP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模拟,同时分别使用骶髂关节螺钉(SS)和前路重 建钢板固定(SP)建立对比模型,进行加载计算,分析受力情况。 结果 SABP 固定的 最大位移值比 SS固定减小约40%,比 SP固定减小约42%。与对照组相比,SABP 固定模 型中,在主要传承负载区域的最大Stress 值均为最小:在损侧髋皮质骨、和损侧髋软 骨区域, 比SS固定减小约 33%-70%;在骶皮质骨、和损侧髋皮质骨区域,比SP固定减 约 60%-75%。 结论 新型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的固定形式更趋合理,固定 结构更趋稳定,为骨盆骨折的治疗增加了一种更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折后植入物内固定主要有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如何合理选择适宜的内固定器械,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问题至关重要。 目的: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复杂性骨折的随访疗效比较。 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股骨干多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固定植入物有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钢板两种。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重建型交锁髓内钉组的早期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时间相对优于动力髋螺钉组。在并发症方面动力髋螺钉易出现髋内翻和内固定失败,重建型交锁髓内钉易出现锁钉松动。在切口感染和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可认为重建型交锁髓内钉具有同时静力加动力固定两处骨折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重建原则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优于动力髋螺钉的有效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8.
背景:虽然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通常是可靠和令人满意的,但其也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观察Sextant 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纳入55 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 年2 月至2013 年1 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 例)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30例)。 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P < 0.05);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 < 0.05),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 < 0.05);两组患者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