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28个县的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国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年级与不同性别中学生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儿童是否受忽视及其受忽视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按其强度大小依次为与父母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父母收入是否减少、性别、是否有单独房间、是否独生子女(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其影响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需多部门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减少农村中学生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吴凡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37-1040
  目的  了解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多胎家庭养育质量的意见。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12所幼儿园中2 200名多胎家庭和1 200名单胎家庭的儿童,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评价量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1.5%,总忽视度为(37.98±5.49)。忽视率在不同兄弟姐妹年龄差和儿童数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其中年龄差为3~ < 6岁组在各个层面忽视率上均最高。不同儿童数量组在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和教育忽视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42,4.65, 28.12, 0.75,P值均 < 0.05),在情感忽视度和教育忽视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7,2.67,P值均 < 0.05),其中家庭儿童数量>2个的在各项忽视率上均高于二胎家庭。多胎家庭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教育忽视率以及总忽视度、情感忽视度、教育忽视度均高于单胎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影响多胎家庭3~6岁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气质类型、兄弟姐妹年龄差、家庭儿童数量、家庭月收入和母亲文化水平(OR值分别为1.55,1.59,1.92,0.74,0.58,P值均 < 0.05)。  结论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高于单胎家庭,其中情感忽视和教育忽视尤为明显。平等对待每位儿童,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和母亲文化水平能有效改善多胎家庭儿童忽视状况。  相似文献   

3.
了解满族中学生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满族聚居区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1 052名12~ 17岁满族中学生,采用“中国城市12~ 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拟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17岁满族中学生总忽视度为(49.4±8.2),高于全国水平(48.0±9.1).不同年级的满族中学生忽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间关系、家庭收入、与母亲关系、是否住校、家庭类型、是否有单独房间、母亲职业、年级、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对中学生忽视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满族聚居区12~17岁中学生受忽视现况高于全国.学校、社会各界应加强关注,构建适合儿童主要照顾者(家长)实施、操作性强的预防干预模式,改善儿童成长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和重庆农村地区12~17岁中学生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在陕西和重庆农村地区选择调查对象共2257名,其中男生1157名,女生1100名,通过忽视度指标反映忽视严重程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总忽视度为(51.80±9.06),重庆农村中学生忽视度为(53.21±9.03),陕西农村中学生忽视度为(50.50±8.9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17,P<0.01)。男生忽视度为(51.93±8.67),女生忽视度为(51.66±9.46),不同性别总忽视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0,P>0.05)。不同年级中学生在各个层面的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三和高三学生受忽视程度较高,总忽视度分别为(53.54±9.70)和(53.36±8.69)。除社会忽视和安全忽视外,不同家庭情况中学生在各层面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再婚家庭中学生受忽视程度最高,其总忽视度为(56.92±8.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中学生忽视的因素有: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独立房间、家庭类型、近一年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近一年父母收入是否减少、与父母亲关系、父母关系。结论陕西和重庆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较严重,影响儿童忽视的因素为父亲文化程度、是否有独立房间、家庭类型、近一年父母工作地点是否变动、近一年父母收入是否减少、与父母亲的关系、父母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忽视现状,分析中学生的忽视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选定的中学抽取9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国农村中学生忽视状况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忽视率与忽视度评价忽视状况,并分析忽视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资料忽视率为35.29%,忽视度为47.75%,其忽视率显著高于本国城市中学生(χ2=7.200,P0.01),而忽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大部分学生仅在单个层面受到忽视,极少部分学生是多个层面同时受到忽视;3)学生在情感和教育层面受忽视较重,如父母关心子女的情感问题、帮助子女树立自信心、学校注重子女的全面发展等项目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4)中学生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子女与父亲关系及子女的性别。结论农村中学生较城市中学生更易受到忽视,并以教育、情感层面受忽视严重,家庭、学校及社会应积极预防学生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中学生忽视的特点、分布及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全国13省中抽取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共调查3539例,分为12~14岁(初中组)1964例和15~17岁(高中组)1575例;男性占50.1%,少数民族占9.5%。应用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中国城市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所得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不同年龄、性别组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及社会)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等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及方差分析(ANOVA)等,以判断其差别。结果①12~14岁(初中组)学生的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6.4和22.4%;15~17岁(高中组)学生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9.7和32.8%;初中及高中组学生之间平均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2~14岁组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46.9和45.9(P<0.05),忽视率分别为24.9%和19.9%(P<0.05);15~17岁组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51.1和48.2(P<0.01),忽视率分别为39.2%和26.1%(P<0.01)。③在儿童忽视的6个层面上,12~14岁学生的忽视度为39.2~50.7,忽视率为2.1%~10.6%;15~17岁学生的忽视度为42.4~56.0,忽视率为4.5%~14.7%。④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中学生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其平均发生率为15.9%,构成比为53.7%。⑤12~14岁组与15~17岁组分别以再婚家庭与单亲家庭中受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4.1%与38.4%),均以核心家庭学生受忽视率最低(分别为20.7%与32.3%)。结论中国城市中学生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较高,且高中学生受到的忽视度和忽视率相对更高。初中和高中两个年龄组男生受到的忽视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女生。中学生在身体、情感、教育和社会忽视方面受到的忽视较多,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初中和高中组学生均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中受到的忽视频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 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 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 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 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 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 其中除安全忽视外, 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 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 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 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 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 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高于女童;除安全忽视外, 农村儿童在其他层面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城乡儿童均以单亲家庭受忽视的频度最高, 且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12~17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4年11—12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抽取4个县8所农村中学1974名学生,其中土家族1020人,苗族954人。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结果土家族与苗族12~17岁农村儿童总忽视率为67.83%(1339/1974),男生70.42%(631/896)高于女生65.68%(708/1078)(χ~2=5.053,P<0.05)。总忽视度为(54.96±10.31),12~14岁组儿童(55.45±9.51)高于15~17岁组(54.54±10.95)(t=1.980,P<0.05)。医疗层面忽视率、忽视度女生均高于男生(χ~2=10.233,P<0.01;t=2.139,P<0.05),教育层面忽视率、忽视度及安全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χ~2=3.969,t=1.989,t=2.014,P<0.05);除教育忽视层面外,土家族与苗族农村儿童其余层面的忽视率、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留守儿童均高于非留守儿童(χ~2=6.267,χ~2=4.040,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292,95%CI 1.062~1.573)、孩子与父母关系一般(OR=1.344和1.475,95%CI 1.009~1.791和1.063~2.046)、父母之间关系一般(OR=1.396,95%CI1.042~1.870)、在家无单独房间(OR=0.577,95%CI 0.464~0.719)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忽视。结论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农村儿童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在家是否有单独房间、孩子与父母及父母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了解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二孩家庭的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山东省鲁西南地区16所幼儿园2646名二孩家庭和2074名一孩家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忽视状况调查.结果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37%,忽视度为(40.15±5.51).男童身体忽视率(10.39%)、情感忽视率(21.85%)、总忽视度(38.15±4.88)和情感忽视度(46.12±6.91)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57,6.65,4.58,4.72,P值均<0.05);不同年级儿童总忽视率、总忽视度、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兄弟姐妹年龄在7~<13和≥13岁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30.44%,32.77%)、身体忽视率(10.20%,12.00%)、情感忽视率(23.06%,25.35%)、总忽视度(44.71±5.98,45.33±5.20)和情感忽视度(45.95±7.12,48.86±4.97)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10,4.55,27.92,24.13,19.83,P值均<0.05).二孩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27.37%)、情感忽视率(23.47%)以及总忽视度(40.15±5.51)、情感忽视度(43.68±6.83)均高于一孩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98,4.96,3.76,8.53,P值均<0.05).影响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兄弟姐妹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主要实施人(OR值分别为0.58,0.61,1.54,P值均<0.05).结论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情况高于一孩家庭,其中学龄前男童和长子处在学龄期的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及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两区县农村部分中小学生受忽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960例6~17岁在校中小学生,总忽视率为59.06%,总忽视度(58.20±8.96),被忽视学生的忽视率、忽视度在不同年龄段、家庭类型及各个层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1岁和12~14岁学生受忽视情况最严重,核心家庭学生受忽视情况最轻。身体、社会层面的忽视率最高,社会层面的忽视度最重。影响中小学生忽视率的主要因素有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年龄、家庭类型。结论 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中小学生受忽视情况比较严重,应重视农村中小学生忽视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乡农村留守初中生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河南某乡农村12~17岁初中生610名,其受忽视状况用忽视率和忽视度描述,并对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守初中生总忽视率及各维度忽视率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P0.05)。不同类型留守学生的忽视度比较:女生在身体和安全维度的忽视度低于男生(t=3.54,2.98;P0.05);九年级学生在总忽视度、情感、教育维度忽视度较低(t=3.87,4.23,4.11;P0.05);留守时间越长的学生总忽视度和6个维度的忽视度越高(P0.05);家庭孩子数量较多的总忽视度和6个维度的忽视度均高于孩子数量少的(P0.05);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学生,在总忽视度、情感、教育、社会维度中忽视度均高于父母单方外出组学生(P0.05)。留守初中生忽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留守时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父母的关心程度。结论河南省农村初中生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因素为留守时间、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父母交流的难易度、父母的关心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南通市学龄前非独生儿童的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非独生儿童忽视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1 141名儿童家长使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忽视率为28.6%,忽视度为(40.21±6.67),其中非独生儿童忽视率为32.6%,忽视度为(41.14±6.73)。非独生儿童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均高于独生儿童,总忽视度和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忽视度维度忽视度均高于独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21,17.57;3.95,4.98,3.45,2.70,2.01,3.11,P值均<0.05)。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类型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家庭子女排行儿童忽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9,2.99,P值均>0.05),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3.04,P值均<0.05)。家庭总月收入越高、家庭受教育程度较高、父母关系越好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相对较低,主要照顾者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总月收入<5 000元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家庭总月收入≥12 000元儿童的2.73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2.17倍,父母关系良好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关系非常好儿童的2.29倍(P值均<0.05)。  结论  南通市城区非独生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较为严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父母照顾儿童的参与度,改善父母关系,有利于降低非独生儿童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现状,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国12个省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每个城市分别按照年龄/性别等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中小学生7 398名。应用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评价忽视现状。结果城市中小学生忽视度、忽视率分别为45.34和28.4%,均以高中组最高,小学、初中、高中3个组间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初中组男、女生忽视度外,其他学段忽视度、忽视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除情感忽视率外,其他方面忽视率、忽视度在不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学段学生均在身体、情感和教育方面受到的忽视较多。学生忽视率和忽视度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为西部最高,并呈现从西部到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城市中小学生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忽视率较高,而核心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相对较低。结论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比较严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并采取措施,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中国西部地区两省份6~17岁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从陕西省和重庆市抽取7个区(县)26所农村中小学校的4 131名中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研制及被忽视因素研究”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忽视层面(身体、情感、医疗、教育、安全、社会)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55.50%(1 943/3 501)和49.96±9.67.男、女生总忽视率分别为56.78%(1 018/1 793)与54.16% (925/1 708) (P =0.119),总忽视度分别为50.08 ±9.31与49.83±10.02(P =0.479).医疗忽视层面忽视率女生[18.25%(348/1 907)]高于男生[14.72% (294/1 997)](P<0.01);身体忽视、教育忽视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度男生(50.05±10.46、49.99±10.81、57.63±14.63)高于女生(49.34±10.70、49.07±11.30、56.37±14.80)(P值均<0.05).6~8、9~11、12 ~ 14、15 ~ 17岁组学生总忽视率分别为44.48%(310/697)、60.40%(511/846)、60.89%(601/987)和53.66% (521/971) (P<0.01),总忽视度分别为46.89±8.57、51.88±9.25、51.88 ±9.25和51.72±8.89(P <0.01).除医疗忽视层面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率外,不同年龄组间其余层面的忽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1岁组学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与安全忽视层面忽视率均为最高[28.39% (264/930)、26.41% (239/905)、20.35%(187/919)],12~ 14岁组学生在教育忽视层面忽视率最高[29.41% (317/1 078)];12~ 14、15~17岁组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层面忽视度最高(12~ 14岁组:51.59±10.02、53.43±12.02;15~17岁组:51.96 ±9.80、52.61±11.59),6~8、9~11、12 ~14、15 ~ 17岁组分别在社会忽视、安全忽视、教育忽视与医疗忽视层面具有最高忽视度(依次为60.91±13.13、48.29±11.34、52.43±10.55、51.15±17.25).少数民族学生总忽视率为68.88%(374/543),总忽视度为52.91±9.14,均高于汉族学生[53.04%(1 569/2 958)、49.44±9.67](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总忽视率为58.20%(1 504/2 584),总忽视度为50.58±9.54,均高于独生子女[47.87% (439/917)、8.27±9.80](P值均<0.01).留守儿童总忽视率为61.65%(1 101/1 786),总忽视度为51.41 ±9.51,高于非留守儿童[49.10%(842/1 715)、总忽视度48.56±9.61](P值均<0.01).结论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5.
赵玉霞  章涵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286-128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1 005名3~6岁儿童忽视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为31.7%,男童总忽视率和身体忽视率高于女童(均P<0.05);不同年龄组总忽视率和安全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层面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0.05);调查儿童忽视度为(45.7±6.8),男女童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5,P=0.172),但男童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u =2.95,P=0.002);不同年龄组总忽视度、身体、教育及安全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总忽视度、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忽视度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 =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类型(OR=4.689,P=0.009)、父母亲职业(OR =0.064;P =0.001)、父母亲文化程度(OR=0.130,P=0.000)、父母的关系(OR =4.578,P=0.000)4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信阳市3~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了解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和行为问题状况及其关联,为儿童忽视防治及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农村6所幼儿园中1 326名3~6岁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用问卷”和“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乌鲁木齐农村儿童总忽视率为51.89%,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37%.有行为问题组的儿童忽视各层面的得分均高于行为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7,4.05,2.95,2.44,3.01,2.71,P值均<0.05).情感层面忽视除与心身问题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行为各因子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8,0.80,0.15,0.14,0.19,P值均<0.05);教育层面忽视除与焦虑、多动指数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行为各因子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06,0.05,0.62,0.08,P值均<0.05).结论 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问题较为突出,行为问题比较多见.有关部门及家长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的忽视现状。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评价标准对广东省8个县级城市城区17所幼儿园3~6岁的1 578名儿童的忽视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各忽视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等。结果:1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45.94%,总忽视度为42.85,儿童忽视现状严重。2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6.15%和45.67%,总忽视度分别为43.23±9.37和42.35±9.29。各层面忽视情况中,男童在身体和医疗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情感、安全和医疗层面的忽视度均高于女童(P<0.05);女童在教育层面的忽视率高于男童(P<0.05)。3不同年龄组儿童在教育、情感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各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岁组在教育、情感、安全层面忽视率最高(尤以教育层面最明显),在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层面忽视度最高;6岁组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最高。4不同家庭类型组在医疗、身体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医疗、教育、身体和情感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于2015年9—11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县中抽取4所农村小学1 162名土家族和苗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结果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总忽视率为53.79%,男生(57.36%)高于女生(50.00%)(χ~2=6.322,P=0.012),苗族学生(64.76%)高于土家族学生(47.17%)(χ~2=33.929,P=0.000);总忽视度为(49.70±9.76),男生(50.85±9.84)高于女生(48.47±9.52)(t=4.184,P=0.000),苗族学生(51.93±10.03)高于土家族学生(48.35±9.34)(t=6.156,P=0.000),留守学生(50.29±9.67)高于非留守学生(49.10±9.82)(t=2.071,P=0.039)。医疗、教育、安全层面忽视率以及各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各层面忽视率及忽视度苗族学生均高于土家族;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以及社会层面忽视度6~8岁组学生均高于9~11岁组,情感层面忽视率、忽视度以及教育层面忽视率9~11岁组学生高于6~8岁组;身体、医疗层面忽视度留守学生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以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19.02%,构成比为35.36%;同时受到≥2项忽视的比率逐步减小。结论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严重,应加强对农村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忽视问题的认识,重点关注男生、苗族以及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3~6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农村1 166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47.8%,总忽视度为(44.3±6.4)。男童的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男女童其余各层面及总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在身体、安全和社会层面的忽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岁儿童的身体和社会忽视度较为严重,6岁儿童的安全忽视率及忽视度均较高。儿童以受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24.2%,构成比为50.6%。结论唐山市农村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生的忽视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1月在陕西省随机抽取4个县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3084人,其中小学1~3年级664人,4~6年级685人,初中831人,高中904人。分别给予“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安全、教育、医疗、社会忽视6个层面)的忽视度与忽视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忽视发生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χ2=14.371,P<0.05);男生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χ2=6.098,P<0.05);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方面的忽视率,各年级组学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649、39.645、41.632、55.504和16.394,均P<0.05);留守学生的忽视度及忽视率高于非留守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6.356,P<0.001)。结论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状况严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