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9,28(6):430-434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是一项经食管起搏心脏来进行临床电生理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该方法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同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从而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新型经食管心房调搏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探查及刺激电极放置在食管靠近左房后壁的位置。作为探查电极,其可记录到心房振幅较高的心电图,有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作为刺激电极,其可将程序刺激发放至食管肌进而刺激左房心肌,并在心脏内扩布,即应用发放的人工心脏早搏刺激诱发和复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正>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是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它充分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十分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内,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间接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检查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心电图,以及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还适用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该方法简单易行,相对安全,但也会出现与  相似文献   

5.
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作者研制的9F8极食管心房调搏和标测专用导管电极对60例患者进行电生理研究,目的是探索降低食管心房调搏阈值,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提高无创性电生理诊断准确率的途径.通过食管电生理对照研究,结果证明,应用此种新型导管电极,心房起搏和电生理检查阈值可降低25%—30%,检查成功率为100%.由于这种导管电极可同时进行心房调搏、同步记录2道食管双极导联滤波心电图,提高了无创性电生理检查诊断心律失常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心房调搏安全、简便、可靠 ,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2 0 3例具有心动过速史的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以及术前的食道心房调搏结果的对比 ,评价食道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判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择 1 996年 3月至 1 998年末的 40 0例行心内电生理及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 ,2 0 3例食管心房调搏资料完整 ,男 1 1 9例、女 84例 ,平均年龄 41± 7(1 5~ 64)岁。经鼻腔送入 2极或 4极食管电极于近左心房后侧 ,采用双极记录 ,记录到大 A小 V,正负双相的食管心电图 ,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食管心房调搏对于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145例心动过缓患者采用食管心房调搏与常规/动态心电图对于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并进行随访.结果 (1)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66.9%)高于常规/动态心电图(5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阿托品试验前后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77.9%,6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经6~24月随访食管心房调搏检出的22例早期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9例发展为典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样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管导联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inthoven发明心电图记录技术4年后的1906年.Cremer通过放置在食管内的银制电极成功记录到心房电活动.自此,将电极置于食管内记录心脏电活动也经历了100余年的历程。1936年Brown应用改进的食管电极详细记录了142例正常人和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食管心电图。此后,  相似文献   

9.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记录到心电图,而无法确诊。经食管心房调搏可诱发与复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并确定其发生机制与折返途径,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经食管心房调搏偶尔也会诱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但一般不会诱发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除非预激伴快速性房颤蜕变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一.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绝大多数由折返激动所致,  相似文献   

10.
正食管位于心脏后方,长度约在3/4处与左房后壁相邻,向下靠近左室。经鼻腔或口腔将食管电极导线放置于食管内,食管电极导线的尾端与心电图机连接,即可以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也可以通过程序刺激仪起搏左房,达到了解、诊断心律失常的目的。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食管调搏的临床应用尚局限在检测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检测特殊传导  相似文献   

11.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心律失常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较安全的非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但若病例选择不当或刺激量不合适等可诱发心律失常。我们参阅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对食管心房调搏诱发的心律失常及其防治浅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普通的食管金属环电极导管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起搏阈值高 ,患者有较大的痛苦 ,许多病人不能耐受 ,我们根据多年临床经验 ,研制出一种起搏阈值低、结构简单易作的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 ,在临床上具有经胸壁食管心房调搏、经胸壁食管心室调搏、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和经胸壁食管低能量电复律等多种作用 [1]。现总结其在经胸壁食管心房调搏中的应用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胸壁 -食管多用电极导管组 (多用导管组 ) 1 62例 ,男性 94例 ,女性 68例 ,年龄 2 0~ 78岁 ( 4 2 .6± 1 0 .5岁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 60例 ,室上速 42例…  相似文献   

13.
新型食管心脏调搏电极导管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新型食管心脏调搏电极导管,以进一步降低食管心脏调搏术的起搏阈值,减轻受检者痛苦,便于开展食管心室调搏术。第一阶段:设制出各型食管电极导管12种,每种导管随机测试病人20例,共240例,以揭示起搏阈值与电极宽度、电极长度和电极间距三者关系。第二阶段:据此,研制2种新型食管心脏调谐电极导管,每种导管随机测试病人40例,共80例。结果发现食管心脏调搏电极导管的最适电极宽度为5~6mm、电极长度为10mm和电极间距为35mm,按此规格研制的JD-2-9-35-10-5型和JD-2-9-35-10-6型新型食管心脏调搏电极导管,心房调掉时起搏阈值分别为12.1±3.2(5.0~17.5)V和10.3±2.6(5.0~15.0)V,心室调搏时起搏阈值分别为24.0±5.5(15.0~35.0)V和20.3±4.9(12.5~30.0)V,心室调搏的成功率分别为85%(34/40)和95%(38/40)。结论:与目前国内常用的食管电极导管比较,该导管具有起搏阈值低、病人痛苦少、适应性广、性能可靠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食管心房调搏目前在国内已得到较广泛的开展,但多数单位只用单道心电图机进行记录,对食管导联心电图的应用研究亦很少。我院自1983年开展食管心房调搏以来,一直采用西德Hellige六道生理记录仪(带示波器)进行观察记录,在400多例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根据检查目的适当设计的,包括食管单极及双极导联在内的多导同步心电图记录,对提高食管心房调搏诊断的质量及扩大其应用范围都具有较大价值。本文目的是结合一些具体病例介绍这方面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由于食管电极导管细而硬,插入时一次性成功率较低,且插入后电极不易固定,从而造成ESO心电图基线飘移和调搏失灵。我们制作了简易的带气囊食管电极导管,克服了上述不足,临床应用效果好。特报告如下。制作方法取双极食管电极导管1根,  相似文献   

16.
食管心电图在窄QRS波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食管心电图是将记录心电图的电极导管经鼻前孔或口腔送到食管内的心房水平位置,将心电图机的胸前或标准肢体导联线与电极导管的单极或双极连接后,再经心电图机描记的心电图。因记录电极十分靠近心房,使其P波振幅高且多呈双相,有利于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随射频消融技术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术测定房室传导系统的电生理参数来判断房室传导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心动过缓测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和心动过速查因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入选者均于术前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并对74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房室传导功能降低的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试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其中69例静推阿托品后显著改善,仅5例静推阿托品后无明显改善,而植入起搏器治疗.并有1例静注阿托品后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可在早期发现并鉴别诊断功能性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无创性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多采用体表心电图机记录调搏心电图,然其缺点是:①调搏中由于刺激信号干扰,P波分辨不清楚;②当诱发非持续性室上速(SVT)时,无法通过食管心电图分析逆行P波和测量室房传导时间。为克服上述困难,我们采用Kerr等设计的经食管心房同步刺激-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常见疾病,且危害极大。心性猝死中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引起。诊断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心电图,有时心律失常心电图的P波难以辨认,给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一定难度。1主要优点食管位于心脏后方,大约在食管下端的3/4处与左房后壁相邻,再向下靠近左室。因此,食管电极放置该部位则可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食管电极放  相似文献   

20.
<正>食管心脏电生理(食管心房调搏)临床应用整整35周年。35年前,蒋文平教授率先引进该项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食管心房调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辉煌、低落、再度崛起的过程,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要使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在我国生根、发展,必须生产我国自主的仪器,这是当年我国医生和无创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研发人员的共同心愿。1983年,由方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