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第148医院收治的28例TP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PA位于四肢动脉13例,颈内动脉2例,肾动脉5例,胆囊动脉2例,臀上动脉2例,髂总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脾动脉1例,阴茎动脉1例。17例主干型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或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1例终末型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术。结果 28例患者腔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假性动脉瘤均消失。17例植入支架者术后远端动脉搏动正常,无重要分支动脉闭塞,11例弹簧圈栓塞者术后出血停止,未出现脏器缺血坏死。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8.9±10.7)个月,失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假性动脉瘤未复发,支架植入患者血管通畅,未发现支架移位、断裂,弹簧圈异位等并发症。结论根据假性动脉瘤位置、类型和侧支循环等选择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TP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TPA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解放军第960医院收治的3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前均经CT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然后分别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裸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双层裸支架重叠置入或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置入支架的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分别于术后1、6、12及24个月或患者不适时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了解动脉瘤的闭塞情况、支架及分支动脉是否通畅。结果本组病例的介入手术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采用覆膜支架置入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未再显影,支架内血流通畅;9例采用裸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及3例采用双层裸支架重叠置入术后造影示动脉瘤未再显影或显影浅淡,支架内血流通畅,分支动脉血流通畅;9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未显影。所有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无失访,随访6~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5个月。随访1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2个月时1例覆膜支架置入者支架内狭窄30%,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患者动脉瘤未复发,支架及分支动脉内血流通畅。结论腔内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中期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变异脾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5例变异脾动脉瘤腔内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A型变异脾动脉瘤,10例为B型变异脾动脉瘤。结果 15例病人中14例腔内治疗成功,操作结束后造影检查示瘤体不再显影;1例术中造影检查后考虑弹簧栓栓塞后移位至肠系膜上动脉风险大且病人动脉瘤直径较小,遂停止手术并随访观察。14例腔内治疗成功的病人中,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5例行出瘤动脉及瘤腔栓塞,1例行入瘤动脉、瘤腔及出瘤动脉栓塞,1例行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2例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4例行出瘤动脉、瘤腔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随访2~117个月,无失访或死亡病例,无肠道缺血坏死、症状性脾梗死、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7年后再发腹痛,再次腔内治疗行瘤腔密集填塞,术后腹痛消失,密切随访。1例病人腔内治疗行出瘤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第2年随访动脉造影检查示覆膜支架完全闭塞,Riolan弓显影,支架远端肠系膜上动脉灌注良好。结论 腔内治疗变异脾动脉瘤安全、有效。在腔内治疗过程中,除了对动脉瘤完成满意的血流隔绝,还应重视保护肠系膜上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腹腔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为VAA病例,采用保守治疗、单纯栓塞、瘤腔栓塞联合载瘤动脉栓塞、覆膜支架置入、裸支架+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式对不同类型的VAA进行治疗,统计其术后疗效。结果全组病人顺利完成治疗,无死亡病例,1次栓塞成功率(92.16%,47/51),2次成功率100%。14例保守治疗,随访期间无动脉瘤增大;6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36例行载瘤动脉远近端栓塞或瘤腔栓塞联合载瘤动脉栓塞术、覆膜支架植入术7例、裸支架+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2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EVT治疗VAA具有创伤小、麻醉风险低、术后快速康复的优势,但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5年5~12月我科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同期应用Viabahn支架重建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2例。1例肾下型AAA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样扩张,Riolan动脉弓形成,行EVAR治疗AAA,同期采用"烟囱"技术IMA内植入Viabahn支架成功,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CTA示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成功,Viabahn支架通畅。1例右侧髂总动脉巨大动脉瘤,行EVAR治疗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IMA内植入Viabahn支架成功,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CTA示支架位置良好,瘤体隔绝成功,Viabahn支架通畅。我们认为复杂AAA应用Viabahn支架合理重建IMA预防肠缺血,简化手术操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4例,假性脾动脉瘤4例;近端型6例,中间型4例,脾门型8例。根据患者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普通弹簧圈、微弹簧圈或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1周及1、3、9个月行CT增强或CTA复查,随后每月行电话随访。结果对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采用隔绝旷置术,4例采用瘤腔填塞术,3例采用隔绝旷置术+瘤腔填塞术。术后12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脾梗死,梗死体积约10%~35%;余4例为轻微并发症。随访中无瘤体增大、破裂或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简单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开胸新方法——颈颈动脉转流加开窗覆膜支架杂交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进行颈颈动脉转流加开窗覆膜支架杂交术。首先行右颈动脉-左颈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然后经股动脉通路将开窗后的覆膜支架植入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处,隔绝瘤腔但保持无名魂咏通畅。结果: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转流血管通畅,无脑部缺血或神经意外症状,上肢功能无丧失;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开口封闭;瘤腔隔绝彻底。结论:对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应用颈颈动脉转流加开窗翟膜支架杂交术,能够避免体外循环和开胸手术可能引起的巨大创伤、失血以及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操作微创、隔绝彻底、手术简单等优点。但该术式对定位要求较高,术者需具备丰富的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窗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联合颈-颈动脉搭桥的新方法治疗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行右颈动脉-左颈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然后经股动脉将开窗型覆膜支架送入主动脉弓,使窗口对准无名动脉。开放支架后将弓部主动脉瘤隔绝,并保持无名动脉通畅。结果:2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病人接受了本术式,均隔绝了瘤腔,无名动脉通畅,脑部供血无影响。例1出现了支架后移,补充植入第二覆膜支架后达到满意疗效。结论:本术式可避免开胸,仅行腔内覆膜支架联合颈部血管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对弓部动脉瘤的治疗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迷走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例迷走脾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迷走脾动脉瘤均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瘤体均为单发,直径1.5 ~2.8 cm,平均2.1 cm.12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瘤体,5例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3例行瘤体内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结果 12例治疗均获成功,2例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反应.未出现脾动脉瘤复发、增大或破裂.12例均获随访,每隔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成像,随访时间6~24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腹腔大出血;11例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对于具有适合解剖条件的迷走脾动脉瘤,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对于累及肝动脉的迷走脾动脉瘤,需开放手术进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17例确诊为RAA并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20 ~ 67岁,平均(46.4±10.3)岁.体检发现5例,表现为腹痛和腰痛各4例,表现为间断性肉眼血尿2例,表现为乳糜尿和少尿各1例.多发9例,单发8例.17例共31个动脉瘤,其中真性动脉瘤26个,假性动脉瘤5个;囊状动脉瘤17个,纺锤形或梭形、不规则形、实质内动脉瘤各4个,夹层动脉瘤2个.8个动脉瘤位于肾动脉主干,19个位于肾动脉二级、三级分支,4个位于肾实质内.6例行瘤腔栓塞+载瘤动脉栓塞术,4例行瘤腔栓塞术,3例行载瘤动脉栓塞术,2例行裸支架辅助瘤腔栓塞术,1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1例双侧RAA行右侧裸支架辅助瘤腔栓塞术+左侧瘤腔栓塞术. 结果 本组17例中16例一次手术成功.随访3~53个月,平均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1周3例尿潜血阳性者转为阴性.术后1个月12例的肉眼血尿、腹痛、腰背痛、发热等首发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3~12个月,实验室检查示SCr、BUN、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超声或CT动脉造影示16例支架及弹簧圈无移位,8例载瘤动脉通畅,未见动脉瘤复发或瘤腔扩大.结论 RAA的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应根据RAA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肾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对于肾动脉瘤(RAA)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RAA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单纯以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腔(6例)、载瘤动脉栓塞术(3例)和覆膜支架隔绝术(2例),并随访3~68个月。结果11例患者共发现13个RAA(右肾9个,左肾4个),均为真性囊状动脉瘤,对其中11例(11个RAA)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5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4例发生部分肾梗死,肾功能无异常;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未见动脉瘤内残腔及内瘘,未见动脉瘤破裂及复发。结论血管腔内治疗RAA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支架植入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术弹簧圈栓塞术,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刻疗效:24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次全栓塞(栓塞95%以上),2个不完全栓塞;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载瘤动脉通畅。随访2例动脉瘤复发,未见支架移位、塌陷、狭窄,载瘤动脉通畅、光滑。结论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应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3月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瘤8例,其中真性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2例。5例行覆膜支架,1例行覆膜支架联合裸支架,1例行降主动脉支架联合弹簧栓栓塞,1例行多层裸支架。结果 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5~131 min,平均69.4 min;出血量10~120ml,平均30.0 ml。8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5个月,7例瘤腔完全血栓化,1例多层裸支架随访12个月,瘤腔有内漏,但瘤体直径无增大。结论腔内技术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瘤的一个可行方法,需要根据瘤体大小及与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的空间位置综合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VAA)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介入治疗VAA患者(41个瘤灶),术后随访时间均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12个肾动脉瘤、8个脾动脉瘤行动脉瘤填塞术,其中5个脾动脉瘤、5个肾动脉瘤采用裸支架辅助填塞;对13个脾动脉瘤、1个肝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对4个肾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支架植入术,其中3个采用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个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术;对2个肾动脉瘤、1个腹腔干动脉瘤行保守治疗;均获得成功。1个脾动脉瘤栓塞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1个左肾多发动脉瘤植入支架后瘤腔小部分显影。术后随访12~55个月,平均(23.44±12.48)个月,期间脾梗死者梗死面积未增大、未见脓肿形成,瘤腔部分显影病变显影面积未增大。30例患者中,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余均存活,无VAA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VAA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裸支架在内脏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2年3月,6例内脏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裸支架腔内治疗。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5例,腹腔干动脉夹层1例,分别采用单层或双层裸支架叠加技术隔绝夹层破口及瘤体。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腹腔干动脉夹层患者与1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植入双层裸支架后假腔即刻不显影,另4例植入单层或双层裸支架3个月后CT或彩超复查提示假腔闭塞、真腔通畅。结论:采用单层裸支架或双层裸支架叠加技术,是治疗内脏动脉夹层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1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保留主动脉弓全部分支8例,保留头臂干及颈总动脉2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覆膜支架开窗在术中进行.结果 患者术中造影无内漏,术后无死亡,2例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的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中,开窗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血栓化并缩小.结论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并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1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4例患者分别接受瘤体切开人造血管移植、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切开分叉型人造血管移植、髂内动脉近远端结扎等传统手术。有17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单纯髂动脉覆膜支架置入、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联合髂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弹簧圈封闭髂内动脉瘤近远端等腔内治疗。1例破裂孤立性髂动脉瘤在急诊腔内治疗过程中,因失血性休克虽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余下病例均治愈出院。4例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2.83 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900 m L,平均住院时间17.5 d。17例采用腔内治疗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8 h,术中及术后平均输血160 m L,平均住院时间7.7 d。仅腔内治疗患者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1例、Ⅱ型内漏1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者均未发生输尿管或肠管损伤、臀肌跛行、乙状结肠缺血等并发症。1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5%,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过程中,人工血管及支架移植物均通畅,未发现原有动脉瘤扩张。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髂窝脓肿,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有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从本组有限的临床病例资料可以初步看出,对于孤立性髂动脉瘤,采用传统手术及腔内治疗均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特点,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孤立性髂动脉瘤,采用传统手术的可控性要好于腔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根据动脉瘤的解剖形态与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治疗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体会,探讨不同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的10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10例病人均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出血9例,未破裂1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采用血管腔内方法进行治疗:椎动脉内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例,椎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覆膜支架植入1例。术后因迟发性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死亡1例,发生脑梗塞1例。结论充分分析每个动脉瘤的影像特点,采用个体化的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Lan Y  Fu WG  Wang YQ  Guo DQ  Jiang JH  Chen B  Xu X  Yang J  Shi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612-161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8例,左髂总动脉瘤5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髂动脉瘤腔内修复的标准是瘤体直径〉3.0cm。结果14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右髂总动脉瘤,钢圈栓塞右髂内动脉后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其中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AUl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股动脉旁路术。5例左髂总动脉瘤栓塞同侧髂内动脉后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13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CTA随访10.2个月(3~19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外科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腔内治疗10例外科显露困难、预期并发症率高的动脉瘤.其中,左侧椎动脉假性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单纯切除术后近端残端假性动脉瘤、左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第2次复发、左侧髂内动脉瘤破裂、左侧股浅动脉自发性破裂、肝总动脉瘤和多发性脾动脉瘤各1例,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采用支架型人工血管(以下简称支架)腔内修复7例,导管栓塞2例,腔内修复联合导管栓塞1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随访3~24个月,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彩超或螺旋CT血管造影证实受累动脉通畅和/或瘤腔完全血栓形成.左侧股浅动脉自发性破裂支架释放后出血立即停止,无下肢缺血,失随访.肠系膜上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第6天死于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 结论腔内治疗可以为外科显露困难、预期并发症率高的动脉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