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实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调节目前尚无定论。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流式细胞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提取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7 d。应用ELISA法检测各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 结果与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培养上清液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 < 0.05),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低于正常人(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下调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表达,同时上调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表达,从而调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T淋巴细胞(TLCs)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A的机制。方法从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haMSCs;从AA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AA-TLCs);将两者共培养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IL-2、IL-4、IL-10和INF-γ的水平。结果 HaMSC呈时间依赖性的抑制AA-TLCs的增殖,AA-TLCs与haMSCs共培养3、5和7 d后的抑制率分别为34.94%±10.11%、53.44%±6.16%和68.13%±15.24%(P0.05);haMSC能够下调AA-TLCs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同时上调GATA-3的表达(P0.05);haMSCs能够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降低Th1类细胞因子INF-γ、IL-2的水平。[MSCs+AA-TLCs组:IL-4(88.6±15.2)ng/L、INF-γ(8.7±2.7)ng/L;AA-TLCs组:IL-4(1.4±0.6)ng/L、INF-γ(41.5±3.7)ng/L(P0.05)]。结论 HaMSCs在体外对AA患者TLC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众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抑制T细胞增殖。 目的:观察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CD4+ T细胞以1∶10比例共培养4 d,以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17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组白细胞介素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P < 0.01)。与此一致的是,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或CD4+T细胞共培养组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个核细胞组、CD4+ T细胞组(P < 0.05,P < 0.01)。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CD4+ T细胞共培养组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 T细胞组(P < 0.01),但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本身并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7。表明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人Th17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如何,目前了解甚少。 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细胞亚群和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分别成骨、成心肌细胞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按不同浓度(1∶1,1∶10,1∶100)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并添加植物血凝素刺激,同时设立对照组,3 d后收集上清。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后检测3种浓度组淋巴细胞的A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1∶1浓度组最低(P < 0.05);CD4+CD25+Tregs亚群比例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且1∶1浓度组最高;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水平明显减低,但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 < 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CD4+CD25+Tregs亚群数量,以及改变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激活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Th2极性分化特点和表达于T细胞中的T盒(T-bet)和GATA结合蛋白3(GATA-3)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用MTB-HAg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得MTB-HAg激活的T细胞(MTBAT),分别在中性条件和Th2极化条件培养后,再经10 ng/m L佛波醇酯(PMA)、500 ng/m L离子霉素(ionomycin)和2.5μmol/L莫能菌素(monensin)刺激6 h,四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28 d MTBAT中的γδT细胞和CD4+T细胞,反转录PCR(RT-PCR)检测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在中性条件和Th2极化条件下培养的MTBAT中,γδT细胞一直优势表达IFN-γ,而Th2极化条件下,随培养时间增加IFN-γ+αβT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与中性条件培养比较,Th2极化条件下MTBAT培养28 d,Th0型(IFN-γ+IL-4+)γδT细胞显著增加;而Th2型(IFN-γ-IL-4+)αβT细胞显著增加。RT-PCR结果显示,Th2极化的γδT细胞仍高表达T-bet mRNA,而在CD4+T细胞T-bet mRNA表达被显著下调;同时,GATA-3 mRNA在γδT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 Th2极化条件下,大部分γδT细胞仍为Th1型,仅部分极性分化为Th0型细胞;Th2极性分化的γδT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未表现出交互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但内在的调节机制尚待阐明,为此,针对Toll样受体1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今后潜在的细胞治疗策略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1对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人CD4+ T细胞。CD4+ T细胞单独培养或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4 d。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白细胞介素17、Toll样受体1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数量。结果与结论:CD4+ T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Toll样受体1。相对于CD4+单独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CD4)白细胞介素17明显升高(3.59±0.11,1.14±0.08,P < 0.01);进一步发现Toll样受体1 mRNA表达水平亦相应升高(6.07±1.79,1.53±0.63,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共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CD4)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D4+ T细胞组[(4.53±1.27)%,(2.39±0.80)%,P < 0.01)。研究结果表明Toll样受体1可能参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人Th17细胞的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人Th17细胞增殖,但内在的调节机制尚需阐明。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对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h17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正常人CD4+T细胞,单独或与胚胎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4 d。实时定量PCR测定白细胞介素17、Toll样受体3及My D88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相对于CD4+T细胞单独培养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白细胞介素17 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59±0.11 vs.1.14±0.08,P0.01);进一步发现Toll样受体3 m RNA亦相应升高(3.10±1.60 vs.0.94±0.01,P0.05)。而且,相对于CD4+T细胞单独培养组,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促进了My D88的表达(2.29±0.05 vs.1.85±0.31,P0.01)。研究结果表明Toll样受体3可能对胚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Th17细胞发挥作用,为今后潜在的细胞治疗策略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骨髓造血及成脂调控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收集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6位正常人骨髓液各10 mL,Ficoll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达70%~80%融合后扩增传代。取传至第3代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提取总RNA,比较各组基因与内参基因之间的差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ATA-1、GATA-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干细胞因子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人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间充质干细胞的GATA-2和干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量降低(P=0.012,0.03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表达量升高(P=0.035);两组GATA-1基因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GATA-2、干细胞因子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AA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解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易成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不是内在的,而是由促炎细胞因子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暴露于炎症信号可显著增强其对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γ干扰素由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上调转录因子T-bet 而促进Th1细胞分化;脂多糖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壁的组成成分,是免疫反应的强烈刺激剂,具有通过信号转导途径促进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可极化为MSC1和MSC2两种类型:间充质干细胞既可以抑制免疫应答,也可以促进免疫应答,不同的炎症递质会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极化分型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免疫调节作用,这一特性称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可塑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下游Toll样受体信号极化成2种类型:MSC1和MSC2。文献报道Toll样受体4引发的MSC1主要发挥促炎功能,而Toll样受体3引发的MSC2主要发挥免疫抑制功能。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但是其免疫调节的可塑性导致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效果出现异质性和不稳定性。 目的:探索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模拟炎症微环境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MSC2极化的作用。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表面标志物、成脂及成骨诱导分化能力鉴定。分别用γ干扰素(10 μg/L)、脂多糖(100 μg/L)及二者联合刺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4 h,与植物凝集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直接共培养或Transwell间接共培养5 d。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不同时间点调节性T细胞和Th1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Toll样受体2,3,4 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或成纤维形,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34、CD45、HLA-DR;②在直接与间接共培养条件下,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刺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优于γ干扰素或脂多糖单独刺激组、未刺激组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P < 0.05);③Th1细胞比例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④在间接共培养的条件下,γ干扰素联合脂多糖刺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更早向免疫抑制型MSC2极化,Toll样受体3表达显著增高(P < 0.05);⑤以上结果表明间接共培养体系下γ干扰素(10 μg/L)联合脂多糖(100 μg/L)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MSC2极化的高效组合,并且MSC2的免疫抑制作用不依赖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为MSC2来源外泌体将来应用于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ORCID: 0000-0001-7335-2558(黄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增殖。 目的:体外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方法:分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行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 SE)荧光染色,与体外培养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3︰1比例直接接触法及Transwell法共培养,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并设阴性及阳性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细胞增殖情况,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CFDA SE染色分析显示,直接接触组T细胞增殖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低(P < 0.01);Transwell组T细胞增殖亦较阳性对照组减低(P < 0.05);直接接触组T细胞增殖较Transwell组明显减低(P < 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及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方式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常增殖的T细胞,以直接接触方式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国内仅见少量报道,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来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增殖,国内未见报道,其机制值得深入研究。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培养第5天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与第3代健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培养,加入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促树突状细胞成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成熟、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结果与结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在脂多糖的刺激诱导下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CD14,CD1a,CD83,CD80表达无变化(P>0.05);成熟树突状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CD14,CD1a,CD83,CD80表达降低(P<0.05)。结果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进而发挥调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胎盘由滋养细胞及大量起源于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和血管共同组成,提示胎盘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成分。目的:探索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人以及兔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1:5,1:10,1:20,1:50,1:100,1:500)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抑制人或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同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分泌。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同种异体或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题释义: 植物血凝素:是一种有丝分裂原,能激活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而分裂增殖,释放淋巴因子,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作为干扰素诱导剂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由于其较难提纯,且成本极高,所以一直以来仅在实验室中作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试剂。 免疫调节: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主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体现在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持免疫平衡。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与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深入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及其作用途径,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及作用途径。 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直接共培养(二者比例为1∶5,   1∶10,1∶20),或在Transwell非接触体系中间接共培养(二者比例为1∶5),流式细胞术检测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情况,Th1、Th17及Treg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干扰素γ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直接接触共培养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采用非接触培养体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未受明显抑制;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显著抑制炎性淋巴细胞Th1、Th17亚群的比例,升高抑制性淋巴细胞Treg的比例;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显著性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干扰素γ分泌水平;④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间相互接触而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抑制性调节作用。 ORCID: 0000-0003-4450-086X(刘梦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Jurkat T细胞T-bet/GATA-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调节Th1/Th2细胞分化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刺激Jurkat T细胞48 h后,用ELISA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谱及用RT-PCR检测T-bet和GATA-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抑制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F=6308,P〈0.05 F=3262,P〈0.05).对Jurkat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10的表达均起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效应(F=2604,P〈0.05 F=2465,P〈0.05).结论 白藜芦醇抑制Jurct T细胞由Th0向Th1细胞分化可能是通过降低转录因子T-bet表达水平进行调节,对Th2细胞的抑制作用则可能通过抑制转录因子GATA-3途径进行负调节,并具有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T-bet/GATA-3比率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及体外CpG干预后T-bet/GATA3比率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RT-PCR法测定3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及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 PBMCs中T-bet mRNA、GATA-3 mRNA及TLR9 mRNA的表达强度,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4、IL-5、IL-13和IFNγ的表达水平,以观察哮喘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T-bet/GATA-3比率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将2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的PBMCs分为2部分,一份加入CpG ODN和PHA(CpG组),一份仅加入PHA(对照组),培养48 h后分别收集培养液和细胞,采用RT-PCR法测定细胞中T-bet mRNA、GATA-3 mRNA及TLR9 mRNA的表达强度,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4、IL-5、IL-13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患者PBMCs中T-bet/GATA-3的比率显著低于COPD患者和正常人,IL-4、IL-5、IL-13的水平显著高于COPD患者和正常人,与T-bet/GATA-3的比率呈负相关,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与T-bet/GATA-3的比率呈正相关。哮喘组TLR9的表达强度显著弱于COPD患者和正常人。CpG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pG干预组细胞中T-bet mRNA和TLR9 mRNA的表达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GATA-3 mRNA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bet/GATA-3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哮喘患者T-bet/GATA-3的比率降低,可以作为评价Th1/Th2细胞失衡的精确指标。CpG ODN可以上调T-bet的表达,下调GATA-3的表达,从而上调T-bet/GATA-3的比率,逆转Th1/Th2细胞失衡,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哮喘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期研究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针对T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能力,但对于其是否可以对巨噬细胞起到相应的免疫调控能力还不清楚。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J774.1细胞共培养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方法: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按照2×107/孔分别接种于transwell的上层小室和24孔板中,再利用含1 mg/L脂多糖的培养液重悬J774.1细胞,将J774.1细胞接种到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transwell下层小室和24孔板中,同时设立未激活J774.1细胞阴性对照组和脂多糖激活J774.1阳性对照组。培养48 h收集细胞样,提取RNA样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水平。结果与结论:相对于单纯脂多糖激活的阳性对照组J774.1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J774.1细胞的接触型混合培养可以明显降低J774.1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而非接触共培养组中,只有白细胞介素6 mRNA水平发生了明显的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脂多糖激活J774.1细胞的免疫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有关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从人脐带沃顿胶组织块培养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将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多功能酶标仪测量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与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72h后A值;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γ-干扰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为56%(P0.0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也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含50%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组和100%培养上清组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27%(P0.05);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P0.05);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量低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组(P0.05)。提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及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植物凝集素刺激下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的接触及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存在成脂和成骨分化异常。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差异。 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例,另选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无显著差异,皆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成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率高于对照组(P < 0.05),PPARγ mRNA和FABP4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成骨细胞分化诱导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ALP mRNA和BGLAP mRNA表达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存在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T—bet和GATA-3是T辅助细胞(Th)特异性转录因子和极性分化的关键决定因素,为探讨二者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中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了24例MP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T—bet mRNA、GATA-3 mRNA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后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不清。 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反复贴壁进行纯化;用尼龙棉柱法纯化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刺激下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ELISA方法检测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体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ELISA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抑制T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分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但其条件培养液对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无影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液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