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背景:以往的观点认为桩可以增强根管治疗牙的抗折裂强度,但近年来这种观念已引起争议,许多学者认为,根管的预备削弱了牙根,桩进一步增加了折裂的危险。 目的:评价侧向加载条件下,采用不同纤维桩修复方法对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抗折性能的影响。 方法:将50颗正畸拔除的人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A组为正常前磨牙;B-E组40颗牙均制备深达颊舌径1/3深度的重度楔状缺损,B组不做任何处理;C组经根管治疗,保留楔状缺损上方颊侧悬突牙体组织,颊、舌根管内采用LuxaPost高强度玻璃纤维桩、LuxaCore双固化冠核复合树脂修复缺损牙体组织;D组经根管治疗,保留楔状缺损上方颊侧悬突牙体组织,颊、舌根管内采用LuxaPost高强度玻璃纤维桩、LuxaCore双固化冠核复合树脂及金属全冠修复缺损牙体组织;E组经根管治疗,去除楔状缺损上方颊侧悬突牙体组织,颊、舌根管内采用 LuxaPost高强度玻璃纤维桩、LuxaCore双固化冠核复合树脂及金属全冠修复缺损牙体组织。检测各组样本折裂强度。 结果与结论:A-E组抗折载荷分别为(1 002.69±147.62),(439.28±66.34),(958.30±101.23),(1 207.09± 143.48),(1 056.44±139.30) N。D组抗折载荷最高(P < 0.01),B组最低(P < 0.01),A、C、E三组间抗折载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纤维桩能增强重度楔状缺损牙的抗折能力,并且保留牙体组织有助于提高修复体的抗折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背景:树脂类粘接剂粘接纤维桩的良好性能已被肯定,但不同种类树脂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不同。 目的:比较Bisco One-step、Clearfil DC及3M RelyX Unicem三种树脂粘接系统对纤维桩的剪切粘接强度,研究纤维桩与根管壁牙本质间的粘接性能。 方法:将15颗人离体牙在釉牙骨质界冠方1 mm处与牙体长轴方向垂直去除牙冠,磨平,常规热牙胶技术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Bisco One-step、Clearfil DC及3M RelyX Unicem树脂粘接剂将玻璃纤维桩黏固于根管内,包埋后分别切片制备2 mm厚的样本,采用微推出法测试各组样本的粘接剪切强度;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所有被测样本的破坏类型。 结果与结论:Bisco One-step粘接剂组、Clearfil DC粘接剂组及3M RelyX Unicem粘接剂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4.69±1.85),(6.10±0.36),(7.04±0.92) MPa,Bisco One-step粘接剂组粘接强度与Clearfil DC粘接剂组、3M RelyX Unicem粘接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Clearfil DC粘接剂组粘接强度与3M RelyX Unicem粘接剂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样本均主要为Ⅱ,Ⅳ型破坏,即脱出的桩表面完全被粘接剂覆盖或根管壁及桩表面均有部分粘接剂覆盖。表明3种粘接系统对纤维桩粘接强度差异显著,根管壁牙本质-粘接树脂界面是粘接薄弱环节。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旁路充填后扁根管形态的复杂性与不规则性,以及桩核对牙体应力变化的特殊性,至今尚未找到一种合理的桩核修复系统适用于扁根管旁路充填后牙体的修复。目的:比较扁根管旁路热牙胶充填后分别行钴铬合金铸造桩核、二氧化锆桩核及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修复后牙体的抗折能力。方法:获取离体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90颗,采用ObturaⅡ&System B热牙胶系统进行根管旁路充填后,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钴铬合金铸造桩核、二氧化锆桩核及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进行牙体修复,再均以钴铬金属全冠修复。测试并记录各组样本折裂强度及折裂类型。结果与结论:钴铬合金铸造桩核组、二氧化锆桩核组抗折能力强于玻璃纤维桩核组(P < 0.05),前2组抗折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钴铬合金铸造桩核组折裂部位为牙根部,为不可修复性折裂;二氧化锆桩核组折裂部位为牙根颈部与牙根部,为可修复性折裂;玻璃纤维桩核组折裂部位为牙颈部,为可修复性折裂。表明采用钴铬合金铸造桩核进行牙体修复能承受较大的咬合力,但牙根折裂的概率较大;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修复后牙根折裂的概率较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由于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桩核等近牙本质弹性模量材料的使用,临床上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但在纤维桩核与根管内牙本质的黏结问题、大量牙本质丧失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目的:比较3种桩核系统材料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抗折性,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下颌第一前磨牙36颗,随机分为3组,A组:MACRO-LOCK石英纤维桩联合使用FIBERCONETM辅桩-复合树脂核;B组:镍铬合金桩核;C组:MACRO-LOCK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核。所有桩核均行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固定于万能材料测试机上加载直至标本发生折裂,记录标本破坏时的瞬间力值及实验牙的折裂类型。 结果与结论:各组样本破坏性力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3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403.99±15.91),(304.31±16.95),(233.48±22.56) N,P < 0.05]。A组牙体组织折裂后可再次修复的可能性明显高于B组。提示纤维主桩联合辅桩进行桩核修复漏斗状残根,其抗折性高于金属桩,折裂模式均为可复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牙体组织剩余量与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的抗折强度密切相关。 目的:采用体外应力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牙体残余量对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抗疲劳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36颗离体人下颌单根管前磨牙随机均分为4组,进行牙根管预备与填充后,A组平齐基准平面横断磨除冠部牙体;B组,牙冠近远中斜形损耗,远端牙本质领圈高度2 mm,逐渐减少到近中端时牙本质领圈高度为0 mm;C组,牙冠横行缺失,留2 mm健康牙本质;D组,保留完整冠部牙体组织。各组常规桩道预备后进行黏结处理,将Para post fiber lux 玻璃纤维桩置入桩道内,采用动态力学加载设备对试件进行加载。 结果与结论:4组荷载力值大小为D组> C组> B组> A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样本折裂形式大致可分为牙冠斜行折裂、牙颈部横行折裂、牙颈部斜行折裂及牙根折裂等4种。A组发生牙颈部横行折裂7颗、牙颈部斜行折裂2颗;B组发生牙冠斜行折裂4颗、牙颈部斜行折裂5颗;C组发生牙颈部斜行折裂6颗、牙根中部折裂3颗;D组发生牙颈部斜行折裂7颗、牙根中部折裂2颗。表明当牙体残余量较多时,牙齿受到的咬合应力也会从颈缘转移到根部,整体水平也随着减低,纤维树脂桩核修复体的强度也会随着增强,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多保存牙体组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修复体连同黏结材料一同脱落及产生微小渗孔等情况常有发生,因此,探究黏结剂不同使用方式对全酸蚀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间黏结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比黏结剂不同使用方式对全酸蚀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间黏结性能的影响。 方法:获取无龋人新鲜拔除的第二磨牙90颗,随机均分为3组,均于常温水冲洗下打磨消除牙冠部位牙釉质,露出牙本质以制备标准黏结面,分别进行不使用黏结剂处理(对照组)、使用经过光照的全酸蚀树脂水门汀处理(实验2组)、使用未经过光照的全酸蚀树脂水门汀处理(实验1组),检测处理后即刻、处理后再经老化处理的微拉伸黏结强度。 结果与结论:处理后即刻,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分别为(8.089±3.431),(11.671±2.561),(8.821±2.513) MPa,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处理后再经老化处理,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的微拉伸黏结强度分别为(1.069±0.421),(7.621±2.061),(4.821±1.513) MPa,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全酸蚀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的结合在黏结剂不同方法的使用中,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均是使用不光照处理的黏结剂效果最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背景:桩长度是影响桩冠固位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关桩长度对修复体机械力学影响的意见不一致。 目的:比较不同长度石英纤维桩在树脂类黏结剂黏结条件下修复体抗折强度的差异。 方法:将正常人离体上颌中切牙30颗随机分成对照组、8 mm石英纤维桩组及5 mm石英纤维桩组,每组10颗。其中后2组截冠并分别预备5 mm和8 mm桩道,以树脂黏结剂黏固石英纤维桩,复合树脂恢复核形态,金属全冠修复;对照组不截冠,牙体预备后即行金属全冠修复。将3组牙垂直栽种于自凝塑料模块中,以力学实验机加力杆于牙冠腭侧切1/3与中1/3交界处与牙长轴成130°加载,加载速度为1 mm/min,记录失败点力值及折裂模式。 结果与结论:5,8 mm石英纤维桩组抗折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 < 0.01),前2组抗折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在理论上各组均能承受成人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咬合力。5,8 mm石英纤维桩组断裂模式主要以桩折为主,可进行再修复;对照组主要以根颈斜折为主,不利于再次修复。表明在树脂类黏结条件下,5 mm石英纤维桩与8 mm石英纤维桩的抗折强度无差异,牙体折裂模式也相近。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正畸后牙多以黏结颊面管来替代黏结带环来控制牙齿位置和方向,但磨牙位置靠后,磨牙颊面管的黏结相对困难;同时,后牙咀嚼受力相对较大,造成颊面管更易脱落。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正畸黏结剂黏结牙颊面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正畸治疗患者,每例患者右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 Transbond 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左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 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详细记录4个月内颊面管黏结后的脱落情况。同时分别以3M Transbond 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3M 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人离体第一磨牙,模仿口腔正常环境和温度,冷热循环10 000次后测定黏结抗剪切强度。结果与结论:3M Transbond 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组和3M 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组的脱落率分别为10.80%和24.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体外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两种黏结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3M Transbond 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强度高于3M化学固化黏结剂。提示3M Transbond 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较3M化学固化黏结剂更适合磨牙颊面管的黏结。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纤维桩具有与天然牙本质接近的弹性模量,在受外力时能够与根管壁保持广泛面接触,与牙本质形成一同质的整体,使应力沿根管壁均匀传导,减少根折的发生。 目的:观察纤维桩3种使用方法在前牙漏斗状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48例上前牙根管呈漏斗状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根纤维桩、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及纤维桩主桩加辅桩进行桩核冠修复,随访2年,观察桩核松动、折断和牙根折断情况。 结果与结论:单根纤维桩组发生桩核松动4例、桩核折断4例,修复成功率为64%;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组发生桩核松动2例、桩核折断1例,修复成功率为90%;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组发生桩核松动2例,修复成功率为93%。单根纤维桩组修复成功率低于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组与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组(P < 0.05),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后应用纤维桩组与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使用单根纤维桩直接修复漏斗状残根临床效果不佳,复合树脂重塑根管和纤维桩主桩加辅桩修复前牙漏斗状根管临床效果较好,且纤维桩主桩加辅桩的修复方法临床操作更简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桩的植入和牙体剩余量的不同会改变残根内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模式,并对桩核修复体的折裂模式产生影响。 目的:评价进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时,在斜向加载条件下牙体剩余量对牙根折裂模式的影响。 方法:获取正畸拔除的人单根前磨牙40颗,行根管预备及填充后随机均分为4组,以通过颊侧和舌侧釉质牙骨质界中点并垂直于牙体长轴的平面为参照平面,使得牙体剩余量分别为0,1,2,3 mm,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修复后进行速率为1 mm/min的45°斜向加载,记录牙根出现折裂时的折裂模式和加载-位移曲线。 结果与结论:0 mm组多发生牙颈部折裂,其余3组多发生根中部折裂,0 mm组的总折裂模式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1,2,3 mm组间总体折裂模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斜向加载条件下,当剩余牙体较少时,修复体易发生牙颈部折裂,纤维桩对牙根起到了保护作用,但临床失败概率增加;随着牙体剩余量的增加,折裂模式发生改变,从颈缘向根方转移。表明临床上对残根行纤维桩核冠修复时,应尽量保留冠部较多的牙体组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resin cements with dentin is unstables, therefore, improvement on the bonding strengt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to post space on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 EmbraceCoreTM Resin Cement to fiber posts after phosphoric acid etching or self-etching. METHODS:Twenty-five human mandible canines or premolars with single-rooted canal were selected. After conventional root canal treatment and post space prepar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5 per group): group I (control group): 0.9% normal saline irrigation; group II: etching with 35% phosphoric acid for 15 seconds; group III: self-etching with CLEARFILTM SE BOND binder for 20 seconds; group IV: etching with 35% phosphoric acid for 15 seconds and bonding with single bong 2; group V: self-etching with CLEARFILTM SE BOND binder for 20 seconds and bonding with CLEARFILTM SE BOND binder. Fiber posts were edusing self-adhesive resin cement EmbraceCoreTM Resin Cement. The thin-slice push-out test was performed to record the bonding strengths, 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fiber posts were observed by stereomicroscop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bond strength of groups I-V were as follows: (8.66±2.43), (7.05±3.0), (7.37±2.83), (9.88±2.9), and (10.04±2.86) MPa. Groups II, IV and V show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nd strength from the group I (P < 0.05),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III and I (P > 0.05). The main failure models in the groups I, II and III were A1 and A2, and less B1 and B2 appeared. The failure modes in the groups IV and V also focused on the A1 and A2, but B1 and B2 increased gradual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ither the pretreatments by phosphoric acid etching nor by self-etching in root canal dentin can improve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EmbraceCoreTM Resin Cement to fiber posts, but the use of binder relative to phosphoric acid etching or self-ctching is helpful.   相似文献   

12.
背景:氧化锆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均优于传统的长石瓷和氧化铝陶瓷,其双层瓷结构的弯曲强度与核心瓷/饰面瓷厚度比相关。 目的:分析不同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对氧化锆双层瓷结构强度及断裂方式的影响。 方法:将完全烧结的氧化锆块切割成0.5,0.8,1.0,1.2,1.5,2.0 mm 6种不同厚度的氧化锆瓷片,除2.0 mm厚度组(对照组)外,用自制磨具在0.5,0.8,1.0,1.2,1.5 mm厚度的氧化锆瓷片上堆塑饰面瓷,使得核心瓷与饰面瓷的厚度比分别为1∶3,2∶3,1∶1,3∶2,3∶1。 结果与结论:随着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的增加,氧化锆双层瓷结构强度也随之增强。除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2∶3组与1∶1组、3∶2组与3∶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 > 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核心瓷与饰面瓷厚度比为1∶3、2∶3组均出现分层,断裂碎片在3片以上,而其他4组样本未出现分层,断裂碎片多为2片。表明核心瓷/饰面瓷厚度比可显著影响氧化锆双层瓷的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粘接界面尤其是根管壁-粘接剂间是纤维桩修复后接构的薄弱环节,加强粘接剂与根管壁间粘接对提高纤维桩的修复成功率,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 方法:选用30颗单根管前牙用于纤维桩粘接实验,每颗牙选用逐步后退法进行预备并进行根管充填。样本分为3组,自酸蚀粘接组、全酸蚀粘接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全酸蚀粘接系统、传统磷酸酸蚀法处理根管内壁。 结果与结论:自酸蚀粘接组、全酸蚀粘接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3.24±0.76),(4.09±0.54),(2.85±0.89) MPa。两两相比,不同粘接方法对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全酸蚀粘接组混合层与牙本质和纤维桩粘接紧密,自酸蚀粘接组混合层只与纤维桩粘接紧密,与牙本质未形成有效连接。提示全酸蚀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优于自酸蚀粘接系统,具有良好的纤维桩固位性能。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全酸蚀、自酸蚀及自黏结树脂黏结剂对纤维桩的冠向微渗漏及黏结强度影响的研究仍存在差异。 目的:评价全酸蚀、自酸蚀及自黏结3种树脂黏结剂对纤维桩黏固后冠向微渗漏及黏结强度影响。 方法:将32颗人离体上前牙随机分成5组,其中3组为实验组,2组为对照组。实验组离体牙经根管预备后,选用全酸蚀、自酸蚀及自黏结3种树脂黏结剂分别黏结直径为1.4 mm的玻璃纤维桩。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件各剖面的微渗漏情况,再将实验组试件沿垂直牙长轴方向切成厚度为2 mm的薄片,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微推出实验,并观察试件断裂方式。阳性对照组不进行根管预备,根部涂布指甲油,冠部直接暴露于染色剂中;阴性对照组不进行根管预备,树脂覆盖根管口,将牙体整体涂布指甲油后黏蜡包埋至截面下1 mm。 结果与结论:各种树脂黏结剂均存在微渗漏现象,其中全酸蚀树脂黏结剂的微渗漏程度最轻,自酸蚀树脂黏结剂的微渗漏程度最重。3种树脂黏结剂间的微渗漏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黏结剂间的黏结强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全酸蚀树脂黏结剂、自酸蚀树脂黏结剂、自黏结树脂黏结剂,3种黏结剂的黏结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试件的主要断裂方式为黏结剂/纤维桩间断裂及混合破坏。说明全酸蚀树脂黏结剂与牙本质结合紧密,与自酸蚀树脂黏结剂、自黏结树脂黏结剂比较在微渗漏程度及黏结性能方面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桩核的设计选择中,石英纤维桩因其良好的理化性能被认为是金属桩的良好替代品。 目的:评价MACRO-LOCK石英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大面积前牙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石英纤维桩组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利用MACRO-LOCK石英纤维桩、ULPDENT树脂黏接剂,PULPDENT双固化树脂核材料恢复桩核,以全瓷冠或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对照组患牙行传统的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随诊6个月及3年时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石英纤维桩组RTD-MACOK POST石英纤维桩修复后随访3年仅1例发生桩核脱落,1例出现纤维桩折断,未出现根折现象,3年随访的成功率较高(P < 0.05)。结果证实,MACRO-LOCK石英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可获得良好的远期修复效果,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于铸造金属桩核弹性模量大,修复磨牙残冠残根时易造成根尖部根折,难以取出、生物相容性差等缺点。 目的:评价多个玻璃纤维桩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6例31颗磨牙残冠,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选择两至三个根管制作玻璃纤维桩树脂核,然后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随访12~24个月,3颗全瓷冠出现颜色偏差,因后牙对美观影响不大,患者未提出异议;1颗冠崩瓷而重做外冠,1颗冠因邻接关系不良导致食物嵌塞而重做外冠,1颗冠因牙合龈距离低,聚合度过大冠脱落,经增加辅助固位型后重做外冠,重做外冠观察半年以上未见异常。其余病例修复体外形良好,边缘密合,X射线检查桩与根管密贴,无桩或根折,根尖根周牙槽骨无吸收影像。表明多纤维桩树脂核技术修复磨牙残冠能够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