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1具成尸标本上,针对喉返神经损伤后的有关问题观察了支配舌骨下肌群和环甲肌的神经.从解剖学角度认为神经肌蒂移植时首选肩胛舌骨肌上腹肌支、胸骨舌骨肌上肌支或环甲肌肌支。暴露环(?)后肌的手术层次是咽下缩肌、咽肌、梨状隐窝和环(?)后肌筋膜。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41例标本,共82侧喉上神经外支进行解剖时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左侧喉上神经外支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喉上神经位于第2颈椎横突,发自迷走神经,在舌骨大角处分为较大的内支和细小的外支.内支与喉上动脉伴行,经甲状软骨上缘和舌骨之间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外支沿甲状软骨下缘行走,伴行甲状腺上动脉,并分出3支:第1支位于甲状软骨上缘发出进入甲状舌骨肌;第2支由甲状软骨下缘发出,进入咽缩肌;第3支在甲状腺侧叶与咽缩肌和气管之间下行,于环状软骨下缘与喉返神经一起进入环甲关节后缘,沿途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侧叶实质紧贴,肉眼不易与甲状腺周围的筋膜区别(图1).  相似文献   

3.
喉上神经袢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观察60具(120侧)人颈部尸体标本,见颈交感于与喉上这上支交通成袢者92.5%(111例)。其形态分为V形、U形、混合形,并列双袢、并列三袢5种。在胸有甲状肌喉三角的额状切面内见神经为1支占71.7%(86侧),2支及以上者占28.3%(34侧)。单支者神经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多支者一般内侧支位于咽下缩肌表面,外侧支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本研究结果修正了Moosman等提出的胸骨甲状肌喉  相似文献   

4.
牟连才 San.  I 《解剖学杂志》1995,18(4):306-309
采用Sihler氏染色,经过染色后,在立体显微解剖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喉内肌肌肉神经支配类型及神经间的联系,结果:(1)喉返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内肌,环甲肌由喉上神经外支支配.(2)喉上神经内支不仅支配声门上粘膜,也支配杓间肌(包括的横肌和杓斜肌)和声门下粘膜.(3)在每侧杓间肌肉.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内支之间百多个吻合支.(4)喉返神经的杓间肌神经和环杓后肌神经之间常有交通支.  相似文献   

5.
徐胜前 《解剖学研究》2021,43(5):551-554
喉返神经前支依次发出环杓后肌支、杓间肌支、环杓侧肌支及甲杓肌支;后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后下支形成吻合支.前支之间、前支与喉上神经内支,前支与喉上神经外支之间亦可构成交通支.喉上神经内支与喉返神经后支可包含运动纤维.识别内收肌支与外展肌支的重要标志是环甲下韧带与环甲关节.甲状软骨翼建立窗口,识别喉返神经前支分支,选择性实施外展肌支与内收肌支吻合,对于保护喉功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内侧入路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斌  于光生  苗华  周建生  刘泉 《解剖与临床》2006,11(3):147-148,151
目的:为髋关节内侧手术入路及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髋关节内侧入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耻骨肌由股神经支配占97.2%,由闭孔神经支配占2.8%;长收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71.4±23.2)mm(50~95mm);股薄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138.8±35.1)mm(105~175mm);短收肌和大收肌的前部纤维由闭孔神经后支支配,进入大收肌的神经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距离为(122.2±18.4)mm(102~145mm)。结论:1、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为腰丛分支与股神经的神经界面,耻骨肌与短收肌、大收肌的间隙为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神经界面。2、手术入路中长收肌是手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从该肌外侧缘深入经缝匠肌与长收肌之间再经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达病变部位路径;从其内侧缘深入即为从长收肌与股薄肌间隙经短收肌、大收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手术部位路径。  相似文献   

7.
与颈部手术相关的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为颈部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形态学和局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具 (10 0侧 )成人颈部尸体标本 ,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结果 :(1)喉返神经的分支有喉支和喉外支 ,前者在入喉前多分为前支、后支。 87%的喉返神经分支呈树枝状 ,13 %的喉返神经分支之间或分支与颈交感干之间相互吻合呈袢状。 (2 )有 2 %的双喉返神经和 1%的非返喉下神经。 (3 ) 94%的喉返神经的喉支多在距甲状腺下角尖端 (16.9± 7.6)mm处分为前、后支 ,喉外支多在其下 10 .4~ 70 .4mm范围内发出。 (4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分为 5种类型。 (5 )喉返神经与颈部食管及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复杂。结论 :在颈部相关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变异 ,通过显露和辨认喉返神经防止其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防止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喉上神经外侧支的发出部位、走行和甲状腺上动脉伴行关系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喉上神经外侧支在舌骨大角处由喉上神经分出,在舌骨大角与环状软骨中点连线的上、中段喉上神经外侧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有95%(38侧)行于动脉的内侧,在连线下段喉上神经外侧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喉上神经外侧支进入环甲肌点相距甲状腺侧叶上极(6.5±3.2mm)。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在舌骨大角与环状软骨中点连线下1/3段靠甲状腺侧叶上极表面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可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侧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甲间隙在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scarless in the neck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SET)中对保护喉上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PT)及处理甲状腺上极的重要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8年7月腔镜甲状腺手术128例,包括单侧或双侧切除、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等。在处理甲状腺上极时均采用环甲间隙入路,结合甲状腺下极及外侧操作完成甲状腺叶部分或腺叶全部切除术。 结果 全部SET在分离进入环甲间隙后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其中59.3%(76例)显露EBSLN。在甲状腺下极区域首先显露RLN者82.8%(106例),其余17.2%在经环甲间隙入路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后显露RLN入喉点。术中显露UPT位于近环甲关节处者83%(106例),位于甲状腺上极背面者17%(22例)。84例随访至今,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并单侧喉返神经麻痹2例,无声音低钝及饮水呛咳者,无永久性低钙者。 结论 环甲间隙在SET中对于安全切断甲状腺上极血管和有效保护EBSLN、RLN及上甲状旁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甲状腺峡部、下极及外侧操作可以形成腔镜甲状腺的程式化手术步骤,提升了该术式的安全性,有利于该术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孔杨  周建生 《解剖与临床》2009,14(6):420-422,428
目的:为髂腹股沟入路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成尸骨盆标本,按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髂外血管与闭孔血管的吻合支直径为(2.56±0.72)mm,与耻骨联合的距离为(52.41±8.12)mm。(2)股神经由腰大肌和髂肌间穿出处至腹股沟韧带间的距离为(32.58±3.97)mm,在穿腹股沟韧带处与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距离为(14.33±3.00)mm。(3)坐骨神经出骨盆时,与坐骨大切迹的距离为(15.53±3.6)mm。结论:在手术先后显露耻骨上支、髂窝及坐骨大切迹时,注意不要损伤髂外血管与闭孔血管的吻合支、股神经和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1.
正中神经返支"握拳三点法"体表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简单实用的体表定位方法。方法:对20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的正中神经返支进行解剖,观测返支的走行,测量起点,最高点,入肌点,根据解剖学观测制定体表定位。结果:⑴返支起点变化较大,多起源于腕管外,正中神经返支最高点,距远侧腕横纹距离为(36.80±2.82)mm(33.98~39.62mm),距屈肌支持带远侧缘(5.35±2.25)mm(3.1~7.6mm),返支入肌点在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肌间隙上距拇指基底桡侧缘(35.5±1.86)mm(33.64~37.36mm);⑵握拳三点定位法:①返支起点A点定位:握拳时中环指间线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尺侧,豌豆骨连线交点。②返支最高点B点定位法:握拳时中指指尖与拇指近节指骨基底尺侧,钩骨钩连线交点。③返支入肌点C点定位法:握拳时示中指间线与拇指近节基底桡侧,豌豆骨连线(此线为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肌间隙的体表线)交点。结论:握拳定位法既可以给返支定位,又可以体现返支走行及常见变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分支及分布情况。方法 :对 2 5例 (5 0侧 )成人新鲜正常喉的喉上神经在 10~ 2 0倍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和组织染色。结果 :第 1段 (从发出至甲状舌骨膜 )长 (2 4.2± 4.2 )mm ;第 2段 (位于甲状舌骨膜内 )长 (7.0± 1.2 )mm ;第 3段 (出甲状舌骨膜至喉 )长 (13 .4± 1.6 )mm。喉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后分为内上支、中间支、后下支 3支 ,并反复分支达会厌软骨、杓会厌襞、杓状软骨粘膜、声带后 2 /3区、杓间区及环状软骨板后区粘膜。结论 :喉内支第 1段无分支且位置浅 ,可作为神经吻合的最佳部位 ,并提出了喉内支在喉内分布较详细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杓状软骨相关手术的术中定位提供解剖数据。方法观测30例60侧正常成人喉标本杓状软骨声带突和肌突形态及其与甲状软骨板的位置关系。结果 (1)测量了顶底间距等10项杓状软骨形态指标,除了甲杓肌附着深度外,其余指标具有性别差异(P0.05)(;2)肌突距甲状软骨下角下端距离:男(13.05±1.92)mm,女(11.76±1.79)mm;距甲状软骨板后缘间距:男(8.11±1.17)mm,女(6.95±1.26)mm;距甲状软骨板内膜间距:男(3.71±1.31)mm,女(3.65±1.23)mm。(3)杓状软骨肌突投影点位于甲状软骨板斜线后下区域,该投影点距甲状软骨下缘距离:男(7.12±1.43)mm,女(5.92±1.26)mm;距后缘距离:男(7.27±1.52)mm,女(5.81±1.47)mm。结论杓状软骨相关手术可根据甲状软骨后缘、下缘、环甲关节下缘来定位肌突。肌突距甲状软骨板内面最近,若从甲状软骨板斜线后区开窗寻找肌突可以缩短手术进路距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喉上神经解剖学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喉上神经内支双侧受损会导致患者喉部声门裂以上粘膜感觉丧失,在进食尤其是喝水的时候会因误咽而呛咳;喉上神经外支双侧受损则会导致患者环甲肌群瘫痪,引起声带松弛而成波浪状,音调降低,不能发高音,音质变粗而弱,易疲乏。本文就术中显露喉上神经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术中对喉返神经的定位和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60具成人标本(男40,女20)共120侧,用解剖学方法对喉返神经及其分支进行定位观测,以及观测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软骨下角和甲状腺下极等3种解剖标志与喉返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1)喉返神经的分支有喉支和喉外支,前者在喉前多分为前、后支。(2)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分5种类型。(3)91.7%(110侧)喉返神经的喉支多在距甲状腺下角尖端(16.9±7.2)mm处分前、后支,喉外支多在其下(10.4~70.3)mm范围内发出。(4)59.2%的喉返神经分支发出部位在甲状腺下极平面以上,距甲状腺下极平面距离(11.25±7.1)mm。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注意喉返神经的变异,通过暴露和辨认喉返神经及其分支防止其损伤。  相似文献   

16.
喉、甲状腺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颈前部手术提供相关血管、神经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16具32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测喉和甲状腺的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及分布.结果:甲状腺左、右叶平均长度分别为(49.5±8.2)、 (50.1±7.8) mm,有锥形叶者7例,占43.7%;16例中有1例甲状腺最下动脉(出现率为6.3%);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伴行,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相交叉.喉上动脉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的前下方左侧为(13.91±2.83) mm,右侧为(14.96±2.56) 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上神经喉内支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前下方左侧为(11.80±3.42) mm,右侧为(12.24±2.68) mm;喉下神经在甲状软骨下角后下方入喉,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左侧(5.38±1.56) mm,右侧(5.69±1.77) 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熟悉喉、甲状腺血管、神经的应用解剖学是有效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喉后外侧进路杓状软骨定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喉后外侧手术进路杓状软骨的定位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观察 3 0例 60侧 (男 19例 ,女 11例 )喉软骨架标本杓状软骨肌突与甲状软骨板的位置关系。结果 :(1)杓状软骨肌突距甲状软骨下角下端距离 :男 (12 .5± 1.8)mm ,女 (10 .5± 1.8)mm ;距甲状软骨板后缘间距 :男 (8.0± 1.7)mm ,女 (6.7± 1.8)mm ;距甲状软骨板内面间距 :男 (3 .4± 1.7)mm ,女 (3 .5± 1.1)mm。 (2 )杓状软骨肌突投影点位于甲状软骨板斜线后区下部 ,该投影点距甲状软骨下缘距离 :男 (6.6± 0 .1)mm ,女 (4 .9± 0 .4)mm ;距后缘距离 :男 (6.8± 1.8)mm ,女 (5 .5± 1.3 )mm。结论 :经喉后外侧进路手术可从甲状软骨后缘、下缘、环甲关节下缘或去除部分甲状软骨板来定位肌突。肌突距甲状软骨板内面最近 ,若从甲状软骨板斜线后区开窗寻找肌突可以缩短手术进路距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入喉处的精细解剖,为临床上甲状腺手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标志与数据。 方法 40具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双侧RLN,以同侧气管侧缘与RLN的交点作为角的顶点,记录双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侧缘的夹角,双侧RLN入喉处与第1、第2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与同侧第1、第2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 结果 (1)分析双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侧缘夹角(α),0°≤α<5°的共21例,占26.25%,5°≤α<10°的共46例,占57.50%,10°≤α<15°的共11例,占13.75%,α≥15°的仅2例,占2.50%。左侧的夹角为(6.0±0.5)°(0~21°),右侧的夹角为(7.0±0.5)°(0~25°)。(2) 左、右侧RLN距第1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9.72±0.52)mm,(21.21±0.43)mm;距第2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0.91±0.49)mm,(21.42±0.39)mm;距同侧第1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96±0.11)mm,(2.96±0.10)mm;距同侧第2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49±0.12)mm,(3.50±0.52)mm。 结论 双侧RLN入喉的角度及在第1、第2气管环的位置较为固定。了解更为精细的RLN入喉处解剖,可在术中更高效且安全的找到RLN入喉处,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对RLN的损伤,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区域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和方法。方法运用大体解剖的方法,对48例成人标本甲状腺手术区域的RLN及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 48例96侧成人标本中,29%RLN主干穿过环咽肌肌束至致密结缔组织膜下缘,71%RLN主干走行在环咽肌深面。69%RLN在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尖端(15.2±5.5)mm处分为前、后两支,前支多于环状软骨侧方下缘距离甲状软骨下角尖端(5.9±1.8)mm处穿过结缔组织膜,后支入喉点距甲状软骨下角尖端(4.8±2.1)mm;31%RLN未见分支。结缔组织膜下缘RLN与甲状腺下动脉(ITA)分支的关系为:66%(63/96)RLN位于ITA前方,27%(32/96)位于ITA后方。结论大多数RLN具有喉外分支,在以甲状软骨下角作为标志寻找RLN时,要同时找寻RLN及喉外分支的入喉点。ITA与RLN的关系复杂多变,ITA不作为RLN定位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采用带蒂胸骨舌骨肌皮瓣修复气管瘘口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胸骨舌骨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果 肌长85.1±10.3mm;该肌有2~5支甲状腺上动脉分支供应,外径约为0.7mm,其中大部分(61.0%)从肌的外侧入肌,且在舌骨体下缘35.4±12.1mm处较为恒定;舌下神经袢(颈袢)约发出2支分布该肌,其上支在舌骨体下缘35.7±13.6mm处从胸骨舌骨肌的外侧入肌。结论 制备该肌皮瓣的蒂部应在舌骨体下缘40mm的范围内,亦可采用该肌的两端为蒂作翻转肌皮瓣修复管瘘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