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诊治的胃癌患者116例,采集患者临床信息,建立临床方剂基础数据库,对处方药味、用药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频次10以上的42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116例病例中共用药159种,累计用药频次1816,其中用药频次最多者为甘草,其后依次为茯苓、山药、太子参;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补虚药(补气药类最多),其次为清热药、消食药、理气药;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聚类分析将药物主要分为5大类,涉及方剂四君子汤、二陈汤,涉及药对稻芽与麦芽、鸡内金与猕猴桃根、蛇舌草与仙鹤草等。[结论]吴老治疗胃癌以补气为主,其主方与四君子汤相类,同时注重养阴清热,顾护胃津,并常常辅以消食理气药物通畅中焦,疏利气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提高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收集2014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01日期间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病案。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有效数据表,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及其功效归类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33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共计160诊次及用药150种,累积用药2681次,其中使用频数最多者为枸杞子,其次为北沙参、甘草、茯苓、青蒿、黄芩、鸡内金。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药,归经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足阳明胃经,药物种类使用频次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将药物分为14类,涉及方剂有一贯煎,药对涉及青蒿和黄芩、茯苓和山药、白术和太子参、绿梅花和柴胡等,单药可见佛手、三叶青、白花蛇舌草。[结论]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以一贯煎滋阴疏肝为主,随证辅以益气健脾、清利湿热、解毒抗癌、消食和中之法,临证用药多以甘、苦、平、寒性味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沈敏鹤病证结合辨治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系统2014年8月1日—2015年7月31日诊治的结直肠癌病例,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各大证型中频数最高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例100例,处方630个,用药303种,累计用药频次6744次。通过聚类分析结合沈敏鹤主任中医师临床经验,提炼出其常用组方有:益元汤、参苓白术散、三根汤、三仁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保和丸。常用药对或组合有:柴胡和炒黄芩、太子参和生白术、生地和麦冬、炒黄连和吴茱萸、陈皮和制半夏、制半夏和厚朴、虎杖根和藤梨根和水杨梅根。结论沈敏鹤病证结合诊治结直肠癌,临证多从"虚"、"湿"、"气"、"火"、"食"五大病机论治,辨病喜用三根汤,辨证多用经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沈敏鹤主任中医师治疗胃癌的节气用药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沈敏鹤主任中医师治疗的635例胃癌病案,记录就诊的节气和用药,并进行药性药味、频数、关联和聚类分析。[结果]性味频数最多为"温""甘",用药频数最多为茯苓。5个节气中共同关联药物是茯苓,其余皆是四君子汤的处方。共形成8类聚类,主要治法是益气健脾法和消食解郁法,其中益气健脾法、渗湿止泻法、平肝补肾法和疏肝和胃法在各个节气间有差异。[结论]沈师治疗胃癌主方为六君子汤,善用甘温药物益气健脾,并重视节气间,尤其是春分、清明和夏至的治法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文献检索自1995年~2017年中国知网等3个数据平台,制定统一的检索式,采集糖尿病性腹泻中医治疗的相关文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以SPSS24. 0对数据进行单味药频次、中药类别、中药性味归经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3篇,方剂91首,涉及药物90味。通过频数分析高频次药包括白术、党参、茯苓。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常用药物为补益药类,利水渗湿药类,解表药类。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为温、甘味,归脾经、胃经。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应以补益药为主,配合利水渗湿药及解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病证结合辨治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系统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病例,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采用描述性分析,对各大证型中频数最高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原发性结直肠癌病例100例,处方630个,用药303种,累计用药频次6744次。通过聚类分析结合沈师临床经验,提炼出沈师常用组方有:益元汤、参苓白术散、三根汤、三仁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保和丸。常用药对或组合有:柴胡和炒黄芩、太子参和生白术、生地和麦冬、炒黄连和吴茱萸、陈皮和制半夏、制半夏和厚朴、虎杖根和藤梨根和水杨梅根。结论:沈师病证结合诊治结直肠癌,辨病喜用三根汤,辨证多用经方,临证多从“虚”、“湿”、“气”、“火”、“食”五大病机论治。  相似文献   

7.
刘玥  程光宇  程为平 《中国医药导报》2022,(11):164-168+180
目的 归纳总结程为平教授临床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程为平教授门诊电子病历数据,筛选、处理相关病历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总结核心药物,归纳辨治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94首,涉及101味中药。四气以性平药和温性药为主;五味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归经以肺经和心经为主。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炙龟板、天麻、生地黄、炙甘草等14味;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频次≥45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19组;置信度≥0.8的常用药物组合共有33对。根据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得到4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程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以补肾填精益髓,平肝息风,疏肝柔肝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RS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制定检索式,检索200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采集中医药治疗RSA的临床文献及方剂的相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21篇文献,256首方剂,165种中药,总用药2 691频次;高频药物24种,出现1 972频次,占总药物频次的73.28%,说明治疗RSA所用中药较集中。通过因子分析将所用药物归纳为8个因子,有补益药、理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固涩药,占总用药频次的88.25%。结论:聚类分析揭示了RSA治疗的5类聚类方,是中医文献中常用治疗RSA的中药,反映了RSA的证治规律和用药思路。应用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系统分析中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配伍规律,可为今后临床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挖掘高祥福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选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高祥福教授门诊就诊的SLE患者资料,构建方剂数据库,对药物的累计频数、药物类别及性味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取出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次共630次,其中涉及中药181味,使用频数最多的前5项为生地黄、青蒿、丹参、金樱子、芡实。累计用药20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位居前四。使用频数最高的药性药味是寒性、甘味。系统聚类分析得出了7组药物组合及9种单药,涉及青蒿鳖甲汤、水陆二仙丹、犀角地黄汤等方剂。关联规则分析获得二项关联组合74项,涉及金樱子与芡实、鳖甲与青蒿、牡丹皮与生地黄等药对;三项关联组合97项,涉及清热药+收涩药、收涩药+活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配伍。[结论] 高祥福教授治疗SLE以养阴清热、滋补肝肾为核心,并随证搭配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补益肺脾、温肾利水、祛风通络之品,用药善于甘、苦、辛配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挖掘师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的处方用药规律,传承名医经验,为中医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盛丽先教授门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信息,共计248例,1020诊次,并将患儿就诊信息转化成有效数据表,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归经及其功效归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前29味高频数药物采用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并对全部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结果 共筛选出24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1020诊次共用中药167种,累积用药12724次,其中最多者为甘草,其后依次为玉米须、白茅根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者为“寒”,药味使用频数最多者为“甘”,归经使用频数最多者为“肺”与“脾”,功效分类频数最多者为“补虚药”“清热药”。聚类分析将前29味高频药物分为6类,涉及四逆散、玉屏风散、二陈汤、六味地黄汤、小柴胡汤;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方剂桔梗甘草汤、玉屏风散等;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所得核心方药。结论 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以过敏性紫殿以清热凉血为主,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殿喜用药物味甘、苦,性寒、平,药物归经为肺、脾经,常用药物为清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