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肌肉放松训练对社区高血压共病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8例社区高血压共病焦虑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焦虑程度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压及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血压显著降低。干预组降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常规降压药物可以缓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降压药物的疗效,提升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职业场所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提高职业人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率的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类试验的研究方法,在全国不同省份选取61个工作场所,在兼顾工作场所类型和规模的前提下,在不同省份分别选取2~4个经济水平及医疗条件相似的职业场所,选取其中1~3个作为干预组场所,另1家为对照组场所。最终纳入44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干预组场所中共347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场所中96例为对照组。医生经培训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每月1次定期随访,记录血压、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变化及治疗情况;对照组无特殊干预,仅收集基线和24个月的相关信息。比较2组患者血压值、血压控制率和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经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后,干预组的高血压控制率从24.2%上升到了63.7%(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管理前平均下降10.2(11.9~8.4)mmHg(1 mmHg=0.133 kPa)和7.7(8.8~6.6)mmHg,管理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糖也有小幅度下降(P<0.001)。血压控制率干预组(63.7%)高于对照组(46.9%)(P<0.05)。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管理前平均下降5.6(8.9~2.2)mmHg和4.5(6.6~2.4)mmHg(P<0.05)。结论基于职业场所的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职业人群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血压水平,提高了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吴兴区滨湖社区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为期3年的建档、分级管理、积分制管理及针对性健康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服药率、血糖控制率及生活方式改变等情况。结果综合干预后,患者吸烟比例和每日主食摄入量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收缩压分别由干预前的(7.36±1.60)mmol/L和(130.11±10.93)mm Hg下降到(7.14±1.31)mmol/L和(128.10±9.97)mm Hg(均P0.01);患者服药率及血糖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8.96%和34.41%提高到82.79%和51.62%(均P0.01);空腹血糖值≥7.0 mmol/L患者比例由82.47%下降到53.90%(P0.01)。结论建档、分级管理、积分制管理及针对性健康教育等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出院后到社区医院登记就诊,采取社区规范管理,对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监督,定期随访或电话回访,提供饮食建议及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药物指导,定期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讲座等。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遵医嘱用药。对两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测定,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行为变化。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血压、血糖控制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值分别为(139.8±7.3)、(90.6±6.9)mm Hg(1 mm Hg=0.133 k Pa)、(6.4±1.5)mmol/L,对照组分别为(149.3±6.2)、(95.3±5.7)mm Hg、(7.0±1.4)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不规则用药等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7%、12%、42%、38%,对照组分别为31%、31%、68%、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率为69.0%,血糖控制率为78.0%;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48.0%,血糖控制率为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的规范管理在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预防保健干预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西湖塘社康中心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发现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预防保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血压水平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PG、2h PG、SBP和DBP均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3.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预防保健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预防病程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6.
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89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分2组,对照组(88例)采用常规个体化药物治疗,分析2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血压相关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和行为(behavior)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血压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综合干预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后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综合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综合干预后健康行为比例提高,该组患者K、A、B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干预后水平(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人群保健意识,降低社区人群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是有效的低成本保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教育对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效果。方法收集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由家庭签约医生开展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达标率以及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率为40.85%~50.64%。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压达标率分别由健康教育前的41.55%和30.77%升高至54.93%和64.74%(均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该指标达标率由25.64%升高至42.95%,且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28.87%(均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服药依从性分别从健康教育前的65.75%和67.31%升高至85.91%和82.69%。结论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教育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情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重庆大学医院门诊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综合管理,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慢病管理方式及其收益。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大学医院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管理干预。比较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比较2组研究对象心脑血管事件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研究对象的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SBP及DBP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SBP及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研究对象的FPG,2hPG,HbA1c及m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FPG,2hPG,HbA1c及mALB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对照组研究对象心脑血管事件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管理,既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又可改善糖尿病及高血压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综合干预效果,为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个自然村内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人和符合标准的糖尿病高危人群161人,以村为单位分为干预组(糖尿病患者52人、高危人群81人)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50人、高危人群80人),干预组进行系统的综合干预1a,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干预组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体重控制率、饮食控制率、体育锻炼率、定期测量血糖率比干预前均明显提高,分别为71.43%,61.22%,85.71%,75.51%,75.51%;53.62%,59.42%,37.68%,43.48%,73.91%,;糖尿病患者按医嘱服药率为81.63%;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健康教育和综合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对糖尿病有一定效果,应加强以社区为主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和综合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相似文献   

10.
林婷  林捷  陈红芳 《现代医院》2011,11(10):64-6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2组均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Fas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A1C)等进行比较,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比较评价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血压,生化指标控制情况与本组干预前比较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除GHbA1C外,其余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亦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强化了药物治疗效果,且有助于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及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并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及有效性。方法按照《浙江省社区健康管理行为干预指导手册》要求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强化干预(观察组),并与一般干预的60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方式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和廊脂等指标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75.00%,对照组为55.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评分,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血压控制率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能优化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及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9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均予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再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的血糖和血压变化,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和比较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c A1b)、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yc)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电子称称体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脂、Hc A1b、Hyc和CRP水平均下降明显,血糖和血压达标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发现运动量与收缩压、体重和Hc A1b均呈反比。结论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药物降糖、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北京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发病情况,探讨药物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社区医疗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居民684例,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体格检查。受检者中高血压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健康教育)及干预组(药物干预+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684例受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8.65%,其中51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P0.05);196例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失访率为2.55%(5/196),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干预后药物干预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干预组脑卒中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受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影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药物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31-832
目的探讨清远市清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2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实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的实施,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了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收集中央民族大学医院门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两组基础用药相同,研究组加用毓阴化瘀双降汤。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BMI、血脂水平;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两组高血压伴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高血压伴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血压伴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联合毓阴化瘀双降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某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在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血压情况及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发生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发生不良反应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3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7,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昆明市糖尿病社区管理与综合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 2008年5月在昆明市石林县选择两个社区的3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科兴社区为干预社区,对患者采取干预管理措施,鹿阜社区为对照,经过1.5年的干预后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社区干预管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经过1.5年的干预管理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提高,达到50.24%,且高于对照组(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87,P=0.000);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下降,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1,P=0.000),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改善(t=1.316,P=0.189);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理想率提高,达到77.18%,且高于对照组(4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53,P=0.000);而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体重控制情况尚无变化。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与综合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社区基层医生应结合规范化药物治疗和个体化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有效方法,为后期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病例样本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时间段本社区的8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n=42,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研究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血压及血糖指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用药依从性,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提高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血压水平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FPG、HbA1c、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改善,社会功能、身体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状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较高(P均<0.01)。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血糖、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风险因素评估并分析风险因素干预效果。方法从金华市9个社区50~70周岁人群中筛选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 8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 430例,两组均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风险评估,并依评估结果作病情监测和生活方式干预指导,1年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人群基线调查血压等基本条件相似(P0.05)。通过实施1年风险评估和连续性干预措施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3.07%和67.18%,危险因素聚集率分别为78.15%和71.06%,靶器官早期受损率分别为15.23%和19.77%;干预1年后,血压控制率与危险因素聚集率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及早实施风险管理与干预措施,是控制高血压发病和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