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成人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方法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苏州市吴中区数据,剔除基线时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的个体,共49 2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随访人年数的计算从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时开始,至最早出现以下任一事件的时间终止:糖尿病发病、死亡、失访或2013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研究对象累计随访348 677人年(平均随访7.08年)。随访期间,男性423例和女性791例被新诊断为糖尿病。与无家族史者相比,有家族史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HR(95%CI)值为1.90(1.57~2.29),并且个体具有糖尿病病史的亲属数量越多,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越高(P趋势<0.05)。母亲型、同胞型和同胞双亲型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HR(95%CI)值分别为2.03(1.45~2.77)、2.07(1.56~2.68)和2.39(1.14~4.34)。未发现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对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0.05)。结论糖尿病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天津市成年人免疫球蛋白浓度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入天津人群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促进队列, 完成基线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血糖浓度测量, 且基线时未诊断过任何类型糖尿病的成年人进入队列研究。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IgE)浓度、血糖浓度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根据基线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Q1~Q4组), 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免疫球蛋白浓度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6 315例, 年龄(50.1±10.0)岁。随访期间共390例被诊断为T2DM, 发病率为16.8/1 000人年。调整年龄、性别、腰围、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嗜酸性粒细胞比值、代谢综合征、一级或二级家族史及相互调整其他种类免疫球蛋白浓度后, 与Q1组相比, IgG浓度Q4组人群T2DM发病风险降低(HR=0.71, 95%CI:0.52~0.97), IgM浓度Q4组人群T2DM发病风险降低(HR=0.66, 95%CI:0.47~0.91), IgA浓度Q4组人群T2D...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回顾有关维生素K与2型糖尿病及其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评估维生素K在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vitamin K和type 2 diabetes、维生素K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检索词进行组合,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从建库至2018年11月间收录的文献报道。结果 共纳入1篇中文文献和12篇英文文献。在6项观察性研究中,有5项结果表明较高的膳食维生素K摄入及血浆维生素K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降低有关。而在6篇临床干预研究中,5篇均发现维生素K1或K2的补充可对机体胰岛素代谢产生积极影响。另有1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提示较高的维生素K1浓度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结论 维生素K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可能与维生素K改善机体胰岛素代谢从而影响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确诊为GDM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275例, 根据产后发生T2DM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产后正常组和产后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 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 用X-tile软件获取列线图模型的积分截断值, 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内部核验。结果 275例GDM患者中, 共有68例产后发生T2DM, 发病率为24.73%。两组年龄、孕前BMI值、孕期增重、孕期空腹血糖和孕期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30岁、孕前体重指数(BMI)偏高、孕期增重≥6 kg、孕期空腹血糖>5.8 mmol/L与孕期糖化血红蛋白>5.2%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GDM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发生T2DM的C-...  相似文献   

5.
目的估计我国七大区域2005-2018年全谷物摄入水平及摄入不足导致2型糖尿病(T2DM)死亡归因风险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 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法, 估计2005-2018年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水平;采用2017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以及中国死因监测数据, 计算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性别≥20岁人群全谷物摄入不足对T2DM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PAF)、归因死亡人数和归因死亡率, 并利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 比较我国七大区域归因于全谷物摄入不足的T2DM死亡变化。结果 2002、2010和2015年我国≥20岁人群全谷物摄入水平依次为19.0、14.3和19.8 g/d。2018年估计的我国居民全谷物摄入水平为20.1 g/d, 其中男性为19.4 g/d, 女性为20.8 g/d, 七大区域中, 华北地区最高(47.4 g/d), 西南地区最低(6.0 g/d)。2018年我国华北地区T2DM的PAF最低, 西南地区最高, 分别为12.8%和19.3%。2005-2018年七大区域PAF变化不同, 东北地区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人群中睡眠时间和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7 452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不同睡眠时间人群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风险比(HR)值及其95% CI,并按照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研究人群累计随访67 912人年,平均随访4年,随访期间糖尿病患者死亡1 057人。以睡眠时间7 h/d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时间≤ 6、8、9和≥ 10 h/d发生死亡的HR值(95% CI)分别为1.14(0.94~1.37)、1.10(0.91~1.32)、1.33(1.05~1.70)和1.52(1.24~1.87)。分层分析显示结果和全人群结果相似,睡眠时间过长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有统计学关联,但未见睡眠时间不足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睡眠时间过长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作为1型糖尿病(T1DM)的辅助疗法, 在近几年备受关注, 但其确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有限的文献报道了LCD对控制T1DM患者血糖及其并发症, 调节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有重要作用。本文从LCD模式对血糖的控制、不良反应以及对肠道菌群调节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与LCD相关的T1DM医学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脂联素(ADIPOQ)基因多态性与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待产的236例GDM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根据产后是否发生T2DM, 分为T2DM组和无T2DM组,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检测ADIPOQ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并对rs17366568、rs822395、rs1501299、rs2241766这四个位点进行分型,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DIPOQ基因型多态性和产后发生T2DM的关系。结果 ADIPOQ基因rs2241766位点的携带G等位基因与T2DM发生呈负相关(OR=0.71、0.68, P<0.05)。rs2241766位点GT+GG基因型与TT基因型T2DM患者相比孕次≥2、HbA1c>8.5%发生风险降低, 同样孕前BMI>25 kg/m2 T2DM患者更多为rs2241766 TT基因型携带者(P=0.026)。rs1501299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的(GT+TT)基因型为T2DM患者孕次、HbA1...  相似文献   

9.
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都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相关疾病, 肥胖被认为是T2DM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尚未研究清楚肥胖与T2DM的相互影响机制。脂肪组织是与肥胖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相关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既可以储存大量能量, 还可分泌许多激素、氧化应激因子以及炎症因子, 而这些炎症因子可能与T2DM的发生发展相关。长期、低剂量刺激下, 可持续存在的脂肪低度炎症状态, 被认为是肥胖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为此, 本文主要以肥胖T2DM的脂肪低度炎症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数据构建2型糖尿病肾病的Logistic预测模型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 采用个体匹配、按照1∶1比例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肾病影响因素, 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 验证其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方程模型显示, 2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同型半胱氨酸(Hcy)、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显示, 模型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 回归方程的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数据集, 绘制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 0.922~0.968), 预测灵敏度为81.50%, 特异度为95.50%, 且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观测结果吻合良好。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江苏省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江苏省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及应用研究,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开展基线调查,本研究随访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剔除基线诊断为脑卒中以及发病年龄、病程和HbA1c信息缺失的参与者后,最终共纳入17 57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发病年龄、病程、HbA1c与IS发病的风险比(HR)值及其95%CI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8.02年,期间共登记IS新发病例2 622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发病年龄每延迟5年,IS发病风险降低5%(HR=0.95,95%CI:0.92~0.99),糖尿病病程每增加5年,IS发病风险增加5%(HR=1.05,95%CI:1.02~1.10),较高的HbA1c(每增加1个标准差:HR=1.17,95%CI:1.13~1.21)与IS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早的发病年龄、更长的病程和较高水平的HbA1c均与IS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社会经济地位(SES)和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以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江浦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7 553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首先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根据5项社会经济指标对患者的SES进行分类。然后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性别计算不同SES人群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风险比(HR)及其95%CI,并按照年龄、城乡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研究人群累计随访100 529.08人年,平均随访5.7年,随访期间糖尿病患者死亡1 829人。根据潜在类别模型拟合结果提示含3个潜在类别的模型最佳,故将人群SES分为低(8 256人,47.0%)、中(4 427人,25.2%)、高(4 870人,27.8%)3组。以高SES组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后,男、女性低SES组发生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1.84(1.53~2.21)和1.41(1.51~1.72)。分层分析发现,男、女性低SES组在 < 60岁患者中发生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1.99(1.12~2.95)和2.01(1.20~3.23),在≥60岁患者中为1.90(1.57~2.31)和1.40(1.13~1.73);男、女性低SES组在城市患者中发生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1.54(1.17~2.04)和1.27(1.02~1.59),在农村患者中为2.11(1.55~2.85)和2.64(1.17~3.35)。结论 低SES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且这种负向关联在年轻人和农村人群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以淮安市清河区(现清江浦区)、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9 75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队列,利用Cox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关联及剂量-反应关系,并进一步按性别分层分析。随访时长的计算从基线调查开始至2020年12月31日为止。结果 9 75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期内死亡密度为20.4/1 000人年。与控制达标者相比,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控制未达标者的全死因风险增加36%(HR=1.36,95%CI:1.17~1.59),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控制未达标者的全死因风险增加65%(HR=1.65,95%CI:1.42~1.92);与FPG 和HbA1c控制良好者相比,控制一般者、控制较差者的全死因风险分别增加47%(HR=1.47,95%CI:1.19~1.81)、75%(HR=1.75,95%CI:1.46~2.09)。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FPG、HbA1c连续变化均与糖尿病患者全死因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总趋势<0.001,P非线性>0.05)。按性别分层后,结论依然成立,且女性患者死亡风险高于相同血糖水平下的男性患者。结论 血糖控制不良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且女性死亡风险高于相同血糖水平下的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MI动态变化对队列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影响。方法 以2006年开展的浙江省德清县农村社区成年人群健康队列为基础,随机抽取3 043名基线未患T2DM对象构建亚队列,于2015年7-11月进行随访,共1 867名调查对象纳入研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中国标准对基线BMI(kg/m2)分类:<24.0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BMI每年变化<0.05 kg/m2表示基本无变化。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及其变化与T2DM发生的关系。结果 随访人时为(8.68±1.25)年,新发T2DM为213例,其中女性125例,发病密度为13.14/1 000人年。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与基线BMI<24.0 kg/m2人群相比,基线BMI≥28.0 kg/m2的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较高(aHR=2.12,95% CI:1.22~3.68);在基线BMI<24.0 kg/m2的人群中,与BMI基本无变化的人群相比,BMI增加的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较高(aHR=2.21,95% CI:1.17~4.17)。结论 基线BMI和BMI改变均可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基线BMI正常的人群,其BMI改变对T2DM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血压控制与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压控制情况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满足条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基线血压正常组和基线高血压组随访血压控制在不同水平时糖尿病发病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压控制情况与随访新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3146名研究对象中,有102例新发糖尿病患者.基线血压正常组(n=2369)和高血压组(n=777)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74%和4.76%;基线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糖尿病发病率均随着SBP和DBP增加而上升;两组人群中,随访转为或仍然为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均大于随访血压保持或控制为正常的人群(基线血压正常组5.6%vs.1.9%,基线高血压组7.1%vs.2.2%).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和糖尿病一般危险因素后,基线血压正常组中随访转为高血压的人群相比血压保持正常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aRR值及95%CI)为1.84(1.00~3.63);基线高血压组中随访血压未得到控制相比血压得到控制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aRR值为1.90(1.03~3.74).若调整性别、年龄和基线代谢综合征,aRR值则分别为1.70(0.99~2.78)和1.90(1.04~3.75).结论 基线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患者,若有效控制其血压在正常水平均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男1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9.6±15.8)岁;对照组男23例,女26例,平均年龄(50.5±14.7)岁.试验组接受情景式教育模式,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反映糖尿病疗效的代谢指标以及自护行为能力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成组t检验进行组间指标的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FPG、2hPG、HbA1c及自护行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1年后,两组FPG、2hPG、HbA1c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试验组FPG(6.5±1.6)mmol/L、2hPG(7.9±2.0)mmol/L、HbA1 c(6.7±1.2)%都显著低于对照组[(7.8±2.4)mmol/L,(10.6±3.5)mmol/L,(7.5±1.4)%;t=2.71,3.35,2.90;P=0.03,0.02,0.04];试验组饮食控制(22.6±2.8),规律运动(14.8±2.3),遵医嘱服药(15.6±1.6),血糖监测(15.7±1.7),足部护理(17.2±2.1),高低血糖处理(16.9±1.7),患者的各项白护行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9.7±3.2,11.9±2.4,13.5±1.6,12.5±2.0,15.6±1.6,14.6±1.9; t=7.36,6.51,5.24,5.07,6.57,6.77;P均<0.05).结论 情景式健康教育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改善其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为2型糖尿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9 280人建立贵州自然人群队列,并于2016—2020年,对所有队列人群进行随访,随访到8 163人,剔除基线时患有糖尿病者、服用降血脂药物、基线总胆固醇、HDL-c缺失者或极值者后,最终有5 078 人纳入分析。non-HDL-c为总胆固醇与HDL-c差值。动态变化由随访non-HDL-c/HDL-c值减去基线non-HDL-c/HDL-c值得出。采用Cox回归分析non-HDL-c/HDL-c值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及调整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 )和其95%可信限(confidential interval, 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进行剂量反应关系描述。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58年,共新发2型糖尿病820例。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位于第2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065(95%CI:0.855~1.325)、1.272(95%CI:1.037~1.562)、1.266(95%CI:1.022~1.569)。亚组分析中,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与位于non-HDL-c/HDL-c第1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aHR 值分别为1.529(95%CI:1.130~2.067)、1.748(95%CI:1.279~2.388) 、1.389(95%CI:1.046~1.844) 、1.394(95%CI:1.049~1.854) 、1.380(95%CI:0.955~1.994) 、1.462(95%CI:1.014~2.107),且趋势性检验P<0.05。与non-HDL-c/HDL-c动态变化值的第2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相比,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和第4四分位数区间对象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aHR值分别为1.258(95%CI:0.999~1.582)、1.390(95%CI:1.115~1.731)、1.530(95%CI:1.228~1.906)。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non-HDL-c/HDL-c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non-HDL-c/HDL-c值的增高将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尤其在男性,年龄大于45岁和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同时治疗组30例加服血脂康0.6g/次,2次/d;对照组30例加服复合维生素B,2片/次,2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六项、FBG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脂康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能使TC、TG、LDL—C、ApoB下降,ApoA1、HDL—C升高,改善脂质代谢,还能改善糖代谢,使FBG下降。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o present actual data to estimate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know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all age categories in The Netherlands. Methods: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between 1998 and 2000 in The Netherlands. Baseline population of 155,774 patients, registered with 61 general practition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Zwolle Outpatient Diabetes project Integrating Available Care (ZODIAC)-study. Results: Age- and sex-adjusted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as 2.2% at baseline and 2.9%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for women and men it was 3.1 and 2.7% at follow-up, respectively. Patients aged > 70 years account for almost 50% of all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ge- and sex-adjusted mean annual incidence per 10,000 over 3 years was 22.7 overall; for women 23.1 and for men 22.2. Incidence - even though high - decreases after the age of 70 years.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7.9/1000 and 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io 1.40.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estimated total number of subjects known with type 2 diabetes was 466,000 for The Netherlands in 2000;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 36,000. Conclusions: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rates exceed all estimates regarding known type 2 diabetes for The Netherlands. Elderly patients, aged 70 years and over, account for 50% of the type 2 diabetic population. These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health-care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