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能谱CT单能量图像及能谱曲线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支装有不同管径及不同浓度碘造影剂及水和钙溶液的聚丙烯试管放置在1个直径为20 cm的圆柱形聚丙烯体模(QSP)内,采用Revolution APEX CT对体模进行能谱CT成像,利用能谱分析软件重建出40~140 keV单能量图像及能谱曲线,选取碘造影剂浓度为3.75 mgI/mL(可模拟延迟期或实质脏器增强等)、15 mgI/mL(可模拟动脉期的腹主动脉)及Water(可模拟平扫期及囊肿、肌肉等用于图像背景的非增强物质)3支试管进行数据测量,分别在FBP、40%ASIR-V(常规临床检查参数)及True FidelityTM(DLIR-L、DLIR-M、DLIR-H)5组图像测量单能量图像(40 keV、70 keV、100 keV)的CT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5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低浓度碘造影剂(3.75 mgI/mL)、高浓度碘造影剂(15.00 mgI/mL)及水试管内FBP、40%ASIR-V及True FidelityTM...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技术及其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02~2008-01期间使用6排螺旋CT,为诊断脑血管病而做CTA检查的47例,发现脑动脉瘤17例,3例AVM(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狭窄13例,显示血管闭塞3例,颅内多段血管粗细不均者5例,显示血管变异5例,血管内低密度斑块及钙斑者6例.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3.50mL/s 速率行外周静脉注射,行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成像后处理,得到脑血管立体图像.结果:CTA 可清楚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 Willis 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对于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较有意义.结论:用6排螺旋CT做 CTA 检查可显示5级脑血管分支,可显示脑血管病的多种病变,并可多方位观察.属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CT扫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算法在CT成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目前常用的图像重建算法,该算法能够保证低辐射剂量条件下的图像细节显示,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图像噪声,且还能够减少图像重建时间,从而使低辐射剂量扫描成为可能。本文对DLIR算法在人体不同部位CT检查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推广DLIR算法,在降低公众CT检查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彭盛坤  曾勇明  吕发金  郁仁强  王杰  赵峰  彭刚 《重庆医学》2013,42(17):1952-1954
目的探讨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SAFIRE)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图像质量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80例行双源CT(DSCT)冠状动脉CCTA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身高、体质量、性别、心率,将80例行双源CT检查患者的冠脉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分别进行FBP(A组)及SAFIRE(B组)两种算法的图像重建,应用秩和检验对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进行比较,应用t检验对两组图像的客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A组可评价的冠脉数约972条,B组可评价的冠脉数约984条;A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约(3.66±0.26);B组约为(3.70±0.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A组评分为优的冠状动脉(787/972)高于B组评分为优的冠状动脉(866/984),P=0.000。(2)A与B两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噪声指数(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冠状动脉平均CT值分别为(448.63±77.00)HU,(444.82±77.91)HU,P=0.756。结论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SAFIRE)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低对比剂用量、低辐射剂量的双低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检查中, 比较深度学习重建(DLR)与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的图像质量及Qanadli栓塞指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88例行CTPA双低扫描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44例, 女44例, 年龄11~87(61±15)岁。采用80 kV管电压, 20 ml对比剂用量, 扫描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内核深度学习高档重建(DL-H)和ASiR-V重建, 并将患者分为标准内核DL-H组(88例, 肺栓塞阳性33例)及ASiR-V组(88例, 肺栓塞阳性36例)。分析比较两种重建算法的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Qanadli栓塞指数、阳性率及阳性Qanadli栓塞指数差异。结果标准内核DL-H和ASiR-V两种重建算法组间肺动脉主干及右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干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05.8±111.7)比(404.0±112.0)HU、(412.9±113.1)比(411.5±112.2)HU、(418.1±119.9)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比较多种重建算法,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对增强CT上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30例本院进行增强CT检查并伴有胆总管或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三维自适应迭代(AIDR 3D)、全模型迭代算法(FIRST)和DLR对门脉期图像进行重建。比较4组图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噪声,对4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排序并比较。结果 除AIDR 3D肝实质CNR外,DLR图像的CNR(胆管:4.42±0.87,肝实质:3.78±1.47)显著高于FBP[胆管:2.21±1.02(P<0.001),肝实质:1.43±1.29(P<0.001)]、AIDR 3D[胆管:2.81±0.91(P=0.024),肝实质:2.39±1.94(P=0.278)]及FIRST[胆管:2.51±1.24(P<0.001),肝实质:2.45±1.81(P=0.003)],DLR图像的SNR(胆管:1.39±0.85,肝实质:9.75±1.90)显著高于FBP[胆管:0.86±0.63 (P<0.001),肝实质:3.31±1.12 (P<0.001)]和 FIRST[胆管:1.01±0.61(P=0.013),肝实质:5.73±1.37 (P<0.001)],DLR图像的噪声(10.51±3.53)显著低于FBP[24.10±3.92 (P<0.001)]、AIDR 3D[15.72±2.41 (P=0.032)]和 FIRST[17.20±3.82 (P<0.001)]。DLR图像的主观评价排序[4(4,4)分]显著高于FPB[1(1,1)分](P<0.001)、AIDR 3D[3(2,3)分](P=0.029)和FIRST[2(2,3)分](P<0.001)。结论 深度学习重建可提高增强CT图像质量,有助于更好地观察胆道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对下肢动脉病变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TA检查资料(65条下肢动脉)。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算法和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HIR)算法对CTA图像进行重建,以HIR法为参照进行质量评估;两位医师在不同重建算法下对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HIR法和DLIR法诊断下肢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效能。结果与HIR法相比,DLIR法图像质量的噪声显著降低(Z膝上动脉=8.36,Z膝下动脉=9.46,Z足背动脉=7.19,均P<0.001),信噪比(Z膝上动脉=-7.32,Z膝下动脉  相似文献   

9.
郝璐  赵智强 《新疆医学》2012,42(12):36-37
目的:探计16排螺旋CT在头颈部CTA中阈值设定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智能跟踪法,在做头颈部CTA时改动常规扫描触发阈值,应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SSD)等后处理技术,对70例未改动扫描阈值采用常规阈值所成图像(第一组),与70例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改动扫描触发阈值所成图像(第二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依据评价标准第一组图像质量达优率为65.7%,第二组图像质量达优率为92.8%。结论:在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循环情况等因素对智能跟踪扫描触发阈值进行调整,可使靶动脉的主干及分支充盈更佳,有效减少小静脉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增加,为我们提供了更精确的影像信息从而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主客观评价系统分别评价深度学习方法在动静脉期CT上的分割效果,并探索影响动静脉期胰腺分割差异的因素及影响静脉期胰腺分割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218例胰腺CT扫描数据,每例均包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并按照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为7∶3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不同重建算法行头颅双能量CT 血管造影(DECTA)的图像质量,评价不同管电压组合行DECTA的辐射剂量。方法对置入模拟脑血管的头颅仿真体模,采用80/140 kV和100/140 kV行双能量CT扫描后,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及迭代重建技术(SAFIRE)两种算法重建图像,测量CT值及CT值标准差(SD)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育化(CNR),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评价不同成像条件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SAFIRE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FBP重建算法;随着管电流量从100 mAs增加至300 mAs ,图像质量呈改善趋势,260 mAs以上图像质量趋于稳定;采用SAFIRE重建算法,对两组管电压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CT 值S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R和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140 kV组的有效剂量较100/140 kV组明显降低。结论双能量头颅CTA采用80/140 kV管电压组合结合SAFIRE算法能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X线剂量及低碘含量对比剂及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检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96例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常规剂量组(常规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1.5ml/Kg)和双低剂量组(低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1.0ml/Kg),造影剂浓度为270mg/100ml。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诊断率、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标准差(SD值)、评分值,以及造影剂量、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结果两实验组的诊断率、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标准差(SD值)、评分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影剂量、有效剂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13.451、P0.05;t=32.248、P0.05)。结论双低剂量CT扫描及迭代重建技术能够得到满意的早期肺癌扫描图像,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智能追踪技术,采用固定触发阈值研究对比剂浓度、注药流率对64层肾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Ⅰ~Ⅳ4个大组,利用64层螺旋CT行肾动脉CTA检查,对比剂浓度和注药流率分别为Ⅰ组300mgⅠ/ml、3ml/s;Ⅱ组300mgⅠ/ml、4ml/s;Ⅲ组370mgI/ml、3m1/s;Ⅳ组370mgⅠ/ml、4m1/s。触发阈值均设定为170.0—179.9HU。数据传至ADW4.4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所有数据采用SAS9.1.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Ⅳ组肾动脉CTA图像质量最佳。结论采用较高对比剂浓度和注药流率能获得优质肾动脉CTA图像;在二者不能兼顾时,推荐使用高注药流率进行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对比剂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入组2016年4月—2018年3月本院头颈CTA检查患者2 763例,年龄(64.87 ± 11.38)岁。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头颈CTA检查对比剂注射方案,即首期注射50 mL对比剂,随后一期注射20 mL生理盐水。研究组使用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即较常规方案前置一期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使用量为10 mL。所有病例使用对比剂为370 mg/mL碘普罗胺,并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自动注射,注射流率为4 mL/s。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外渗率、女性患者外渗率、老年患者(年龄 ≥60岁)外渗率及外渗高风险患者的外渗率。结果:入组患者的总外渗率为0.90%。研究组外渗率为0.36%,对照组外渗率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研究组女性外渗率为0.52%,对照组女性外渗率为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研究组老年外渗率为0.50%,对照组老年外渗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研究组外渗高风险患者外渗率为0.40%,对照组外渗高风险患者外渗率为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头颈CTA检查采用本研究调整后的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较常规方案降低了约75%的总对比剂外渗率,且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算法在胸部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中的降噪效果,对滤波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CTA迭代重建算法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双源CT迭代重建算法(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与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图像质量的差异,评价不同管电压行CCTA的辐射剂量。方法对置入模拟左右冠状动脉的仿真体模,采用100、120 kV管电压行CCTA检查,分别进行FBP及SAFIRE算法的图像重建,测量CT值并计算SNR、CNR、CT值SD。通过体模内放置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成像的器官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比较不同CCTA成像条件的图像质量。结果 (1)不同管电压下,SAFIRE算法重建的图像质量均优于FBP算法。(2)管电压及重建算法固定,随着管电流的增加(200~360 mA),图像质量呈逐渐改善趋势,340 mA以上图像质量指标趋于稳定。(3)SAFIRE重建算法时,120 kV图像质量优于100 kV,CNR、SNR、CT值S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重建算法图像的平均CT值比较,组间100 kV高于120 kV,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0~120 kV的CCTA成像,患者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均逐渐增加。结论采用SAFIRE算法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在CCTA成像适宜管电压范围内,患者的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随着管电压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吕秀玲  李炯  康少锋  朱力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2):144-145,96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随后通过工作站对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分别为35例、4例、1例。结论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所获取图像,有助于放射影像医师更有效、准确地对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疾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管径因素对冠状动脉支架CTA成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73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CTA资料,所有患者行CTA检查后三个月内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相同材质(均为不锈钢)不同管径支架CTA图像对支架壁及支架内管腔的显示情况,并对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进行评估,与CAG对照,评价不同管径支架对冠脉支架CTA成像的影响。结果内径≥3.5mm支架较内径≤3.0mm支架CTA金属伪影越小,内腔显示越好,CTA诊断准确性高(88.4%vs62.9%,P=0.008)。结论内径≥3.5mm支架伪影少,图像可评价率及诊断准确率高更有利于支架CTA成像;内径≤3.0mm支架伪影较重,诊断准确率较低。临床上需对内径≤3.0mm支架CTA诊断结果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100 kV)联合标准迭代重建技术对上肢动静脉内瘘(AVF)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疑似患者随机编入120 kV、100 kV和80 kV管电压组,每组各24例,采用320排Toshiba Aquilion ONE完成CTA检查,低管电压组联合标准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以改善图像质量。采用轴位图像结合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技术观察AVF血管显示情况。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管内密度(VD)、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结果:100 kV与80 kV组CTDIvol与DLP明显低于常规120 kV组(P<0.05),但100 kV与80 k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标准迭代重建,随着管电压降低VD明显增高(P<0.05)。100 kV组与120 k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降到80 kV时,其图像噪声比100 kV组及120 kV组大(P<0.05)。80 kV组SNR和CNR最高,比120 kV组分别高67.5%、78.6%,但与100 k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管电压组与常规120 kV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均良好。结论:100 kV管电压扫描联合标准水平迭代重建算法方案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上肢AVF图像,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DLIR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与常规重建法(DLIR)对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60例,根据扫描的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70 kVp)、B(120 kVp)2组,每组患者各30例,均使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V40%)以及低级(DLIR-L)、中级别(DLIR-M)和高级别(DLIR-H)的深度学习算法重建原始数据。对比评价2组患者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客观图像质量评分中A、B 2组间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SiR-V40%重建图像中,2组间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DLIR重建图像中,A组CNR较B组高(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中医师甲、医师乙两名观察者评分结果显示随着深度学习图像重建技术(DLIR)降噪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5),ASiR-V40%与DLIR-L主观图像评分没有明显差异;2组图像主观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辐射剂量较B组降低了13.3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的用量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