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解表发散药的主要作用是使人体出汗或微出汗以发表散邪,解除表症。常用药物有辛温发散,辛凉发散之分。(一)辛温解表发散药[麻黄、桂枝、细辛]均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之力。但麻黄、桂枝均散太阳经肌表风寒,细辛善散少阴经风寒。发汗作用麻黄大于桂枝,故麻黄适用于无汗的表症,桂枝不论有汗  相似文献   

2.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医案,对所用药物通过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1)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解表药、清热药、宣肺止咳药位居前三位;苦寒与辛温之品并用,但以苦寒清热为主;以归属肺经药物为主,直达病所,兼顾脾胃,或清泄大肠,表里同治。(2)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两组常用药对及解表药→柴胡+黄芩、解表药→炙麻黄+杏仁两组常见的配伍组合。(3)聚类分析得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羌活、紫苏叶、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射干、桔梗,豆豉、青蒿、生黄芪等9组药。结论周平安教授在治疗外感发热时几个用药特点:(1)苦寒辛温并用,以苦寒清热为主;(2)解表清里,清透兼施;(3)脏腑同治,照顾兼证。  相似文献   

4.
经方现在专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经方因其药少而精,配伍精良,结构严谨,效专力宏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在现代临床中,经方运用也极为广泛。麻黄类方是经方中的代表,在皮肤病中运用广泛,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麻黄汤、麻黄加术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皮肤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等临床症状。桂枝麻黄各半汤由桂枝汤和麻黄汤各取其半组成,可以疏风散寒,解表通络,可以治疗风寒之邪束于肌表的病症。桂枝二越婢一汤由桂枝汤取1/4合越婢汤取1/8组成,可以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风寒束表,入里化热的病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以解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郁于肌表的病症。研究发现,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皮肤过敏具有一定疗效,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荨麻疹、急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疗效显著,值得关注。研究发现,只要能紧紧抓住方药的客观指征,不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临床运用麻黄类方皆能取效。  相似文献   

5.
3.皮水表实证原文: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本条承前条文义,进一步说明皮水的治法。如表实兼里热,出现前述证候,则用越婢加术汤发汗散水清热。如皮水表实无热者,则用甘草麻黄汤,使水湿从表而出。证候:身肿,无汗,口不渴,脉浮紧.病理:水湿在表,肺气不宣。治法:发汗解表,宣肺行水。方药:甘草麻黄汤。方中麻黄辛温发表宣肺,使表气开,汗得泄,小便自能通利。甘草缓调麻黄之峻猛。  相似文献   

6.
大黄又名黄良、大参、将军、绵纹、川军等,在临床上运用甚广。古人云: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如配伍不同,其药效又有专攻,兹浅谈大黄临床配伍运用于下,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1.大黄配麻黄:清热发汗解表,主治时行头痛壮热。麻黄辛温开腠发汗解表,大黄苦寒,泻中下之热,两药相配,汗下兼行,使时行郁热之邪自内达外而解。代表方:水解敌(《千金方》)。 2.大黄配生地:滋阴泻火,止血,主治虚劳吐血。大黄泻火祛淤止血,生地甘苦凉,滋阴养血,凉血止血,两药相伍,一泻一补,泻火而不伤阴血,养血而不留淤,以达火除血止。代表方:千金  相似文献   

7.
柴胡在解表剂中的作用与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 ,性味苦辛微寒 ,功能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现将其在解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介绍如下。1 与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配伍治风寒表证风寒表实证临床可见颈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等。柴胡与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同用 ,可增强辛温解表药发散之性。因辛温解表药大多辛温香燥 ,易伤津液 ,而柴胡辛凉能制燥 ,可防辛温耗气伤津。常见配伍药物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 ,代表方如《医碥》的驱邪汤。2 与桂枝、白芍等疏散风寒、调和营卫之中药配伍治外感表虚、营卫不…  相似文献   

8.
防风通圣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风通圣散一方出自《宣明论》。此方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方中的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毒之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荡热于下,配伍山栀、滑石泻火利湿,使里热之毒邪从二便而解;更以桔梗、石膏、黄芩、连翘清解肺胃之热,上下分清,表里并治:当归、川芎、赤芍凉血祛风;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诸药相伍,从而达到解表通里、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止痒之效。笔者认为,许多皮肤病,尤其是急性  相似文献   

9.
洪珂  章健  何云云 《河南中医》2016,(8):1306-1308
小青龙汤全方以辛温为主,辛温相伍,一可去除在表之寒邪,再可温化在里之水饮。风寒束于肌表,从四性角度看,当温解其寒邪,从五味角度看,当辛散其表邪。故需综合考虑病情特点,以辛味药与温性药物同用,才能使寒邪散,表证除。方中麻黄、桂枝、细辛性温而味辛,麻黄发汗解表,桂枝发汗解肌,细辛祛风散寒,对风寒束表之证,一药而能两擅其功,可奏辛温解表之效。寒饮伏肺,或散于其他脏腑,或散于胸胁四肢,或走于肌表,因寒性凝滞,故津液水饮容易在这些部位凝结不散。水饮停聚,则气血阻滞难行,气机不畅,又会使饮邪加重。故方中以温性之干姜、细辛、半夏散寒邪,去凝滞,燥湿化痰,温肺化饮,祛除内寒以助水饮开化。细辛、半夏又存辛性,能行气滞,气行则水行,气机调畅则水液代谢归于正常,饮邪无以生成,辛温同用,可发辛温化饮之功。小青龙汤方中辛散温燥之品较多,容易耗散人体正气,伤及人体阴津,故少佐芍药、五味子等酸寒之品,收敛肺气,制约温燥之药,达相反相成之功。方剂的配伍理论有多种,在君臣佐使的基本框架下,有性味配伍,七情和合,去性存用,升降相因,五行配伍等多种配伍形式,共同构成方剂配伍理论。现阶段对小青龙汤的配伍研究多停留在君臣佐使理论层面,然小青龙汤方出现之时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并非处于成熟时期。因此结合当时各种配伍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性味配伍理论角度对小青龙汤进行分析才能进一步加深对小青龙汤方的理解,这也是其他方剂配伍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为表里双解之剂,具有清热利湿,解表散邪之功,原方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身发黄。陈学忠主任医师运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银屑病、慢性复发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取其表里双解之效,用于治疗邪气在表,湿热阻滞肌肤经络之皮肤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不同治法,其中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痰法、清利活血并用法等10种治法比较常用。并随机选取组方较为固定的79首复方,统计共有药物119味。其中清利活血并用法25首,活血化瘀法14首,清热利湿法11首,补肾清瘀并用法7首,补益法5首,其它治法17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味中药:黄柏、车前于、萆薛、丹参、王不因行、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桃仁、蒲公英、败酱草。而清利活血并用法、活血化瘀法、清热利湿法等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施建华 《山西中医》1997,13(6):48-48
仲景用麻黄八法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226100)施建华关键词张仲景麻黄用药特点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麻黄配伍方法非常精妙,兹作归纳如下。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麻黄辛温气厚,开腠理发汗,善解卫气之郁;桂枝辛温气薄,解肌和营,能透营分之邪;二者合用,一发卫...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甘草汤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真 《河南中医》2000,20(6):10-11
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甘草三味药物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甘草温经散寒缓急止痛。该方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表邪,为表里双解之剂。麻黄虽为发汗解表通调水道之峻品,今改附子为君,则无过汗亡阳、尿多伤阴之弊。三味配伍,可温可散,可表可里,可通可利,可升可降。以药测症,对于阳虚寒盛、水不化气、表寒湿阻等症,投之多能取效。现将临床运用体会简述如下。1疼痛 本方证之疼痛乃肾阳衰微,机体失于温煦,寒邪束表;卫阳不布,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等原因所致。临床常见:痛无定处,夜晚尤…  相似文献   

14.
银翘散是辛凉解表法的代表方剂。从性味配伍方面看,银翘散组方具有4个特点:①立辛凉透表法,辛宣郁结,凉可清热,启玄府而透邪外达;②辛凉配清热解毒,芳香避秽,透发毒邪,因势利导;③辛凉复辛温,寒温并用,开泄皮毛,防止凉遏,去性存用;④药用多为花、茎、叶等质轻味薄之品,轻以去实。由此提示可以“性味-功效”为理论依据,从清热解毒、辛凉解表、辛温解表3个方面,对银翘散进行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5.
总结防风通圣散的解表特点有:解除表之怫郁,主张辛凉解表,用药却偏辛温;表里同治,打破先表后里的成规;以寒凉清泻清里解表,防辛温药物助热;养血活血调营卫,资汗源助解表。  相似文献   

16.
小青龙汤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点明本方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药用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功在发汗解表、温化寒饮.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宣肺平喘,桂枝可化气行水;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佐以半夏辛温入里,可温化寒饮,降逆止呕;然恐麻黄、桂枝辛散耗气,干姜、细辛、半夏温燥伤津,故配伍五味子、白芍、甘草酸甘合用,使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合,防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诸药配伍,解表化饮相合,表里双解[1].现代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有不同的见解,应用亦有不同.现笔者对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4则病案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连翘、赤小豆、梓白皮清泄湿热;甘草、大枣和中;共奏解表散邪,清热利湿之功。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外邪束表,湿热郁蒸而致肌衄、浸淫疮等病,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肌衄:患者张××,女,14岁,1984年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泓 《陕西中医》2004,25(8):753-75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其中麻黄辛温解表 ,宣肺平喘。细辛辛温 ,归肺肾二经 ,入肺能解表化饮 ,入肾能温阳散寒 ,以驱内外之邪。附子温肾壮阳 ,益火消阴。合而用之 ,能扶阳解表 ,发散风寒。原为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 (太少两感证 )而设。笔  相似文献   

19.
辛温三剂与辛凉三剂的配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初起解表与温病初起解表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由于辨证体系的不同,其治则治法不同,伤寒以辛温解表,温病以辛凉解表,辛温三剂与辛凉三剂在配伍上有诸多不同.本文对辛温三剂与辛凉三剂进行了理、法、方、药等环节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辛凉解表法是温病初起治法,有必要追溯辛凉解表之古义以融会新知。通过分析古今外感病治法的相关论述,可发现清代温病学家所言"辛凉解表"十分牵强,《内经》辛凉为运气之说,金元辛凉指辛温、寒凉并用,清代温病学家指轻清宣上之药为辛凉解表药,混淆药性以附会"首先犯肺"之说,刻意制造伤寒与温病的对立,瑕瑜互见。温病初起当随其病所清热,清上焦之药不当称"辛凉",辨明辛凉解表法可使我们不泥于温病学家一时之经验,灵活应对今日温病之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