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列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104例BPH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58例按常规方法止痛。通过VAS评分、控制膀胱痉挛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组在止痛效果和控制膀胱痉挛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膀胱冲洗时间较B组缩短(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BPH术后应用PCIA镇痛及防止膀胱痉挛效果确切,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3.
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前列腺手术后镇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其发病率亦会进一步增加,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在治疗BPH方法中,仍有部分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因开放手术后导尿管牵拉、膀胱冲洗等原因,易引起患者术后膀胱痉挛,不但增加了手术疼痛,还易发生膀胱出血,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故我科于2002年6月~2004年6月对40例BPH患者术后分别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2mg作为术后镇痛,虽简便、经济有效,但由于其镇痛作用时间有限,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较高,限制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具有病人按需自控镇痛、剂量个体化和镇痛作用时间任意可调的优点,但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较常见,影响镇痛满意度,且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存在剂量相关性。为提高镇痛质量,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本文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EM)1mg联合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FA)方法行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单用EM或PCIFA比较,旨在筛选更好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芬太尼和静注吗啡用于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病人自控硬膜外芬太尼(PCEAF)和病人自控静注吗啡(PCIAM)在子宫切除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60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研究。PCEAF组用芬太尼20μg,锁定时间10分钟;PCIAM组用吗啡1mg,锁定时间7分钟。结果 PCEAF组PCA应用少于PCIAM组(P<0.01)。PCEAF病人疼痛最高分为20(10-33),而PCIAM组为32(14-52)(P<0.05)。PCEAF组在咳嗽时最高评分为31(21-44),PCIAM组为56(30-70)(P<0.01)。PCEAF组恶心和嗜睡较少,瘙痒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硬膜外PCA给予芬太尼是安全的,并减少恶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经硬膜外吗啡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吗啡镇痛(EPI)组和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EPI组在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吗啡2mg,PCIA组在术后患者感觉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给药剂量每次1mg,锁定时间为5分钟。术后4、8、12、24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吗啡用药量、疼痛评分(VAPS)、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镇静程度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用药总量PCIA组(19.1±5.1mg)明显高于EPI组(2mg)。术后0~12小时EPI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镇静程度PCIA组高于EPI组。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EPI组,皮肤瘙痒EPI组2例,PCIA组1例。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良好至优秀者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需短期镇痛患者,单次剂量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病率大幅度增加[1],已成为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前列腺切除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但大多数患者术后常发生手术切口痛和膀胱痉挛性痛,影响术后病情转归.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采用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用于前列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疼痛和继发出血是常见并发症。我们对该手术术后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 ,达到了镇痛和抑制膀胱收缩的双重作用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前列腺摘除术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 (n =41) ,术后未作PCEA ;B组 (n =5 5 )术后行PCEA。年龄 5 3~ 84岁 ,ASAⅠ~Ⅲ级。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者占 2 8 7% ,老慢支、肺气肿、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占 2 4 6 %。除 12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其余均行开腹手术。麻醉及镇痛方法 两组患… 相似文献
11.
吗啡、布比卡因及地塞米松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吗啡、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1)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按术后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I组(研究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0.5%布比卡因3ml+吗啡2mg+地塞米松10mg,Ⅱ组(对照组)术后硬膜 外用药为0.5%布比卡因3ml+地塞米松10mg。记录两种患者术后(72小时内)主诉手术部位出现疼痛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恶性呕吐及瘙痒等症状的发生率。(2)测定0.5%布比卡因溶液、吗啡溶液、地塞米松溶液和三种药物配伍后混合溶液的粘度。结果:(1)I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均超过72小时,显著长于Ⅱ组,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无显著差异,I组术后恶性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瘙痒,呼吸与循环功能平稳。(2)吗啡溶液和0.5%布比卡因溶液的粘度显著小于地塞米松溶液和此三种药物配伍后混合液的粘度。结论:吗啡、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配伍硬膜外应用可获得良好和持久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间隔时间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或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infusion epiduaral,CEI)复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有分娩镇痛要求的足月初产妇186例,ASAⅠ或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2例。三组均使用首次剂量(0.1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 ml,镇痛泵均使用(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0ml。PIEB1组(P1组):5ml/30min,首次剂量注入30min后开始脉冲给药;PIEB2组(P2组):10 ml/60 min,首次剂量注入60 min后开始脉冲给药;CEI组(C组):10ml/h,首次剂量注入后立即开始持续给予背景剂量。三组均设置PCA量5ml,锁定时间30min。记录镇痛期间宫缩疼痛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VAS评分3分的例数和(MBS)评分1分的例数;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镇痛药物用药总量、催产素使用量、PCEA按压次数,第一次追加药物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产间发热的例数;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在分娩镇痛开始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镇痛前,P2组VAS3分的比率明显低于P1组和C组(P0.05)。镇痛期间,P1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P2组和C组,P2组单侧阻滞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P2组镇痛药物用药总量、PCE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第一次追加药物时间明显长于P1组和C组(P0.05)。P1组与P2组器械助产与产间发热的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中给予首次剂量后,间隔60min行PIEB模式注射技术,是一种更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福寅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6,(2):142-144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方法 下腹部择期手术120例,年龄28 ~66岁,ASA分级Ⅰ、Ⅱ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0.5 mg/L舒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组(Ⅰ组)、5 mg/L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组(Ⅱ组)和0.2%罗哌卡因组(Ⅲ组).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均采用PCEA模式,观察镇痛后4、8、16、24、48 h的MAP、HR、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score,RSS)情况,并记录48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 各时点Ⅰ组VAS评分[(1.4±0.4)、(1.6±0.5)、(1.5±0.4)、(1.6±0.3)、(1.3±0.3)分]和Ⅱ组VAS评分[(1.5±0.6)、(1.6±0.4)、(1.7±0.6)、(1.5±0.4)、(1.4±0.6)分]明显低于Ⅲ组[(2.1±0.7)、(2.4±0.6)、(2.4±0.5)、(2.3±0.7)、(2.2±0.8)分](P<0.05);在8、16、24 h,Ⅰ组RSS[(2.4±0.6)、(2.1±0.9)、(2.4±0.5)分]高于Ⅱ组[(1.4±0.7)、(1.6±0.6)、(1.6±0.4)分]和Ⅲ组RSS[(1.7±0.6)、(1.4±0.3)、(1.6±0.6)](P<0.05);Ⅰ组和Ⅱ组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18次,P<0.05);Ⅰ组和Ⅱ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Ⅲ组(分别为15%、12.5%、0,P<0.05);3组皆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0.5 mg/L舒芬太尼配伍0.2%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PCEA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罗比卡因伍用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伍用小剂量芬太尼作硬膜外分娩镇痛 ,探讨较适宜的药物浓度 (RP)。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 12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四组 ,每组 30例。所用药物 :A组 0 0 75 %罗比卡因 ;B组 0 12 5 %罗比卡因 ;C组 0 2 %罗比卡因 ,每组均加 2 μg/ml芬太尼 ;D组为对照组 ,未行分娩镇痛 ,于产程进展宫口开 3cm时 ,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 ,首次剂量 8~ 12ml;30min后 ,连接PCA泵 ,维持量为 5~ 12ml/h持续硬膜外腔输注至宫口开全停药 ,PCA剂量 4ml,锁定时间 2 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镇痛、运动神经阻滞情况 ,观察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A、B、C与D组相比 ,产妇用药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且A、B、C组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但A组的镇痛效果欠佳 ,VAS评分高于B、C组 (P <0 0 1)。C组的难产率较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B组镇痛效果最满意。宫口扩张速度和胎头下降速度较快 ,分娩中产妇的BP、HR、RR平稳 ,对产程和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影响 ,联合用药可减少局麻药用量。结论 0 12 5 %罗比卡因伍以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影响小 ,镇痛效果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比例的纳络酮与吗啡合用于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吗啡与小剂量纳络酮按不同比例混合作患者硬膜外术后镇痛(CEA+PCEA模式)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Ⅲ级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n=30)。三组的镇痛配方中布比卡因与吗啡用量相同,A、B两组中纳络酮/吗啡的比例分别为1/50与1/100.C组不加纳络酮;观察术后48h内各组患者的副作用、镇痛以及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1)恶心呕吐:在术后3—36小时内,A组明显轻于C组(P〈0.05)。(2)瘙痒:在术后大部分时间内(6~36h)C组均重于A、B两组(P〈0.05)。(3)三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大致相当(P〉0.05),三组患者术后神志、下肢活动及呼吸情况均未见异常。结论剂量比例为1/50的纳洛酮与吗啡合用于患者硬膜外镇痛,有明显减少恶心呕吐、瘙痒等吗啡的副作用.同时不影响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神志、下肢活动与呼吸情况。 相似文献
16.
年龄对胸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年龄对胸部手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Ⅲ级胸部手术病人 837例 ,按年龄分为五组 ,Ⅰ组 <4 0岁 ,Ⅱ组 4 0~ 4 9岁 ,Ⅲ组 5 0~ 5 9岁 ,Ⅳ组 6 0~ 6 9岁 ,Ⅴ组≥ 70岁。镇痛药液为 :吗啡 10 0mg、咪唑安定 0 0 3~ 0 0 6mg/kg和甲氧氯普胺 2 0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0ml。病人清醒后开始静脉吗啡自控镇痛 ,背景量 1ml/h ,自控量 (PCA) 1ml,锁定时间 15min。术后 4、18、4 6和 6 8h ,根据病人全身情况、疼痛主诉、PCA按压次数 ,逐步减少CBI和PCA剂量。结果 五组病人术后均有良好镇痛效果 ,Ⅳ和Ⅴ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 ;镇静评分高于其他三组。Ⅰ、Ⅱ、Ⅲ组病人累积用药总量、累积PCA总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术后 4 6和 6 8h ,Ⅳ和Ⅴ组累积用药总量明显小于其他三组 (P <0 0 5 )。术后 18、4 6和 6 8h ,Ⅳ和Ⅴ组的累积PCA总量明显小于Ⅰ、Ⅱ组 (P <0 0 5 )。累积用药总量和累积PCA按压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 ,尤其是老年病人 ,吗啡用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维拉帕米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对吗啡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硬膜外单独注射吗啡与吗啡加维拉帕米在术后镇痛方面的疗效。方法 2 7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吗啡加维拉帕米组 (MV组 )、吗啡 1mg组(M 1组 )、吗啡 2mg组 (M2组 ) ,每组 90例。MV组 :吗啡 1mg +维拉帕米 0 2 5mg +0 9%NaCl稀释到 10ml;M 1组 :吗啡 1mg +0 9%NaCl稀释到 10ml;M2组 :吗啡 2mg +0 9%NaCl稀释到10ml。均于手术结束时由硬膜外导管缓慢注入硬膜外腔。观察 15min后拔除硬膜外导管送回病房。手术后 12、2 4、4 8h记录疼痛评分 (VAS)、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以及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 4 8h内MV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M 1组 (P <0 0 5 ) ,与M2组相近 (P >0 0 5 )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MV组明显低于M2组 (P <0 0 1)。三组的呼吸循环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维拉帕米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中对吗啡有增效作用 ,可减少吗啡的用量 ,从而减少吗啡的不良反应 ,并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M组:吗啡0.5mg·kg-1·d-1;D组:地佐辛0.5mg·kg-1·d-1;MD组:吗啡0.25mg·kg-1·d-1+地佐辛0.25mg·kg-1·d-1。如VAS评分3分或口头疼痛(VRS)评分2分,则给予吗啡3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分钟,直至VAS评分4分或VRS评分3分。观察术后48h内的VAS评分、VRS评分、术后24、48h补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48h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多于M组(P0.05)。术后48hM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M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和D组(P0.05);D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P0.05)。三组VAS评分、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