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观察大豆蛋白、花生蛋白、麦绿素(叶蛋白)三种植物蛋白质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20%花生蛋白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的人工半合成饲料,5周后测定其肝脏和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结果:四组大鼠血清T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除花生蛋白组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其它各组TG水平无显著差异;大豆蛋白组血清HDL—C和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而花生蛋白组和麦绿素添加组血清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而其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花生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肝脏TG水平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麦绿素添加组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花生蛋白组的肝脏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均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  相似文献   

2.
徐雁霞 《四川医学》2009,30(2):209-210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抽取3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脉血,检测血清中CRP、总胆回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回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根据CRP水平分为正常组(CRP≤8mg/L)和升高组(CRP〉8mg/L)。结果异常组总胆固醇(CHOL)高于正常组,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与CHOL正相关(P〈0.05),与TG、HDL-C、LDL-C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是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其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365-365,405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紊乱的表现。方法:4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亢组)治疗前后接受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并与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甲亢组治疗开始前的血清TC、TG、HDL—C和LDL—C浓度值均明显低于治疗结束后和对照组(P均〈0.05~0.01),治疗结束后甲亢组血清TC、TG、HDL—C和LDL—C浓度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脂类代谢受抑制,治疗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4例T2DM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公式non-HDL—C=TC—HDL-C计算出non—HDL—C含量,并与6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TC、TG、LDL—C及non-H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HDL-C明显低于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T2DM无微血管病变患者HDL-C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微血管病变与TC、TG、LDL—C、non-HDL—C等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且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相关性优于TG、TC和LDL-C。结论:脂质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non—HDL-C与T2DM微血管病变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穴位敷贴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价穴位敷贴疗法对老年人群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饮食控制干预,观察I组在饮食控制干预同时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Ⅱ组在饮食控制干预同时,选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主穴外敷治疗贴,连续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两观察组TC、TG、LDL—C和HDL—C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LDL-C和HDL.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I组与观察Ⅱ组比较,TC、TG、LDL.C和HDL—C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敷贴疗法对老年人血脂代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比色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患者组血清R以及TG、HDL.C、LDL.C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poAI、ApoB和LP(a);由专人检测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①社区高血压组与对照组SBP、DBP、LDL-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ApoB、Lp(a)间P〈0.05。Tc、APoAI、HDL—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述两组中仅高血压组SBP与LDL—C相关r=0.354,P=0.027。结论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体内的LDL-C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而控制患者的收缩压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LDL-C水平。  相似文献   

7.
宋伟 《中原医刊》2009,(14):47-48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变化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自动生化仪对50例健康者和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检测,比较两组间HDL—C水平变化,分析HDL—C与其他血脂及载脂蛋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C、LDL—C、apo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HDL—C与TC及apoA显著正相关(P〈0.05),与TG、apo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DL—C水平较健康人无明显降低。其HDL—C水平主要与总胆固醇水平及构成成分apoA有关,而与TG代谢途径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孕妇血糖血脂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52例,依据有无糖尿病分成正常妊娠组(82例)和妊娠糖尿病(GDM)组(70例),另设同期在本院体检未怀孕健康妇女7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妊娠组TC、TG和LDL—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中GDM组TC、TG和LDL—C浓度高于正常妊娠组,而HDL—C浓度要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脂除HDL—C高于治疗前,其他如TG、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的血脂水平比未孕妇女高,GDM患者血脂水平高于同期正常妊娠妇女,G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同时伴有高血脂和脂代谢紊乱,GDM经治疗后血糖浓度得到明显控制,血脂紊乱得到有效纠正。  相似文献   

9.
何成毓  林玲  杨大英  李洁琪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42-1842,187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其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每位入选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再分为抑郁组、无抑郁组2个亚组,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及无抑郁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HDL—C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抑郁组、无抑郁组间T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5.03±1.13)比(5.65±1.69)mmol/L,P〈0.05)];TG、LDL—C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SDS评分与TC、TG、LDL—C有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可能影响血脂代谢,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东升 《广州医药》2010,41(3):25-2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非氟伐他汀组)各28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与)、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氟伐他汀治疗组hsCRP、IL-6、TNF-α、TG、TC、LDL—C的水平均有所下降,HDL—C升高,与治疗前及非氟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脂质代谢和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炎症状态、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2例MHD患者随机分成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21例,高通量透析组采用GAMBROPolyflux17R透析器,低通量透析组采用NIPROSureflux-150G透析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留取血液标本检查B:一微球蛋白(B:-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高通量组治疗后B2-MG、hs.CR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通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组治疗后TC、TG、LDL.C下降,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低通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透析患者血液中的中分子毒素水平,减轻慢性微炎症状态,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有利于改善长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理状态下脾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261例心内科住院患者血涂片镜检计数豪一周小体(Howell-Jollybodies),检测TC、TG、LDL-C、HDL-C。统计每周乙醇摄入量(WAI)、每周运动次数(WEF)、降脂药物应用情况(LDA),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患者膳食情况计算膳食评价分数(DES)。对血脂水平与豪一周小体计数(HJC)进行双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双变量分析显示TC、TG、LDL-C与HJC呈正相关,r=0.201(P〈0.01),r=0.132(P〈0.05),r=0.325(P〈0.01),HDL-C与HJC呈负相关r=-0.268(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C、TG、LDL-C与HJC呈独立正相关,HDL-C与HJC则无相关关系。结论血脂水平与脾功能密切相关,脾功能减退是脂质代谢紊乱的独立毹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血清尿酸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8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69例急性心肌梗死、9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55例非冠心病患者采血测定血清尿酸、血脂水平,并分析血清尿酸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组与非冠心病组间血清尿酸水平无差异;冠心病各组与非冠心病组TC、HDL—C、LDL—C有差异(P〈0.05),TG无差异,而TC、HDL—C、LDL—C在冠心病各组间无差异(P〉0.05);UA与TC、LDL—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UA与TG、HDL—C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病无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T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老年期组TC、TG和LDL-C水平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老年期变化更为明显,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追踪观察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瘀热证与脂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病程之间的关系,寻找糖尿病瘀热证临床客观指标,为糖尿病瘀热证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符合2型糖尿病瘀热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43例,对其瘀热证证候进行积分,分为轻(A)、中(B)、重(C)3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TC、TG、HDL-C、LDL-C),记录各组患者病程。结果:3组间比较:TC、LDL-C差异具有显著性,病程长短具有差异性。3组间TC、LDL-C及病程随瘀热程度呈升高趋势。2型糖尿病瘀热证患者瘀热证候积分与T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TG及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瘀热证患者瘀热程度与其病程及TC、TG、LDL-C呈正相关,随瘀热程度的加深,病程及TC、LDL-C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高值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有高血压家族史同时血压为正常高值的30例患者(家族史阳性组)及同期血压正常高值但无高血压家族史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TC、HDL-C、LDL-C、TG、尿酸、肌酐以及血清NO、vWF水平.结果 两组间FPG、TC、HDL-C、LDL-C、TG、尿酸、肌酐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家族史阳性组血清vWF明显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较无高血压家族史的血压正常高值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更明显,对于此类人群应注意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的关系。方法135例冠脉造影患者分4组,其中A组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造影显示主要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B组造影显示血管狭窄70%~90%之间、C组显示病变40%~69%、D组病变〈40%。结果其中A组HDL-C水平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对不同个体而言,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并非呈正相关,其原因考虑主要与个体之间内皮功能差异有关。②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预示着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