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对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半枝莲进行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半枝莲的化学成分按照结构类型进行总结,将半枝淫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总结.结果:半枝莲含有的主要成分为黄酮、二萜、三萜、甾体、多糖,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抗炎、抗菌.  相似文献   

2.
对猕猴桃科猕猴桃属中药藤梨根化学成分、抗肿瘤方面药理作用进行文献整理及分析,为下一步开展的藤梨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查阅近3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藤梨根中的多种化学成分、藤梨根的抗肿瘤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显示藤梨根化学成分复杂,至今已从藤梨根中分离并鉴定了90余种化学成分,共分为6大类,分别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38个,黄酮类化合物16个,蒽醌类化合物6个,甾体类化合物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5个和其他类化合物25个;在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方面,其在抗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肺癌等方面均显示了较好的活性。目前对藤梨根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药理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缺少对其水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对藤梨根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通关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对萝蘑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内容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方法:通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图书数据库平台查阅近5年国内外有关通关藤、通光藤、乌骨藤的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报道。结果:通关藤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研究主要集中在C21甾体苷上,药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的作用上,现在临床上已有多种以通关藤为主要原料的制剂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但是缺少其具体起效的成分研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因此,对其化学成分及药效学基础的研究必不可少。结论:近年来对通关藤抗肿瘤的作用研究较多,还需加强对通关藤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特别是其古医书记载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乌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乌药为我国临床常用的中草药,其挥发油具有抗菌、抗肿瘤和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该文从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近年来乌药挥发油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合理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中药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茵陈蒿除具有保肝利胆作用外,还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细胞保护等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述近代广东狼毒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广东狼毒文献发表的情况,结合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广东狼毒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海芋多糖(Alocasia macrorrhiza Polysaccharide)和凝集素(Alocasia macrorrhiza Lectin),其在抗炎、镇痛、抗肿瘤、抑制真菌等方面有一定作用。结论:广东狼毒的药理作用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乌骨藤为一种常用民族药.近年来,在基源、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而大量的研究,尤其在抗肿瘤方面乌骨藤有着很好的开发前景.文章就乌骨藤抗肿瘤药理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乌骨藤和开发抗肿瘤创新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是我国临床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有着保肝、抗肿瘤、抗纤维化、抗氧化、抑制脂质积累、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因其降酶保肝效果显著,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类肝炎。垂盆草含有的黄酮类、megastigmanes类、生物碱类、甾醇类、三萜类等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该文综述了垂盆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垂盆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以期为垂盆草的进一步合理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点红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点红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检索国内外CNKI,Mediline,CA等数据库,收集近年来有关一点红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文献资料36篇,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一点红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黄酮、挥发油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糖尿病等药理作用.一点红属植物在抗肿瘤、抗炎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加强其物质基础研究.该属植物含有吡咯里西啶类有毒生物碱,需加强毒理学研究,为安全性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对椴树科植物布渣叶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析和药理作用进行文献调研整理,为布渣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20年国内外有关布渣叶化学成分、质量分析以及药理作用方面的报道,对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布渣叶含有多种类型的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在调血脂方面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缺少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结论:对布渣叶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广东道地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五味子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五味子各个部位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五味子具有药用和食用的双重功能,被广泛用作保健品和药品。该文对五味子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系统地整理,发现五味子果实、种子、根、藤茎、叶等药用部位主要包含木脂素类、挥发油类、三萜类、多糖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木脂素类为五味子中的主要特征性活性成分,三萜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的活性次之,黄酮类化合物活性鲜有报道。通过对五味子药理学研究发现,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肾脏和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且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其他化学成分也均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但相比木脂素类,研究深度仍有待挖掘。该研究为开发利用五味子,同时为今后深入开展五味子的药品和保健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梁正  徐强  张倩  刘天凤  张朝晖 《中草药》2022,53(18):5910-5919
五倍子Galla chinensis为一味收涩性的中药材,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五倍子化学成分多样,至今已被鉴定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鞣质、酚酸、氨基酸、脂肪酸、鞣花酸及其他成分等。现代研究表明,五倍子具有抗龋齿、抗菌、止泻、止血、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抗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五倍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了解五倍子的特征,扩大其应用范围,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紫穗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豆科紫穗槐属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分析、总结,为进一步研究紫穗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紫穗槐含有黄酮、二苯乙烯苷、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保肝、杀虫、抗菌等药理活性。目前对紫穗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抗肿瘤和保肝、杀虫中的作用受到医药领域的关注,但是缺少其具体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紫穗槐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充分利用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4.
金莲花是我国传统中药材,金莲花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以及甾醇类等,目前已发现金莲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炎镇痛等作用。本文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金莲花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一味临床常用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丹参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心悸失眠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丹参化学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综述了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丹参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黄Rehmanniaglutinosa为我国民间传统植物药,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主产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其化学成分类型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紫罗兰酮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黄酮类及糖类等,对人体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显著作用。随着现代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创新,加之现代科学技术与药理学方法不断应用于地黄的药理作用及机理研究,近年来,地黄中的化学成分不断被发现,其药理作用进一步被开发,临床适用范围逐年扩大,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热切关注。对地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旨在为传统中药地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现代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继艳  王冰  李超宇  于淼 《中草药》2024,55(9):3179-3189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规定五味子的药用部位是干燥成熟果实,含有木脂素、多糖、萜类及黄酮等化合物,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菌等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五味子藤茎、叶、果梗和根等非药用部位同样含有木脂素、多糖、萜类及黄酮等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活性成分含量高于药用部位,但非药用部位常作为杂质被废弃,不仅未得到充分利用还造成资源浪费。基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对五味子非药用部位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深入开发五味子非药用部位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为五味子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妍  刘秀  陶薇  潘广涛  梅志刚 《中草药》2019,50(7):1739-1744
五味子为木兰科(Magnoliaceae)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植物,在我国东南部和东北三省分布广泛。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多糖类和有机酸类等,临床常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研究显示,五味子具有抗胰岛素抵抗、抗炎、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抑制血管病变、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能较好地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近40年国内外有关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抗2型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五味子治疗糖尿病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接骨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接骨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为其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